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看電影零點首映場的衝動了?
4月19日深夜,全國各大影院都聚集著前來充值信仰的觀眾。
有穿湘北球衣的、穿紅白配色JK的;有穿西裝背電腦剛結束加班的打工人;
有把孩子哄睡著就趕來的夫妻;有已經禿頂的中年大叔……
影院擠滿的,幾乎全部是年齡到了熬一次夜就得緩很久的70、80、90後。
這是一場等了27年的全國大賽,是我們的青春、童年——
灌籃高手

1996年3月,《灌籃高手》TV版播出第101集。
在櫻木花道戲劇般的一記灌籃下,湘北衝進了全國大賽。
湘北五人組高喊著「我們要稱霸全國」。

等著看湘北在全國大賽對陣更強大的對手,誰料動畫版停止製作。
更讓粉絲崩潰的是,1996年6月《週刊少年JUMP》27期刊登了SD漫畫版大結局。
猝不及防的,《灌籃高手》倉促結束在湘北對抗山王的比賽。
這之後的故事被一筆帶過。
靠櫻木一記中投絕殺了最強山王的湘北,挺進了全國十六強,但此役中櫻木的背部嚴重受傷,三井也體力透支。
一天後的16進8比賽,湘北大比分輸給了愛和學院,被淘汰出局。

之後櫻木進行康復訓練;
流川楓進了日本少年籃球訓練營;
赤木沒有獲得直接進入體育大學的資格,從籃球部退隱準備高考;
和他同級的三井去準備冬季選拔賽再拼一把;
宮城則當上了湘北隊的新任隊長。
《灌籃高手》從連載到完結,就和大家的青春如出一轍,熱血,感動,但總歸有各種遺憾。
在資訊還略微閉塞的2000年左右,大陸一大部分觀眾對《灌籃高手》的初了解都來源於地方電視台播映、四合一盜版漫畫。
對突然沒有下文的動畫和漫畫,有了各種離譜猜測。有說作者過世的,有說是因為後面劇情太黑暗禁播的。
總之,對《灌籃高手》漫畫戛然而止,和TV版看不到全國大賽都相當遺憾。
但粉絲對《灌籃高手》的熱愛可沒有停止,這份熱情還從二次元延續到了三次元的方方面面。
英文都念不順溜,但動畫裡首首經典的BGM一定會唱,尤其是封神的《好想大聲說愛你》;
多少男孩子因為《灌籃高手》愛上了打籃球,多少女孩子因為流川楓、三井、宮城、櫻木,對籃球打得好的男同學會格外關注;
每一位「櫻木花道」都憧憬屬於自己的AJ,等著自己的晴子,每一位小個子的「宮城良田」都被鼓勵在球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井上雄彥雖然說自己早已定好了結局,並不是被動畫製作組影響,但全世界粉絲的熱愛和遺憾他也看在眼裡。
2021年初,井上雄彥在Twitter上宣佈電影啟動的訊息。
雖然還不知道電影版是何內容,但足以讓粉絲沸騰。
近兩年的預熱吊足了粉絲的胃口,也引來了一起質疑。
比如井上是不是想要利用情懷圈錢?這三渲二的畫風能不能行?
但當更多情報和畫面公開,尤其預上線後,粉絲都沸騰了。
逐幀分析預告,能看到背景得分版和赤木拋球手勢就是全國大賽湘北對陣山王那場比賽。
再看到井上雄彥擔任了電影監督、編劇、配音指導等多職位時,能確定:
這電影穩了!

這一等就是27年的全國大賽,別說故事到底能以什麼形式呈現,或能不能適應三渲二畫風,就是純放PPT,都會有一票老粉買賬。
但井上作為一位獨特的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有極致的審美和追求。
他表示啟動電影版一是為了這麼多年對灌籃意難平的讀者,二是後疫情時代,希望通過電影傳遞給觀眾力量和精神。

井上做到了。
這次大電影,沒有失望,只有驚喜。
上映五天,每天排片量都超過50%,票房超4億,豆瓣9.2分。
國內宣傳也很給力,首映禮定在了北大體育館,籃球場被改造成了電影院,放置27米長的巨幕,氛圍感拉滿。
國語配音版還請到了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的臺配,「白痴」「臭狐狸」「我是天才」完全還原童年的味道。

對於死忠粉來說,《全國大賽篇——湘北VS山王工業》早已刻煙吸肺,倒背如流。
櫻木的中投絕殺、赤木的徬徨、流川楓的蛻變,三井的遠投,每個名場面早已形成肌肉記憶。
井上最穩妥的製作方式其實是照搬漫畫,但他沒有,他在電影版做出了很多調整。

首先是畫風。
近年漫畫再版時,井上重繪了一套封面,電影版就是按此畫風繪製。
可能對動畫更為深刻的觀眾會不習慣,但井上沉澱多年的成熟畫風實則非常有味道。
和2D動畫不同,電影採取三渲二製作。
老粉都知道井上對動畫版其實並不滿意,比如不連貫的PPT式灌籃,比如一個球拍半集還沒過半場,球場彷彿足球場那麼大。
三渲二則還原了真正的籃球比賽,
可以清晰看出每一個卡位、轉身、跳投和籃板動作,所有人的動線都是流暢、利索且合理的。
少了漫畫裡不間斷的內心戲、觀眾視角解讀和經典的Q版切換,但依舊有出色的分鏡。
再來是對漫畫劇情的串聯和補充。
比方說小宮城獨自練球時,來了個少年陪他打球,投進一個又一個三分。
這個白Tee少年就是三井壽。
我們都知道宮城和三井打架,電影補充了起因是三井罵宮城矮子,也補充了離開籃球隊後的三井會偷偷來看湘北比賽。

小妹有兩個非常喜歡的改編。
一個是赤木躺倒在地上,四人一起將他拉起的場景。既是隊友情的體現,也是驅趕赤木雜念的關鍵。
另一個就是比賽快結束,宮城召集大家圍成一圈打氣、確認戰術。狀態極差的赤木先是驚訝於宮城的沉穩,後示意宮城帶領大家喊加油。
漫畫版結尾,赤木從籃球部隱退,宮城接替成為了下一任隊長。電影版中不止將宮城的蛻變補全,也完成了湘北的傳承。

而櫻木和流川楓的世紀擊掌更是讓人血脈僨張。
比賽最後兩分鐘沒有臺詞和多餘的bgm,畫面上只有跑動和傳球。
饒是這段劇情已經爛熟到刻進DNA的鐵粉,此刻也會屏住呼吸,等待最後的絕殺。
這一等就是27年的全國大賽,在這一刻,值了。

最大的改變,是主角從櫻木花道,變為了宮城良田。
井上雄彥曾畫過一篇名叫《耳環》的短篇,講述了宮城良田的身世背景,和他一直戴的單耳環的由來。
此次以宮城為核心,串聯起了全國大賽山王篇。
文戲幾乎全部給了宮城,宮城和哥哥的羈絆、和母親的和解,成了比賽之外的另一條主線。

赤木學霸隊長、櫻木天縱奇才,流川楓長得帥、家境好還有極高籃球天賦,三井從初中MVP到惡霸浪子回頭。
1米68的宮城在原作中缺少像其他四人的人物弧光,
大多觀眾對他的印象就是個子矮、追彩子沒成功、和三井打架。
井上這次選擇宮城作為主角,減少櫻木流川戲份,完全砍掉櫻木和晴子的感情線,很冒險,
但他就是想通過最像普通人的宮城傳遞出堅持的力量。
電影彩蛋給了宮城和原作不同的結局,宮城去了美國打比賽,實現了籃球夢,這也是井上對普通人的溫柔。
加入宮城主線,電影顯得更加完整,但也帶來了電影最大缺點,回憶和比賽之間切換得稍顯割裂感,會打斷觀眾的情緒和節奏。
而另一個選擇宮城當主角的原因是坊間傳聞,井上也是1米67的小個子,單親家庭,打控衛時喜歡花裡胡哨的快傳突破。
宮城就是井上雄彥對自身的投射。

會說出「對不起活下來的是我」的宮城最終和自己、和母親和解。
井上這個孤僻的藝術家,在無數種能滿足、「討好」粉絲的可能中,選擇了他內心中灌籃高手該有的模樣。
而我們,也在電影裡找回了青春。在永遠不會褪色的紙片人的拍球聲、喘息聲、跑動聲中,我們回到了那個炙熱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