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無名》劇情、劇評:兩個字,好看!

剛看完電視劇《無名》,我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這是一次大片理念的全面升級,它凌厲、極簡,像快刀過招,又繁花似錦,讓人忍不住讚歎鏡頭的絕倫。

如果要我用三個詞去形容《無名》這部電影,應該是:精緻,脫俗,迷人。

早在《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時候,就能深深感受到程耳導演付諸於影像創作中的精緻感,每一個鏡頭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打磨,以最完美主義的形式感呈現在銀幕之上。

同時這種精緻,是脫離胭脂俗粉的,並不是轉而走向曲高和寡的晦澀,而是一種低調的優雅。

了解程耳導演作品的朋友們,也一定知道,他最擅長的就是非線性敘事,無論是《邊境風雲》的環形結構,還是將一本短篇小說集改成一部電影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他致力於在文字中下真功夫,這也是精緻外觀包裹的迷人核心所在。

精緻是需要耐心的雕琢,脫俗站在個人品味的肩膀之上,迷人來自創作者對執著於一種敘事方式的魅力。

結合這三個關鍵詞來看,我必須說《無名》是一部非常尊重觀眾的電影,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盛情邀請觀眾走進這個世界,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帶來一種非凡的視聽體驗。

或者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精緻、脫俗、迷人的特質稱之為創作者尊重銀幕的儀式感,而創作者對銀幕的尊重,實際上就是對觀眾對尊重,以銀幕影像為觀眾帶來一種視聽上的VIP尊貴享受。

這種高級的電影感與多線敘事手法是強強聯合在一起的,視聽享受是外力,敘事文字則是內功。

我們先來說說外觀上的視聽語言。

第一個鏡頭出來,香港的茶餐廳中,周迅坐在一角,侍者送上來一杯咖啡。雖然香港這座城市在全片中所佔比例,就如同周迅所坐的角落一般,僅是一隅,滿是時代與地域的鮮明氛圍感。

這是鏡頭的宏觀排程與微觀的服裝、化妝、道具細節的珠聯璧合,以導演強烈的作者風格精心雕琢影像,精緻而不繁雜,流暢而不艱澀。

電影中多次使用了俯拍鏡頭,前作《羅曼蒂克消亡史》裡也有讓人難忘的天花板攝影俯拍,以一種全知全能的視角揭示主角無情的命運。在《無名》中,我尤其注意到轟炸廣州這個情節的兩次俯拍。

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一個俯拍鏡頭,是在戰火摧殘的城市廢墟小道上,幾輛車拉著遇難者的遺體。影像的色調幾近黑白,這是蒼白無力的時刻,也是一個城市、一個民族悲壯的至暗時刻。

與人禍對比的,是日本轟炸機在藍天下飛過碧海。清澈無比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一架轟炸機的影子掠過海面。如此美好的場景,卻是一場災難的預告。美景似乎在嘗試軟化飛行員的心,讓他放棄這次任務。常說「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可是真正無情的是人心,「天地」能做的事太有限了。

如果我們將視聽語言看作搭建這部電影的精美骨架,那麼敘事文字就自然是它的血肉。

非線性敘事看似是對於觀眾的一種挑戰,實則是一張請柬。它邀請觀眾進入這場由文字構成的敘事遊戲之中,在不同人物時空跳躍的線索發展中,逐步自己摸索、把握到完整的故事線,同時對創作者的巧思自行理解。

就像常聽的一句老話,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無名》並非有文藝復興般深奧的可解讀性,而是提供一種解讀的可能性,每個觀眾在梳理觀感的時候,必然對於影片的邏輯線有融入自身體驗的理解,就像在迷宮中選擇不同的岔路,最終到達不同的出口。

這種解讀的可能性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接受不同答案的出現,只有一種結局的遊戲太過單一,非線性敘事的遊戲像是在不同的時刻碰觸了不同關鍵細節,最後得到不同的理解。

而非線性敘事的遊戲體驗與精緻的視聽語言外觀結合,給觀眾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沉浸感。

自電影技術達到飛速提升之後,「沉浸」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影片的沉浸感可以靠高度發達的科技實現,從感官層面達成。而《無名》的沉浸感,是從電影本體出發,營造出一種沉浸的氛圍,這正是電影誕生百年來所堅持的迷人特質所在。

更為難得的一點在於,《無名》的本質是一個商業類型大片。它的商業性支撐起了精緻的外觀,不僅僅是導演匠心的體現,前面提到的轟炸戰爭場面,或是一片碧海藍天,都是銀幕上的奇觀。

能在這樣一個純粹的商業製作中創造出電影感特質,帶來難得一見的沉浸體驗,這當然是創作者的苦心所在。

而連接視聽語言與敘事文字的橋樑,自然就是演員了,他們將白紙黑字的文字演繹成銀幕上的生動畫面,讓筆者腦中的想象成了電影裡的真實。

梁朝偉的表演完全不用多說,他每一個表情的細節,都是經驗的沉澱,毫不誇張的說,他的每一條皺紋都參與了表演。

王一博雖然是年輕的新人演員,但他本身的特質很好的與角色融為一體,新演員才有的那種天真與純粹正是這個角色所需要的。程耳導演看到王一博定妝後,覺得他就是一個謙謙君子,如同那個年代走來的人一樣,既優雅又有力量感。

大鵬的角色最為顛覆,與觀眾熟悉的形象較為不同,絕對會讓人對他另眼相看。

周迅是片中難以忽視的一抹色彩,程耳導演稱讚她「每一場戲都是飽滿的」,「她每一個毛孔都會演戲,每一個顫抖都無可取代。」

另外兩位女演員江疏影與張婧儀也帶來了不同的風情,一個成熟卻感性,一個稚嫩卻熱血。

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王傳君的演繹已經令人難忘,《無名》之中他戲份更重,是個像迷霧一般的男人,笑與怒瞬間轉換,讓人看不清楚。而黃磊是全片重要的起承轉合點,承載了極大的敘事推進功能。

在眾多演員不同的特性中,程耳導演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讓他們進入了一個統一的語境之中。雙男主的引導下,敘事線索圍繞著不同角色為焦點鋪展開來,形成兩線多點的群戲場面。人人都置身於殺機之中,看不透的命運之手,不知伸向何處。

《無名》一定是這個春節檔不容錯過的一部電影,精緻的視聽享受與非線性敘事的頭腦風暴相碰撞,迸發出這部難能可貴的商業製作,讓觀眾觀影時沉浸其中,走出影院後仍然回味流連故事之中。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是想要獲得娛樂身心的美好觀影旅程。

每一個觀眾都需要被尊重,而作為創作者尊重觀眾的唯一途徑,就是用心做好作品。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就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相關文章

陶虹:沒想到,我和徐崢也有今天

陶虹:沒想到,我和徐崢也有今天

至今,徐崢都習慣稱呼陶虹為「小陶」,這個名字是在他們22年前,拍攝《春光燦爛豬八戒》時,他就開始喊的。 今年,是陶虹與徐崢結婚的第18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