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FINCH) 電影劇情、影評:湯姆·漢克,狂飆獨角戲

很久沒看到這麼精彩、可愛的新片了。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自從上映以來,它一直飄在豆瓣熱門電影上,居高不下。

這是一部很適合寒冷的週末,窩在被子裡慢慢看完的電影。

何況,這還是老戲骨湯姆·漢克的新作,他的名字,就等於這片子質量的保證:《芬奇》

芬奇的旅程

FINCH

未來某年,太陽爆發伽馬射線,燒穿了臭氧層…

地球失去保護,地面溫度飆升70度。植物、莊稼全完了,動物和人類,更不好過。

太陽光一視同仁,所有暴露在室外的生命,都像鐵板上的肉,被瞬間燒焦…

很快,世界迎來末日…

亂世中,有個男人,僥倖活了下來

亂世中,有個男人,僥倖活了下來。

他叫芬奇,是一名工廠技術員,災難降臨時,他正在暗無天日的工廠上班。

憑藉過人的專業技能、生存技能,芬奇硬是捱過了風沙、塵埃、龍捲風、輻射…

他小心地貓在工廠一角,蝸居起來。

僥倖逃生的,還有隻小狗

僥倖逃生的,還有隻小狗。

他為狗子取名為goodyear,寓意為美好的一年…

一人一狗,就這麼相依為命,等著地球徹底玩完。

或者,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

或者,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

對芬奇來說,生活的每一天,都在上演末日求生。

他準備了防輻射衣、改裝了車子、甚至還發明瞭一個生活助理機器人。

每隔一段時間,芬奇就穿戴好裝備,進城搜尋物資。

日子就這麼週而復始。直到,整座城市,只剩他一人。

這天,芬奇發現,儘管穿了防輻射服,但長期暴露在伽馬射線中,他的身體還是受到損傷。

他的器官在慢慢衰竭,或許還得了某種癌症,反正沒有醫生,沒人能為他診治。

可他知道,自己快死了…

對芬奇來說,死就死了,倒也沒啥

對芬奇來說,死就死了,倒也沒啥。

反正世界末日,早死晚死,沒啥區別。

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狗子。

要是沒了芬奇,小狗根本熬不過幾天…

夜裡,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了一整夜…

夜裡,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芬奇一頭扎進工作間,叮叮噹噹,忙了起來…

很快,他造好了一個機器人,一個專為照顧小狗而生的機器人。

他像臨終託孤一樣,為機器人寫入一條重要的指令:如果芬奇不在,機器人必須優先保護小狗。

他想著,就算自己死了,有機器人的照料和陪伴,小狗或許還能撐過一些時日。

然而,就在這時,芬奇突然收到預警,一場更大的災難,正在醞釀…

他們必須離開這座城市,另謀生路…

不得已,一個人、一臺機器人和一條狗,在末日的漫天黃沙下,開著車,踏上未知的旅途…

前路未卜,終點是哪,不重要。

活下去,才是唯一目的。

電影《芬奇》由湯姆·漢克斯主演,11月5日上線串流媒體平臺AppleTV+,沒有在院線公映。

儘管如此,這部電影仍然憑藉它動人的故事,精巧的製作,以及男主角湯姆漢克斯精湛的演技,在豆瓣上拿下了8.4分。

有網友評論:與其說是芬奇護狗的故事,不如說芬奇想保留人類最後一絲底線。這底線是不要成為因為飢餓就殺人的怪物,失去人性只會掠奪的禽獸。

影片中,除了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芬奇之外,沒有任何人類。其餘角色,要麼是機器人,要麼就是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的《荒島餘生》中,湯姆·漢克斯也出演了類似的角色,他和一個排球對戲,奉上了極其牛逼的演出。

2000年的荒島餘生

2000年的《荒島餘生》

在這部《芬奇》中,湯姆·漢克斯也毫不意外地,為我們完美演繹了一個末日中求生的技術宅…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起,湯姆·漢克斯爐火純青的演技。

比如,芬奇發現自己命不久矣那場戲,全程沒有臺詞,你卻完全能看懂發生了什麼。

他先是覺察到身體有異樣,然後找了本《暴露在電離輻射中的危害》來看。

看著看著,他摘掉眼鏡,合上書本,臉上寫滿了沮喪。

看到這,就算是有人不知道輻射會危害人體,你也能從他的表情中看懂,大事不好了…

然後,他皺著眉頭,看向小狗,痛苦地閉上眼睛,彷彿是在說:要是沒了我,你可怎麼辦?

他臉上的每一處都在演戲,眼睛、眉毛、鬍子、甚至是皺紋裡,都藏滿了演技。

這樣的演員,我見一次就想誇一次。他能毫不費力地,把觀眾帶進電影中的世界…

電影中,還有很多橋段,沒有浪費任何一句臺詞,也沒有多餘的鏡頭。而是用紮實的細節,表達人物情緒、心理、或是交代情節發展,來推動故事…

比如,有這麼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芬奇在廢墟中,找到一個狗罐頭。

回到工廠,他第一時間挖出罐頭,倒進狗子的碗裡。之後,把勺子放進嘴裡,嗦了一大口,嚐了嚐肉汁…

或許,他已經很長時間,沒嘗過肉味了…

或許,他已經很長時間,沒嘗過肉味了...

末日背景下,每種物資都非常珍貴。哪怕是寵物罐頭,也是貨真價實的肉。

但芬奇沒有吝嗇,甚至沒給自己留點,把罐頭全倒給狗子。

災難當頭,生存成了難題。有人自私,只想著自己;但也有人,為了給狗吃飽穿暖,寧可餓著肚子…

或許,對芬奇來說,這條狗不是寵物。

而是朝夕相處的陪伴,是家人,甚至是活下去的原動力…

希望狗子好好活下去的念頭,比他自己活著,還重要得多…

比起以往末世題材的影視劇,整部片子顯得溫和、細膩、情感飽滿。

幾場動作戲和災難戲,都是小意思,大家都懂,是為了增強戲劇性。

事實上,這部電影不過是套了個世界末日的殼子,本質還是原汁原味的美式公路片。

它想探討的內容很多,比如,人應當如何活在世上;對生活的態度;甚至是人和人之間,如何建立情感聯繫,如何相互信任,如何去愛,以及感受愛…

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是人、機器人和狗。

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是人、機器人和狗

為此,影片特地把機器人,也塑造成了可愛的形象。

在此之前,上一個讓人印象如此深刻的機器人,應該是《機器人總動員》中,那個把所有好東西都給Eva的瓦力。

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總動員》

而這部《芬奇》中的機器人傑夫,他的蠢萌、可愛,與瓦力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時間緊迫,傑夫的資料傳輸不夠完整。這直接導致,他的心智極不成熟,像個小孩,有時調皮,有時可愛…

再加上,由於資源緊缺,他渾身上下每個零件,都是用舊物拼湊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散裝機器人:

頭像是個紅鐵桶,腦門掉漆了,手臂上還圍著兩尺破布,一看就是個殘次品。

有了這副形象, 再加上科技感十足的嗓音,他不管做啥,你都覺得很可愛…

他開心或是興奮時,兩隻鐵腳會在地上跺來跺去,原地邁著小碎步,像嬌羞的姑娘;

他失望,或被芬奇拒絕時,總會沮喪地垂下鐵頭,他沒有表情,所以會用最誇張的體態,表達情緒;

第一次偷偷開車,他從車裡探出頭,向芬奇豎了個大拇指;

在跟小狗混熟之前,路過小狗身邊,他緊張兮兮地,張開雙手,伸出兩掌,好像在示威…

這一路上,芬奇教會傑夫很多事。

教他走路,從磕磕絆絆,到熟練;

教他開車,從剛會打方向盤,到平穩向前…

他們一起去尋找物資。

在廢棄電影院裡,芬奇找到一袋即食爆米花。

他隨手撿來一塊鐵盤,太陽的高溫晒得鐵盤滾燙。

芬奇把玉米粒倒下去,啪啪幾聲,玉米粒彈起,爆米花熟了。雖然不能吃,但傑夫看到這奇妙的一幕,快樂的大叫。

芬奇第一次教會他,什麼是快樂,什麼是享受生活…

在破舊醫院裡,傑夫看到,人們將X光片貼在玻璃上,用來阻擋熾熱的陽光。

太陽從X光片上晒下來,灑下彩色的光斑。

傑夫第一次見到,末日中的限定美景,他東張西望,心情格外好…

他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在這場末日旅途中,體會生命,感受世界,發現了活著的美好和樂趣…

然而,唯一讓他不解的是,芬奇竟告訴他,不要相信任何人類…

末日初期,太陽光和強輻射,沒有殺死全部人。

很快,人們開始爭地盤、搶物資。

芬奇曾目睹,有一夥人,為了爭搶食物,將一對母女射殺…

所以,芬奇見人就跑,誰也不信。

這也是為什麼,本片除了芬奇,沒有任何一個活人出現…

災難使人類異化,讓大多數人變得脆弱,讓一部分人變得邪惡,也讓一部分人變得冷漠…

在這部電影的豆瓣評論下,有位網友這麼說道

在這部電影的豆瓣評論下,有位網友這麼說道:

疫情席捲全球兩年,大家能看到很多事情,人類的脆弱、聯合國的無用、人類自豪的科技無力招架、各國繼續不忘互懟互噴喊打喊殺……人類並沒有因為災難而緊緊抱在一起。

自從疫情後,每次看到末世題材的影片,大家似乎總會下意識的聯想到現實。

是的,過去兩年,對於全人類來說,並不好過。

我們經歷過不少絕望的時刻,黑暗的時刻,我們看到人世間的很多酸楚,很多苦澀…

或許,這就是我們這代人,離末日最近的一次…

但好在,有再多的艱難險阻,我們也挺過來了。

並且,我也慶幸能看到,有那麼多人,即便是在至暗時刻,依然願意選擇付出微末的力量,去幫助、溫暖身邊的人…

或許,這也是這部電影,通過芬奇,通過傑夫,通過小狗,想要告訴給我們的:

在失去一切的情況下,人們終將會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珍貴的;

只要還有人心中有愛,就不是末日;

人類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或許,會的…

或許,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