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劇情、影評:細思極恐!內情越挖越驚悚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最近香港發生了一件大案:28歲名媛慘遭前夫一家殺害,並且碎屍、蒸煮。

作案手法如此之凶殘,震驚中外,很難相信這竟然是發生在2023年的事。

而巧合的是,就在新聞公佈當天,一部去年贏得超高口碑的港產片推出藍光碟,故事取材真實案件,同樣是碎屍案,發生在2013年的香港。

電影真實再現了殺人分屍拋屍細節,血腥度爆表,還有大尺度裸露鏡頭,因而在香港被定為三級片。

聯繫現實看這部電影,烏鴉心情十分複雜:

正義迴廊

正義迴廊

2013年3月1日,香港。

29歲的張顯宗,帶父母來到自己在大角咀美安街的出租屋參觀。

兩位老人剛走進客廳,張顯宗的室友唐文奇,從廚房拿出一把刀,跟在張顯宗母親身後,突然伸手捂住她的嘴,一刀扎進她的喉嚨。

張顯宗父親連忙回頭,卻沒想到身旁的兒子也突然拔刀,刺中了他的胸膛。

但張顯宗力氣不如父親,一刀沒殺死,兩人開始扭打,僵持不下。

這時,已殺死母親的唐文奇加入其中,兩人合力之下,父親最終也被抹了脖子,身中數刀。

殺完人後,就在出租屋內,兩人開始分屍。

為了防止屍體腐敗發出臭味,他們把屍塊放進微波爐加熱、用食鹽醃製…

他們將人頭和內臟凍在冰箱裡,將剩下的手腳切下,用垃圾袋層層包裹,裝進揹包,再騎單車去海邊,扔到海里…

《正義迴廊》去年在10月在香港上映,一開始關注度不高,幾天後憑藉高口碑出圈,票房逆襲,引爆輿論。

並獲得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16項提名。

豆瓣開分8.5,目前回落到7.8分,烏鴉個人感覺評分偏低,值得在8分以上。

這是導演何爵天的首部長片,而這部電影的監製,是《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這也是他第二部「香港奇案」電影。

《正義迴廊》改編自2013年轟動全港的「逆子弒親案」。

電影如紀錄片一般,真實還原了案件細節,即使十年後再看,依然令人脊背發涼,細思極恐。

案件人物原型

案件人物原型

與電影中一樣,在分屍棄屍期間,兇手周凱亮(張顯宗原型)還在努力扮演一個尋找父母的孝子,賊喊捉賊。

他和哥哥去街頭髮傳單尋人,向媒體救助,甚至在網上發佈「尋親」視訊,引起了廣泛關注。

但由於漏洞太多,民眾和警方的懷疑重心很快轉移到他身上,可能知道即將敗露,周凱亮主動在一個聊天群裡自爆殺人過程…

隨後,警方逮捕了他。

到底有多大仇恨,才要殺死親生父母洩憤呢?

周凱亮自供,從小父母強勢,他想打籃球,父母卻逼他學鋼琴,導致他後來長不高,被人看不起。父母送他去澳洲讀書,他因為矮被人霸凌,畢不了業。

相反,他的哥哥一路順風順水,後來兄弟倆合夥買房,父母為他們付了首付,但因為周凱亮之後炒股失敗,欠了一屁股債,父母給了他一筆錢還債,將房子轉到了哥哥名下…

周凱亮覺得父母偏心,加上之前種種怨恨累積,漸漸生出殺意,並於半年前開始策劃…

無論動機如何,周凱亮蓄意謀殺父母證據確鑿,無可辯駁。

但在庭審時,他的室友共犯謝臻麒(唐文奇原型)到底參與了多少,卻變得撲朔迷離。

案件人物原型

案件人物原型

《正義迴廊》的精彩之處就在於,隨著庭審的進行,看似一目瞭然的案件逐漸模糊,你也會跟在場的9位陪審團成員一樣,左右搖擺,陷入迷茫。

你會開始疑惑:真相到底是什麼?僅憑庭上的這些證據,可以做出公正的判斷嗎?

然後恍然大悟,原來片名已經預告一切:《正義迴廊》,正義本就是這麼百轉千回,盤根錯節,真相是看不清的。

有網友評論:近期兩部香港律政片放在一起看很奇妙,《毒舌律師》是英雄主義的陽光照進裂縫,《正義迴廊》是上帝已死的深淵凝視黑暗。

如果說《毒舌律師》是替民眾呼喚公義,那麼《正義迴廊》告訴你,這個公義,遠比你想得複雜。

第二被告唐文奇的庭審,幾乎將之前觀眾對案件的認知,全部推翻。

他堅稱,人是張顯宗一個人殺的,而並不是張顯宗說的,一人刀一個。他只是幫忙處理屍體,因為張顯宗威脅他,不做就會對付他的家人。

唐文奇智商84,親友為他作證,說他為人單純,容易被騙被操縱。又因為受過傷,有創傷後遺症。

唐文奇本人作供時,所有對他不利的證據,他都以「不知道」「沒見過」推託。即便是在警察局白紙黑字簽下的口供,他也說是審訊時警察不讓他睡覺,所以才隨便回答的。

普通人看來不合常理的行為,因為他的蠢鈍,似乎也說得通…

有意思的是,電影突破了單一固定的庭審場景,而採用舞台劇的表現形式。

根據不同人的描述,一遍一遍地再現案發前後的細節。

律師、陪審團置身於案發現場,觀察審視,與被告對話,甚至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交流。

比如,關於是誰提議殺人,兩個被告各執一詞。

電影裡就上演了兩幕,分別讓兩人說出那句「自殺是死,殺人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去殺人,多帶幾個人下去」…

當各種可能性一一呈現,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不同的判斷…

與真實案件一樣,第一被告張顯宗被判終身監禁,而第二被告唐文奇僅被判阻止合法埋葬屍體罪,判處1年監禁。

唐文奇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電影中的暗示已經足夠明顯…

特別是兩個細節:

第一,唐文奇曾說,張顯宗拿出租屋當「炮房」,經常帶女人上來。但實際上,張顯宗曾經應聘去拍A片,但臨陣不行…

唐文奇是會說謊的,雖然他的智商只有84。

第二,電影最後,出租屋裡找出來的,唐文奇的會計二級考試成績單。

唐文奇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笨。

唐文奇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笨

陪審團成員當然看到了唐文奇身上的種種疑點,但基於疑點利益歸於被告,所有人都認為,他殺人罪名不成立。

正如片中的一句臺詞:冤獄,比放過一個壞人更加不能被接受。

這句話也就是「無罪推定」和「疑罪從無」的精神:寧可錯放一千,不可錯判一個。

林達在歷史深處的憂慮中,這樣寫道

林達在《歷史深處的憂慮》中,這樣寫道:

在案件複雜的情況下,法律做不到「不錯判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法律傾向於「錯放」,而不是傾向於「錯判」。

法庭上「罪名不成立」的解讀,是「證據不足,不能定罪」,而不是「此人清白」…

如果一個社會縱容對「壞人」的草率處理,表面上看起來有可能是維護了「好人」的利益,實際上,它已經隱含了對每一個人的公民權利的威脅。

在一定的氣候下,無視公民權,踐踏公民權的「細菌」,就會以人們意料不到的速度突然迅速生長,危及每一個「個人」,「好人」「壞人」都無法倖免。

也就是說,即使明擺著告訴你唐文奇有罪,只要證據不足以支撐,陪審團就應該判他無罪。

正如《正義迴廊》所呈現的,一個案件的審理,遠比我們這些外行人想象得複雜。

在法庭上,抗辯雙方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們深諳遊戲規則,懂得利用制度,藉助醫學權威、藉助媒體力量,甚至不惜賣慘博同情…合力左右陪審團的判斷。

而陪審團內部也人員複雜,背景、三觀千差萬別,為一個細節就能吵上半天…

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只在為各自的立場做事發聲,彼此質疑,方寸必爭。

但,這就是追求公義的過程

但,這就是追求公義的過程。

它沒有熱血,甚至充滿了謊言和表演,它不過是各方拼盡全力互相抵抗的結果。

而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結果,可能不那麼令人滿意,卻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羅翔老師曾說:人類是那麼有限的,個體總有犯錯的時候,永遠有看不到的地方,而程序正義能彌補這一缺陷。在程序正義中,我們才能達到一種可見的正義,一種人們可以接受的有瑕疵的正義。

劇情不斷有「反轉」,才能夠更接近客觀。

而一個理想的社會,從來不是一頭摁倒一頭,相反,是每一種聲音都有表達的空間,永遠有爭執,偏見對抗著偏見。

相關文章

是時候聊聊這部三級片票房冠軍了

是時候聊聊這部三級片票房冠軍了

因為近期香港的一樁離奇豪門分屍案,電影《正義迴廊》被賦予了更多現實意義。 這部電影由《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監製,改編自一宗真實的弒親分屍案。...

今年影壇最大驚喜,竟是這部香港三級片

今年影壇最大驚喜,竟是這部香港三級片

最近,網上鋪天蓋地都在討論一個案件—— 香港名媛蔡天鳳被害案。 蔡天鳳的前夫一家,合謀犯下駭人罪行,目前已都落網。 案件的細節,過於殘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