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電影人來說,自己的影片能獲獎自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但對今天要聊的這個導演來說,卻是件糟心事——
在去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斬獲了最高榮譽金熊獎。
然而他本人卻未能到現場領獎,因為他的護照被當局吊銷了。

更慘的是,在電影節結束3天后。
導演穆罕默德就被當地警察逮捕了。
並被判處監禁一年,且兩年內不準拍電影。
而之所以會被抓,全是因為那部獲獎電影《無邪》。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犯了什麼禁忌,讓一名世界級導演不幸陷入牢獄之災?
來,一起看看——
無邪
There is no evil

在國際影壇,伊朗電影雖然產量低,但存在感很高,個個都是精品。
從90年代經典兒童片《小鞋子》,到前些年斬獲金熊獎、金球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次別離》。
伊朗每部電影都帶著獨特的伊朗地域風格,今天的這部《無邪》也不例外。

影片長達150分鐘,由四個獨立但主題相同的故事組成。
第一個故事點題,就叫《無邪》——
故事的主角是個叫赫斯馬特的中年男人。
他有一個愛嘮叨的老婆,還有個乖巧的小女兒。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每天必須凌晨三點起床,乘著夜色開車去上班。
雖然有些日夜顛倒,但這份工作的待遇還算不錯。
單位隔三差五發一袋大米,而且白天就能早早下班,私人時間很充裕。

在別人眼裡,他是個稱職的丈夫、兒子、好鄰居。
他每天都會接送老婆上下班,接女兒放學。
鄰居老奶奶的貓被卡在車庫裡,他也不辭勞苦幫忙救出來。

赫斯馬特哪哪都好,就是有個行為很奇怪——
每個月發工資,他從不親自去銀行領取,而是由老婆代辦。
另外,他每天都駕駛著他的車,把一包包長條的包裹往家裡搬運。
但沒人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

那麼赫斯馬特為何會如此呢?
導演並沒有急著揭開懸念,而是花大段筆墨描述了赫斯馬特下班後的日常——
洗澡、吃飯,接妻子下班、女兒放學,順帶取錢、買藥、採購,一家三口看望獨居的奶奶……

就在觀眾已經被這些平平無奇的日常磨淡好奇的時候,導演在最後幾分鐘揭曉了懸念——
赫斯馬特其實是監獄的行刑人員,每天一早就到操作室裡等待死刑犯就位。
當儀器的綠燈全部亮起,他就按下絞刑的機關,最後還要從小窗口確保犯人無一生還……

這個言簡意賅的震撼結尾,讓前面瑣碎平淡的劇情忽然有了巨大的張力——
赫斯馬特看似是普通大叔,其實卻是個每天執行死刑的劊子手。
他內心善良,連被困小貓都會熱心救助,可另一邊,自己經手的性命不計其數……


第二個故事叫《她說:你能做到的》。
故事的主角是個名叫普亞的年輕人,他正在伊朗軍營服役。
每到深夜,戰友入睡之時,就是他焦灼不安的時候。
他進進出出,打著各種電話。
電話另一頭,是他的女朋友。

而之所以會如此焦躁,是因為他的服役內容——
在伊朗服役,他被分到了監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執行死刑。
連他這種剛服役不久的也不能例外。
如果違抗命令,等著他的就是軍事法庭,送進監獄。
可他並不想殺人。

於是他瘋狂地給女友打電話,希望可以想找人託關係提前結束兵役。
普亞的行為在寢室裡引起一番討論——
有人認為,作為服役的士兵就要絕對服從。
哪怕是處置死刑犯也不能拒絕。
殺人這件事並不是他的錯,而是法律規定。

普亞卻不認同,他一開始就不想服兵役,只是為了拿到護照才入伍。
處決犯人違背了他不殺人的誓言。
於是,為了不執行死刑,普亞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策劃了一場越獄……

以上,僅僅是電影其中的兩個故事,後面的故事小編在這裡就不劇透了~
電影由四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圍繞著「死刑」展開,而這正是當下伊朗最飽受爭議的問題之一。

根據統計資料,2017年,伊朗記錄在案的死刑執行量佔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並且在伊朗,行刑者往往是應徵入伍的普通士兵。
在見識到多位年輕士兵因執行死刑而患上嚴重的心理障礙之後。
導演穆罕默德決定拍攝這部電影。

雖然影片從藝術層面來看算不上頂尖,甚至略顯粗糙,但它的社會價值高於藝術價值,而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