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曾少年之小時候》劇情、劇評:不爆我意難平啊

追劇,就像一場賭博。開局上頭,架不住中段割裂,水準斷崖式下跌。

遠的不說,就說二月播的年代劇《我們的日子》。開分7.5,收官5.8。

開分7.5,收官5.8
開分7.5,收官5.8

昔日的劇粉,歡歡喜喜入坑,罵罵咧咧退場。

別問,問就是愛過、痛過、後悔過。

追劇人看到這裡,大概要發問

追劇人看到這裡,大概要發問:

真情實感付出,不能換來「好聚好散」?

能!同一支導演班子「王雷+劉暢」,來贖罪了:

一部8.4分、剛完結、沒有爛尾機會的陸劇《曾少年之小時候》。

曾少年之小時候

好看得不顯山不露水。

差一丟丟,就要被老妹錯過了。

曾少年之小時候

Once and Forever: The Sun Rises

曾少年之小時候

評分:8.5 / 10

導演:王雷 Lei Wang劉暢 Chang Liu

首播:2023 年 2 月 27 日

單集片長:38 分鍾

演員陣容

張籽沐 Zimu Zhang張開泰 Kaitai Zhang郭子凡 Zifan Guo鶴男 Nan He關曉彤 Xiaotong Guan張一山 Yishan Zhang吳季峰 Jifeng Wu海一天 Yitian Hai

文章目錄

電視劇《曾少年之小時候》介紹

評分人數沒破萬,熱度相當於沒有。

但,瞧瞧劇粉這發自肺腑的呼聲:

但,瞧瞧劇粉這發自肺腑的呼聲

原著作者兼編劇九夜茴,大家應該都熟悉,代表作《匆匆那年》。

這部小說,不止有網劇版、電影版,甚至還有泰劇版,比八月長安的「振華系列」還早風靡幾年。

這次,九夜茴親自參與劇本的創作工作,品質不負眾望。

電視劇《曾少年之小時候》劇情看點

故事改編自小說《曾少年》,特別拆分成兩部來拍:《曾少年之小時候》和《曾少年之長大了》。

後者還沒上線,主演為關曉彤、張一山、範丞丞。

劇方已釋出一些片段

劇方已釋出一些片段。

前者一如其名,講的就是幾位主角的青春年代。

以前常吐槽:別再讓三十大幾的人演初高中生啦。

這不,《曾少年》主創聽進去了,飾演女主的張籽沐居然是08年的!

兩個青梅竹馬,張開泰和郭子凡,同生於97年。

雖然和女主比,是大了些,但好在渾身洋溢著撲面而來的少年感。

故事開場,

故事開場,謝喬(關曉彤 飾)已經事業有成,藉由一通電話勾起遙遠的記憶。

1997年,燈花衚衕。

謝喬(張籽沐 飾)與秦川(張開泰 飾)、何筱舟(郭子凡 飾)生活在同一個四合院。

謝喬,陽光開朗的北京大妞,生於知識分子家庭。

參加香港迴歸演出排練,苦於做動作左右不分。

秦川,古道熱腸的衚衕小爺,和姐姐秦茜(鶴男 飾)成長於個體戶家庭。

他從父母那裡軟磨硬泡換來一輛拉風的捷安特,結果在秦茜的血脈壓制下,只能騎坤車。

何筱舟,溫柔懂事的學霸暖男,生活在貧窮的工人家庭。

和媽媽去快餐店體驗,見媽媽捨不得吃,故意騙媽媽食物不合口味。

三條成長支線,根植於三種家庭模式枝繁葉茂,生出參天的回憶。

溫馨瑣碎的日常,是燈花衚衕的底色。

謝喬的奶奶偏愛逞強,做一手「不拿手好菜」,在院裡遠近馳名,讓家人聞風喪膽。

秦川的爸爸在廣東做買賣,常帶回來一些新潮的東西,讓街坊四鄰都開開眼。

謝喬和秦川更是一路吵到大。

這位莽撞少年,不是剛惹完謝喬生氣,就是在惹謝喬生氣的路上。

由於兩人太過熟悉,甚至連謝喬「人生中第一次倒楣(月經初潮)」,都意外在秦川的見證下完成。

乍看之下,震驚;

沉思片刻,守護;

脫下外套,遮擋。

不得不說,養成系竹馬真的太香了!

老妹倒要看看,還有哪個不長眼的天降,非要來多生事端(雙手叉腰)?

誒等等,這次是竹馬打竹馬。

沉著穩重的何筱舟,已經考上了重點高中,謝喬和秦川則即將面臨中考。

比起門門功課五十多分的淘氣包子秦川,何筱舟超出同齡人的細膩和妥帖,更顯出眾。

所以,英語偏科的謝喬,只想快快解決短板,考入何筱舟在讀的四中。

眼看人家就要「雙宿雙棲」,秦川產生了大大疑惑。

基礎知識薄弱,單純上高中都靠親爹砸錢

基礎知識薄弱,單純上高中都靠親爹砸錢。

還想考重點?沒戲!

整日無憂無慮的秦川,面對眼前的巨大挑戰,突然長出了戀愛腦。

一句「我要考四中」,險些嚇壞全家。

一句「我要考四中」,險些嚇壞全家

從小一起長大,秦川對謝喬擁有一種複雜的情愫。

信任、依賴、陪伴。

及至青春期到來,已經延伸成一種熱切的依戀。

平時在一起,還是有說有笑,毫不忌諱。

他笑一下,她擰一把,十幾年友情積澱之下的保留項目,彼此都得心應手。

但謝喬偶爾說句不走心的話,秦川是結結實實往心裡去了。

你說的是化學題,我聽的是「我和你」。

那,我呢?

那,我呢?

那,我呢?

涉世未深的年紀,尚且說不清喜歡和愛,卻會因為一支化學公式悄悄代入個人處境。

哪怕,故事裡的女主角完全在狀況之外,他也從傷感到平復偷偷完整了一次情緒閉環。

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是不必戳破的窗戶紙。

而那些關於四合院的回憶,不止圍繞某一個孩子的心事,還勾連著他們成長的家庭。

早在劇集開播,就有人質疑:抄襲《請回答1988》。

同時,另有聲音鳴不平:捋著時間線看,小說版《曾少年》可比《請回答1988》面世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睦鄰友好的陸劇陷入一個怪圈:像不像《請回答1988》。

它就如同丈量家庭劇達標水平的一把直尺,也像所有優質劇集渴望翻越的一座大山。

若拿捏不好靠近它的距離,就勢必陷入一場紛爭。

但很明顯,讓我們一直嚮往的,無非是陽光可愛的竹馬、溫柔開明的父母、人與人之間最純粹最珍貴的善意。

曾少年很真實

《曾少年》很真實。

謝喬因胳膊骨折,住進醫院。

媽媽心急如焚趕到,眼見女兒仍不顧疼痛,拼命向自己保證學習成績,一句話說不出來。

下一幕,媽媽卻躲在病房門口悄悄流淚。

母女之間傳達愛意,不是張口就來的肉麻臺詞。

哪怕不說一句話,我們已能知道,媽媽愛她。

《曾少年》也有遺憾。

謝喬用功讀書,依然比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低了三分。

比起努力就會夢想成真的童話故事,播種未必迎來理想收穫的醒世箴言,才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電視劇《曾少年之小時候》劇評總結

整部劇選取香港迴歸作為情節切口,以巷弄的熱鬧紛繁關照祖國的重要歷史進程。

各家各戶的佈局與陳設,無限貼合九十年代背景,只在階級方面也有特別區分。

最有代表性的謝喬家,三世同堂。

尋常用餐時間,大抵保證三個菜碼,每個量大一些,才是家庭常態。

快手菜炒土豆片、西紅柿炒雞蛋,出鏡率高;

飯鍋偶爾也會被端到桌上,不在乎擺拍是否精緻好看,日子本來就不是過給別人看。

冰箱上蒙一層布,怕沾灰;
冰箱上蒙一層布,怕沾灰;

冰箱上蒙一層布,怕沾灰;

門口掛一層串珠簾子,怕進蚊蠅。

生活痕跡和居家智慧隨處可見。

主創團隊的細緻用心讓我們相信,這裡真實地生活著一家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電視劇《曾少年之小時候》評價心得

對於過去,我們總是懷抱著殷切的懷戀。

那些看似庸常的過往,早已在我們以為「青春長到永遠不會結束」的時候,化作過隙的白駒。

豆瓣有一個小組,叫做「假裝活在1980-2000年」。近14萬名時空旅行家在這裡分享過去,用一張張圖片拼貼簡易時光機。

當某一篇帖子的圖文與腦海深處的記憶楔合。

當劇中情節與曾經的歲月形成共振。

我們就彷彿被時光拍了拍肩膀,提醒著:你也曾少年。

相關文章

陳數,嫁得真好

陳數,嫁得真好

2003年,麥家將自己在情報部門工作十多年的經歷,寫成長篇小說《暗算》。 特情諜戰文學一度讓麥家被大眾所知,他說: 「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