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全球的影視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疫情期間,面對諸多限制,影視劇該如何正常拍攝?
除了之前推薦過的,別出心裁的英劇《舞臺劇》外,6月23日在BBC一臺上線的英劇《新喋喋人生》(Talking heads)(又譯《喋喋人生重啟版》)也以極低的拍攝成本,創造了極佳口碑。目前豆瓣評分9.2分。
Alan Bennett’s Talking Heads

《新喋喋人生》脫胎於1988年英國國寶級劇作家阿蘭·本奈特自導自演的英劇《喋喋人生》。

「喋喋」取自「喋喋不休」的意思。
而本片主要的看點,在於其獨特的方式,因為本劇的全部內容都由演員對著鏡頭,以純獨白的方式敘述。
這意味著除了表演和臺詞外,沒有任何外力推進劇情和情感,單純用敘述和表演把觀眾帶入第一視角。
這部名劇有多難演,它的吸引力又有多大?我們先來看看2020年版的超強卡司。

和1988年幾乎全部選擇舞臺劇演員的第一季不同,新版的演員都是活躍於影視界、為觀眾熟知、同時又具備豐富舞臺劇經驗的知名演員。
有我們的「童年陰影」,曾在《哈利·波特》中飾演烏姆裡奇教授的英國老牌演員艾美達·斯丹頓;

還有曾演過《英國病人》《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苦月亮》等經典影片的女神克里斯汀·托馬斯;

以及大家熟悉的「華生」馬丁·弗瑞曼等等。

在一眾老戲骨中還有一個非常吸睛的面孔——《殺死伊芙》中的朱迪·科默。
面對一眾老前輩和超高難度的劇本,朱迪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非常興奮和緊張!

由於疫情的關係,劇組的彩排甚至都是在ZOOM上完成的,所有細節的商榷和主創們的會晤都靠視訊通話解決。甚至服裝都是由導演喬西郵寄到朱迪所在的利物浦。
而這種特殊時期的特殊拍攝之所以能完成,當然也有賴於《新喋喋人生》本身極簡的拍攝方式。
可能有人會想到,2017年也是由BBC出品的劇集《酷兒們》,也是全英班底的演員,化身為英國百年曆史上的LGBTQ群體中的普通人,同樣以獨白的形式,講述不同年代的同性戀故事。

《酷兒們》
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本·衛肖再次發威的大眼睛,裡面稍縱即逝的光和淚,實在是極具感染力。

但要知道,《酷兒們》每集只有20分鐘,且故事設定在LGBTQ群體現實處境的大框架下,相對更好共情,也有很多歷史事件和真人真事作為創作參考。
但《新喋喋人生》每集的體量約40分鐘,和普通電視劇單集片長一樣。且獨白內容和故事脈絡也沒有任何框架和參照對象。
這意味著演員不僅要hold住如此長的鏡頭,逼近一篇短篇小說的臺詞,更要僅憑說著獨白的自己,牢牢吸引住觀眾,讓我們產生沉浸式的體驗。不因場景的單一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因雷同的形式感到審美疲勞。

這有多難?如果你不是頂尖的劇作家,你不是極具魅力和實力的演員,絕對做不到!
那麼《新喋喋人生》到底有什麼魅力?
它對於我們來說它可能是一個新鮮的劇集,但對於英國觀眾和演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傳說中的劇集。
因為,它的作者是阿蘭·本奈特。

在百度百科搜索這個名字,你能得到的信息可能寥寥無幾。但在英國,阿蘭·本奈特是深刻影響了英倫文化的殿堂級劇作家。
《電訊報》2008年評選的「100位對英國文化最具影響力人物」中,阿蘭位列23位,在2006年度的「最具影響力的同性戀者」排行榜中,阿蘭排行第8。

他獲獎無數,身上的軼聞也無數。最著名的就是他曾在1988年和1996年連續兩次拒絕了王室頒發的爵士勳章和騎士爵位。
要知道,這個勳位可是後來包括貝克漢姆、曼聯教練弗格森、安東尼·霍普金斯等名流都曾獲得的榮譽。阿蘭·本奈特不僅一開始就不要,還連著拒絕了兩次。

圖為瑪吉·史密斯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就和他不按套路出牌的為人處世之道一樣,阿蘭·本奈特在其創作的劇本中,也同樣充滿諷刺狡黠,洞悉著英國社會的人生百態。就和英倫文化一樣,既有尖銳的抱怨又帶著治鬱的幽默,這也是為什麼腐國人民對他欲罷不能。
在他帶有自傳性質的代表作《歷史系男孩》中,阿蘭·本奈特妙語連珠地刻畫了一群體制下的知識青年,也通過人物之口,喋喋不休地傳遞了自己對文學的熱愛。

電影《歷史系男生》(2006)
在《喋喋人生》中也是一樣,他極其強大的文字能力正是這個本子幾十年來經久不衰、吸引無數演員競相挑戰的原因。
觀看阿蘭創作的戲劇,有時就像在閱讀一本現代主義的優秀小說。其中對人性和生活的精準洞察和反諷,對語言精湛的轉換和構建能力,那些幽默的感慨和玩笑,都值得細細品味,是經過淘洗和沉澱的結晶。

1988年《喋喋人生》第一季片頭
《喋喋人生》的劇本,比如第一集的發展脈絡,細品之下,讓人想起英國女作家弗吉尼婭·伍爾芙的著名意識流小說《牆上的斑點》,當然本書早已封神。

2002年電影《時時刻刻》中,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弗吉尼婭·伍爾芙
就和小說中由牆上的斑點發散思維的女主角一樣,《喋喋人生》中的人物們,語言的轉圜就和思維的流變,不著痕跡,千變萬化但順理成章。
在第一集中,艾美達·斯丹頓飾演的中年女人,不斷隨著僅她可見的窗外景物,來隨意轉換敘述線索。

這也是意識流小說的常見手法,在龐大的思緒網中,觀眾隨著主人公的思路按圖索驥,就能構建一個宇宙。主人公所想到的、沒想到的,都和撬動地球的小小木棍一樣,極真也極幻,極小也極大。
一個劇本達到這樣的境界,它已經超越了等待演繹的文本,成為可獨立存在的藝術品。
阿蘭·本奈特正是以這樣的能量和信念在創作劇本,使它們不成為龐大影視工業中的部件,而成為可以與文學等其他藝術相抗衡的純熟作品。

這也是為什麼《喋喋人生》在幾十年代的戲劇更迭中,依然熠熠生輝。
試想,給最好的意識流小說一個最好的表演者,那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了!
當我們再次回看三十年前,1988年第一季的《喋喋人生》時,透過模糊的畫質,還是能感受到其中縝密的作者意識和鋒利依舊的先鋒性。
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演員有「麥格教授」:瑪吉·史密斯,當時她還非常年輕。

值得一提的是,編劇阿蘭也親自出鏡演繹了其中一集,表現也完全不輸各位演技派。
在2020年的《新喋喋人生》中,本集由馬丁·弗瑞曼出演。

上圖為1988年的阿蘭·本奈特,下圖為2020年的馬丁·弗瑞曼
故事圍繞著一對神經質的母子展開,阿蘭本人就有一位患有抑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的老母親。因此,本集那些精準的對話,完全來自編劇真實的生活經驗。
當男主角隨著敘述的推進,用不同的語氣,說出那句對母親表示無語的口頭禪:「我什麼也沒說。」

就像文本中的錨點,觀眾能立刻通過他的語氣和語境get到人物心情的細微變化。
這樣表演和文本的完美結合在《新喋喋人生》中到處都是。
第一集就讓我看得酣暢淋漓。
坐在窗邊的中年女人,大談著她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意見。一切正常,這個女人好像伶俐、明理、機敏。

但隨著她語言中大量出現的前後矛盾,以及演員焦躁、僵硬的肢體語言。我們逐漸意識到,這個女人的敘述開始變得不可靠起來。
隨著人物望向窗外的動作,故事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接下來在畫面中「缺席」,但在敘述中持續「在場」的鄰居一家。
至此,這個女人變態的窺視欲,畸形的心理也隨著艾美達·斯丹頓的表演層層洩露出來,幾乎壓制不住。

她眼神中的瘋狂和偏執,以及機械抽動的嘴角,都給我們構建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不得不說,艾美達·斯丹頓演神經質中年女人真的是一絕。

而另一集的情節就更詭異了。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中年家庭婦女愛上自己15歲的繼子。

但獨白沒有發酵這個獵奇的情節,而是通過女主人公一個人的敘述,試圖勾勒這個變態情結的源起。
於是,僅隨著媽媽的敘述,一個禁果般誘人的15歲繼子邁克,一個看眼色長大的早熟女兒莫林,一個和事佬爸爸的家庭群像就這麼搭建起來了。

面對芳心大動,開始塗脂抹粉的媽媽,兒子邁克以為母親「出軌了」。

而面對正值青春期的邁克,媽媽卻受不了他和女孩子多往來。

簡單的兩句臺詞,「我把你當媽媽,你卻把我當情人」,這樣一個錯位的母子關係立刻呼之欲出。
就像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則」一樣,《喋喋人生》的劇本和演員的精彩演繹無縫貼合在一起,使整個文本空間變得無限開闊起來,只有八分之一的獨白露出水面,剩下的八分之七在文本下面瘋狂湧動著。
而在一眾大前輩的重重「夾擊」下,93年的朱迪·科默也表現不俗。
她飾演的是一位在男權至上的影視行業中,充滿抱負卻屢被利用的女演員。

儘管本集的人物相較於其他人物,沒有那麼複雜。但朱迪通過表演,加深了文本的深度。
第一句話「我開槍崩了一個人」一出,讓人秒回《殺死伊芙》,但朱迪很快讓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

在敘述的推進下,她不斷調整自己的肢體語言和口音,真的像個天真又莽撞的女演員一樣,一步步由起初的因緊張而尖細的嗓門,到卸下包袱,冒出自己的利物浦口音。

到結尾處,這個筋疲力盡的小姑娘,還是不失對錶演的熱誠。朱迪·科默魂穿這個阿蘭·本奈特筆下的經典人物,目光帶淚又十足篤定地說出:「表演的本質是奉獻。」

除了本集本身的語境外,在這個演技為王的劇集中,由最年輕的演員朱迪·科默說出這句話更是耐人尋味。
因為,演技這個詞,現在已經越來越讓怪異了。
近年來,國內的演技類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是各種讓人目不暇接的演技show,但是,他們是否真的有在專注表演本身麼?
抑或僅是一個,演員的秀。



當演員的表演逐漸脫離了它最肥沃的養料:劇本、臺詞、作品等等,而趨於一種展示行為。
當一個絕佳的表演不再是電影或情節的一部分,而是被抽空出來成為一個明星或演員的「活廣告」。
這樣的演技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大可不必?
為何表演的本質是奉獻?
因為一個好的演員就是要不斷地向自己的作品和人物奉獻人生經驗和精神力量。演員就是那溝通文本和人物的介質,貢獻自己的血肉而使人物有血有肉,使作品無限充盈。
想起在2018年的英國紀錄片《女爵印象》中,四位演了一輩子的女演員齊聚一堂:朱迪·丹奇、瓊·普萊懷特、瑪吉·史密斯、艾琳·阿特斯金。

在末尾處就引用了莎士比亞《暴風雨》的選段為演員這個職業做了最具詩意的註解:

「我們的這一些演員,我曾經告訴過你,原是一群精靈,他們都已化成淡煙而消散了,如同這虛無縹緲的幻景一樣。入雲的樓閣,瑰偉的宮殿,莊嚴的廟堂,甚至地球自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將同樣消散,就像這一場幻景,連一點菸雲的影子都不曾留下。構成我們的料子也就是那夢幻的料子,我們的短暫的一生,前後都環繞在酣睡之中。」
是啊,如果說光影是造夢的行業,那麼演員就是夢的組成部分。
目前,《新喋喋人生》全集已經出了,想看神仙劇本和神仙演技的各位,抓緊哦!
本文圖片轉自網路,喜歡的,記得點在看或是分享哦。

你點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