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恐怖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定律。
那就是,溫子仁執導的恐怖片,和溫子仁監製的恐怖片,完全是,兩碼事!!!
溫子仁執導的恐怖片基本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真的是非常多經典,算是新千年最重要的恐怖片導演了。
與此同時,溫子仁監製的恐怖片,卻常常是,這樣的:

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當然,你也不能說特別爛。
但,他導演與他監製,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恐怖片。
所以,當我們看到《梅根》這部電影,即便,他的原創故事以及監製都來自溫子仁。
我們還是要明白,這是一部溫子仁監製電影,而不是一部溫子仁導演電影。

了解這一點,其實很重要。
這可以讓我們儘可能降低對這部的期待,不要一看到與溫子仁有關,就期待值倍增。
放低期待,才能收穫更多驚喜。
嗯,你們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當然,一直說放低期待,倒也不是說這部《梅根》一無是處。其實,我還挺喜歡這個片子的,起碼觀影過程中非常快樂,甚至有點小感動。
這就是意外的收穫了。
溫子仁監製的恐怖片《梅根》如今已經正式上映了,其實媒體評價還可以,爛番茄80多個媒體評分,竟然有94%的新鮮度,只有幾個差評,得分7.1分。

對,評價竟然還挺好的。
不過,回頭等出評分了,我還是不確定本片評分會特別高。起碼,不會像爛番茄媒體評分這麼高,估計還是6分多的電影吧,就像影片在IMDb的評分也只有6.3分。
同時,看這部《梅根》之前,必須要先了解一個基本概念。
這不是一部恐怖片。
對,真的不能算恐怖片,最多算驚悚片吧。
而且, 有些朋友也注意到了,本片的分級只是PG-13,也就會說,十來歲的孩子都能正常觀看的一部電影,又能恐怖到哪裡去呢?

是的,只有不拿這片當恐怖片,我們才不會有「原來一點都不嚇人」這樣的感慨。
在我看,《梅根》更像一個帶驚悚元素的劇情片吧,核心還是科技與人類,親情之類的話題。
記得影片之前發過一個長預告,基本是敘事型的預告,我還轉過。整個劇情也是一通劇透,基本前因後果,看過那個預告,都可以知道個大概。
故事其實也是近未來,一個人工智慧更加發達的時代,我們已經可以擁有完全擬真的機器人供日常使用了。
而梅根,就是一個更高階的娃娃玩具。

與孩子們過去玩過的娃娃相比,梅根在於更像個真實人類,而且,擁有不斷學習並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系統。
最終,她有了自我意識。
嗯,這些年我們看過太多、太多、太多、太多關於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了。
已經多到可以建一個豆列的地步了。
這確實不是一個太新鮮,或是有什麼開創性的話題。
而《梅根》也沒在這個主題上做出太多新意,所以,這也是不少朋友對這部影片在劇情方面不是太滿意的地方。

但,始終覺得,很多電影不在於講什麼,而是怎麼講。
畢竟電影誕生了上百年,真是各種主題和模式都嘗試了無數遍,劇情本身的新意只能越來越少。但是,相同的故事,還是會因為導演能力各不相同,講故事的方式各有高低,而有質量的差別。
起碼對我來說,《梅根》這個故事講得還算有趣,能把這麼一個老套的主題,講出一些自己的趣味,甚至是,自己的感情。
骨子裡,《梅根》其實是一個關於如何學習愛的電影。
本片的主角是小女孩凱蒂,因為一場車禍,她的父母都去世了。

於是,她只能投靠自己的小姨潔瑪。只可惜,她的小姨並不是那種很會照顧人的人。
怎麼說呢,就非常技術宅。
小姨在一家知名的玩具公司Funki做設計師,能力非常強,大學就設計出智慧機器人那種。
同時,社交能力確實不太行,更喜歡獨處,而有很多阿宅的愛好。比如,愛收集各種手辦和玩具。但,她會明確提醒自己的外甥女,這些都是拿來看的,不是拿來玩的(這樣的對白,相信不少熱衷手辦的朋友,都有類似經歷吧)。
總之,她可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工智慧工程師,但,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監護人。

只可惜,小女孩凱蒂是個剛剛失去雙親,內心有巨大創傷的小女孩。她顯然需要更多關愛與陪伴。
無奈之下,小姨潔瑪決定製作一個機器人娃娃,代替自己陪伴凱蒂。
這就是本片的主角——梅根。

所以,這裡梅根的設定並不是一個已經普及開來的家用娃娃。她基本屬於原型機,是小女孩的小姨工程師,因為工作的特殊性,臨時趕製的一個陪伴型機器人娃娃。
這也就意味著,她在安全性上面還有非常多的問題,這也為之後梅根的暴走留下了伏筆。
實際上,梅根的設計理念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
就比如,小姨潔瑪在宣傳梅根的功效的時候,強調的是,梅根可以代替家長做任何事情,比如陪孩子讀書、監督孩子做各種事、以及陪孩子玩,總之,就是一個24小時不知疲倦的全職保姆。
而有了這個保姆梅根,家長就可以拿出時間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比如工作,比如休閒,比如各種……
不過,很快就有人指出她設計的問題所在。
保姆只能幫助家長、但不是代替家長。你還是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要培養感情,這才是正常的親子關係養成。

而如何學會溝通、學會愛一個人,成為一個合格的監護人,是小姨潔瑪需要做的事,也是本片的一個情感暗線。
雖然,很多人說機器娃娃梅根的形象太嚇人,有點恐怖谷。但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其實,還真的會挺羨慕的。甚至,想要有個這樣的娃娃。
這是一個完美的陪伴型的夥伴,會滿足你的各種需求,同時不會有任何怨言。用小女孩凱蒂的描述就是:她雖然懂得一切,但還是會耐心傾聽。
就這一點,恐怕很多人就很難做到了。
M3GAN(室友梅根)評價心得
電影中有一段我特別感動,就是小女孩說自己父母都去世了,自己如今想起母親,會覺得她的臉都變得模糊了,害怕自己忘記母親。梅根說,你講一個關於母親有趣的記憶吧,女孩就講了一個。
聽完之後,梅根手摸胸口,自動播放了女孩剛才講的那個關於母親的記憶。說,現在我幫你記住了。
真的是,特別喜歡這一段,特別感動。
之前不就說,人會經歷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的死亡,一次是被所有人忘記。
於是,被永久記住,更多是一種感情的延續,會活在你的心裡。
所以,還挺想要一個這樣的娃娃的,真的有被暖到。

不過,作為一個驚悚片,影片最終還是要玩一些暴走劇情的。其實這一部分倒有些常規了,也基本都是你能想到的劇情走向。
人工智慧逐漸學習,獲得更多知識,並想要索取更多。最終,擁有自我意識,開始有更大的需求了。
然後,就開始暴走了……
之後就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戲碼,這一部分,倒沒有特別多想分享的。
只是覺得,暴走之後的梅根,不但不會讓人覺得恐怖,甚至有點好笑,尤其是她的那段舞蹈,之前在預告片裡也有,非常好笑,都快成笑點了。

另外,查花絮的時候發現一個特別好玩的事情。雖然梅根在電影裡的設定是一個人工智慧的機器娃娃。
但其實,在電影拍攝過程中,一丁點科技成分都沒有。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她的飾演者是個叫Amie Donald的12歲小女孩。
這個女孩本身擅長舞蹈,尤其現代舞和爵士舞都拿過獎,舞蹈經歷可以讓她有更好的肢體控制能力,比如模仿機器人的僵硬動作。

而她那張僵硬的臉,是因為戴了一個矽膠面具,戴上這個面具之後,自然表情僵硬,像個機器娃娃了。
是的,這就是一個土法機器人,完全沒有科技成分,這點倒是非常溫子仁電影,很有意思。

另外,影片為了宣傳造勢,也大玩梅根梗,類似下面這種


也是相當莫名其妙且沒節操了。
作為開年第一部恐怖片,《梅根》還創了一個記錄。他是45年來,首部一月第一個週五上映,且獲得新鮮番茄的好萊塢電影。因為好萊塢在一月初最愛上恐怖片,而恐怖片的評分常常不是特別高。
總之,如果不是當恐怖片看,只是當一個正常劇情片看,其實《梅根》還湊合,甚至有些黑鏡感的故事。
其實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