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遺物整理師》劇情、劇評:5月劇王

最近幾年,netflix在韓國高歌猛進。

既有《王國》《愛的迫降》這樣的現象級爆款。

又有《如蝶翩翩》這樣的9.4分佳作。

愛的迫降

《愛的迫降》

不難看出,網飛韓劇有個共同特點:

在類型化的故事中,加入對人性和社會話題的思考。

前不久上線的一部新劇,依然走的是這個路線。

口碑非常驚豔,豆瓣評分從9.0漲到9.2

把網友們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抹眼淚到天亮…」

「韓劇這麼拍,讓日劇怎麼活!」

一口氣刷完10集,魚叔心服口服。

不愧是5月最佳新劇,熬夜也值了——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

무브 투 헤븐: 나는 유품 정리사입니다

무브 투 헤븐: 나는 유품 정리사입니다

探討死亡的影視作品有很多。

而這部劇另闢蹊徑,選擇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切入點:死者的遺物

在我們的認知裡,遺物一般是由死者家屬負責整理。

但在日本和韓國,有一群人專門負責整理、分類、妥善處理遺物。

他們被稱為「遺物整理師」。

他們被稱為「遺物整理師」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一部日本電影,《入殮師》。

如果說入殮師是通過裝扮屍體,使死者體面地離開;

那麼遺物整理師則是藉助物品,幫死者把沒來得及說的話說出來

不要讓他們,帶著遺憾死去。

表面上看,這部劇是想科普一個冷門職業

表面上看,這部劇是想科普一個冷門職業。

但實際上,它是借遺物整理師的視角,發現一系列「非自然死亡」背後的真相

整理師們通過敏銳觀察力,發現死者生前經歷過種種冤屈與不公。

所以,還是回到了韓劇的專長:社會批判。

所以,還是回到了韓劇的專長:社會批判

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遺物整理師,名叫韓可魯(湯峻相 飾)。

性格孤僻、少言寡語的他,其實是一名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

因為患病,他從小就有溝通障礙和情感理解障礙。

經常被人嘲笑,「像個機器人」。

受到刺激時,他的病情會加重,一邊打顫,一邊喃喃自語。

雖然可魯無法與人正常溝通,但他卻有驚人的記憶力和推理能力。

他能通過遺物,推測出死者生前的性格、身份、喜好,乃至願望。

每一次整理遺物,都能幫助他進一步理解人類的複雜情感。

劇中的第一位死者,是個年輕小哥。

他在貧困家境長大,父母都是聾啞人。

為了儘快賺錢補貼家用,他高中畢業後,就來到一家工廠做實習生。

最大的願望,就是順利轉正,然後備考大學。

一次上夜班的時候,工廠的機器突然發生故障

一次上夜班的時候,工廠的機器突然發生故障。

正在作業的小哥,眼睜睜地看著機器軋傷了自己的腿。

附近的醫院都關門了,他準備第二天一早再去看醫生。

結果感染破傷風,在出租房痛苦死去。

結果感染破傷風,在出租房痛苦死去

按理說,這是工作原因導致的死亡,理應由工廠出面賠償。

但工廠為了逃避責任,硬是偷換概念。

說小哥是在自己房間裡死去的,所以不算工傷

不僅如此,還往他身上潑髒水。

指責他無故缺勤、不敬業,因此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但可魯在整理遺物的時候,卻發現了截然不同的事實

首先,死者的揹包裡常備方便麵,房間裡還有厚厚一沓便利店小票,是購買特價飯糰留下的。

這說明,他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好好吃飯,而且勤儉節約,只捨得買最便宜的食物。

其次,他隨身攜帶指甲刀、芳香劑

其次,他隨身攜帶指甲刀、芳香劑。

這說明,他十分注意個人衛生,也側面說明了他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都會大量出汗。

這些都能證明死者,並不是一個無端缺勤的懶惰青年。

在處理死者手機的時候,通訊記錄進一步揭露了死亡真相。

原來,死者生前一直被工廠壓迫。

因為年紀最小,他被指派去幹沒人願意幹的活兒,這才出事。

事後,他也想過請假去就醫,卻被領導恐嚇:「隨意說是工傷事故,是想被開除嗎?」

從始至終,他沒有得到一點尊重和關心。

就連死後,也要被潑髒水、踢皮球。

就連死後,也要被潑髒水、踢皮球

若不是遺物整理師在工作中,發現了這些蛛絲馬跡。

死者很可能就被無良工廠吃幹抹淨、含冤而死。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劇中的死亡案例,都取材自真實事件

它改編自韓國作家金璽別的散文集《離開後留下的東西》,記錄了作家在從事遺物整理師工作時的親身經歷

而放眼國內,工人受傷、死亡,工廠躲避責任的事件,也是數不勝數。

為什麼工廠想逃避責任?

是什麼使負責人睜眼說瞎話?

是利慾薰心的貪念,是草菅人命的冷漠。

所以你看,這部劇不止題材新穎,關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也挺深刻。

魚叔再說一個女性死亡案例

死者腹部被捅了深深一刀,倒在自家客廳。

此事引來鄰居議論紛紛: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那個男的看著挺和善的,不知道那個女的為什麼要這樣。」

她們口中的男人,當晚就出現在案發現場

她們口中的男人,當晚就出現在案發現場。

他是這樣描述經過的:

最近,女友精神狀態不太正常,突然說要自己出遠門,但又故意隱瞞目的地。

他情急之下,說要把這件事告訴她父母。

誰知對方竟情緒激動,拿出一把刀,威脅要自殺。

在爭執的過程中,兩人不慎摔倒

在爭執的過程中,兩人不慎摔倒。

等清醒過來時,他發現女友被刀戳中腹部,血流不止。

按照男方的說法,這是正當防衛導致的意外

按照男方的說法,這是正當防衛導致的意外。

面對警察的詢問,他也表現得楚楚可憐,痛不欲生

啜泣著說道:「我深深地愛著她!」

啜泣著說道:「我深深地愛著她!」

這起案件,差點就要被當做意外來結案了。

然而,可魯卻從死者的遺物中,發現了疑點。

首先,客廳的毛毯、沙發,乃至牆紙上,都濺到了血跡。

如果死者只是意外被刀穿透身體,血絕不會濺得如此遠。

只有被人用刀大力刺傷,才會出現這種噴射狀的血跡

其次,可魯發現了一個儲物箱,裡面收納著各種說明書。

絕大多數都是常見的家用電器,唯獨有一個東西很奇怪——

寵物監控攝像頭

然而可魯在死者家裡既沒看到寵物,也沒發現攝像頭。

他大惑不解,夜不能寐。

思來想去,決定要把這個攝像頭找出來。

他們翻遍了整棟房子,最後果真在中央空調的出氣口,找到了攝像頭。

調取監控記錄,真相水落石出:

那天晚上,男方要求進屋,和女方談談。

進門之後,他直接走向料理臺,抽出一把菜刀,向女方捅去。

就這麼靜靜地看她倒在血泊之中。

如果你想離開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我先離開你,要麼你去死。

你看,若不是遺物整理師,發現了這個重大證據

你看,若不是遺物整理師,發現了這個重大證據。

這起死亡事件,就在男方的精心策劃下,變成意外了。

令人嘆息的是,女方可能早就對男方產生了懷疑,所以才在家中藏了攝像頭。

然而仍舊沒能逃過一劫。

因為她怎麼也沒想到,嘴上說著愛她的男人,竟然能如此喪心病狂。

還記得,一年前轟動全網的杭州殺妻案嗎?

兇手許國利將來女士殘忍殺害、分屍、拋屍

兇手許國利將來女士殘忍殺害、分屍、拋屍。

而後淡定自若地接受採訪,暗示來女士離家出走,而且「不是一個人」。

滿嘴謊話,企圖矇混過關。

最近又在庭審現場,大哭著說:「我愛她,可是我也恨她,沒有辦法。

種種表現,都和劇中這個殺人犯如出一轍。

種種表現,都和劇中這個殺人犯如出一轍

該劇用這樣一起殘酷的案例,狠狠諷刺了這些衣冠禽獸。

同時,也提醒女性,一定要謹慎挑選伴侶。

如果發現苗頭不對,一定要向外界求助,及時逃離魔掌。

永遠不要低估人性之惡,尤其是那些被包裝成愛意的自私自利

這部劇一共10集,採用單元劇的形式,一集一個案子。

除了以上兩個案例之外,還涉及醫鬧糾紛、空巢老人孤獨死、性少數群體被歧視等。

它們都取材於真實事件,從不同面向反映著體制漏洞、安全隱患、陳腐觀念。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劇還提到了韓國孤兒問題,這在以往的作品裡十分少見。

它講述一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韓國孤兒,被美國夫妻帶到紐約後,又慘遭棄養。

棄養孩子的少女媽媽

棄養孩子的少女媽媽

隨後,被轉手了N個美國家庭,卻沒有一個家庭為他辦理入籍手續。

等他被警察遣送回韓國後,才發現,自己成為了無家可歸的異鄉人。

由於沒有合法身份、無法工作,他在出租屋內孤獨死去

針對這件事,編劇直接寫了一場電視主持人播報孤兒新聞的戲,直接用鏡頭懇請政府提供支援

雖然,這部劇用數起案件,揭露社會問題

雖然,這部劇用數起案件,揭露社會問題。

但它並沒有一味地沉溺於陰暗面,渲染苦大仇深。

而是借遺物整理師的視角,為沉重的現實帶來一絲光亮。

遺物整理師,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職業。

而是一個個有溫度的人

他們透過死者留下的物品,與死者展開一場跨越生死的「對話」。

一方面,幫助死者洗刷冤屈,還原真相。

另一方面,幫助死者完成未竟之願,讓他們在世間不留遺憾

比如,可魯在女死者的遺物中,發現了一雙手工織出來的小襪子。

那是她生前想送給懷孕同事的禮物。

當可魯把這份禮物交到同事手上時,對方失聲痛哭。

在另一位死者的遺物中,可魯發現了他寫給戀人的最後一封信

哪怕信件被投入火堆,可魯也要冒著燒傷的風險,將它撿回來。

然後轉交給死者的戀人。

正是這一封信,解除了兩人之間的誤會。

縱使斯人已逝,但真愛長存於世間。

縱使斯人已逝,但真愛長存於世間

‍死亡,向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但這部劇追求的,是「以死寫生」。

它藉由死者的善,透視人性的惡。

也透過生命的無常和有限,讓我們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