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個口碑評分都還不錯的中劇,評分7.7。主演佟大為、魏晨更是憑藉演技,頻繁登上熱搜。它就是懸疑劇:
消失的孩子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含有劇透,且線索細節繁多)
故事一開篇,佟大為飾演的楊遠和往常一樣把車停在了單元門口,等著兒子楊莫下樓、送他上學。
但等了好久都沒發現兒子的蹤影,眼看就要遲到,他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
沒想到妻子卻說兒子早就下去,還是自己親眼看著他走出家門的。

奇怪的是,小區門口的監控顯示兒子沒有離開小區,樓裡的鄰居又說沒看到男人的兒子。
短短4層樓的距離,兒子去了哪裡?
在樓上樓下、挨家挨戶跑了幾圈後,楊遠和妻子撥通了110。
女警趕到現場,逐一排查後,發現了幾個疑點。
首先要交代的是,楊遠家住在青嵐園小區1單元401室,
樓下302的男主人許安正,工作很忙不常見人,但302家的女兒恩懷和楊莫關係很好,經常去楊遠家玩,關係親密到如同楊遠的女兒。
而最大的疑問,就在恩懷身上。
楊莫失蹤前,楊遠發現恩懷弄丟了家鑰匙。
但恩懷平時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丟東西這種事大概率不會發生。
於是,楊遠推測是楊莫偷拿了鑰匙,躲在了恩懷家。
而此時的恩懷早就上學了,於是警察聯繫了恩懷的父親許安正讓他回家開門。
聽到楊莫可能進入自己家裡,許安正的神情突然變得凝重起來。

這細微的情緒變化,究竟是因為什麼?
除了許安正的反常,女警還注意到,在檢查楊遠家時,楊遠偷偷藏起了一張紙。
紙上記錄了什麼?為什麼害怕警察發現?
並且,從鄰居口中得知,楊遠和妻子經常吵架。
那麼,楊莫的失蹤會和楊遠有關係嗎?
正當所有人一頭霧水、急得焦頭爛額時,小區花園裡的土被發現有翻新的痕跡。
裡面埋的是什麼?所有人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挖開一看,居然是楊莫養過的一隻叫呼嚕的小狗。
呼嚕是怎麼死的?這就牽出了故事的第二條線。
幾天前,楊遠的妻子覺得呼嚕耽誤兒子學習,讓楊遠趕緊送走。
沒想到只是一個電話的功夫,呼嚕就從籠子裡跑出來,消失在了夜色中。
馬路上,楊遠家隔壁單元301室(和恩懷家是不同單元的同一層)的房主林楚萍,正開車去青嵐園收房租。
突然竄出的一個黑影,讓她旁邊的車來了個急轉彎。
天已經很黑了,兩個人沒顧得上研究黑影,簡單溝通了一下,就離開了現場。
收到房租後,楚萍打電話告訴哥哥此行發生的事,但她哥卻來了一句奇怪的叮囑:
「以後儘量別自己一個人去了,我想想都後怕。」
楚萍在301室究竟發生過什麼?為什麼他哥會擔心她獨自去青嵐園?

來到公司的楚萍,一直心事重重地看著同事吳駿。
尤其是對方抽菸時,楚萍總是不遠不近地在他身邊。
等他離開後,楚萍第一時間衝過去,想從中找到吳駿留下的「煙臀部」。
因為,上面一定有吳駿的唾液。
不敢一個人回青嵐園、又想拿到男同事的唾液樣本,
楚萍的遭遇,已經很明顯了。
沒錯,當她住在青嵐園301室時,曾在睡夢中遭遇過猥褻。
但他們無法破解犯人是如何進入301的,所以一直沒抓到真兇。
她和哥哥分析,作案的應該是熟人。
而楚萍哥哥懷疑的對象,正是暗戀楚萍多年卻不太敢說話的同事吳駿。

為了成功拿到吳駿的樣本,楚萍邀請吳駿下班後一起吃飯。
但她沒注意到,此時正有一雙眼睛緊緊地注視著她。
注視楚萍的男人叫袁午,是楚萍青嵐園房子的租客,目前住在楊遠家隔壁單元的301室,也是第三條故事線的主人公。
袁午本來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父母非常疼愛他。

後來染上了賭博、散盡家財、妻子和女兒也離開了他,母親去世後,他與父親合租在青嵐園。
平日裡,他看起來是個西裝革履的打工族,實際上因為患有神經官能症,無法和人正常交流根本不能工作。
每天早上,父親以為他去上班,實際上他是去棋牌室打牌。
他騙父親自己還在試用期,領不到工資,於是父子倆只能靠父親微薄的退休金維持生活。
袁午的父親一直期待他能學好,把兒媳婦和孫女都接回來。
老爺子還說,自己曾夢到孫女穿著睡衣來了。(這其實是條重點線索)

這天晚上,袁午發現父親死在了最愛的藤椅上。
悲痛加震驚的袁午,無法想象沒有父親的日子。
他失魂落魄地走出家門,進入了熟悉的棋牌室。
白天打打小麻將的場所,晚上變成了烏煙瘴氣的賭場。
袁午面無表情地下著賭注,最後及時被前臺姑娘拽走了。
姑娘相信袁午和普通的賭徒不一樣,勸他「賭海無涯回頭是岸」。
還甩出了一句點醒袁午的心靈雞湯:想要贏,就要把底牌藏好。

對現在的袁午來說,他最重要的底牌是父親的退休金,這可是他唯一的經濟來源。
於是,袁午決定把父親的屍體藏起來,然後冒領他的退休金。

下定決心的袁午,六神無主地往青嵐園走。
在路邊,碰到了已經死掉的呼嚕。
他挖了一個大坑把呼嚕埋了起來,可哪裡有類似的大坑能把父親也藏起來呢?
回到家,袁午意外發現洗手間的牆居然是空的,一個大膽的想法浮現在了腦海中。
三個故事,也在這一刻串聯在了一起。
袁午藏屍,成功了麼?
猥褻楚萍的人,到底是誰?
消失的楊莫,又在哪?
看似撲朔迷離的三個問題,其實答案早就已在劇情發展中呼之欲出了。
除了案件本身,這部劇想帶給大家的,其實還有藏在故事背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這部劇改編自貝客邦的小說《海葵》,原作評分8.6。
水中的食肉動物海葵,沒有骨骼,需要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比如岩石和珊瑚,或者固定在寄居蟹的外殼上。
這與劇中討論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有很大的相似性。
楊莫的媽媽性格有些強勢,給楊莫報了很多興趣班,在他成績不佳的時候還會瞬間暴走。
她甚至未經兒子允許,就粗暴地送走了兒子的寵物,因為她認定養小狗會耽誤學習。

但楊莫其實有多動症,他也想認真聽講,可無奈真的做不到。
劇中不止一次暗示了,楊莫渴望擺脫這種束縛。
被繩子拴住的狗,被魚缸養起來的魚兒……
在楊莫看來,魚被困在了魚缸裡,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如同現在的自己。

所以,「消失的孩子」指的不僅是從樓道里消失的楊莫,也是楊莫內心深處缺失的,屬於童年時代的自由。
他在等自己長大,等到有一天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但被父母「強制保護」的孩子們,長大後真的會迎來「解放」嗎?
袁午說,「我媽要是在就好了,她也能管管我。」

三好學生袁午,從小是媽媽的乖寶寶。
上大學之前,媽媽怕耽誤學習不讓他交朋友,他就乖乖學習,沒有一點雜念。
大學報到,媽媽陪他住了兩個月才放心離開。
工作後相親,媽媽和他彩排了無數遍,他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的姑娘。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過就是幾十年,現在的他連洗衣服要往洗衣機裡放洗衣液都不知道。
他是媽媽手把手養大的孩子,一旦媽媽撒手,袁午就很難走好自己的路。
袁午的妻子對他說,她做不到像袁媽媽那樣,將袁午當成另一個自己。
所以,與其說是養孩子,不如說,袁媽媽在用自己的價值觀把袁午塑造成了她覺得優秀的人。

而袁午也代表了,那些在父母過度保護下,成長起來的「高分低能」者,一個人時背書很強,但一個人生活時卻真的有些勉強。
楊莫問袁午,你說魚兒喜歡魚缸嗎?
應該談不上喜歡吧,但在袁午心裡,魚缸裡的魚兒,雖然哪都去不了,但至少看起來是無憂無慮的。

被爸媽照顧的袁午,雖然似乎從沒有過真正的自我,但至少穿的暖、吃得飽、萬事不用愁。
在這裡,「消失的孩子」引申出了第三層含義,如袁午一樣失去自我,只能依附在父母身邊的人,他們最終成為了巨嬰,只能像「海葵」般存在著。

除了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劇中還出現了被「極度忽視」的孩子。
恩懷的媽媽從她出生起,似乎就準備著要離開她。
所有事情都教恩懷如何自己完成,連生病了都是恩懷獨自去醫院。
終於有一天,恩懷掌握了許多生活技能,而媽媽也到了離開的時候。
恩懷就像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聽話、懂事、獨立、自主;她成熟、自強、不卑、不亢。
她像大人一樣,懂得承擔責任,還會在楊遠安慰她時冷冷地戳穿成人世界的殘酷。

她具有父母稱讚的全部屬性,但人們卻忽視了,這些屬性本不該那麼早屬於一個孩子。
所以,這也就牽出了「消失的孩子」的第四層含義,它代表著那些迫不得已、過早開始與生活鬥爭的孩子。
那麼,如何找回「消失的孩子」?
劇中用楚萍的親身經歷一步步引導觀眾進行著思考。

楚萍,家裡眾星捧月的小女兒,父母愛、哥哥嫂子寵,她活成了女孩們期待的樣子。
可睡夢中被猥褻這件事,卻徹底顛覆了她的生活。
一開始,她想到的只有依靠哥哥,哥哥帶著去檢查、哥哥帶著去公安局、哥哥幫忙做調查。
但在她內心深處,她是渴望走出家人庇護的,所以她一直努力想獨立完成很多事。

而解開「性侵」背後的真相,就是她嘗試勇敢面對的第一步。
楚萍直面生活的勇氣,和袁午不敢正視生活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引出了劇本對人生階段的解讀:
不要急著長大,也不要抗拒長大。
圍繞著樓道里消失的楊莫,劇集講述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而消失的楊莫究竟身在何處,劇中的角色又能否解答內心的困惑?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原劇、原著中找答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