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又炸了!從《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再到之後的《想見你》;這兩年臺劇都有蠻多精品給出,類型不同但口碑都很不錯。現在這個名單上,多了另一個:
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投資,講道理一開始看到這叔還挺擔心的。之前的《罪夢者》《彼岸之嫁》跟《極道千金》也都網飛投資,也都各種程度的撲街。
幸好男女主還ok,男主張孝全+女主許瑋甯,顏值上給了一些保障。

但人家之所以能拿8分,原因還在劇情——
故事的主角叫方毅任(張孝全飾);跟普通人不同,他是一個亞斯伯格症患者。

這是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主要的特徵就是社交困難、固執,跟別人不好溝通、大概可以說是一種類型的「自閉」。
但方毅任「自閉」的另一面,是天才;
在警校學習的時候,因為不善交際被霸凌,同學遞過來一個信件裡,其實藏著不小的危險。

他慌亂中轉念想想,就找到了始作俑者跟方式。

一邊是敏銳的觀察力,另一邊是「自閉」的性格,前者並沒有幫他在社交環境裡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更被孤立。在學校是如此,到了工作單位也是如此;不識相沒眼力見,差不多得罪遍了身邊所有同事,所以也沒啥人理他。

與之相比,女主徐海茵(許瑋甯飾)幾乎完全相反。

她是新時報的記者,能力極強,屬於老闆走都必須要帶走的人;

而她的能力,很大程度在於懂得去找資訊,怎麼利用資源去換取資源。比如警局裡一個小警察,就曾經吃過虧;

在外面賭錢欠債,徐海茵抓到把柄,從此逃脫不開,整天被拉著套信息。

要說這麼一個社交達人、一個自閉症患者,一般是沒有交集機會的。
但一個案件聯繫了兩人。
死者是一位過氣女明星蘇可芸,被人發現時,屍體泡在浴缸裡,被擺成生前最後一張專輯的模樣。

如果案情於此那還好,但看看這些身經百戰的警員反應,你就知道不僅於此。

蘇可芸的屍體被發現時, 浴缸裡浸泡的強腐蝕性的食人魚酸;面目全非,儼然已經沒有「人樣」。

一開始警方判定是自殺,但又有誰自殺,會腐蝕自己的肉體呢?案件走進迷惑的地方。此時,男女主也藉機出場;方毅任在畢業後成了警局鑑識科的一員,專門對案發現場的屍體、證物進行收集分析,提供線索。

他在解剖屍體時,找到了意外的收穫。蘇可芸的照片有明顯的陣容痕跡,鼻骨墊高、顴骨和下巴都有削骨的痕跡。

這具屍體的顱骨完整,明顯不匹配;

更關鍵的是,屍體上的恥骨聯合、閉孔形狀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一具男屍。

也就是說,死者並不是蘇可芸。
在解剖驗屍之後,案情沒有變得明朗,反而走向了更深的迷霧。
而警察這裡在探案,媒體記者也都沒閒著,在挖各種邊角料線索。
徐海茵動用自己的關係找到了蘇可芸的媽媽,扮作她歌迷,偷拍到第一手家屬資料;

兩邊都在圍繞著案件前進,但真正讓他們交集的,是浴缸裡的塞子。
方毅任在證物裡的浴缸塞上,發現一個指紋;
進入內部網站一比對,指紋的主人叫江曉孟。


她是方毅任的女兒,而這就要聊到方毅任的家庭了。
身為亞斯伯格症患者的他,其實曾經組建過家庭,但由於病情的原因,方毅任始終無法維繫這一份責任。
女兒被家裡的化學試劑灼傷,妻子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她,母女兩人離他而去。

再一次知道女兒的訊息,就到了這次的案件。
對於女兒的情感並沒有消失,這位父親仍舊想為女兒做點什麼,或者說起碼是保護。
他在資料裡找到女兒曾經的一個採訪視訊,隨之聯繫到當時採訪她的記者。
沒錯,就是女主徐海茵。


於是,明面上是警方的追凶旅,暗地裡是方毅任和徐海茵各有目的的利益交換。
同步並行、相互交錯。
而回到案件中,在兩線並行的追查下,又有了新的線索。
死者不是蘇可芸,自然得查真正的蘇可芸去了哪,在監控系統中,警方找到了她的去向。
可是趕到時已經為時已晚。


到的地方火勢洶湧,裡面的人已經被燒成焦炭、面目全非。
但在身體內找到的整形填充塊,也讓他們迅速確定了死者的身份,
正是之前以為死去的蘇可芸。


而在這具屍體旁邊找到的身份證明,卻是一個叫張聰健的男人。

案情在迷霧裡微微露出一些曙光,卻拉扯出一片更大的黑暗。
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每一個死去的死者,用的都是上一個死者的身份;他們之間互相關聯、彷彿背後有隻黑手操縱著一切。

再往下查,死者的身份又逐漸清晰了。
過氣歌手蘇可芸生前曾經做過最後的努力,
她戒毒、做自己的新專輯,卻發現世界已經不是那個世界。

老朋友表面上在幫忙,實際上只是心疼她「樣子都變了」;

便利店裡擺放的雜誌,隨手一拿就是自己的黑料。

她的死彷彿早有預兆。
其他兩位不明身份的死者,也都有各自的心酸往事。
開頭那具被溶解的男屍,真名叫遊誠皓;

他是一個性別障礙認知人士,想真正成為一位女生。
但家庭的不支持,社會的歧視打壓,讓遊誠皓始終做不回自己;

他的死也早有預兆;
包括最後身份牌裡寫的張聰健;
蘇可芸自焚的地方,正是張聰健工作的地產公司。

公司剝削員工,張聰健多次舉報、申述卻不得其所,在資本面前無能為力。

發現沒有,
每一個死去的人,似乎都在為上一個人完成意願。

遊誠皓死的時候身著女裝,溶屍案讓蘇可芸的專輯出了名;
自焚案讓張聰健想要舉報的黑幕,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他們「被殺」的背後,好像又是自願且主動的。
他們何為要互相幫助、為何要自殺、背後聯繫這一切的鎖鏈是什麼?
一切的一切,叔暫時不劇透,交給大夥看劇自己去了解。
咱們再聊聊劇集其他的好。
《誰是被害者》本身有不錯的邏輯架構,雖然小有漏洞,但整體完整性很強,一環套一環,吸引力不錯。

除此之外,演員的表演也很加分;
方毅任演的這個亞斯伯格症患者,處處都是細節。
靠不斷重複的小動作、小神情,把角色的固執、強迫症演繹得極強。

許瑋甯就是美,一直都很美,演技都不掉線。

更重要的,劇集本身有推理電影的優秀傳統:迴歸人性與社會議題表達。
《誰是被害者》的好,是它的關懷性;
對LGBT群體、邊緣人群以及弱勢群體的發聲,都能看出劇集本身的情懷和野心;
雖然在這個點上沒有足夠的深入,但終歸是表達的高光。

劇集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便是林心如飾演的角色,,可以說是個極大的驚喜。

具體是啥叔就說到這了,只能說紫薇格格又展現出優秀的另一面。
感興趣的話,就去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