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魷魚遊戲》,是抄襲日本的?

即使平常不看韓劇的大家,最近也很難繞開一部韓劇——《魷魚遊戲》

掀起全球收看狂潮

掀起全球收看狂潮

掀起全球收看狂潮

《魷魚遊戲》是網路視訊串流媒體平臺Netflix在今年全新推出的韓劇,上線半個月以來,火爆了全球——創造了韓劇首次在Netflix排名全球第一的紀錄。

其中在美國、德國、墨西哥、巴西、沙烏地阿拉伯、西班牙、瑞典、日本、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等66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都是排名第一。

連續一週登頂推特劇集和電影熱搜榜,爛番茄新鮮度更是封頂至100%,目前上線半個月,熱度依舊不減。

近20年來,在舉國發展娛樂產業的背景之下,韓國的影視劇產業有飛速的發展。

有不少韓劇在中國引發巨大反響,如《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繼承者》等等。

但是,以上這些純愛主題的韓劇,很難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

美國領袖級娛樂商業媒體《Variety》的文章評論《魷魚遊戲》:「這是首部在北美登頂的Netflix原創韓劇,也是史上第一部做到真正全球現象級熱播的韓劇。這樣爆紅現象級的表現,已經可以和《權力的遊戲》《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影視作品熱度相媲美了。」

劇集火爆的同時,其周邊產物同樣火爆全球,在eBay等國際電商網站,劇集裡的運動服、定製糖餅等相關周邊一路熱銷。

《魷魚遊戲》被多方認為是繼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的電影《寄生蟲》之後,再次在全球範圍內證明韓流能力的重要作品。

Netflix的全球版圖中,並沒有中國內地,但不影響國內觀眾對《魷魚遊戲》的追捧。

這部劇相關的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的熱搜,某音上的二創和解說視訊更是數不清。

某寶上,劇中的同款山寨服裝也成為了爆款商品。

涉嫌抄襲日本漫畫?

涉嫌抄襲日本漫畫?

涉嫌抄襲日本漫畫?

《魷魚遊戲》描述456個魯蛇為了獲得456億韓元鉅額獎金逆轉人生而拼死一搏的故事,由電影《熔爐》名導黃東赫執導。

劇情緊湊,各種元素混在一起並不顯得亂,符合韓國影片的風格講述現實,讓我們自己去找其中耐人尋味的點,確實算是一部相當出彩的大爽劇。

但和它的「前輩們」相比,你會發現,它的成色略顯不足。

相信很多看過不少日本漫畫、影視劇的小夥伴,看了《魷魚遊戲》後,會覺得,這樣的題材並不新鮮,我們看過太多了。

甚至還會覺得,《魷魚遊戲》涉嫌抄襲,因為劇中的很多梗我們都似曾相識,比如魯蛇們透過遊戲闖關拼獎金,生存遊戲的設定與許多過去的作品雷同。

部屋君個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魷魚遊戲》開頭的「123木頭人」的遊戲,與2014年上映的日本電影《誠如神之所說》(要聽神明的話)中的「達摩不倒翁遊戲」過於相似。

《魷魚遊戲》中,一個詭異的機械女童的聲音伴隨著驚悚急促的背景音,用韓語冰冷的喊道:「一、二、三,木頭人,思密達。」

以上情景,在近期成為不少中國網友揮之不去的夢魘。

《誠如神之所說》(要聽神明的話)是金城宗幸於2011年3月開始連載的同名漫畫。

來看一下三池崇史導演的真人版電影的畫面(比較驚悚,膽小者慎看)

《魷魚遊戲》也使用了人偶設計增加緊張感。再來是倒數畫面、運鏡都有重疊的部分,讓人邊看邊加深了抄襲的疑慮。

除了《誠如神之所說》,我們還看到了多部日本影視劇或者漫畫作品的影子。

《魷魚遊戲》站在生命邊緣參加神秘人組織的生存遊戲,不由讓觀眾想到福本伸行在1996年開始連載的漫畫《賭博默示錄》

情節方面,兩部作品有高度相似性:主人公都要面對鉅額債務,都在一個孤立空間進行,輸了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魷魚遊戲》中的玻璃橋與《賭博默示錄》中的高空平衡木也很類似,同樣都有變態VIP排排坐,興奮地觀看死亡直播。

《賭博默示錄》從2009年開始,拍了三部真人版電影,由藤原龍也、香川照之、天海祐希等出演,有相當高的口碑。

2018年,也拍了中國版,即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

對於被指涉嫌抄襲以上兩部日本作品,《魷魚遊戲》的導演黃東赫做出了否定的迴應。

「在準備這部作品的初期,聽說《誠如神之所說》和我的第一個遊戲是一樣的。但只要看了就知道,只是第一個遊戲一樣,其它的並沒有什麼相似之處。

我的劇本從2008開始構思,2009年就開始撰寫,據我所知《誠如神之所說》的電影和漫畫被公開也是在那之後,我認為片中的相似都是偶然,不是‘誰跟著做的’,如果一定要深究的話,我相信我算是‘始祖’。」

不過黃東赫導演承認有從《賭博默示錄》等日本作品中獲得了靈感。

「生存遊戲」題材的日本作品

「生存遊戲」題材的日本作品

《魷魚遊戲》是否屬於抄襲,部屋君個人覺得不算,但題材上來說,它並不新鮮。

這種「生存遊戲」題材的作品,在日本有非常多,除了前面提到的《誠如神之所說》和《賭博默示錄》,更有名的還有深作欣二導演的電影《大逃殺》

《大逃殺》是高見廣春於1996年開始創作的小說,2000年被殿堂級導演深作欣二搬上大銀幕,請來了藤原龍也、慄山千明、柴崎幸、北野武等主演。

講述的是日本經濟蕭條,為了培養出忠實效忠於成人、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青少年一代,頒發了一部名為《BR》的法案。

每年都會隨機選一個初三班級,全員投放到荒島進行自相殘殺,只有最後活著的一個人能離開。

電影中發了瘋的42名中學生相互殘殺,殘酷的展現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人類生存法則。

作為開山鼻祖的《大逃殺》,對後來同類型的題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美國的《飢餓遊戲》,就是以《大逃殺》中的遊戲規定作為故事藍本。

《飢餓遊戲》的成功也一度引領了風潮,後來又出了《分歧者》、《移動迷宮》等類似的作品,不過反響都一般般。

我們也可以看到日式大逃殺和美式大逃殺在主角的選擇上有著典型的區別:

日式大逃殺作品,更傾向於一 種「自我拯救」,譬如一個廢柴少年的成長。

而美式大逃殺作品,更側重對政權的反抗,主角多是要打破規則的年輕人,所以反烏托邦味很濃。

另外,大逃殺類型因為天然帶有遊戲屬性,給予玩家的刺激度和自由度都很高,所以後來催生出了吃雞類的遊戲。

這類型的日劇,部屋君再來推薦兩部。

這類型的日劇,部屋君再來推薦兩部

其中一部同樣是Netflix出品的,山崎賢人和土屋太鳳主演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迷茫少年誤入了「遊戲世界」,想繼續生存下去,必須不斷的參加生死遊戲。

《彌留之國的愛麗絲》通過遊戲的不同進行場景和人物的轉換,全程高能的劇情,緊張刺激的節奏,再加上發人深省的靈魂拷問、殘酷現實的生存與選擇,還有那最終對生命與希望的努力與期許,讓人直呼過癮的同時,也不忘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另一部要推薦的是松田翔太和戶田惠梨香主演的日劇《詐欺遊戲》(liar game)

改編自甲斐谷忍漫畫,描述正直女孩無端收到卡片,被迫參加上億獎金的」LIAR GAME「,在天才欺詐師幫助下闖關,在無數個殺戮遊戲故事裡。

主角面對時間限定的緊張逼迫,激發奮力活命的鬥志,一直是博觀眾眼球的絕佳看點。

與《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相比,《詐欺遊戲》的「爽度」有所降低,但更為高智商。

作為一種創作模式,大逃殺給予了作者廣闊的創作空間,早已屢見不鮮,但每每出現,還是讓人甘之如飴。

因為此類影視,總能穩準狠地扣住觀眾脈搏,讓觀眾高潮不斷,簡而言之,就是「夠爽」。

本文中提到的幾部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