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過後的漫威,似乎開始陷入怪圈。
近兩年出品的電影作品,除賣三代蜘蛛俠同框情懷的《蜘蛛俠3》外,無論口碑、亦或票房都不盡如人意。
作為初代復仇者唯一拍到第四部的單人超級英雄,最近上映的它也沒打破這個規律——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
Thor: Love and Thunder
導演: 塔伊加·維迪提
編劇: 塔伊加·維迪提 / 詹尼弗·凱廷·羅賓遜 / 斯坦·李 / 傑森·亞倫
主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娜塔莉·波特曼 / 克里斯蒂安·貝爾
泰莎·湯普森 / 塔伊加·維迪提 / 羅素·克勞
類型:動作/奇幻/冒險
上映日期: 2022-07-08(美國)
片長: 119分鐘
作為漫威今年最讓人期待的大片之一,《雷神4》可謂斥巨資打造。光製作成本就超過了2.5億美元。這個成本也成為了漫威影業迄今第4昂貴的電影,僅次於復聯2、3、4三部影片。
但遺憾的是,與之成反比的,是它的口碑和票房。《雷神4》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嚴重,爭議巨大,差評漫天。接下來就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這部年度大片到底錯在哪裡了?

缺乏新意的主題
電影的副標題叫做「愛與雷霆」,實際上就把影片的主題直接給點破。
「愛」為全片定下的基調,既包括索爾與簡之間的愛情,也包括其它所有的大愛和小愛。
而「雷霆」則是索爾從宙斯手中搶過來的神兵利器,在後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並且引出系列下一部的劇情。

一直以來,《雷神》系列的風格就搖擺不定。
從第一部傳統的北歐式悲情,到第二部的暗黑化,直至第三部搖身一變成為搞笑逗逼,導演不斷變換,可雷神這個角色在觀眾心目中的印象卻越來越模糊。
幸好兩部《復仇者聯盟》拯救了這位超級英雄,其親民、幽默的一面逐漸開始深入人心,再配合索爾無以倫比的超強能力,終於從初代復仇者成員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一線英雄。

或許因為系列第三部的票房及口碑都不錯,續集首次延用了上部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而這位憑藉《喬喬的異想世界》為觀眾所知曉的個性導演,也讓《愛與雷霆》四處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儘管中間也有角色的死亡及各種挫折、受傷,但《雷神4》本質上依然是部輕鬆、愉悅的爆米花電影。

塔伊加·維迪提不想在其中探討任何過於深刻的道理,他想做的,無非是讓觀眾看得既舒服又舒爽。
在這種基調下,電影中出現的任何矛盾和糾葛,均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和最短的時間進行解決。
配合導演的各種小幽默,總能夠在不經意間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可其帶來的後果卻是口碑嚴重的兩極分化。

在眾多超級英雄中,雷神系列設定時最為悲壯,因為他可能是失去親人和族人最多的一位。
上一部「諸神黃昏」,光聽名字就透露著各種史詩滄桑感,這也是為何系列前兩部都拍的比較傳統的原因。
可自從伊加·維迪提接手這個項目後,鬼才導演總可以把任何悲壯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遊戲人生般的調侃,這固然有區別其它超級英雄的考量,但更多是向商業妥協造成的後果。

迪士尼公司在創作電影時,首先要做到儘可能閤家歡,不影響自己品牌及價值觀的推廣。
這樣雖可以獲得最廣大的受眾群體,卻無形中束縛了影片的創作空間。
就如漫威,大部分作品都充滿著正能量和傳統價值觀輸出,無論外殼包裹的如何光鮮,核心卻沒有本質的區別,一旦看多了難免讓人審美疲勞。
本片「愛可以戰勝一切」的主題,單獨拿出來並無任何問題,但放在一部超級英雄電影中卻始終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扁平化的人物處理
說到雷神系列,基本就是索爾如何成為孑身一人的歷史。
第二部母親去世,第三部父親去世,到了第四部,連最愛的女人也不幸陰陽兩隔。
從早期的預告及海報可以看出,系列第四部會有兩個雷神,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為後續故事推進,必然會有一人犧牲。
或許是不想重複《復仇者聯盟4》中鋼鐵俠的悲壯落幕,本片反其道而行,犧牲的不是索爾,而是新進成為女雷神的簡.福斯特。
她為了拯救新阿斯加德的小朋友們而耗盡能量,這也讓《愛與雷霆》不僅是女雷神的英雄起源故事,也很快成為她的謝幕作品,對於漫威如此還是首次。

因為從《復仇者聯盟4》開始,漫威就著重佈局新英雄的搶班奪權。
「獵鷹」接過「美國隊長」的盾牌,《黑寡婦》及《鷹眼》都用更年輕的角色取代上一任英雄。
從一個電影宇宙的長遠發展來看,新陳代謝都是一個必然過程,而漫威的做法雖然急功近利了些,卻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只不過,這種情況在雷神中被打破。
這首先是因為演員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抱定了漫威這條大腿及「雷神」這張長期飯票,不管其它作品表現如何,最少在漫威這裡有一份保底工作。
同時漫威也確實需要一位初代英雄做為定海神針,關鍵時刻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再加上雷神這個角色越來越討喜,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才有了系列第四部,以及有可能的系列第五部。

出於這樣的考量,漫威對「雷神」這個角色定位首先要「穩」。
因此在新作中,索爾的形象並沒有任何改變,依然用最強大的能力,去做最風騷的「攪屎棍」。
一邊說著不甜不鹹的冷笑話,一邊又用木秀於林的能力迅速解決戰鬥,還往往好心辦壞事,讓旁人哭笑不得。

相比索爾性格的一成不變,簡的形象倒比前兩部立體許多。
她不再只是圍繞在索爾身邊的花瓶,而是有著更為獨立的人格和更勇於犧牲的精神,這讓奧斯卡影后娜塔麗.波特曼有了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本片中,簡能文能武,關鍵時刻索爾還需要她來拯救,很符合當今「女權主義」的政治背景。
其它新出現的角色中,希臘神話的眾多英雄基本都作為反面典型。
主神宙斯猶如雜耍小丑,只敢躲在自認為安全的角落當避難鴕鳥,導演塔伊加·維迪提這段中充分體現出自己惡趣味的一面,他讓索爾在宙斯前脫得一絲不掛,還讓那些侍女在看到裸體正面後暈倒一片,配合兩隻不斷怪叫、呱噪的山羊來插科打諢,場面可謂是混亂與火爆齊飛。

作為系列第四部的大反派,屠神者格爾有個悲慘的身世。
他一直虔誠信奉著自己的神明,可關鍵時候神卻拋棄了他,不僅奪走女兒的性命,連自己基本的生存權都要剝奪。
格爾之所以與諸神為敵,除了黑死劍的誘惑,更多因為他看透了所謂神虛偽的面目,整天尸位素餐卻不關心底層疾苦,他選擇報復,既是為女兒,也是為了自己。
這位性格複雜的角色本應該有更多可以深度挖掘的東西,可《雷神4》過於輕鬆的基調,註定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去刻畫這個不是主角的反派,使得格爾有展示但不夠立體,無法成為又一經典反派形象。


聯動帶來的優點和缺點
漫威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功,很重要一點是其打造的相同世界觀宇宙。
角色之間頻繁互動,用老角色串聯起新角色,用大事件集結超級英雄,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去製造漫威宇宙的高潮。

不過,聯動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可以讓諸多人氣角色匯聚一堂,使得影片有著更多可看性和更廣泛的受眾群體。然而另一方面,其帶來的後果則是漫威電影不像電影,而更像永遠沒有結束的連續劇。
觀眾要追著每一部電影看,否則很有可能會搞不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理不清故事的整體脈絡,致使其粉絲屬性越來越明顯。
同時,從第四階段開始,漫威就一直缺乏一條貫穿所有影片的主線,也沒有進行任何英雄集結,使得每位超級英雄人物都似乎在單兵作戰,缺少「無限傳奇」中一脈相傳的鋪墊和抓人眼球的戲劇衝突。

本片中,銀河護衛隊未和故事主線相交就迅速退出戰鬥,完全浪費了《復仇者聯盟4》做出的重要鋪墊。
未來雷神的故事中,可能不會再出現那麼多的老一輩超級英雄。
畢竟,以「雷神」如今的號召力,只要講好自己的故事,就足夠觀眾去買單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