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職業,一直以來都是影視劇長盛不衰的題材。
因為太靠近生死邊緣,話題總會走向深刻而沉重。
再加上近一年多來的抗疫事蹟,頻頻曝出。
醫生這份職業又被人們自然而然地增添了許多神聖的意味。
去年,一部來自韓國的醫療劇就火遍了亞洲。
至今,它已經獲得了超16萬人評價,評分仍然高達9.5。當之無愧的是2020年度最佳韓劇。
時隔一年,讓大家心心念唸的第二季如約而至。
今年的年度最佳,似乎也要提前預定了——
機智醫生生活2
슬기로운 의사생활 시즌2

《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於上週迴歸。
首播一集,便創下了10.07%的超高收視率。
打破了韓國tvN電視臺歷代電視劇的首播紀錄,也是tvN歷史上第一部首播破10%的韓劇。
口碑自然沒有讓人失望,剛開分就是9.8。評論區宛若過大年。不管說什麼都不如這句話來得痛快:
「機智系列永遠滴神!」

能夠打造出如此高口碑的系列,當然主要歸功於本劇的金牌班底——
導演申原昊,編劇李有靜。
(注:網上對兩人的姓名翻譯有多種寫法,這裡採用《人物》對導演採訪時取得的確認寫法。)
這倆人放在一起,就是韓劇的天花板。
他們先是聯手製作了「請回答」系列,主打不同時代下的懷舊青春。
單是一部《請回答1988》,魚叔就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

在《請回答》系列結束後,申原昊將目光從歷史轉向了當下。
跟李有靜編劇再次合作了「機智」系列。
2017年,推出《機智牢房生活》,以監獄為背景,講述一群犯人、獄警及其家屬之間的故事。
口碑再次大爆,9.4分。

2020年,「金牌搭檔」再次帶來《機智醫生生活》,將鏡頭對準了醫院。
恰巧,播放時碰上了新冠疫情在全球加劇蔓延的3月,瞬間引起了許多人關注。
當然,即便排除這個醫護工作者備受矚目的大背景,這部劇的質量也足夠讓人給出極高的評價。
經典的醫療劇數不勝數。
大家熟悉的,就有美劇《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良醫》,以及TVB的《妙手仁心》等等……

《良醫》
這些經典劇大部分有一個共同點,主角往往是天賦異稟的醫學奇才。
故事也都聚焦於解決疑難雜症,頗有點懸疑探案的爽感。
但到了《機智醫生生活》,偏偏沒這麼幹。
它一反套路,不緊不慢地講起了普通醫生的生活日常。

在本劇裡,就算是再優秀的醫生,也無法做到每一次都能夠力挽狂瀾,起死回生。
「醫生只有一句話,是能夠確切地向患者說的,那就是『我們會全力以赴』,只有這一句話。」

有時候,他們面對家屬歇斯底里的懇求,還是無力迴天。
救不活,就是救不活。

有時候,他們看多了醫院裡的生死離別,也會有撐不下去的念頭。
比如這位安正元。
三年前,他就說幹不下去了。

一年前,他再次嚷嚷著要辭職。

如今,他又覺得自己沒資格做醫生。

說了無數遍放棄,卻始終舍不下那身白大褂。
結果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又一年。

在幕後採訪中,申原昊導演這麼介紹本劇:
「通過和我們日常生活很像的故事,一起認同他們的生活,一起生氣,笑著,像日常一樣輕鬆共鳴的作品。」
這也許就是大家為什麼那麼喜歡《機智醫生生活》的原因。
當我們不斷地稱頌、致敬醫生的崇高偉大時,常常會忘記——
這個神聖的職業背後,依然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平凡人,拼盡全力地努力著。
好不容易有天下班早。
還沒走到醫院門口,就被同事叫回去加班。

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日。
正參加半程馬拉松,一個電話就直接反跑回了醫院。

好不容易得空買一杯咖啡。
結果沒喝兩口,就趕緊扔掉去準備手術。

當然,醫生的生活也不盡是這些驚心動魄,火急火燎。
本劇的基調也並不是只有沉重和悲傷。
劇中還有不少幽默的場景,總能毫無預警地突然出現。
可能觀眾前一秒還在眼眶發酸,下一秒就破涕為笑。
比如外科醫生李翼俊的初次登場。
因為頭髮被膠水粘住,而不得不戴著星戰頭盔來醫院求助。

好巧不巧正好有臺手術需要他幫忙。
頭盔還沒來得及取,又換上手術服走上手術檯。
這種笑淚交織的感覺,才是生活裡最常見的一面。

而本劇對於人物和情感的刻畫,更是延續了申原昊和李有靜的一貫高水準。
他們總是傾向於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刻畫一個知根知底、親密無間的小圈子。
就像是我們熟悉的《請回答1988》裡雙門洞街坊的五位死黨。

而在《機智醫生生活》裡,主角則換成了五位同為醫學院99級的老同學。
他們性格各異,身世也各不相同。
但經過了學生時代以來的長久相處,逐漸形成了默契十足的「五人幫」。

20年後,他們從同學變成了同行,成了醫院不同科室裡獨當一面的資深醫生。
有心胸外科,有神經外科,有小兒科,也有婦產科……

他們工作時全力以赴。
下班後則會找時間聚餐,喝酒。

還會業餘組個樂隊一起練歌,重返青春。

申原昊和李有靜的作品還有個特點。
就是故事中從來沒有一個是純粹意義上的「壞人」。
也就是沒有反派,沒有刻意為主角製造危機的對手。
導演曾說,希望看過他電視劇的觀眾可以「成為更好一點的人」。
所以在他的電視劇裡,沒有陰謀,只有誤會。
沒有狗血的抓馬,只有溫馨的日常。
比如,一開始的家產繼承戲碼。
隱形富二代安正元的父親去世。
5個兄妹,加上4、5個理事。
本以為會成為一場膽戰心驚的遺產爭奪。
沒想到幾句話就平息了。

朋友們一開始還責怪他這麼多年來隱瞞自己的身份。
但最終也只是幾句調侃,相互打趣便結束了。

還有一回,五人幫中唯一的女醫生蔡頌和生了病。
嘴上說著沒關係,心裡卻是憂心忡忡。
檢查結果出來的那天早晨,其他四人心照不宣,輪流去詢問情況。
20年的友誼,讓他們早就成了心有靈犀的一家人。

類似的情節,在《機智醫生生活》中比比皆是。
它用很平實的口吻來講述普通人的故事,不浮誇,不做作。
充滿生活氣息,更讓人感同身受。

當然,故事並不限於這五個人之間。
而是以他們為中心,作網狀向外散發。
劇中出現的各色配角,包括同事、病人、家屬,都不是一帶而過,簡單潦草的工具人。
甚至各自都有各自的人物弧光,共同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醫院眾生相。

配角中還有與《請回答1988》的聯動彩蛋
除開以上,最讓觀眾關心的還是他們之間的友情升級,愛情結果。
五人組全員單身,處處藏著糖。
但是,看過《請回答》系列的觀眾肯定知道這個「猜老公」戲碼:
感情不是主線,但卻是全劇裡最具懸念的點。
欲說還休,不到最後不攤牌。

《機智醫生生活》裡也是這樣。
只不過做了一些改動,變成了結果告知,但過程未知。
讓觀眾早就看出來哪些CP是真的,但又猜不到他們到底什麼時候官宣。
這一路能把所有人看得心裡發癢。

來到第二季,一上來就解決了上一季的遺留問題。
例如,面對20年老友的突然告白,頌華還是委婉拒絕了翼俊。
一邊是故作輕鬆,一邊是強顏歡笑。
拒絕很符合頌華的性格。
但拒絕不代表沒有心動。
說實話,有點虐。

有人難過,有人開心。
另一對則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磕上這倆,這會兒是要多甜有多甜。

第二季在醫院裡的展開,也延續了系列的特點。
用善意的誤會,含蓄的表達人物深沉的情感。
剛播出的第一集就講了這麼個故事。
一位患者的母親三天兩頭往醫院跑。
每次來也不為別的,就跟醫生說幾句話,順手帶點小禮物。

大家感到奇怪。
因為她的女兒不久前已經去世。
不禁讓人懷疑她是以為女兒是被醫院害死的,因此想趁機蒐集證據。

然而真相是,母親來醫院只是單純地想和醫生護士們聊聊女兒。
她的女兒生在醫院,離開也是在醫院,所有的生命時光都在這個小小的病房裡。
除了這裡的醫生護士,她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談論有關女兒的記憶。
只有在這裡,才能滿足她對女兒最後的念想。

聽到緣由之後,其他醫生也會主動請那位母親一起坐下來聊了聊。
醫患之間的誤會就此解開。
而這位母親也對醫生更加的感恩備至。

還有個動人的故事發生在婦產科醫生,楊碩亨身上。
他平日裡除了幾位死黨,不善與人交往,忠厚老實,行為木訥。
但一遇到病患,又態度熱忱,心細膽大。

有個懷孕19周的孕婦指明要他做主治醫師。
因為羊水大量流失,之前的醫生為了保住孕婦生命,建議她進行流產手術。
但,這是他們夫妻嘗試三次試管才懷上的孩子,不想就這麼放棄。
而碩亨是醫院裡唯一一位有為懷孕18周的產婦接生經驗的醫生。

碩亨看過後,給出了完全不同的治療建議。
這樣冒險的決定,讓旁人感到意外——
難道就不怕出了意外,家屬遷罪於你嗎?
碩亨倒也老實:我肯定也怕啊。
但心裡在考慮的卻只有一點——
「在目前的情況下盡力做到最好。」

醫者仁心。
拯救生命永遠是流淌在醫生血液裡的職業本能。
看似一個簡單的診斷決定,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小生命,更是能夠拯救一個大家庭。
正因如此,才讓醫生擁有了「神」的光環。

眼下,疫情的陰霾仍然沒有褪去。
儘管國內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範圍內還是不容樂觀。
無數的醫務工作者們依然奮鬥在抗疫前線。
而《機智醫生生活》在這時候迴歸,恰到好處。
既能重新喚回大家對醫務人員的關注,也能讓經歷疫情後的人們重拾生活的信心,燃起美好的希望。

雖然僅僅播出了一集。
但已經能讓許多觀眾感受到了創作者的溫暖用心。
由於劇中故事的時間線與現實相當,所以這一季引入疫情相關內容的可能性極高。
想必那時又將會牽動其無數觀眾敏感的記憶。
魚叔在此大膽預言,今年的最佳韓劇還得是《機智醫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