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經常「開掛」的國度。
提及印度的電影,我們也經常會聯想到兩個極端——
一是載歌載舞、劇情冗長的「印度神片」。
另一種是揭露現實、口碑逆天的「印度神片」。

去年年底,一部8.7分的《傑姆·比伊》成為年度黑馬,讓我們看到民眾對於蔑視人權和司法不公正的反抗,。
最近,又有一部直擊現實、振聾發聵的印度佳片來了。
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名字錯過它,就實在太可惜了——
星期四
A Thursday
導演: 畢查德·漢巴塔
編劇: 畢查德·漢巴塔 / 阿什利·洛博
主演: 雅彌·郭德姆 / Karanvir Sharma / 阿圖爾·庫爾卡尼 / 內哈·迪胡皮阿 / 迪寶·卡帕蒂婭
上映日期: 2022-02-17(印度)
片長: 128分鐘
這是一部有深度、有厚度、有力量的「復仇爽片」。
截至目前豆瓣評分8.0,位列本週口碑榜第二名。
片中故事圍繞著一個名叫奈娜的幼稚園女老師展開。

奈娜是印度一家幼稚園裡最受歡迎的女老師。
孩子們喜歡她,同事關係和諧,她做事面面俱到為人和善,還有一個即將結婚的律師未婚夫,可以說在別人眼裡,奈娜是人生贏家,有著別人羨慕的人生。
但就在三個禮拜前,她突然離開幼稚園,卻在今天又突然地回來。

今天是星期四,也是奈娜的生日,她支走了工作夥伴,把幼稚園的窗簾全部拉起來。
奈娜給警察局打電話,說她綁架了小朋友。
她的綁架對象一共18個人,其中16個是幼稚園裡的小朋友,而另兩個一個是校車司機,一個是女同事。

這讓人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奈娜為什麼這樣做?
電影圍繞著這個疑問展開。
給警察撥打完報警電話後,最初警察以為是惡作劇,趕到現場後奈娜拿著早就準備好的槍,沉著冷靜朝著門外開了兩槍。
這起案件才真正地被人重視。


不僅如此她還全程把綁架過程做了網路同步直播。
她向警察提出了兩點要求:
1、她要一個叫賈維德的警察親自和她對接。
2、她向政府索取五千萬贖金。
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她將會每小時處決一個孩子。
但此時正值大選在即,負責這起案件的女警察得到上級命令要求立馬解決此事,速戰速決,還沒等滿足奈娜的要求,女警察就決定強攻。


而無良的媒體更是把警察偷襲幼稚園後門的畫面進行了現場直播,結果可想而知,這激怒了奈娜,她當著全國直播,槍殺了一個兒童。
似乎在這起綁架案中,沒有人一個人真的在乎孩子們的安全,也沒有人真的在乎這個原本和善、親切的女教師到底想要什麼。

大部分的人都只是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記者關心新聞勁不勁爆,網友們關心事件八卦的進展,當權者希望大選能獲得更多選票,家長們希望下個處決的不是自己的孩子。
甚至奈娜在網路上展開了誰會是下一個處決對象的選票,三個人分別是校車司機、女同事、和一個孩童。
上一秒人們還在懷疑,不會有人投票的,但網路刷新的下一秒,投票百分比就隨著畫面不斷地上漲。
所以說到底,又有誰會真的在乎別人的死活呢?

奈娜緊接著提出了第三個要求,想要和女總理通話。
而此時警察也來到了奈娜的家,想更深入了解奈娜為什麼這樣做?
原來奈娜一直都在服用抗抑鬱的藥物,表面上的和藹可親都只是抑鬱症下的自艾自憐。

人們開始紛紛猜測奈娜背後的八卦,猜測這個女人到底是怎麼精神錯亂。
而找到奈娜的母親,她並沒有很驚訝,反而異常平靜,似乎這一切早就在她的預料之中。
而奈娜到底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一而再提出要求?

這部電影一共128分鐘,在印度這個女性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國家,女性的存在似乎被當成一種原罪。
每十幾分鍾就有一位女性被強姦,而在我們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據統計已經有8名婦女遭到強姦。
這是影片打在電影結束的一段話。

這讓我想起一部印度紀錄片《印度的女兒》,影片記錄了2012年12月震驚全世界的德里公交車輪姦案。
23歲的女孩在車上遭遇了輪姦和毆打最終死亡,四名被告被判死刑。
但即便如此,在採訪強姦犯的時候,他們都認為,這件事不是男人的錯,女人不應該這麼晚出門,不應該穿著暴露。

《印度的女兒》
可見在印度,女性得不到公平對待是根植在男性骨子裡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在時代日益發展的今天,依舊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然而更可恨的是,很多時候當事人案發後報警,往往也得不到當權者的認真對待。
印度警察對於此類強姦案屢見不鮮,他們用自己敷衍了事和想大事化小的心態處理女性問題,因為在印度,女性是一種原罪。
這也是看完這部電影,讓人感到憤恨的一個原因。

憑什麼女性因為這種人渣要付出一生?憑什麼普通人只能用這種方式博取關注?憑什麼強姦犯可以逍遙法外受害者要壓抑一生?
一句簡單的,她也是體制的受害者就可以概括全部嗎?是那些被忽視的女性情緒,那些不被在乎的邊緣訴求,那些掌握著世界大部分資源的人對小部分人的剝奪。
所以朋友們、姐妹們、兄弟們,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站起來,站出來,述說,表達,用你想到的任何方式告訴別人,我們經歷的苦難,我們接受的不公。
我相信是有用的,總有人是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