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人人皆知的「小黃臺」。
上個月,剛好迎來了50週年慶。
相信很多魚友和我一樣,在過去的青春歲月裡,受到許多優質美劇的滋養。
而在網飛崛起之前,印象深刻的美劇很多都是來自HBO。

HBO50週年公佈了50大經典角色,《權遊》龍媽和雪諾入選
不過,這幾年HBO被唱衰的論調越發響亮。
在網飛、迪士尼多方流媒體的夾攻下,頹勢盡顯。
光是今年一年,就有《異星災變》和《西部世界》兩部重磅劇集由於口碑不佳而被砍(前者為HBO流媒體劇集)。
坑也不填了,結尾也不要了。


魚叔忍不住感慨:
連HBO也要沒落了嗎?
借50週年之際,魚叔想和大家一起回顧這個傳奇的電視品牌——

許多人對HBO的第一印象,是以大尺度為噱頭的「小黃臺」。
先說一部古早劇,《慾望都市》。
1998年,那是個在電影院看《鐵達尼號》都要被家長「捂眼睛」的害羞時代。
而這部美劇,卻大大刷新了國人對於電視劇尺度的認知。
四個「都市麗人」明目張膽地探討性和愛,裸露畫面和激情船戲層出不窮。
這車速,不服不行。

2001年,《六尺之下》更是三觀炸裂。
故事背景明明是殯葬行業,但什麼婚外情、同性戀等一系列大尺度戲份一點兒也不含糊。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看到什麼少兒不宜的畫面。

2005年,《羅馬》的播出讓我們知道,歷史劇並不只有一種打開方式。
大尺度畫面在劇中已然不是噱頭,甚至刪掉會對劇情產生直接影響。
這種程度放在今天,只能網盤見了。

2008年,HBO出了一部吸血鬼題材的《真愛如血》。
不同於同時期爆款《吸血鬼日記》沉溺偶像劇,《真愛如血》中人和吸血鬼之間的激情戲看得人血脈僨張。

2011年,《權力的遊戲》開播。
一瞬間風靡全球,並且再次讓中國觀眾開了眼界。
對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而言,吸引他們看下去的理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尺度的畫面,以及龍媽的美膩。

三年前,HBO再出神作。
《亢奮》直接刷新了美國青春劇的尺度。
這部劇中的學生,通過性與毒品來宣洩負面情緒,上演了一部青春殘酷物語。

不難看出,儘管HBO影視劇的主題不盡相同,但大尺度確實成為它極富特徵的標籤。
HBO真的只有這些嗎?
當然不是。
說說魚叔自己的印象。
我最早被震撼到的,其實是2001年的一部迷你劇《兄弟連》。
這部劇,還曾在2003年被央視引進過。
也是中國觀眾第一次在電視臺上看到HBO的作品。

故事改編自真實的二戰歷史。
製片人是大名鼎鼎的電影導演史蒂夫·斯皮爾伯格。
製作規模和品質,也比肩戰爭大片。
《兄弟連》的播出,讓無數人大受震撼的一點在於——
原來電視劇已經可以像電影一樣拍攝了!
不拖沓,不注水,經費全都燒在刀刃上。
短短十集,酣暢淋漓,百看不厭。
時至今日,這部劇仍然穩坐IMDb電視類節目的口碑第一。


斯皮爾伯格之後,HBO又請來了馬丁·斯科塞斯,開拍黑幫史詩劇《大西洋帝國》。
劇本之精緻,鏡頭之華麗,讓人看傻了眼。
HBO和馬丁·斯科塞斯聯手,再次將電視劇的規格提升了一個層次。

2014年,探案劇《真探》開播。
從敘事手法,到鏡頭運用,在當時都是一種創新。
劇中大膽地用了一段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足以載入電視劇歷史。
整個拍攝過程非常複雜:一個鏡頭裡,依次出場了三十多人,四輛車,一架直升飛機,而且是處於交火狀態,所有人都在運動,鏡頭也在運動,突發事件不斷髮生……
而且這種一鏡到底,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刺激感,看得人目不暇接,大氣不敢喘。

此外,HBO還推出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電視劇。
如2014年開播的geek喜劇《矽谷》。

2017年的女性懸疑劇《大小謊言》。

甚至還出品了一部義大利劇爆款《我的天才女友》。

最近幾年,HBO將視線轉移到亞洲市場。
HBO和台灣聯合制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在豆瓣還有9.4的高分,直接讓台劇重回巔峰。


無數的經典作品。
絕對不愧於HBO一直以來的宣傳口號:
「這不是電視,這是HBO」

有人說,電視分為HBO之前,與HBO之後。
其實,早期的HBO並不出眾。
建臺之初,與大部分有線電視一樣,只是一個內容的搬運工,而競爭的手段,主要是花錢砸營銷。
不過,HBO高管很快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
內容不夠優質,怎麼做宣傳都沒用。
於是,在1984年,HBO制定了新的戰略原則:
做更少的內容,只做精品內容。
內容為王。
與其把錢砸到營銷,為什麼不砸到內容製作上呢。

接下來,HBO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
第一步,堅持原創。
當時,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情景喜劇、肥皂劇和普通類型劇。
模式相似,套路相通。
HBO專挑主流媒體不願意拍的類型。
1999年,《黑道家族》橫空出世,一舉斬獲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劇集,讓HBO在電視行業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黑道家族》
《黑道家族》的故事基於1967年7月發生的紐瓦克騷亂。
當時非裔美國人和義大利裔美國人之間的矛盾,導致2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在此基礎上,這部劇以寫實的風格呈現黑手黨的生活,向觀眾呈現出隱秘角落中的灰色地帶,直接給了黑幫片全新的可能。

2013年,美國編劇工會評出的「101部最佳電視劇」,《黑道家族》位於榜首。
去年,《黑道家族》又被英國《衛報》評為21世紀100部最佳電視劇的第一位。
不得不說,能挖到這個當時無人敢觸碰的領域,HBO確實有眼光。

第二步,點評機制。
傳統無線電視臺最重視的指標,是收視率。
有線付費電視臺最關注的指標,是訂閱使用者數。
但HBO最重視的指標,並不是以上兩者。
而是TTS(total subscriber satisfaction),總體訂戶滿意度。
對於HBO而言,他們關注的並不是多少人看了自己的影視劇。
而是,更關注觀眾對內容的評價。

即使這部片只有一個人看過,他的觀點同樣重要。
這種點評機制的確立,讓HBO與使用者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雙向選擇。
HBO對於使用者,是挑剔的。
相應的是,使用者對於HBO的內容,也是挑剔的。
這樣就意味著,不用取悅所有層級的觀眾,只需要滿足那些挑剔的使用者,就足夠了。
這是付費電視的好處,也是HBO點評機制的發揮的作用。

《新聞編輯室》
第三步,重視製作質量。
用做電影的態度去做電視劇。
製作精良,一直是HBO的一大特質。
每每看到HBO的劇集,都忍不住感慨一句「經費在燃燒」。
《權力的遊戲》前五季,單集製作成本在600萬美元到800萬美元之間浮動。
到了第八季,單集成本高達1500萬美元,換算下來,每一秒成本幾乎將近5000美元。
要知道,第八季的單集製作成本,已經夠好萊塢拍一部中等成本的商業片了。
艾美獎頒獎禮上,主持人半開玩笑地如此介紹HBO——
有些假冒的所謂電視臺混進來實在可恨,比如HBO這樣的「電影製作公司」。

2019年之前,HBO一直維持著每年出五部精品劇的節奏。
靠著對原創、精品內容的極致追求,近二十多年來,製作的優秀劇集枚不勝數。
直到現在,HBO推出的作品都是各大頒獎典禮的常客。
僅單一部《權力的遊戲》,就打破了艾美獎的獲獎紀錄,直接斬獲15項大獎,包攬了最佳劇情、編劇、導演等獎項。

挑剔,讓HBO擁有更多的使用者。
挑剔,讓HBO獲得更多的收益。
挑剔,讓HBO贏得更多的榮譽。
HBO真正做到了,站著,還把錢掙了。
這樣的大膽操作與價值追求,在今天處處以流量為王的娛樂圈,絕對難以想象。


但,即便是HBO,也會遭遇谷底。
凜冬將至。
這句話很適合形容HBO現在的處境。
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電視這個曾經的媒體之王,正在漸漸衰落。
劇集的製作、觀眾觀看的方式,也迎來了巨大的改變。
而對HBO模式產生最大挑戰的,就是美劇新貴——網飛。

如今,越來越多觀眾傾向於流媒體那種一口氣看完一整部劇的模式。
而HBO的傳統周播劇,太容易被觀眾忘記了。
這個時代,觀眾耐心很有限。
去年IGN中國做了一張名為「誰會在流媒體大戰中取勝」的柱狀圖。

(圖片來源:@IGN中國 知乎)
不難看出,HBO作為老牌有線電視網,風頭似乎顯露頹勢。
要知道,在2021年之前,HBO是從來不接廣告的,訂閱使用者是它唯一的收入來源。
但HBO要改變,也並非易事。
一方面,技術並不是HBO所擅長的領域。
HBO接連推出的三個app被使用者詬病體驗太差。
另一方面,自從2018年HBO的老牌電視人相繼辭職離開之後,HBO的創作策略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為了和網飛競爭,華納媒體執行長明確指出,希望HBO做出改變,創作更多的內容,規模變得更大,覆蓋更廣泛使用者。
換句話說,希望HBO成為另一個網飛。

HBO甚至一改之前每年五部精品片的規矩。
直接將數量翻倍,變成一年十部。
但,數量和質量似乎無法兼得。
HBO最近幾年的劇集,在內容上肉眼可見的質量下滑。
2020年,華納為了支持HBO,決定將其2021年上映的全部電影,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放映的方式播出。

這也意味著,如果你是HBO Max會員,你可以省下電影票,直接在家觀看最新的電影。
這一舉措讓長期與華納合作的諾蘭大發雷霆。
他直接發文表示,這是電影工業的噩夢。

流媒體的時代下,HBO前路究竟在何方?
所幸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撲了街。
這兩年,我們依然能看到一些不隨大流、專注於內容質量和大膽創新的優質劇集。
去年的爆款《東城夢魘》。
踏實、耐心地講述一個看上去有些老套的小鎮犯罪故事。
剛開播時溫而不火,但後續發力,口碑不斷上漲,成為年度佳作。

另一部爆款《白蓮花度假村》,則是在題材和風格上創新十足。
在毫無明星光環的前提下,一舉成為年度黑馬。
今年第二季開播,繼續獲得不俗口碑。

9月頒發的艾美獎上,HBO依然是最大贏家。
《繼承之戰》《白蓮花度假村》《亢奮》收穫大部分獎項。

今年下半年,《權遊》前傳和《魔戒》前傳兩大IP之爭。
這也象徵了HBO MAX與亞馬遜兩大流媒體之爭。
同樣的史詩級IP,同樣的燒錢大製作,同樣的古裝奇幻題材,最後的口碑卻拉開了差距。


不難看出,HBO始終在根據形勢轉變方針,而其中的核心仍然是內容創新。
這也是我們感到欣慰的事情。
其實這麼多年來,魚叔一直很感謝HBO。
不僅僅是感謝它推出的一個又一個精品,帶給我高品質的娛樂與薰陶。
更是感謝它為我證明了一個可行之路。
即,堅持做好內容,是能夠成功的。

只不過,在這個每天都變化無常的世界中,什麼事情都無法被下定論。
新的時代,總會遇到新的坎坷。
院線的票房、電視的收視率、網際網路的流量……
是,它們都很重要,關係到一部製作最終能否收回成本。
但我們更應當警醒,「觀眾滿意」這個無形的事實,才是最具價值的評判指標。
希望下個五十年,HBO能繼續守住這個充滿勇氣的方向。
堅持原創,堅持挑剔,堅持內容為王。

最後,我整理了一份HBO劇單,給大家參考刷劇。
就不搞排名了,心累,就按照播出時間排序吧。
當然,你也可以推薦一些單子上沒有的好劇。
在評論區和我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