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十八禁(Euphoria):大尺度、重口味、墮落頹廢

這段時間,「高校十八禁」兩個字簡直就是各大博主的流量密碼!

比如席捲了半個美妝圈的「亢奮妝」——閃閃的亮片和水鑽耀眼奪目,色彩鮮豔的眼影大膽搶眼:

(圖源:Youtube)

(圖源:Youtube)

各種造型的眼線非常個性,雲朵小花愛心,想到什麼畫什麼:

(圖源:Beauty Bay)

(圖源:Beauty Bay)

(圖源:MissMalini)

(圖源:MissMalini)

這股風也刮到了國內,各種仿妝教程層出不窮:

(圖源:小紅書)

(圖源:小紅書)

穿搭博主也紛紛化身「亢奮達人」,變著法地模仿劇中的各色穿搭:

(圖源:Vogue)

(圖源:Vogue)

向來被視作時尚圈標杆的《Vogue》雜誌這次也下場了,大篇幅地剖析劇中人物的穿搭與性格:

(圖源:Vogue)

(圖源:Vogue)

連帶著原聲帶也火了一把,網易雲上的歌單收藏數輕輕鬆鬆突破百萬:

(圖源:網易雲音樂)

(圖源:網易雲音樂)

來北京參加冬奧會的瑞士花滑選手盧卡斯·布里奇吉(Lukas Britschgi)更是直接選擇了《亢奮》的三首配樂作為自由滑節目,看得出來是真愛粉了:

(圖源:USA Today)

(圖源:USA Today)

昨天(2月7日),隨著新一集的播出,女主角贊達亞(Zendaya)的爆發式演技更是火到出圈。

‍‍(圖源:Tumblr)

不少網友感慨,這演技簡直是「碾壓同齡人」: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那麼問題來了,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火?又講了什麼樣的故事?

就讓圈哥帶小夥伴們來一起細細品品,這部

開年最強青春美劇《高校十八禁(Euphoria)》

高校十八禁

Euphoria

(圖源:Pinterest)

(圖源:Pinterest)

社交媒體時代下的眾生相

社交媒體時代下的眾生相

自2019年開播以來,這部由以色列同名劇改編而來的美劇,就被外界貼上了諸多標籤:大尺度、重口味、墮落頹廢……

(圖源:Amazon UK)

(圖源:Amazon UK)

劇集的出品方,是「現象級神劇」《權力的遊戲》的老東家HBO。考慮到這一點,大量粗口、色情裸露、暴力血腥鏡頭的出現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畢竟,HBO向來以尺度著稱。

(同樣由HBO出品的奇幻史詩劇《權力的遊戲》曾經火爆全球;圖源:IMDb)

很多不了解劇集的觀眾往往會被這些噱頭吸引,隨即又被看似不夠明晰的故事主線、「又渣又婊」的主人公們火速勸退。

更有人稱,劇集裡「五毒俱全」的青少年們,簡直是新時代的「毒瘤」,容易帶壞看劇的觀眾……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圖源:CNN)

(圖源:CNN)

《亢奮》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小鎮,故事的主人公則大多是小鎮高中的學生:

來自黑白混血家庭的女孩小芸(Rue)自小受躁鬱症、強迫症等多種精神疾病的困擾,目前深陷毒癮;

(圖源:Giphy)

(圖源:Giphy)

從小被眾心捧月般寵大的麥蒂(Maddy),是每部青春劇都會有的那種「賤女孩」,時髦漂亮、身材絕佳,還是學校的啦啦隊長,卻不斷和「渣男」前任分分合合;

(圖源:Favim.com)

(圖源:Favim.com)

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金髮甜妹凱西(Cassie),其實自卑又缺愛,「戀愛腦」的她常常無底線地取悅身邊人,結果就是在感情生活中遍體鱗傷;

(圖源:We Heart It)

(圖源:We Heart It)

健壯帥氣的四分衛內特(Nate)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但暴戾、濫情、自戀的陰暗一面,讓他成為了被觀眾們口誅筆伐的「史詩級渣男」;

(圖源:Tenor)

(圖源:Tenor)

古靈精怪、甜美可愛的變性女孩朱爾斯(Jules),是超多人心中的「小天使」;

(圖源:We Heart It)

(圖源:We Heart It)

身為校園「透明人」的胖妹凱特(Kat),其實是某同人小說網站上粉絲量破萬的寫手大神。

(圖源:Tenor)

(圖源:Tenor)

片中出現的一些配角也同樣出彩,比如凱西的「書蟲」妹妹萊克西(Lexi),簡直是劇裡的一股清流:

(圖源:WornOnTv.net)

(圖源:WornOnTv.net)

為了給家人籌錢治病而被迫走上販毒路的費斯科(Fezco)和他早熟早慧的弟弟也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圖源:Pinterest)

(圖源:Pinterest)

《末日孤艦》中的艦長,在本劇出演了內特的「深櫃」父親:

(圖源:Man's Health)

(圖源:Man’s Health)

在這種群像式的導向之下,劇集給予了每個人物充分的時間,講述成長背景和心路歷程,使每個角色都顯得生動立體,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正如導演薩姆·李文森所說,「這部劇中的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圖源:IMDb)

(圖源:IMDb)

作為一部青春校園劇,《亢奮》的題材本身其實並不罕見。

前幾年的《皮囊》《河谷鎮》都曾小火過一把;哪怕再往前推二十年,還有《緋聞女孩》這樣的「起源劇」珠玉在前。

(《皮囊》海報;圖源:IMDb)

(河谷鎮海報;圖源:IMDb)

(《河谷鎮》海報;圖源:IMDb)

《亢奮》能夠火遍全球,很大程度上還是沾了「Z世代」這個群體的光:

在維基百科上,「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被稱作「一出生就與網路資訊時代無縫對接的一代人」

他們受數字資訊技術、即時通訊設備、智慧手機產品等影響極大,所以又被稱為「網生代」、「網際網路世代」。

(圖源:Reddit)

(圖源:Reddit)

劇中,朱爾斯曾開玩笑地和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

「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能讓我保持注意力的事了」

(圖源:Tumblr)

(圖源:Tumblr)

從Whatsapp到推特,從同人小說網站到色情站點……

劇中確實出現了大量手機簡訊、社交媒體、約會軟體的相關內容,寫實地反映了當下「Z世代」與網路、社交媒體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源:Distractify)

(圖源:Distractify)

由於人物性格、家庭背景各不相同,角色們從使用手機的型號,到裝飾、壁紙,都各有千秋:

(圖源:ABC)

(圖源:ABC)

就問一句,這麼有心的道具組去哪兒找~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迷惘、掙扎與探索:Z世代的青春陣痛

迷惘、掙扎與探索:Z世代的青春陣痛

《亢奮》的世界裡,主角們的生活似乎被割裂成了完全矛盾的兩半。

一半是正常的校園生活,例如上課、作業、球賽;

(圖源:Youtube)

(圖源:Youtube)

另一半則顯得混亂而墮落,充斥著派對、毒品、性與暴力。

(圖源:Giphy)

(圖源:Giphy)

殘酷而疼痛的青春,這幾乎是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的永恆命題。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與電影《畢業生》是「垮掉的一代」的真實寫照:

(麥田的守望者;圖源:澎湃新聞)

(《麥田的守望者》;圖源:澎湃新聞)

(電影畢業生劇照;圖源:新浪)

(電影《畢業生》劇照;圖源:新浪)

韓寒的《三重門》發出了千禧一代對社會與時代的叩問:

(圖源:Twitter)

(圖源:Twitter)

很多人抱怨說看不懂《亢奮》,因為它是獨屬於Z世代的陣痛。

極端的撕扯與對比,揭開的是這代青少年的隱秘傷口:原生家庭的陰影還未散去,青春期的躁動和迷惘就已接踵而至;資訊爆炸的時代讓他們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之中,逐漸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圖源:Glamour)

(圖源:Glamour)

如果你細心看劇,很容易就能發現,導演對每個人物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問題,都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構。

比如,小芸最初嘗試的止痛藥,其實屬於她罹患癌症、時日無多的父親。

(圖源:Tumblr)

(圖源:Tumblr)

苦口婆心的媽媽、悲傷哭泣的妹妹、溫柔懇切的愛人,乃至一次次的戒毒會,都沒有辦法讓小芸真正擺脫對藥物的依賴。

(圖源:BuzzFeed)

(圖源:BuzzFeed)

因為他們並不真正理解小芸的心結:她想念父親,更想念那種,能夠切身體會父親病痛的「聯結感」。

但從來沒有人教過她,該如何正確面對至親至愛的死亡,並處理這件事所帶來的精神創傷。

(圖源:Youtube)

(圖源:Youtube)

成年人總認為,有關死亡的話題太過沉重,不適合對青少年提及。但這並不代表死神不會降臨在他們身邊,槍殺、自殺、事故、疾病……

當身邊人因為種種原因突然離世,一旦沒有合適的宣洩方式,青少年很容易因為不知如何化解內心的壓抑和痛苦,從而誤入歧途。

(美劇《十三個原因》中也有類似的情節描繪;圖源:IMDb)

對於性與親密關係的探索,也是《亢奮》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主題。

比如,看似「天上地下」的凱西與凱特,卻擁有一樣的自卑心理。凱西的美貌往往引來孟浪的好色之徒,凱特豐腴的身材則讓她遭受了無數身材羞辱(Body Shaming)

(凱西與凱特;圖源:Euphoria Wiki)

從渴望證明女性氣質的變性女孩朱爾斯,到看似風光無限的校園女王麥蒂,青春期的性吸引力就宛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總是讓女孩兒們不自覺地陷入取悅男性的怪圈。

(麥蒂與朱爾斯;圖源:Reddit)

(麥蒂與朱爾斯;圖源:Reddit)

如何識別約會軟體上不懷好意的妖魔鬼怪,如何應對私密影片的外洩,以及隨之而來的蕩婦羞辱(Slut Shaming),如何尋找自我認同感……

這些,其實是當下每個女孩都要面對的必修課。

(圖源:Cosmopolitan)

(圖源:Cosmopolitan)

再看男生這邊,「有毒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代言人內特,其實一直在試圖逃避「深櫃」父親給他帶來的童年陰影。

被傳統「男性氣質」困住的他,偶爾也會顯露溫柔、脆弱的一面;在這個傳統二元化性別結構受到衝擊的時代,自相矛盾的他,又何嘗不是許多困惑男孩的縮影。

(圖源:Elite Daily)

(圖源:Elite Daily)

拋開被荷爾蒙支配的快餐戀情,這群情竇初開的青少年們其實也在嘗試定義、努力尋找真正健康的親密關係。

無論是胖妹凱特的懵懂初戀,還是小芸與朱爾斯從友情升級而來的愛情,那份難能可貴、不摻雜質的純真,總會讓人感動不已。

(圖源:CBR)

(圖源:CBR)

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就要被迫面對這些複雜深刻的話題——

這麼一想,Z世代青少年們的迷茫和掙扎,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了。

(圖源:IMDb)

(圖源:IMDb)

更何況,他們也有活力純真、狡黠可愛的一面~

面對滿屏男帥女靚的小朋友,反正圈哥是有種長輩般愛之深、恨之切的複雜感情呀!

(圖源:BuzzFeed)

(圖源:BuzzFeed)

意識流的先鋒視聽實驗

意識流的先鋒視聽實驗

值得肯定的是,極致的視聽體驗是讓《亢奮》如此出圈的重要原因。

全劇的故事發展,都伴隨著小芸的畫外音旁白。青少年犀利的言語,配上贊達亞漫不經心的語調,營造出了荒誕喜劇般的諷刺效果

意識流的敘事手法,獨具特色的運鏡方式,以及蒙太奇式的剪輯,則給觀眾帶來了一種「碎片化」的特別體驗。

(圖源:Giphy)

(圖源:Giphy)

光影效果的靈活運用配合精心設計的妝容,將迷幻的氣質烘托到極致:

(圖源:Tumblr)

(圖源:Tumblr)

略帶膠片質感的復古色調和MV式的慢鏡頭,更是給劇集烘托出了近似於文藝片的氣氛:

(圖源:Tumblr)

(圖源:Tumblr)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音樂人「公鴨」 Drake擔任了本片的聯合制片人。

從朋克到嘻哈,從古典到後搖……Drake從時下最受青少年歡迎的藝術家中,精心挑選出了風格多樣的插曲來適配劇集。

不僅如此,他還聘請音樂人Labirnth,專門為劇集創作風格契合的原聲帶。

圈哥都忍不住感慨,這下真的是把「Buff」疊滿了!

(圖源:Youtube)

(圖源:Youtube)

這種視聽先行的前衛風格,也在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滾石》就發出盛讚:

「驚人的視覺衝擊,充滿威脅感和令人迷醉的時刻更是貫穿劇集始終」

(圖源:The Rolling Stone)

(圖源:The Rolling Stone)

向來很挑剔的「小李子」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在接受採訪時,為《亢奮》亮出高分;

(圖源:Twitter)

就連天才導演澤維爾·多蘭也在社交媒體上專門發表長評,言語間不吝讚美。

(圖源:Twitter)

(圖源:Twitter)

目前,《亢奮》在IMDb和豆瓣的評分都高達

8.4

,對於口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來說,確實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了。

(圖源:豆瓣)‍

如果一定要說還有什麼遺憾,作為一部極為「時髦」的劇集,《亢奮》在對亞裔群體的代表上還是略顯不足

(圖源:Forbes)

(圖源:Forbes)

極少數出現的幾個亞裔學生,也都是「背景板」一般的存在,對比二十年前的《緋聞女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

(圖源:The Hollywood Reporter)

也難怪TikTok網友要吐槽:「亞裔小孩太乖了根本混不進《亢奮》小圈子」「亞裔學生不出現是因為如果學《亢奮》那個樣子可能會被媽媽打飛」……

(圖源:TikTok)

說到底,這部「大尺度」、「重口味」的青春emo神劇,本來就不是拍給身為「局內人」的青少年群體看的。

它的受眾是已經脫離了青春期,但回想青春時代,依然感到掙扎的成年人;

以及那些想要接觸了解、卻又不知到底該如何與Z世代孩子相處的家長、老師、心理醫生們。

(圖源:CNN)

(圖源:CNN)

青春的荷爾蒙總會褪去,亢奮的感覺不會永遠持續,藥物、性與暴力都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

(圖源:Digital Spy)

(圖源:Digital Spy)

當疼痛消失、傷口結疤,青少年們會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經驗,或者教訓?

他們將以什麼樣的姿態和麵貌面對愈加艱險的成人世界?

要繼續與心魔鬥爭,還是隨波逐流般墮落?

(圖源:WIRED)

(圖源:WIRED)

恐怕這才是《亢奮》想要留給觀眾的最終謎題。

小夥伴們有沒有追這部劇呢?又有什麼樣的觀後感想分享給大家?

(英倫圈綜編,編輯:小梨&桃桃,參考來源:Vogue、滾石、BBC、油管、推特、新浪微博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

電影 X 影評:何止18禁,成人也得悠著看

電影 X 影評:何止18禁,成人也得悠著看

提起A24的名頭,資深影迷想必都不會陌生。 從《月光男孩》、《伯德小姐》,到《房間》、《遺傳厄運》,在這些佳片榜常客的片頭,我們總能看見這個...

來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電影

來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電影

2022最後的日子,魚叔陽康了。 雖然身體還沒什麼力氣,但很想寫點什麼。 有幾個晚上,我躺在床上燒得糊里糊塗,渾身疼痛,很難入睡。 於是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