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摯戀 電影簡介
1968年,冰島。
一對熱戀中的法國情侶,開著別人捐贈的小汽車,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行駛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

旅途比預期艱險得多…
腿部陷進沸水裡,燙傷狀態像脫皮的洋蔥;
上山時穿著長褲,等下山時只剩一條內褲;
車子在經歷27次拋錨後,最終撞毀。


他們不僅沒有任何怨言,反倒樂在其中。
正是這次囧途,為他們拉開了一段長達20年的征程。
身為火山學家,他們追隨地球的律動前行,在烈焰邊緣起舞,與「遠古惡魔」的詛咒較量。
他們用地球上最危險的工作,寫就生命的極致爛漫與極致熱烈。
爛番茄新鮮度99%,評分8.9,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強有力競爭者…
終於等到這部萬眾期待的年度必看:
火山摯戀
Fire of Love

評分:9.2 / 10
導演:薩拉·多薩 Sara Dosa
上映:2022 年 1 月 20 日
別名:火山摯戀
片長:1 小時 38 分鍾
演員陣容
米蘭達·裘麗 Miranda July、卡提亞·克拉夫特 Katia Krafft、莫里斯·克拉夫特 Maurice Krafft
文章目錄
火山摯戀 劇情

平庸生活裡的反叛者
在1966年的一次咖啡廳相親活動中,卡蒂亞與莫里斯因為同一個「初戀」而結緣。

卡蒂亞自幼叛逆,不屑於陳規舊習,在別的女孩還鍾情於洋娃娃花裙子的時候,她卻吵著要去義大利看火山;
佔據莫里斯童年的,則是恐龍、三葉蟲這些遠古遺蹟,還有埋藏著地球秘密的火山。
相似的靈魂釋放著強大磁極,他們一直聊到咖啡店打烊,從此二人便再也沒分開過…

他們在戰亂年代的廢墟上長大,對失控的權力和貪婪的人性倍感失望。
於是,記錄並研究自然力量,成了二人矢志不渝的事業。
火山遠離人類社會的喧囂,沒有謊言慾望,沒有野心虛榮,更不會陰謀算計,卻擁有著顛覆一切的可怖力量。
婚後,他們決定不生孩子,把短暫的一輩子都奉獻給火山。
莫里斯說,若能吃石頭維生,他一定會永遠住在山上…
幾近痴狂的探索精神,在同事眼裡是不折不扣的怪胎行為。
但,因為熱愛,所以無所畏懼。
卡蒂亞和莫里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專注地解析著大世界的謎團。
作為一門以觀察為主的科學,靠得越近,得到的也就越多。
與死亡調情,對夫妻倆而言等同於某種宿命,他們必須時刻小心危險的降臨。
地球「打噴嚏」時,會噴濺出大量「火山炸彈」,大的重達幾噸,小的也有一兩公斤。
他們必須將堅硬的金屬防護殼罩在頭上,防止被熔岩擊中。
夜晚,睡在簡易帳篷裡的他們,要輪流站崗,以便於遭受「火山炸彈」的襲擊時,及時叫醒另一個人。
他們穿著銀色防護服,在肆意狂舞的1200℃岩漿前揮動雙手,像是末日科幻片裡才會有的特效場景。
渺小的人類,像是被宇宙流放的生物,囿困於細胞週期之中…
有次,他們順著滿是噴氣孔的陡峭石坡下到火山口,岩漿突然下降了10米。
猶豫再三,他們還是決定守在那,拍攝珍貴的畫面。
所幸,夫妻倆毫髮無傷,這更讓他們鼓足勇氣,與火山近距離打交道。
他們反對為火山分門別類,認為世界上每座火山都有自己的性格,需要逐一觀察研究。
按危險程度界定,只有和善溫柔的紅火山,和暴躁致命的灰火山。
1977年,非洲的尼拉貢戈火山爆發。
短短几分鐘內,嚴重的自然災害席捲了附近的戈馬市。
時速70km的火山灰傾瀉而下,吞噬了一百多人。
這是卡蒂亞和莫里斯第一次,親身體驗奇觀下的致命危險。

人類無法準確預測火山爆發的時間和強度,所以卡蒂亞和莫里斯只能在事發後的第一時間,乘直升機趕往現場。
久而久之,工作與生活的邊界便不復存在。
3年後,美國的聖海倫火山爆發。
共有2.8立方公里的山體滑落,爆炸範圍達到驚人的30km,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在日本上空投擲的「小男孩」。
火山灰覆蓋著滿地焦黑,汽車的金屬軀殼像被獅子棄屍荒野的非洲水牛,飛迸的石塊如炮彈一般砸出巨大坑洞…

莫里斯俯身撿起一盒融化的錄影帶,它的主人正是同為火山學家的好友。
眼前的慘況,深深震顫了夫妻二人。
他們暗下決心:轉而研究致命的灰火山。



踩在他的腳印之上
「獨自一人只能夢想,在一起就能碰觸夢想。」
從地球內部湧出的「時間碎片」,閃亮著惡魔之眼的顏色,見證了卡蒂亞和莫里斯的伉儷情深。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靈魂,即使像他們這樣契合的人,身上也有個性差異。
卡蒂亞注重細節,如擦過天空的飛鳥,主要負責拍照;
莫里斯則更喜歡單一且壯闊的事物,如象鼻海豹,主要用攝像機捕捉火山活動的場面。
他們經常出現在彼此的鏡頭裡:用平底鍋在熔岩上煎蛋;在手裡把玩冷卻中的岩漿;與沿途遇到的小動物互動;一起在夕陽下的山脊上奔跑…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返回居所,將來之不易的圖像編訂成書。
銷售所得便是支撐下次行程的科研資金。
他們還會通過巡迴演講和電視節目,向政府和民眾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科普災害的應對措施。

20年間,他們在150多座火山留下了足跡。
未知對他們來說不是恐懼,而是前行的方向。
而前行途中,夫妻之間免不了磕磕絆絆。
有一次,他們前往硫酸湖考察。
莫里斯不聽卡蒂亞的勸告,幾杯酒下肚,划著跳蚤市場買來的皮筏艇前往湖中央取樣。
湖水含有高濃度的酸,很快就把牽引取樣瓶的繩索給腐蝕斷了。
風也不給面子,把莫里斯颳去了對岸,3個小時後才劃回起點。
氣壞了化學家出身的卡蒂亞。
尼采的話深深影響著莫里斯:蠢蛋就是除了理智之外,什麼都沒了的人。
他還有一個更「離譜」的計劃。
他想在船底裝上鈦合金和絕緣磚,然後用直升機把船扔進岩漿裡,他將會順著流向一直漂到夏威夷的海里…

「我會在你出發前,為你拍下最後一張照片。」
得知這項計劃後,卡蒂亞沒好氣地對丈夫說。
不過,他們都知道,「理解」是愛的另一個名字。
在火山紅的生命底色之上,他們默契地將「單調冗長」這個關鍵詞從人生辭典中刪除。
短暫的一生,他們要用力活得熱烈。

每次涉險,莫里斯都會走在卡蒂亞的前面。
因為他的體重是卡蒂亞的兩倍。
清晰的腳印,可以保證身材嬌小的卡蒂亞不走錯路。

卡蒂亞說,如果丈夫遭遇不測,她會跟上前和丈夫一起死在火山腳下。
有時候,卡蒂亞也會走在丈夫前面。
當時,全世界有350位火山學家,而研究灰火山的,大概只有50人。
卡蒂亞和莫里斯便是其中之二。
地下,灰火山的「引信」已被地球點燃,但沒有人知道這條「引信」有多長。
讓火山不再致命,是夫妻二人畢生的科學理想。
然而,他們呼籲人類建立警報系統、制定疏散計劃,卻被決策者以「花費過高」否決。
1985年魯伊斯火山爆發,哥倫比亞當局就因為不採納火山學家的建議,導致兩萬兩千餘人喪生。
更讓他們如鯁在喉的,是災民的不信任。
看著被吞噬的村莊、陷在淤泥裡的卡車、被捲走的孩童、救援隊員找到的殘肢和頭骨碎屑…


強烈的使命感衝上心頭。
他們決定拍攝一系列影片,用這種比文字、資料、理論更直觀的方式,引起全世界對火山災害的重視。
儘管,他們一年只能拍到幾段灰火山「發怒」的視訊。
但他們仍堅持走到距離灰火山口只有50米的地方,把鏡頭對準地球最致命的「憤怒」。
就像兩隻跳蚤,落進了一鍋煮沸的牛奶。

不辜負每場熱烈
「我知道某天火山會害死我,但我一點也不在意。」
卡蒂亞和莫里斯的「存在哲學」,讓人在得知他們熱烈生命的終結時,感覺不到任何悲劇色彩。
1991年6月3日,夫妻倆原定從南美洲的馬丁尼克島返回巴黎,恰巧趕上沉睡了兩百年的雲仙嶽甦醒。
於是臨時改道,趕往日本長崎,捕捉珍貴畫面。


卡蒂亞和莫里斯生前最後的同框畫面
下午4點,暴雨傾盆。
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像妖魔作惡時施展的邪術,滾滾而來…
卡蒂亞和莫里斯來不及躲避,被火山灰吞噬。
清理現場時,人們發現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這對總是在火焰中起舞的夫妻,緊緊地倚靠在彼此身旁。
他們只留下一臺攝影機,和一隻手錶。
手錶上的時間,永遠凝固在了4點18分…
他們的骨灰,安放在雲仙嶽腳下的島原寺。

地球心脈的搏動,他們再也不會錯過了…
而就在一週後,數千公里外的菲律賓,上演了當地有史以來最壯觀的火山爆發。
政府及時撤離了58000餘人。
這歸功於卡蒂亞和莫斯利用生命拍攝的科教影片,引起了官方對火山災害的重視。

火山摯戀 影評
從茫茫雪原到太平洋小島,從海底到山巔,他們生前留下了幾百個小時的視訊,和數以千計的照片。
這些拿命換來的珍貴資料是送給全人類的「禮物」,也讓我們有機會撿起「時間碎鏡」,通過這部《火山摯戀》了解他們死生契闊的愛情故事。
翻騰的岩漿、被灼到發燙的空氣、漫天飄灑的火山灰、笑容染紅的夕陽…
卡蒂亞和莫里斯的堅守,為那片詭秘而魔幻的無人之境帶來了無限生機。
那是人生最溫柔、最熱烈、最滾燙的模樣。
火山摯戀 評價
漫長的地質時期裡,自然之力在地球內部擠壓碰撞。
憤怒的火山仰天長嘯,塑造了地球形態。
數百萬年後,有兩個渺小卻相似的靈魂出生在同一片星空下,被共同的愛好指引著,踏上了朝聖之旅。
他們之間的愛,讓我們更了解,也更靠近地球。
卡蒂亞和莫里斯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本情節壯麗的浪漫小說,它還書寫著關於人、關於人性、關於人生的悲喜玄妙。
就像莫里斯最喜歡的尼采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生命裡的每場熱烈,都值得全力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