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都來嘲諷陳嘉玲?

跟所有電視劇女主角都不一樣。她不僅是一個角色,她是所有女性的朋友

上週日,《俗女養成記2》迎來大結局。

年過40的陳嘉玲,生下了自己的女兒,還主動向青梅竹馬的男友求婚。

俗女的人生下半場,從辭職、悔婚的焦慮中掙脫出來,終於有了一個欣慰的開端,而不是結局。

戲裡面,陳嘉玲還在繼續生活,應對媽媽和妻子的全新身份。

而戲外,陳嘉玲的故事已經落幕,再無第三季。

觀眾一週一次的心靈療愈,也隨之告終了。

但還是好感謝她

但還是好感謝她。

一個台南普通女孩的金色童年和焦慮中年,給了對岸所有女孩對鏡自照般的共鳴和代入感。

還有圍在陳嘉玲身邊的,那些有血有肉的女人

她和她們,用一個個女性的完整一生,拼湊起女性世界的方方面面。

讓我們看到問題,也讓我們不要害怕。

01:小姑姑的悔婚

似乎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姑姑

她獨特,跟家裡所有人都不一樣,即使很少見面,卻是你很多人生想法的啟蒙。

陳嘉玲跟前男友江顯榮求婚後又臨陣脫逃,連她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要幹嘛。

對於40歲的陳嘉玲來說,難道還有比一個生性安穩、心裡有她的富二代更好的選擇?

但是這顆恐婚的種子,在童年或許就種下了

但是這顆恐婚的種子,在童年或許就種下了。

還在小學的時候,她就親眼目睹了小姑姑的愛情悲劇。

小姑姑明雅在台中教書,從小做事就有主見。

30歲那年,終於要跟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了。

她卻臨時反悔,擅自取消了婚約,惹得全家雞飛狗跳。

只有小嘉玲知道內情:男方家嫌棄小姑姑年齡大,要求她婚前去檢查生育能力

一般人忍忍肯定就照做了,明雅卻因此看透了一些東西,並堅決地放棄了這段看似完美的關係。

在此之後,終生未嫁

阿嬤告誡小嘉玲: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嫁越差

但長大的陳嘉玲,受了教育、見了世面。

她也像小姑姑那樣,成了一個想太多的女人,婚姻大事到40歲還沒能解決。

一開始,她恐婚、討厭小孩;

最終,她卻生了女兒、求婚蔡永森。

在這中間,是一箇中年俗女面對愛情、婚姻、家庭的無數掙扎。

很多人看了大結局表示不滿

很多人看了大結局表示不滿:

這樣的陳嘉玲還能算是獨立女性嗎?

可獨立不是把自己活成孤島。

獨立是有自由做自己,也有能力為愛人伸出臂彎。

陳嘉玲之所以沒有步小姑姑後塵,是因為時代終究還是進步了,更因為她足夠幸運

有一個願為自己事事退讓的蔡永森,也有無論什麼境遇都肯為自己託底的家人。

她才有勇氣,去婚姻和生育裡探一探未知的辛酸與甜蜜。

02:阿嬤的出走

再和諧的家庭裡,也會傳來女人的「一聲嘆息」。

幾十年來生兒育女、幫助陳家打理藥房、為丈夫賄選「模範父親」、希望媳婦生男孩……

看起來完全是「男權附庸」的阿嬤,在晚年的時候,居然鬧起了出走。

原因?

原因?

沒有具體的導火索,而是無數個日常堆砌起來的「自我的消失」

一天晚上,全家給阿嬤過生日。

切蛋糕的時候,阿公叮囑媳婦:

你媽媽不喜歡吃鮮奶油,把鮮奶油撥掉。

媳婦貼心放上去的一粒櫻桃,還被嘴饞的孫女搶去吃了。

壽星阿嬤插不上一句話,只是乾澀地笑著,來回劃撥著碟子裡光禿禿的蛋糕。

這場面,中國家庭再熟悉不過。

一個女性長輩為了把好東西都留給男人和晚輩吃,故意說自己不愛吃好東西。

日子久了,一家人也就當了真。

那一集的片頭其實早就拆穿了這個「謊言」——

阿嬤在朋友家裡,愜意地享受一個人的午後。

在庭院看陽光穿透樹葉,聽風撩撥風鈴。

手上,捧著塗滿奶油、插滿蜜餞的蛋糕。

手上,捧著塗滿奶油、插滿蜜餞的蛋糕

就在替朋友看家的幾天裡,阿嬤貪婪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

有一天,猝不及防地向家裡人提出:我要搬出去住。

所有人以為她想要跟阿公離婚。

但這場晚年出走,無關夫妻失和,無關母職厭倦。

而是一個女人為家庭活了一輩子,突然渴望屬於自己的空間。

阿公後來上門去探望老伴兒,被她做的番茄炒蛋酸倒了牙。

阿嬤哈哈大笑說:這才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番茄炒蛋。

誰還記得,阿嬤也有自己的童年,也有自己的家

小時候,媽媽給她做的番茄炒蛋就是這樣酸溜溜的。

但結婚後,她就只能遷就丈夫和兒孫愛吃的口味。

但結婚後,她就只能遷就丈夫和兒孫愛吃的口味

阿嬤也有自己的姓名。

有天她讓孫女教她寫自己的名字,我們才記起來,阿嬤叫陳李月英。

但嘉玲對阿嬤說:我覺得李月英比較好聽。

這一幕呼應了第一季的劇情

這一幕呼應了第一季的劇情。

去世前不久的阿嬤,對嘉玲說出了自己的遺願:

把我的骨灰撒進大海,讓我自由自在地去當李月英。

03:媽媽的覺醒

03:媽媽的覺醒

潑辣的阿嬤身上,有一種被時代束縛的現代性

與阿嬤相比,媽媽秀琴是更自覺自願地扮演起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

恭恭敬敬孝順公婆,事無鉅細照顧兒女。

對老公陳晉文,更是一生只愛這一個人。

但人到老年,卻發現模範丈夫精神出軌,這一幕,徹底擊潰了秀琴的心理防線。

陳晉文瞞著她借了30萬給初戀學妹,於是秀琴怒衝衝拉上女兒和外甥女去旅遊,也要花掉辛苦存下的30萬。

女人的報復向來是故作瀟灑,其實內心仍想吸引對方的視線。

一路上,她們身在曹營心在漢

一路上,她們身在曹營心在漢。

直到一位外國小鮮肉遞給她們一塊布朗尼蛋糕,獻上熱情直白的讚美,這場旅行才找到了一些女性獨處的意義。

雖然最後是一場騙局

雖然最後是一場騙局

這場旅行還暴露了秀琴的隱藏技能,不但車技好,英語也學得有模有樣。

以前為了照顧丈夫的自尊心,她把自己的聰明都掩飾起來。

甘心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生活中,做個灰頭土面的主婦。

但陳晉文的精神出軌,給兩人的美滿婚姻撕開了一道口子,他的完美面具也逐漸剝落。

男人無知和自私的那一面,從回憶裡浮現。

比如做節育手術怕痛就偷偷放棄,結果讓老婆高齡懷孕、繼而流產。

在危難和痛苦面前,只有女人才真正懂得體恤女人。

媳婦要打胎,婆婆心裡不悅還是煮好雞湯送到醫院,叮囑兒子照顧老婆身體。

餐廳遇到情敵,秀琴表面上是潑水洩憤,實際上是怕那杯水裡被人下了藥。

雖然又是一個誤會

雖然又是一個誤會

男人對女人的妥協,往往是暗含條件的;

女人對女人的善意,則是無條件的,它來自同為女人的理解和共情。

於是,看著更暖人心。

秀琴不再圍著丈夫轉,搬去跟女兒住。

被晾在一邊的陳晉文只有學著老婆的生活技巧,獨自照顧自己。

青春初戀的幻影再美好,也抵不上和老婆實實在在的溫馨日子。

陳晉文徹底悔悟了,秀琴這次沒有心軟

陳晉文徹底悔悟了,秀琴這次沒有心軟。

她甩給陳晉文一紙合同。

不是離婚申請書,而是《新同居公約》。

這意味著,一個無私付出的家庭主婦,終於學會提要求、講條件,掌握婚姻的主動權

04:表姐的獨立

表姐洪育萱從小到大都是陳嘉玲的陰影。

小時候,她穿著洋裙,說著流利的英語,彬彬有禮成績好。

每次來台南鄉下過暑假,就搶走了土妞陳嘉玲全部的存在感。

長大了,她不出意外地被母親培養成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貴婦——

老公有錢兒子乖,一天班都沒有上過。

洪育萱活成了女人「最理想的狀態」。

直到陳嘉玲從她臉上發現了被家暴的瘀痕。

直到陳嘉玲從她臉上發現了被家暴的瘀痕

洪育萱出走無數次,但每次還是乖乖回去當貴婦。

她只會化妝打扮開趴體,原本的名校高材生完全喪失了工作的能力。

也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家。

就像陳嘉玲說的那樣:男人就是要你沒有工作技能,這樣你想跑也跑不掉。

陳嘉玲的鄉下豪宅,接收了洪育萱這隻遍體鱗傷的金絲雀。

這次,她要讓表姐徹底走出家暴和婚姻,因此鼓勵洪育萱去找工作。

但公主的做派一來就讓同事白目以對。

幹起活來,連最簡單的影印機都搞不定。

掙的工資可能還不夠自己買一件衣服。

掙的工資可能還不夠自己買一件衣服

更嚴重的是精神上的孤獨。

看著嘉玲一家其樂融融,她孤身一人,面對年齡危機、面對工作挑戰。

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陳嘉玲能陪她,但是幫不了她。

中年後的涅槃重生,是要狠下心來脫皮斷骨的。

獨立很難。

尤其對於女人而言,永遠有一條看似更容易實際更毀滅的路等著自己。

陳嘉玲和洪育萱,人生方向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中年活成了相似的樣子。

因為某種意義上,所有女性的命運,都殊途同歸。

那晚,意外懷孕後準備賣掉房子的陳嘉玲,安慰找房找得很辛苦的洪育萱:

沒事,我們都會好好的。

沒事,我們都會好好的

我相信,這句話是說給所有女性聽的。

所以,俗女們,請加油。

獨立再難,也值得我們為之一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