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往事:卡司炸裂,華語犯罪新電影

從今天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端午檔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十幾部電影同臺競技,大家最想看哪部?

至少,今天要聊的這部《熱帶往事》,的確是很多人期待已久的。

畢竟,這也是甯浩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又一部新作。而我們都知道,甯浩看新導演的眼光,的確是相當毒辣的。

這部電影入圍了第74屆戛納電影節的特別展映單元。

還是非常厲害的。也要恭喜導演溫仕培,處女作就獲此殊榮。

同樣也記得,此前影片在籌備階段就曾經獲得過兩項大獎。

尤其是柏林電影節的天才項目市場單元-VFF創投大獎,這個獎項,此前也還沒有華語片拿到過。

因此,足以說明《熱帶往事》的確有其過人之處。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吸引了一個如此強勁的卡司。

彭于晏、張艾嘉、王硯輝、章宇、姜珮瑤等等,彼此之間,都能製造出非常亮眼的化學反應。

甚至可以說,這是任何一位新導演,都夢寐以求的演員名單。

而從成片來看,「表演」也的確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你會在這部電影裡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彭于晏

你會在這部電影裡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彭于晏。

可能此前在很多人眼中,彭于晏都是所謂的「健美」先生。他有一身讓姜文都羨慕的肌肉。

而他黝黑的皮膚、強勁的體魄,也的確帶給人一種非常陽光、健康和可靠的感覺。

沒錯,健康

沒錯,健康。

這樣一來,當你再看到《熱帶往事》裡的彭于晏時,的確會產生一種非常顛覆的感覺。

因為這一次,他呈現出的狀態,是接近於「病態」的。

他所扮演的年輕人王學明,最初是以一個空調修理工的身份出現。沉默寡言,形色卻有些鬼祟,甚至於不經意間有種凶蠻與無禮。

視角轉換,觀眾才明白,原來他被捲進了一宗意外裡。同樣以此為契機,他接觸了張艾嘉扮演的梁媽。

但是接近了又如何?

他是想要掩蓋自己犯罪的痕跡,還是想要自首?他究竟想要從她這裡得到些什麼?

似乎王學明也沒有搞清楚

似乎王學明也沒有搞清楚。

他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是任憑本能行事,像一根被命運驅使的浮草。

但在一種搖擺的、迷茫的狀態之中,他反而陰差陽錯地,離罪惡的核心,離撲朔迷離的真相,越來越近。

彭于晏在這部電影所扮演的,是一個此前他很少嘗試過的類型。一個非常底層、不安、邊緣的人。

無論看幾次,還是會覺得,這個眼神實在是非常有戲。

更準確來形容,是「瘋魔」

更準確來形容,是「瘋魔」。

他為這個角色瘦了32斤,跟空調師傅體驗生活,學習修理技能。提前半年吃素鍛鍊。所以在影片裡看起來非常乾瘦,黝黑。不是在沙灘晒出來的均勻的黑,而是日日在工地曝晒之後的那種黑。

而這個後背,像蠍子一樣突出的脊柱,每次看也都會被驚到。有種非常殘酷的美感。

但也正是因為人越瘦,眼神裡才越有光,所有才能像一把銳利的、雪亮的刀子。

那種被逼到絕境的、凶戾的眼神,的確是很接近於動物,有種本能的、不加掩飾的凶性。

當然,可能大多人暴瘦之後,會顯得憔悴和老邁

當然,可能大多人暴瘦之後,會顯得憔悴和老邁。

但彭于晏的狀態拿捏得又非常好。儘管瘦得驚人,但他給人的感覺,卻始終都很年輕。

根本看不出來他是一個82年生人,好像完全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

這種感覺不僅是體能,更是人物的狀態和眼神。換而言之,在那種凶蠻和狠厲之外,你更能從中感受到某種年輕人的徬徨和困惑。

很顯然,他在影片中所貢獻的「賣點」絕不僅僅只是暴瘦。

更準確而言,他是通過減重,通過一種生理上的折磨,來無限接近角色的那種狠厲、不安、邊緣的狀態。

老實說,在看《熱帶往事》以前,的確很難想象彭于晏會有這樣一面——既狠厲又脆弱,甚至可以說是溫柔。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更多可能,更大的可塑性,當然,也有更強的野心。

他並不滿足於讓自己定型為一位「銀幕男神」。

而這部電影,無疑堪稱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轉型嘗試。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讚美彭于晏和張艾嘉的這個組合。

想必在看電影之前,根本猜不到,這兩個人站在一起時,竟然會這麼有化學反應。

看到有一個評論將張艾嘉評價為中國的「伊莎貝拉·於佩爾」。

的確也能感受到那種矛盾的、衝撞的氣質:當她穿著一條碎花裙子,嫋嫋婷婷地從炎夏的迴廊裡走過的時候。

我們既能感受到一種成熟女性的風情,又能在她的眼神裡,依然感受到某種涉世未深的純真。

總之就是,非常美。

怎麼會這麼美。

怎麼會這麼美

張艾嘉形容電影裡,梁媽和王學明的關係有種「曖昧與不確定」,而這一點,從這場戲裡最能體現出來。

王學明儘管在生理和體力上佔上風,在心理上卻依然顯得青澀。

從這麼一個低頭點菸的動作裡,就顯出他的某種侷促,負疚,不安。

他像是一個做錯事的小孩,在試探對方的態度,既顯得愧疚,又有些期待,甚至於還有幾分僥倖心理。

而梁媽身上卻有種溫柔的堅定感,讓你覺得,她才是這場戲的「掌控者」。

或許這種年齡、外在和內心的反差,也正是曖昧感的來源。

而另一方面,兩人的對手戲裡,又始終有種難得一見的分寸感。

這種分寸感,來自於於細節處的荷爾蒙迸發,也來自於整體情感表達上的剋制。

最終它製造了一種文字的「開放性」。

該如何定義這兩個人的關係呢?它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又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答案,並且感到餘韻悠長。

表演之外,這部電影的另一大看點,顯然還是在於影片極其風格化的視聽語言。

負責任地說,這部電影,不在大銀幕看,真的是虧大了。

在視覺上,影片營造了一種相當獨特的熱帶美學。

或許你曾見過充滿個人風格的犯罪片,但像這樣兼具個人風格,與一種潮溼詭譎的氛圍的犯罪片,在國內大銀幕上,的確就是少之又少了。

影片中,大量熱帶環境的意象都是信手拈來

影片中,大量熱帶環境的意象都是信手拈來。

熱帶植物,南洋建築,煙火,田野。漆黑的暴雨夜,猩紅的沖印室,搖曳的霓虹。

無論是濃郁的色彩,還是強烈的溫度感,那種逼仄、潮溼和悶熱,都在極大限度上,調動了觀眾的感官,讓我們沉浸在這個故事的隱秘與輾轉裡。

同樣也很多人提到了,本片的聲音設計相當驚豔

同樣也很多人提到了,本片的聲音設計相當驚豔。

很多時候,影片的那種懸疑和緊張感,都是靠極其突出的音效推動的:

躁動的鼓點,優雅而尖銳的絃樂,充滿衝撞力的槍聲。

與此同時,那首反覆出現的,致敬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則顯得溫柔而夢幻。

它中和了犯罪片的鼓譟感,讓這故事始終沉浸在一種似真似幻的氛圍裡,炎熱、復古、充滿了回憶的模糊和不確定性。

作為一個新導演來說,影片這樣一種高度風格化的作者美學,無疑體現出了導演溫仕培作為創作者的成熟。

但這又絕非只是在炫技。

更確切而言,這獨特的視聽語言,也都是在為人物視角、狀態和情緒所服務的。

當影片敘事以「嫌疑人」回憶的視角時,回憶應該是模糊不清的。

因此導演就選擇了一個很古董的鏡頭,而攝影指導在上面又套上一層絲襪,不是單純的用濾鏡,而是製造了一種更真實、也更朦朧的質感。

片中另一場高潮戲,發生在一個停電的夜晚

片中另一場高潮戲,發生在一個停電的夜晚。

鏡頭語言就極大程度上模擬出這種「停電」的感官:觀眾也彷彿變成了事件的親歷者,困在一片黑暗中。

只能焦灼不安地,跟隨著一隻不斷搖晃的手電筒,去探索事件的真相。

看這場戲的時候,同樣非常驚喜:這種拍法實在是太真實了,也有沉浸感了。難以想象一個新導演會有這樣的創意和極佳的執行力。

某種程度上,《熱帶往事》的確是我們很少會見到的那類犯罪片。

可能很多人想象中的犯罪片都是強劇情和強反轉,但這部電影顯然主打的是情緒,或者說,是某種更具有沉浸感和共鳴的體驗。

在敘事上,影片選擇了不同的視角,來將這個故事拼接起來:嫌疑人,死者的妻子,警察……

每一個不同的視角,都像是拼圖的一塊;但與此同時,也都打開了一扇窗口,讓我們能夠極盡可能地沉浸到主角內心的困境之中,看他所看,想他所想。

最終,我們感知的並非是真相,更是情緒,是人性。

或者說,謎底在這個故事裡,並沒有那麼重要。影片中真正試圖探討的,是這個案件如果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他們都不斷地在獵物-獵手之中轉換。都在那個悶熱的夏夜,迷失了自己。

王學明並不是選擇了犯罪,而是被命運所碰撞的人,他的凶惡、驚恐與戰慄,人性與獸性的罅隙,都在影片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很難會在一部犯罪片裡,看到這樣一個氣質幽微而複雜的罪犯。

但《熱帶往事》的確做到了。

毫無疑問的是,這會是端午檔期裡,氣質最為獨特的一部電影。

而這同樣也是你在大銀幕上,不能錯過的視聽盛宴。

上週日,桃桃觀影團也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超前觀影,並且很榮幸地邀請到了四位重磅主創:導演溫仕培,監製甯浩,領銜主演張艾嘉,主演姜珮瑤,和我們一起進行映後交流。

影片從報名階段就異常火爆,不足100人的觀影名額,接近400人報名。

我們為到場的觀眾們準備了桃團定製霓虹角色票根,五個角色,五種風格,任君挑選。

觀影氣氛和映後互動都異常熱烈

觀影氣氛和映後互動都異常熱烈。

觀眾們的首要關鍵詞是「驚豔」

觀眾們的首要關鍵詞是「驚豔」。

大家都表示,這部電影作為導演處女作,實在是預期之外的驚豔。

觀眾們完全被帶入南方燥熱氤氳的溼熱氛圍中。高度作者化的文字,風格化的攝影,都構成了本片區別於常規犯罪類型片,獨特的迷人氣質。

映後的討論也是乾貨滿滿——

映後的討論也是乾貨滿滿——

主持人:首先想問一下寧導,現在壞猴子出品已經等於品質的保障。這個電影早在 2017 年就入圍上影節的創投項目,榮獲「壞猴子 72 變電影計劃特別關注項目 」。請問甯浩老師,當時是看中了劇本的什麼特質?

甯浩:我當時看到這個故事,每一場,從文字上的描述,都很有魅力。就感覺到導演其實是一個詩人。他本身的描述就是非常的有美學的。果然最後影片的呈現,與它的文字表達是一致的。所以這是一套的。

主持人:對比常見的犯罪類型片,您的電影把敘事置於人,甚至時代的背後。人的狀態和時代的狀態,給人的刺激都是撲面而來的。包括影片中的配角,群眾演員,閒筆人物。這是蠻有意思的一個嘗試。畢竟還是處理一個類型片,想請問您,敘事、人、時代的關係,您有一個怎樣的平衡?

溫仕培:我覺得「類型」是商品,是標籤。一個導演他有一個工具,敘事的手段。要運用這些視聽和這些手段,根本在,你想要講什麼。我覺得一部有表達的電影,才是有靈魂的。當時跟編劇在探討的時候,也不滿足於僅僅只是探討一個事件,我們想要創作一個體驗。而這個體驗本身,應該反映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的。所以才會選擇裡面所運用的敘事的方式。包括這部電影是講回憶和救贖的。回憶我們是怎麼理解的呢。它的碎片,它的距離感,它的模糊,它的不可靠性。在視聽和敘事的方式上,這種交叉敘事和碎片的感覺,去接近核心表達。

主持人:張艾嘉老師,近年常和國內青年導演合作。和溫導合作,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

張艾嘉:他是一個蠻堅持的導演。他的心胸其實蠻寬大的,不會因為我們有意見,就不高興。他就不停地來問你,會很想知道我們到底怎麼看,怎麼想。他也會不斷問我們,我這樣對不對?他如果很堅持某些東西,也會跟你爭到底。這種堅持其實是美好的。我覺得跟新導演合作,當你做演員的時候,你不僅是認識自己的角色,最主要你還是一個服務型的工作。你還是要服務到導演想要的那個角色的感覺。你到底要帶一個什麼樣的靈魂來給這個角色。還是必須要溝通,要和導演有默契。在我們長期不停地討論下,希望導演對我還滿意。

主持人:佩瑤是填補了學明情感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處理和學明的關係,有什麼想法,怎麼把握和他的情感狀態?

姜佩瑤:一遍一遍排,一遍一遍找。是非常快樂,有趣的創作方式。

觀眾:首先想問導演今年多大年紀?

觀眾:首先想問導演今年多大年紀?

溫仕培:我89年的。

溫仕培:我89年的

觀眾:看這個電影,我非常驚訝。我們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後是沒經歷過90年代的。這個電影對90年代的環境還原非常到位。導演為什麼選擇這個年代的這個題材?這是您感興趣的一個時代嗎?

溫仕培:其實不是,沒有特定想要去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這些都不是起點,起點就是很單純看到一個「事件」。一部電影的誕生,可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起點。有可能是你看到一個畫面或感受到一個東西,有一種特別想要分享它的慾望。這就是人為什麼會講故事。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事件的時候,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它有成為電影的潛質。所以慢慢地開發,看著它成長。因為導演是藉助很多比他更厲害的人的幫助,很多人的共同作用,他們都投入,付出,才有現在這個樣子。包括火車站美術的工作,調查,每個字型的選擇,這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相關文章

年輕人還是敢拍啊

年輕人還是敢拍啊

今天晚上我打開電腦,因為耳機的藍牙連接出了一點問題,又趕著上線,正在心急如焚地調試之中。 耳機裡突然傳來一個沒有感情的、斷斷續續、充滿電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