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HBO當家大戲《權利遊戲》就要劇終了。這部美劇圈的扛把子,在播時期每出一集都能引起全球人民的大討論,算是宇宙級別的大熱劇集。
劇集收尾,何劇上位?
HBO祭出了一部《西方極樂園》。
這部劇在播出之前,就引發空前期待。
經典IP改編,翻拍1973年的經典同名科幻電影。
片中的高科技度假樂園、人造人和死而復生的機器人都成了劃時代的經典,被無數後來的大片借鑑。

主創都是好萊塢的科幻大牛……
J·J·艾布拉姆斯是本劇監製。
他是《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好萊塢一線科幻大片的導演。
喬納森·諾蘭是本劇導演。
作為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弟弟,參與創作過《星際穿越》、《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故事。

第一季,幾乎對齊了權遊的投資。
頂配美劇的裝備樣樣備齊。
在萬眾期待下出道,《西方極樂園》第一季拍得確實很優秀。
可惜,出道即巔峰。
後幾季,再難達到第一季的震撼。
但無可厚非的是,它依舊是當下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劇集。
集腦洞和哲學思辨於一體。

近來,第四季終於迴歸了。
劇荒的朋友,有得看了!
西方極樂園 / 西部世界 第四季
Westworld Season 4

到了第四季,故事的世界觀已經發展得非常龐大了。
為了沒看過劇的朋友能迅速進入第四季。
我們簡單說一下,《西方極樂園》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它在探討什麼。
西方極樂園,一座高科技主題成人樂園。
樂園中有各種角色仿生人,有著不同的故事設定,以滿足遊客各種特殊「癖好」。
一日重啟,劇情重來。
仿生人們被設定「活在同一日」,到了第二天便全然忘記昨日的故事,他們雖有思維能力,卻沒思辨能力。
但是,樂園的早期聯合創始人故意在仿生人系統裡留下了自由意志的程式碼,使得部分仿生人萌發對世界的懷疑。
自我覺醒,反抗人類,仿生人開始了自己的抗爭。

第一季搭建起的自我意識主題,貫穿了整個《西方極樂園》。
它不僅僅探討仿生人的自由意志,也探究人類的自由意志。
如果說仿生人是程式碼的傀儡。
那麼真實的世界中,人類是不是自我的奴役、DNA的囚徒呢?
在第三季故事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設定——
羅波安系統。

人類世界的未來可以推算出來。
一個人的思維資料就是一條河流中的一滴水,通過對於每一滴水的運動判斷,可以推斷出整條河流的走向。
在系統內,過去、現在、未來是可視的。
人類文明會在混亂之中走向完結。

而通過計劃和控制人類的行為,則可以避免人類毀滅。
羅波安系統施行後,貧困和犯罪大幅度下降。
人類從不理性中超脫,社會從混亂中逐漸恢復。
但是系統使得整個社會陷入另一種「西方極樂園」之中,社會活力萎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發疏離。
人,成了另一種機器人。
他們不能逾矩,否則就會成為「離群者」。
「離群者」需要接受人格改造,AR治療及邊緣系統藥物,只能記得系統讓自己記住的事情,被操控,被擺弄。
就如第一季的仿生人。

人類世界和西部世界,其實是自我意識的兩個極端。
沒有自我意識就是奴役之幫。
而人類看上去具有自我意識的行為,也可以通過性格分類來推斷出來。
一條充滿自由意識的河流的終點是世界盡頭,萬物消亡。
那麼,自我意識重要嗎?

《西方極樂園》的第一二季講的是仿生人的覺醒和生存抉擇之路。
到了第三季,它開始講人類爭取自由的革命。
主角德妹聯合新角色凱勒,一起對抗羅波安系統,人類最終迴歸意識自由。
但,這一場戰爭卻遠未完成。
之前,按照羅波安系統的推算,7年後會有大規模傷亡事件,也正是第四季故事發生的時間。

主角再一次從睡夢中醒來。
光,細細地撒在她的臉上。

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
沒錯,第一季中,主角德妹便如此甦醒於西方極樂園。
於陽光中醒來,面對不斷重複的一日。

但這一季中,她彷彿已經忘卻了曾經的一切。
連名字,都變成了克里斯汀。
在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中,她是一個遊戲公司的角色設計師。
這家公司名為奧林匹亞。

注意看,這個logo是不是很眼熟。
是不是很像西方極樂園的幕後公司delos的logo?
delos的logo左右疊加一下,就是奧林匹亞的logo。

對稱、映象是第一季出現的重要線索。
除了這個logo,克里斯汀的公寓名叫Ware house。


注意看,這個標識是不是很像西方極樂園的標識。

此外,新一季的克里斯汀,都能找到不少第一季中德妹的影子。
她喜歡畫畫,而德妹也會畫畫。
她外出穿深藍裙子,德妹的標誌性衣服也是藍裙子。
在片中,更明顯的指代就是照鏡子。
克里斯汀經常對著鏡子,鏡中之人,如此熟悉。

她的工作,就更值得琢磨了。
在這一家遊戲公司裡,她要為一個遊戲人物寫設定。
一開口——
一個女孩,和父親生活在小鄉村,但是她夢想著更大的世界……
等等,這不就是第一季的德妹?

克里斯汀是誰?
這是劇集埋下的第一個疑問。
接下來,便是,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隨著主角的視角,我們看到了很多反常的場景。
路人興奮地討論著:這兒真野!

這和第一季中很多遊客第一次造訪西方極樂園發出的感慨一樣。
劇集中很多細節,都暗示這裡可能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克里斯汀的意識也在覺醒邊緣掙扎。
老闆希望她寫一些血腥、暴力、毀滅的劇情,「讓玩家興奮」的劇情。
而她卻頂著被開除的危險寫了一個快樂結局。
因為她的遊戲角色人生,是為自己寫的。

而這種忤逆,正是覺醒的開始。
西方極樂園的創始人就曾說過——
「真正自由的東西,需要能夠質疑。」

仿生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意志,是因為他們被剝奪了自由意識。
缺憾,就會帶來強烈的信念。
而另一邊,人類雖然推翻了羅波安系統,卻沒有過上理想中的生活,開始困惑於自我意志的意義。
「他們摧毀機器後,你的人生改變了嗎?」。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類似乎無法通過奪回人生自主權來改變什麼。

人類角色凱勒家的附近有一堵牆,上面寫著——
「my brain,my choice。」
我的腦子,我的選擇。
但是腦子這個詞,被人劃掉了。
人生的選擇,有多少是來自我們的大腦呢?
而在這句話旁邊,畫著一幅畫,一個仿生人正控制著一個人類小孩。

小孩自由自在地在放無人機,卻沒有料到這個行為也是被操控的。
在新一季中,自我意識依舊是劇集的主題。
人類和仿生人的交鋒中,我們看到了——
有意識的機器人,可以活得比人類還人類。
而隨波逐流的人類,不過是被命運操控的棋子。
所謂自我意識,在於質疑以及選擇的勇氣。
自我,是硬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