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達洛人》回來了!
第二季第一集評分9.6。在星戰作品中並列第一!它和《星際大戰:克隆人戰爭》第七季持平——

什麼叫神劇?
這就是!
而且和《克隆人戰爭》的小眾狂歡不同,《曼達洛人》在國內是真正擁有大批觀眾和粉絲,它的評分的含金量也更高。
《星球大戰》在中國的處境,大致相當於《西遊記》在美國。
都是在國內被視若珍寶,到國外會讓觀眾一臉懵逼的作品。
那麼,《曼達洛人》到底是好看在哪裡,能讓國內觀眾也津津樂道呢?
這一切,得從一個50歲的巨嬰說起。

「曼達洛人」是星戰世界觀中一個著名的組織.
成員們的職業大多是賞金獵人。
他們信奉自己獨有的,被稱為「曼達洛」的文化,遵守一套嚴格的秩序而生活。
我們的主角,就是其中一位年輕的曼達洛人。

既然是星際賞金獵人,自然少不了精彩的打鬥,高科技,還有怪獸。

故事發生的時間線,是在電影正傳六部曲之後,新三部曲開始之前。
有一次,主角接受了一個獎勵豐厚的任務——
將一個目標人物帶回給僱主。
當主角找到目標時,卻發現這個據說已經50歲的傢伙,基本上還是個嬰兒。

順帶一提。
這個綠色的,皺巴巴的寶寶。
他不僅萌翻了主角,也萌翻了觀眾。
它去年就成了網紅,已經成功躋身迪士尼新的金礦,周邊賣爆了。
這個寶寶和絕地大師尤達是同一種族。
沒錯,就是那個比山東人還愛說倒裝句的尤達大師。

在主角完成任務的路上,寶寶展現了驚人的超能力,救了主角的性命。

於是當主角把寶寶交給僱主時,違反了日常習慣,多嘴問了一句:
「你們要拿它來幹什麼?」
曼達洛人是個非常重視規矩的組織,而「不多問」和「不多說」都是賞金獵人這一行的規矩。
更不要提為了貨物而幹掉僱主了。
但在聽說寶寶有可能被僱主殺死的時候,主角忍不住破壞了規矩。
他闖進僱主的巢穴,搶走了寶寶,並在這個過程中大開殺戒。

差點忘了,他的僱主是銀河帝國的人,背靠西斯尊主,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勢力。
差點又忘了,這個寶寶所屬的族群,曾經是曼達洛組織的敵人——
絕地武士。
歷盡千辛萬苦,惹上最不能惹的敵人,保護仇家的遺孤,害得自己全族被滅…
只是因為,放不下這張無辜又無助的臉。

這個曼達洛人,實在太剛了。
在上一季的結尾,主角回到同胞的巢穴,發現已經被團滅。
當主角懊悔不已時,那位為他打造鎧甲的,像領袖一樣的鐵匠姐姐又出現了。
見證了戰鬥全程的鐵匠姐姐對於組織的潰敗毫不在意,並跟主角說,曼達洛人和絕地武士的爭端屬於過去,這個寶寶只是個無辜的遺孤。
她還告訴主角,根據曼達洛人的信條,他需要將寶寶送回給自己的族人。
指引了主角未來的道路,鐵匠姐姐掩護主角逃走,獨自一人等待入侵的帝國軍隊。
根據一般的套路,鐵匠姐姐差不多該領便當了。
她跪坐在地,背對入口,展現了慨然赴死的氣概。
隨後敵人闖進來包圍了姐姐,看到這裡,我又是熱血,又是難過。
敵人槍口都貼到頭盔上了,然後…
就被手持雙斧的鐵匠姐姐團滅了。

打完架,姐姐臉不紅,氣不喘。
女曼達洛人,實在太剛了。
第二季第一集,為了獲得下一步的指引,主角來到塔圖因星球,尋找一名另一名曼達洛人。
他好不容易在一座沙漠中的小鎮遇到另一名穿著曼達洛盔甲的人,但對方輕易摘下了頭盔。

根據曼達洛人的信條,戴上了頭盔的曼達洛人是不能讓任何人看到自己真面目的。
也就是說,對方並不是曼達洛人。
那人自稱是鎮上的治安官,盔甲是從拾荒者手裡買來的。
根據曼達洛人的信條,主角必須回收那身盔甲,為此他和執法官達成了協議,只要能消滅威脅著小鎮的怪物,盔甲就歸主角所有了。
後來主角才發現,這個任務沒有這麼簡單。

作為星戰題材的第一部真人劇集,《曼達洛人》身上基本沒什麼星戰的味兒,路人觀眾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始於1977年的《星球大戰》,一直拍到第九部都是標準的太空歌劇,而前六部一直被視為披著科幻外衣的武俠片。

正傳電影的故事始終圍繞著天行者家族的人物展開,講述來自土旮旯的少年如何被發現擁有天賦異稟,然後慢慢打怪升級,做出一番大事業的故事。
光劍就是名刀名劍,原力就是內力,絕地和西斯就是門派,劇情就是圍繞著主角身世展開的恩怨情仇和政治鬥爭。
盧克三部曲,安納金三部曲,蕾伊三部曲,無論看起來風格差異多大,本質無不如此。
到了《曼達洛人》,味道終於變了。
變成了一部典型的西部片+半部公路片。

西部片的套路很簡單:
黃沙,奔馬,骯髒的酒館,熱鬧的吧檯,一個孤膽英雄,一場騷亂,然後警長出現。
我們再來看看《曼達洛人》:
第一季的開頭,曼達洛人進入酒吧,在bar fight中幹掉幾個炮灰,搶走了懸賞犯。
第二季的開頭,曼達洛人進入酒吧,遇上來喝酒的警長,一言不合就要拔槍互射。
再這麼下去,第三季的開頭,大概也是曼達洛人進入酒吧,然後哪個不長眼的倒楣鬼上來挑釁,被主角幹掉吧。
第二季第一集的標題,叫作「警長」。
「警長」這樣的角色,本身就是在西部片裡最常見的,他們要麼是主角的對手,要麼是主角的朋友,也常常先當對手,後當朋友。
沒有比這更西部片的西部片了。
至於公路片的屬性,是來自於主角漫長的旅程。
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視角全部集中於主角,跟著他飛天遁地,穿梭銀河系。
他曾與戰鬥機器人作伴,闖進守備森嚴的重火力堡壘。

也曾和其他傭兵結盟,保護手無寸鐵的原始文明村莊。

有許多事情,是他為了完成使命而不得不為。
也有許多,單純是因為這個口口聲聲只看重利益的男人,心中有更樸素的價值觀。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的樣子,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瘋狂的麥克斯,更有一絲古龍筆下的武俠小說主角味兒。

作為一部劇集,《曼達洛人》無需揹負重大的敘事任務,這讓編劇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主創團隊一集一集地燒著經費,按部就班地塑造角色,有條不紊地推進劇情。
這樣平穩的創作心態,在國產作品中很少能見到。
觀眾不會就這劇情而討論什麼價值觀,挖掘什麼深度,我們要的只是一段精彩到足以銘記於心的冒險。
其他的,自然會在人們心中慢慢發酵。
雖然是星戰的衍生IP,但《曼達洛人》並沒有瘋狂地抱星戰的大腿,在致敬方面尤為剋制,不會讓路人觀眾看得一臉懵逼。
當然,如果你更熟悉星戰,《曼達洛人》無疑能帶給你更多樂趣,因為片中有不少彩蛋。
比如,「警長」這集故事發生的地點,就在天行者一家的家鄉塔圖因,警長本人身穿的曼達洛盔甲,就來自電影中的超人氣反派——波巴·費特。
波巴·費特本人也在這集的片尾出場,接下來也顯然會有更多戲份。

更重要的是,與其說波巴·費特是最有名的曼達洛人,不如說,「曼達洛人」這個概念是因波巴·費特而生的。

波巴·費特首次出場,是在第二部《星球大戰》上映的正傳中。
我先給沒看過的小可愛科普下,《星球大戰》正傳電影共有9部,每三部是同一個主角。
根據上映時間順序,前三部的主角是盧克,中間三部的主角是安納金,後三部的主角是蕾伊。
但是,根據劇情的時間順序,盧克的故事應該放在中間,他的父親安納金的故事才是開端。
波巴·費特是在盧克故事的第二部出場,第三部被打敗的。
我個人的印象裡,波巴·費特不是什麼好鳥,他幫壞人做事。
最後惡有惡報被怪獸吃掉,在電影裡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反派。

但在歐美,這個角色憑藉獨特的氣質和輝煌的戰績收穫了極大的人氣,他原本的設定只是個賞金獵人,「曼達洛人」這個種族實際上是為了豐富他的角色背景而被創作出來的。
《星球大戰》在歐美之所以是影響力那麼大的IP,是因為這幾十年來,電影之外的周邊作品也一直在出,包括動畫、漫畫、小說、遊戲和其他形式。
整個世界觀被大大地拓展了,而且絕大部分都沒有放到正傳電影裡。
這些作品在中國沒有得到足夠的推廣,再加上外來文化的屬性,影響力始終不足。
所以,如果你在看劇之前對「曼達洛人」這四個字一無所知,也不是什麼要緊事。
因為像我這樣把電影刷過好幾次的偽粉也一無所知。
曼達洛人的崛起,其實很像DC宇宙的小丑女和小丑。
他們在最初出場的作品裡都不是那麼重要的角色,可一旦收攏了足夠的人氣,就會受到創作者的重視,搖身一變成為大咖。

當然,這樣的前提是,衍生作品本身很優秀。
《曼達洛人》之於《星球大戰》,很像漫威的幾部衍生劇:《神盾局特工》《夜魔俠》《傑西卡·瓊斯》《懲罰者》等。

它們脫胎於大熒幕上的電影,偶爾借用一部分電影劇情來作為故事背景,埋一些無傷大雅的彩蛋,但永遠不會影響正傳主線。
你固然可以對這些作品視而不見,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它們都比正傳更好看。
《星球大戰》最後三部正傳,評分最高的才7.1,收穫了路人和粉絲一致的差評,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IP影響力太大。
完全束縛了主創的手腳。
而原創性更強的衍生劇裡,即便有時預算限制了大場面的發揮,也沒有關係。
因為編劇有更大的空間施展手腳,挖掘角色的深度,探索更多可能性。
《曼達洛人》的製片人和主要編劇,是喬恩·費儒。
作為演員,他最知名的角色,可能是漫威宇宙裡鋼鐵俠的保鏢Happy,以及《老友記》裡Monica那個開軟體公司的富豪前男友。

作為導演,他最知名的作品,是《鋼鐵俠》《奇幻森林》,還有《獅子王真人版》。
在《復仇者聯盟》裡,他作為監製,名字是和Stan Lee老爺子放在一起的。
同時,他也是「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的恩人,如果沒有他當初堅持啟用處於低谷的唐尼飾演鋼鐵俠,唐尼也許今天還在泥潭中掙扎。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唐尼,而沒有唐尼的鋼鐵俠,就沒有今天的漫威。
喬恩·費儒不僅是漫威的貴人,也是迪士尼的貴人。
《奇幻森林》和《獅子王真人版》兩部影片的票房加起來,超過20億美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今,他一手打造的《曼達洛人》又靠著超高的評分,讓迪士尼對《星球大戰》這個口碑連續撲街的IP重拾信心。
事實證明,沒有扶不起來的IP,只有扶不起來的作品。
端正創作心態,那麼市場自然會回報你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