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 RRR 影評:被這樣的神片驚到了

印度神片,一樣的配方,一樣的神奇,並且,有更大的場面,更出眾的想象力,也算是相當獨特的享受了。

昨天,今年的印度年度大片,《RRR》正式上線Netflix,我們也終於可以一睹這部印度現象級的神作了。

RRR

Rise Roar Revolt

你別看影片現在評分不是很高,觀看數也非常低,但是,在印度,這可絕對是今年的年度神作了。

影片來自《巴霍巴利王》系列的導演S·S·拉賈穆裡,這也是他繼《巴霍巴利王》之後,又一部大投資的印度歷史大片。官方號稱投資7200萬美金,也就是價值幾億的大製作,光後期特效就做了很久。這樣的投資,放在國內這也是超級大片了。

而這部大投資影片,在上映之後,票房表現也非常出色,首映日全球票房就報收3100萬美金,創下印度電影首日票房紀錄。如今,累計票房1.5億美金,列印度影史第四位。

而影片在IMDb的評分,也保持著6萬多人評價,8.3分的高分(當然,IMDb的印度電影評分一直很雞血)。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重量級的印度大片,是今年印度大片的現象級。

包括他的海報,也證明了這一點。

包括他的海報,也證明了這一點

你看上面海報的場面,你以為這一定是PS的場面,但其實,這是影片中真實的場景。

兩位主角就是這樣懸在半空中,腳下是大河與火海,實現了影片中第一次相遇,握下了友誼之手。

有些莫名其妙,也有些不合邏輯,甚至有些雷。

但這樣的海報,也為影片定下了一個基調:還是神片。

其實,影片的兩位主角其實都是有原型的,都是來自20世紀初印度的民族英雄,他們分別是Alluri Sita Ramaraju與Komaram Bheem,是在當年與英國殖民者作戰的英雄。

只不過,在現實中,兩人其實從未見過。

可導演覺得,如果這兩個民族英雄要是曾經相遇,並且成為好朋友,世界會是什麼樣呢?

這就是本片的緣起:

這就是本片的緣起

於是,影片一開始,就分別以非常爽片的方式,介紹了兩位男主角。

男主之一拉朱是英國治下的警察,一開始,更像個反面角色,並且,還替英國人做事,大戰抗議的民眾。

那場戲也是相當經典了,當時總督府外面全是抗議民眾,起碼有幾千人,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男主被一堆人壓在最底下。

但是,我們的男主,拿著一根木棍就衝出去了,硬是在人群中,殺出一條血路,並把對方的頭目抓回來了。

怎麼說來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說的,就是這位。

當然,另一位男主比姆,出場也相當刺激

當然,另一位男主比姆,出場也相當刺激。

當然,另一位男主比姆,出場也相當刺激

人家甚至都不跟人鬥了,直接對決大老虎,也是看得人驚心動魄。

拉姆的妹妹被英國總督夫人抓走了,於是,他要前往總督府救自己的妹妹,矛盾也就出現了。

兩個都是天神一般的英雄,卻分屬不同陣營,他們要各為其主,這也是故事一開始最核心的矛盾。

當然,起先他們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在一次火海救小朋友的戲份中,兩個人第一次相遇(也就是海報中的場景),併成為了好朋友。

都說英雄惜英雄,兩個人也基本上是形影不離了,走哪跟在哪。

其實這一部分還挺歡樂的,是關於兩位英雄從相識到相知,建立起革命友誼的部分。

其中還有一場戲,是關於兩個主角為了反擊英國人的嘲諷,在一次聚會上雙人鬥舞,現場battle,也是相當熱鬧了。

即展示了民族氣節,又秀出了印度人的舞技,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當然,這種雄性荷爾蒙過度爆發的友誼,總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的味道。所以,我看有外媒影評人評價兩個人的關係時,也談到了吳宇森80年代電影中的那種兄弟情。

仔細想想,確實有那麼一絲絲感覺。

仔細想想,確實有那麼一絲絲感覺

畢竟,倆人還有這種」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的戲碼,也是相當的……可以了。

當然,由於劇情設定的原因,兩人終究還是要反目成仇。也就有了影片中第二個高潮,一場經典的水火大戰。

由於影片一直對兩位主角有個經典設定,就是兩人一個人屬於水,另一個人屬於火。

所以,在各種場面展示的時候,也儘量突出這種水與火的元素。

你看兩個人各自的亮相,這哪裡是英雄電影,這分明是超級英雄電影嘛。

作為一部大場面動作片,影片充斥著大量非常有想象力的動作場面。如果,你要不太考慮這些場面的合理性,可看度還是不錯的。

比如下面這種空手接摩托。

比如下面這種空手接摩托

一拳碎沙包

當然,雖然我們將其稱為神片。但對於印度觀眾來說,這恰恰是他們最喜歡影片的部分,這也是不同民族審美的差異吧。

從《巴霍巴利王》到這部《RRR》,南印度電影在展示個人英雄主義方面,其實更有一絲復古的味道,非常傳統、非常老派的老電影的劇情和人物設定。

雖然老套,卻是審美的延續。

包括,影片喜歡以慢鏡頭的方式,為角色造型,突出一種英雄感,這其實也是非常老派的。

角色塑造上,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而在劇情方面,則是民族主義的。

劇情的核心,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兩位角色原型的事蹟,最終,他們的目標,都是為了對抗英國殖民者,獲得自由與解放。

只要抓住這兩點,在印度受歡迎,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於是,神片也好,腦洞也罷。終究,創作者還是很清晰地把握了自己的目標觀眾群,並設計和製作的影片。

當然,可能因為我們不是目標觀眾,興奮度可能就沒有那麼高了。只會更多覺得好笑與瘋狂吧。

順帶,關於影片的片名,據說是取自導演以及兩位主演名字的首字母,因為都是R,所以三個人,就叫《RRR》。不過,導演倒是覺得這個名字很有國際性,便於傳播。

所以,就延續下來,並賦予了片名更多意義,比如現在的Rise Roar Revolt。

也是,可以的。

相關文章

哇,這幾天熱鬧事真多。

哇,這幾天熱鬧事真多。

又是週六了,終於又到週末了。 最近幾天的朋友圈真的是特別熱鬧,好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生病的經歷,北京的朋友真是辛苦了。 當然,如果能一直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