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姐姐》劇情、影評:她不想認命怎麼了?

張子楓的新片《我的姐姐》一上映就炸出水花。

#楊紫為張子楓新電影打call#

#陳思誠原想把張子楓吻戲留給劉昊然#

#陳思誠原想把張子楓吻戲留給劉昊然#

胡歌發微博感慨張子楓的演技,李銀河發了一條長長長長微博稱讚……

可這麼好的片子,卻有人怒打一星

可這麼好的片子,卻有人怒打一星。

這麼魔幻?

我的姐姐

Sister

一場車禍,安然(張子楓 飾)父母雙亡

一場車禍,安然(張子楓 飾)父母雙亡。

只留下一套學區房和弟弟安子恆(金遙源 飾)。

姐弟年紀差異大,沒怎麼相處過,沒啥感情。

大伯只想瓜分房子,舅舅嗜賭,姑媽要照顧癱瘓的丈夫。

和相戀5年的男友約好,一起考北京研究生的安然,突然被迫撫養弟弟。

安然憤怒地喘著粗氣,原本拿筆的手,正拿著刀砸向鮮紅的排骨……

一個24歲考研黨姐姐,被迫照看起一個6歲的弟弟?

看看這命題,肉叔只想對主創們說兩個字:膽肥

這種「膽肥」也貫穿在電影的表達裡。

重男輕女語境下,拍一個被迫承擔責任的「中國姐姐」。

他們沒撕心裂肺地哭慘博眼球,時刻保持著中國式的:

剋制

不擔心觀眾無聊,正是他們的勇敢。

第一層敢:敢於「碎」

群像的面目,是碎的。

「我的姐姐」原本叫「踢皮球」。弟弟被看作負擔,被其他長輩踢向了剛畢業的安然。

即便是這樣,全劇也沒有一個100%的臉譜式壞人——

砸碎,才有更復雜的面目。

這部片子,有安然、安子恆這對姐弟。

還有爸爸和姑媽、媽媽和舅舅,共三對姐弟。

他們互為對照,從正面、側面拉成一副跨越兩代人的姐弟圖景。

側面:舅舅

他滿口「自家人」,急著和肇事者打官司,幫忙照顧弟弟安子恆。實際上呢?

官司贏了,賠款要求五五分賬。

把安子恆丟在賭場,習得一身痞氣,還要瓜分學區房收益。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靠譜的舅舅,每月風雨無阻地去墓地看望亡姐、姐夫。

和朋友一樣,陪安然喝酒聊天。

安然在他提到「錢」時,眼神黯然,也曾對他破口大罵。

卻也把象徵著爸爸的皮衣送給他,親口說

卻也把象徵著爸爸的皮衣送給他,親口說:

你就和爸爸一樣。

他的不靠譜,是出場即死亡的安然媽媽,作為姐姐,靠譜的側寫。

他閃現的柔情,也是姐姐的照拂,留下的印記。

他的矛盾,是「姐姐身份」的產物。

正面:姑媽

車禍現場,警察問安然身份,她回答:

姐姐。

鏡頭一黑,一聲悲慘的哭喊接上:

弟弟啊——

這是姑媽衝著安然爸爸的哭喊。

這是姑媽衝著安然爸爸的哭喊

是的,導演有意安排,同為姐姐,姑媽是安然最直接、最正面的形象對應。

姑媽是個什麼形象?

考上西大俄語系,卻為中專的弟弟輟學打工;十八歲去俄羅斯做生意,為照顧生娃的弟媳,剛到,便折返回家……

一直都是操勞命。

葬禮當天,從小以弟弟身份長大的舅舅,抽菸、打麻將。

甚至在電話裡寬慰別人:黃泉路上不分老少。

而作為姐姐長大的姑媽在幹什麼?

而作為姐姐長大的姑媽在幹什麼?

張羅添水、招呼打麻將。

要不是肅穆的黑白還提醒著觀眾「這是靈堂」,還以為她是娛樂場所的服務員。

身為姐姐,伺候別人,成了她的天性。

白天,她要勸安然放棄給弟弟找領養家庭。

晚上,她要照顧癱瘓老公,一雙兒女和亡弟的兒子安子恆。

一天下來,她癱坐著,仰頭望向電燈,滿眼血絲。

身為姐姐,她的生命似乎沒有光。

唯一的光亮,只有眼前晃眼的電燈。

但也是她

但也是她。

指著鼻子訓斥安然必須撫養弟弟,想當然地認為:

安然必須和她走一樣的路。

安然必須和她走一樣的路

她是姐姐身份的受害者,卻也迫害安然成為下一個自己。

她的分裂,也是「姐姐身份」的產物。

第二層敢:敢於慢

在一地雞毛的親戚、戀人的夾縫裡。

這對姐弟,被刻意設計成素未謀面。

以至於,從陌生到相近,是一場漫長的摸索。

既是摸索,必得全方位動用感官。

眼睛看

靈堂上初見,姐姐望向弟弟:

漠然。

再後來,是橫眉怒目。

弟弟蠻橫地威脅:

爸爸說,這屋子裡的東西都是我的,你必須聽我的。

大哭大鬧地要吃肉包子,報復式地在床上丟食物……

以至於

以至於。

第一次在天橋上,安然借怒氣想丟下他。

第二次,安然有預謀地想拋棄他。

而父母的重男輕女,更加深了弟弟的「原罪」 。

父母為了生二胎,讓安然長期裝瘸子。

某次穿裙子被暴打後,你能看見安然成年後一直穿著短褲,陰影不散。

爸爸從未打過弟弟,還為他學做紅燒肉。

那是她不曾有過的待遇,她只吃過筍炒肉絲(捱打)。

甚至高考志願,也被偷改:北京的醫生,成了離家不遠的護士。

直到蒙上眼睛,姐弟倆才開始互相識別——

直到蒙上眼睛,姐弟倆才開始互相識別——

鼻子聞

摔傷的弟弟伏在姐姐背上,聞見基因帶來著的氣味:

你和媽媽的味道一樣。

這個味道,就是血濃於水的血緣。

弟弟吵著要吃肉包,安然也同樣懷念

弟弟吵著要吃肉包,安然也同樣懷念。

媽媽加藤椒的肉餡,是留給他們的共同味道記憶,是他們不可與外人道的相親。

當姐姐有意拋棄弟弟,反悔後假裝從廁所無意出現,自找臺階:

我只是去上廁所。

弟弟活用姐姐教育自己的「說謊會變大象鼻子」,戳破了姐姐的謊言。

一個六歲的敏銳的嗅覺,擊碎了姐姐的心理防線。

愧疚,讓她奔潰,也讓他們真正開始有了羈絆。

愧疚,讓她奔潰,也讓他們真正開始有了羈絆

以上,破碎的群像和緩慢的姐弟情感變化,都是代表著主創們的勇敢。

因為這份碎和慢,確實考驗觀眾的耐心。

看的時候,身邊有個妹子已經百無聊賴地玩起了手機。

可這就是這部電影評價低的原因?

別急,再看主創們的第三層勇:

敢於收。

不是沒有高潮。

當學護理的安然看見為了生兒子,冒險生三胎的產婦。

對產婦丈夫、婆婆大喊:

你們這是在謀殺!

男孩就那麼好嘛!

丈夫把安然推倒在地,婆婆捂住她的嘴。

碰巧被姑媽看到,一向卑微的姑媽反手和別人撕打了起來。

但——

片子裡唯一的叫喊到此又戛然而止。

片子裡唯一的叫喊到此又戛然而止

以此破局,姑媽和安然,第一次以「姐姐」為共鳴點,體諒彼此。

姑媽自以為從小照看安然,卻被告知好心辦壞事。

原來,小安然被表哥當沙包練拳,被姑丈偷看洗澡。

此刻,姑媽的愧疚強烈到極點,但無論是角色設計,還是演員朱媛媛的表達,都及其收斂,只有一句話:

對不起啊,沒把你照顧好。

可並不單薄——

她一邊把西瓜最甜的瓜心挖給安然,自己只吃泛白的邊角。

不需要大吼大叫,觀眾就能立刻聯想到她大鬧安然的咖啡自習室後,把咖啡裝進保溫杯,自己只吮吸杯邊殘留的甜味——

如出一轍啊。

她太習慣於奉獻了。

姐姐的身份,讓她必須照顧弟弟,現在也必須照顧弟弟的孩子。

無意識的動作,是她身為姐姐多年,融進骨髓、下意識委屈自己的習慣。

她的歉意,和她的犧牲,交織在一起,牽動著觀眾同理心。

即便當她開始表達委屈,你也察覺不住絲毫用力。

她談起:

六歲半夜被蚊子咬醒,聽見媽媽在偷偷給弟弟吃西瓜,還說小點聲別被姐姐聽見了;

去俄羅斯不成,只能帶回來兩個俄羅斯套娃。

你只能看見她眼裡紅血絲更濃了,猜不透是操勞所致,還是流淚前徵兆。

因為作為中國女性長輩,她的情緒,不能浮於表面,很準確,很有力。

同樣的,張子楓的安然,也很剋制

同樣的,張子楓的安然,也很剋制。

她拿著勺子,假意吃西瓜。

紅起來的,先是眼眶,沒有聲音。

低著頭,一勺西瓜,一勺眼淚,還是沒有聲音。

但你就是能感受到她憋得快窒息的狀態——

愣是沒透露內心的狂風暴雨。

跟著,是全片的重頭戲。

姑媽說:

其實套娃也並不是非要套進同一個套子裡頭。

這話,是說給安然聽的——

不必,再重蹈覆轍了。

安然深鞠一躬——

走了。

有了姑媽的理解,她下定決心送弟弟去領養家庭。

此時,陽光照在俄羅斯套娃身上,姑媽的光,不再只能來源於電燈。

對下一代女性的理解,讓她也有了自己的光源。

到這裡,前頭看似無聊的瑣碎,變成了耐心的鋪墊。

此刻的高潮戲,更變成了綿長有力的一擊,擊碎了幾乎所有女性——

我身邊剛剛還玩手機的妹子,開始不能自控地接連啜泣。

到這,這部電影似乎一點問題沒有?

不。

(以下涉及劇透,建議收藏,觀看完享用)

兩個點:失真的弟弟和打臉的姐姐。

相較於前半段自私、無知、時不時無理取鬧的弟弟,後半段的弟弟突然開始講一些混雜著哲理、煽情等作用的話:

我要去北京的。

—你就不能等等我嗎?

可我的人生不只有你。

—我只有你了,姐姐。

背起了「煮豆燃豆萁」這種指向明確的詩句。

甚至頓悟了姐姐要上京考研的困境,主動給領養家庭打電話。

這真的是一個六歲孩子心智慧幹出來的事嗎?

而姐姐

而姐姐。

為了在爸媽面前要聲好,為了糾正自己只能當護士的憋屈命運,她自立門戶多年,甚至不惜和男友分手,拼了命讀書,最後還是迴歸「正途」——

弟弟那麼懂事,當然是選擇撫養弟弟!

弟弟那麼懂事,當然是選擇撫養弟弟!

無疑,前面所有基於姐姐身份的批判,在她笑著帶弟弟衝出領養家庭時,變成了巴掌,落在了自己臉上。

可惜了。

主創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到這裡——

露怯了。

他們在怕什麼?他們在討好誰?

不禁讓人想起《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等近年來最優秀的一批作品,都不算優秀的結局……

可即便如此

可即便如此。

肉叔仍不忍心跟風罵這部作品,為什麼?

巧了,妹妹張子楓11年前也當過一回姐姐——

《唐山大地震》。

沒有年齡差,龍鳳胎。

姐姐幫弟弟打架,處處讓著弟弟。

都愛吃西紅柿,弟弟搶佔了姐姐的份。姐姐只得到媽媽的許諾:

明天媽給你買。

姐姐深感不公,卻只能大喊「你騙人」。

哪知道她等不到明天。

地震後,姐弟被同一塊牆壓住,只能保一個。

媽媽選擇了弟弟……

媽媽選擇了弟弟……

多年後,大難不死的姐姐是如何面對媽媽、弟弟呢?

她說:

我看見弟弟的時候,我就恨自己。

他是我弟弟,他能活著,多好。

他是我弟弟,他能活著,多好

為什麼要恨自己?生命被親媽親手放棄,心存芥蒂還不應該嗎?

但影評區,幾乎沒有人提及這種把弟弟視作高於自己生命去保護有什麼不妥。

也揭示了大多數人,默認了姐姐對弟弟的犧牲,是情理之中的。

《我的姐姐》中,安然決定送走弟弟,大聲宣佈「我是獨生女」後——

嘆了口氣。

姑媽紅著眼睛說:從生下來,我就是姐姐

姑媽紅著眼睛說:從生下來,我就是姐姐。

身份,不該是一個女性的全部標籤,也不該讓她為之付出生命的全部,還被視為理所當然。

就問一個問題:

姑媽的名字是什麼?

是的, 兩小時的片子裡,她只作為爸爸的姐姐存在,沒人記住她的名字。

她是姑媽,她卻不是她自己。

她是姑媽,她卻不是她自己

正發生在中國千千萬萬家庭中女性身上,她們是熒幕上的樊勝美、房似錦、蘇明玉……

慶幸,「姐姐」這個群體的困境,終於被搬上了大銀幕,不再被視作尋常。

這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足夠批判。

這已經是一大步了。

哦對了,觀影時。

有個陌生男子路過,朝我身邊爆哭的妹紙,好奇又詫異地看了一眼。

他不懂,她怎麼可以哭得那麼凶。

是的,他不懂。

這正是《我的姐姐》存在的意義。

這正是我的姐姐存在的意義

編輯:意安安

相關文章

張子楓,妹妹長大了

張子楓,妹妹長大了

觀眾遇到演員的名場面之一,是常常習慣性蹦出一句:哎呀,我是看著你的戲長大的…… 也不知道是認真在拉近距離夸人家資歷深,還是故意戳人心窩說人老...

《我的姐姐》的結局,一言難盡

《我的姐姐》的結局,一言難盡

《我的姐姐》上映後,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但是如果把話說回到電影本身,看完這部電影,我實際是感覺很不舒服的。 那種感覺就像你噎了一口東西在喉嚨,...

湯唯火出國門,給了內娛一記耳光

湯唯火出國門,給了內娛一記耳光

最近的國內影視圈,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討論度最高的,竟然是多年前的老劇老梗。 而放眼國際影壇,則有不少亮點。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當屬大放異彩...

松下洸平,這次終於要大爆紅了

松下洸平,這次終於要大爆紅了

昨天部屋君給大家說了《最愛》男主角飾演者的松下洸平。 今天再說一位本季另一部口碑大豐收的日劇的男主演——《這是戀愛~不良少年和白手杖女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