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電影劇情、影評:痛批教育,直擊敏感

有這樣一道小學數學題:

「假如現在有4塊餅乾,我吃了2塊。那麼我吃掉的餅乾佔總數的多少?」

相信大多數小學生都能秒答,然而一個美國的普通小學生卻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才「算」出這個曠古難題。

美國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的學校是老師開明,學生自由,師生間其樂融融的和諧場景。

美國孩子總是無拘無束,似乎不用承受中日韓孩子所揹負的學習負擔和升學壓力。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今天要聊的這部《等待超人》,將帶你發現美國教育真實的另一面。

等待超人

Waiting for Superman

導演: 戴維斯·古根海姆
編劇: 戴維斯·古根海姆 / Billy Kimball
主演: Geoffrey Canada / George Reeves
上映日期: 2010-10-08(美國)
片長: 111分鐘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以犀利著稱,他曾憑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贏得了2006年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這部《等待超人》也榮獲了2010年聖丹斯電影節觀眾獎最佳紀錄片獎。

戴維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

比爾·蓋茲不僅在《等待超人》中接受了訪問,還親自四處奔走宣傳這部紀錄片,而這都因為他對美國教育現狀的擔憂。

2009年底,美國失業率幾乎達到了10%,然而高科技產業卻在本土招不到人才,他們只能去亞洲招聘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

2020年美國將有1.23億高技能高收入崗位,但能夠勝任的國民卻只有5000萬。

過去的三十多年裡,美國的教育系統弊端叢生。

大量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存在著巨大障礙,平均水平大大低於地球上其他發達國家,而公立學校的輟學率卻在逐年遞增。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在押犯中有68%是公立高中輟學,而該州政府每年花在一個囚犯身上的錢高達33000美元,而私立學校每年平均學費是8300美元。

花在一個囚犯身上4年的費用足以供一個孩子去讀私立學校,不僅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還能剩24000美元上大學。

簡直無法評價,究竟是公立教育失敗,還是囚犯福利太好……

在美國還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孩子小時候成績都不錯,但五年級到八年級這個階段 ,很多人的成績都從B下降到D。

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這些孩子越長越傻,要麼是教育系統出了問題。

這裡稍微科普一下美國的教育制度:

美國學制由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4個階段構成。

美國的初等教育機構為公立和私立小學,公立佔80%、私立佔20%。

學制有4年、8年和6年3種,其中6年制佔大多數,8年制多在鄉村。

美國中等教育指的是中學,中學主要有4年制、6年一貫制和3、3制3種。

在過去40年裡,美國民眾意識到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美國公立教育正在走向不可挽回的衰敗。

1975年,民意調查顯示62%的美國民眾對公立學校有「很大」或「相當大」的信心。但1983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39%。

事情原本應該很簡單: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送他們踏上升學之旅。

但美國奇葩的教育體制讓這個過程複雜到你無法想象。

比如有的學生在一個州考試失敗,但到隔壁州卻能通過考試。

因為聯邦政府制定法律向各州的學校撥款,各州自己也會撥款給學校,而兩者制定的兩套規則經常發生衝突。

另外還有14000多個獨立校董事會,讓學校治理難上加難。

各種條款存在矛盾,各種議題混亂如麻。

各種條款存在矛盾,各種議題混亂如麻

當地的校董事會、國家教育部人士、聯邦教育部、教育局長和手下一大群職員……

這些人本想幫助學校提升教育質量,結果反而妨礙了學校的教學,阻礙了教育改革的進行。

這不是某一個人和部門的問題,而是所有的這一切組成了摧毀教育系統的巨大力量。

我們都知道,老師的好壞是決定教育質量的直接因素。

學生跟著負責的好老師就能進步飛快,跟著敷衍了事的壞老師只能自求多福。

壞老師只能完成規定教學量的一半,好老師能完成150%的教學量,而這兩種老師的工資一樣多。

教得差不會被扣工資,教得好也不會有額外的獎勵。

有學生帶著隱藏攝像機,在課堂拍到老師在課上看報紙,甚至還拍到一名老師把學生腦袋按到馬桶裡。

然而,卻無法開除這些糟糕的公立學校老師。

因為教師合同中規定教師只要待夠2年就能擁有終身教職,也就是終身無法被解僱。

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還曾諷刺過這一不合理的現象。

只要撐到「轉正」,就可以高枕無憂,為所欲為了。

有工會為老師們撐腰,濫竽充數的老師更加有恃無恐。

如果想開除一個老師,其流程繁瑣到幾乎不可能走完。

在美國,醫生的解僱率是1/57、律師的解僱率是1/97、而老師只有1/2500。

那些教學質量差,又無法開除的老師被稱為「檸檬」。

每年年末,所有校長和檸檬會聚在一起「跳檸檬舞」。

校長們互相甩「檸檬」,有些州,這個過程叫「垃圾傳遞」,有些叫「火雞跑」。

教育改革者認為,只要淘汰教師隊伍中墊底的6%至10%的教師,就能把美國學生的平均成績提升至芬蘭的水平。

然而,強大的教師工會讓改革無法實施。

教師水平也決定了學校的好壞

教師水平也決定了學校的好壞。

片中小女孩黛西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而代數是考上醫學院的必修課。

八年級時,她將到史蒂文森中學去學這門課。

然而,史蒂文森中學的數學達標率只有13%。

然而,史蒂文森中學的數學達標率只有13%

更慘淡的前景是,史蒂文森的畢業生會進入羅斯福高中,而那是洛杉磯最差的高中之一。

只有3%的學生能夠進入大學,還有57%的學生甚至無法畢業。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羅伯特·巴爾凡茲教授正在研究羅斯福高中那樣的學校,那裡有超過40%的學生無法畢業,被稱為輟學工廠。

巴爾凡茲發現,無論在城市郊區或是鄉村,中小學教育失敗,向上輸送學業水平未達標的高中生,他們只能在高中堅持一兩年時間, 他在研究中發現了2000多家輟學工廠。

洛克高中,是洛杉磯最差的幾所高中之一。

洛克高中九年級新生人數為1200人,但能堅持上到十年級的只有300到400名,中間落下的學生達到800名。

這些學生九年級時的閱讀水平,還停留在一年級到三年級之間。

洛克高中有四十年曆史,四十年間有六萬人就讀於此。

六萬人裡有四萬人沒有畢業,這是四十年裡,洛克高中對這片區域造成的傷害。

糟糕的中學能導致上百萬輟學的孩子在街頭遊蕩,這些人沒有文憑,沒有一技之長,對生活不抱期望。

最初,人們認為是糟糕的社區毀了當地的學校教育。

但教育改革家更傾向於:是糟糕的學校教育毀掉了當地社區,畢竟社區的好壞取決人的素質。

和當下的中國一樣,那些只能就近上公立學校的孩子,進差學校的幾率很高。

除了公立學校,也有一些精英中學,主打特色教學,偏向職業技能、藝術、學術類學習和訓練,可這類學校數量不多,而且非常難進。

這種背景下,公立特許學校成了很多人的希望。

公立特許學校就是用公家錢辦的,但獨立運營的學校。

然而,這類學校申請人數極高,當報名人數爆滿時,就要通過搖號和抽籤,決定誰可以入學。

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就這樣交給了運氣。

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就這樣交給了運氣

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公立學校仍是全球領先。

大多數美國民眾都堅信,即使出身環境並不理想,也能通過教育改變人生軌跡。

自1990年起,美國公立學校培養了一百多位諾貝爾獲獎者,十位總統,以及

史蒂夫·賈伯斯這樣的社會精英。

史蒂夫·賈伯斯這樣的社會精英

然而,自70年代之後,美國公立學校逐漸落後於世界其它國家。

全球30個發達國家中,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只排到25位,科學排21位。

全國排名前5%的優秀學生在29個國家中也只能排到第23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儘管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在8個國家中墊底,但在調查問卷中,信心這一項卻是排名第一。

不可否認,美國的教育確實有其領先超前的一面,名校林立、人才輩出、領先全球的科技……

然而隱藏在光鮮面背後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難以忽視。

官方資料顯示,美國平均每一個上課日就失去7000名學生,每年加起來一共有120萬學生輟學,大約只有70%的高一學生能順利畢業。

然而,要保障經濟發展,必須依賴高素質勞動力,而高素質勞動力來自優質的教育。

比爾·蓋茲認為:一個國家要保持科技創新的經濟發展,必須確保不斷培養數學、科學、工程方面的人才。我們國家談論機會均等,但沒有偉大的教育就沒有均等的機會。

而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有些顛覆認知。

原來美國的教育背後也有如此多的問題,而想要進行改革卻又重重阻礙。

或許,真的需要一位無所不能的超人才可力挽狂瀾,為孩子們的教育帶來希望。

相關文章

超人與露易絲 (Superman & Lois) 劇情、劇評

超人與露易絲 (Superman & Lois) 劇情、劇評

就在上週,《旺達幻視》驚豔收尾。 外網哭成一片,國內也衝上熱搜。 還沒等大家緩過勁來,《獵鷹與冬兵》又要上線了。 漫威來勢洶洶,而DC這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