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說,這大概是最溫馨的戰爭片,又是最殘酷的兒童劇。
戰爭的殘酷,兒童的天真,還有法國獨有的浪漫氣息…
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主題,竟然在一部反戰片裡,得到了完美融合。
評分 9.5,橫掃國際影展,幾乎零差評,無論如何都值得一看:
悠悠長假


1939年,諾曼底。
鄉下的空氣特別清新,汽車駛過的路面,塵土飛揚。
克洛蒂和哥哥,風塵僕僕,終於來到了親愛的外公外婆家。

這真是一個多事之秋。
爸爸執意參戰,為國貢獻,媽媽體弱多病,遠赴瑞士就醫。
臨走前,爸媽許諾:暑假一結束,他們就會回來,一家團聚。
那時候,沒有人預料到,這場所謂的暑假,竟然長達6年之久…

很快,就來到了命運的轉折點。
那晚天矇矇亮,外公外婆很早就起了床,開始收拾行李。
他們將貴重瓷器,珠寶、檔案,通通埋進了家門口的那棵大樹下。

其餘生活必需品,零零散散,竟塞滿了整整一輛大馬車…
克洛蒂也學著大人模樣,幫忙收拾打點…
出發前,克洛蒂興奮地爬上馬車。
她的懷裡抱著寵物小豬,衣服內藏著爸媽的結婚照。


她好奇地問:那麼,我們要睡在哪裡呢?
外婆哄她:當然是睡在星空下啊。
她忍不住歡呼雀躍起來。
小小的她萬分期待,這一場浪漫的冒險之旅…
她還太小,不懂得戰爭的殘酷,更不懂逃難的意味。
真相是,這一天,德軍擊破法國防禦,驚慌失措的人民不得不四處奔逃。
很快,克洛蒂一家匯入了逃難的人群。
密密麻麻的隊伍,綿延千里,看不見盡頭。
路人行色匆匆,垂頭喪氣,臉上是揮灑不去的哀傷。
悲痛的氣氛,壓得克洛蒂幾乎喘不過氣來。
儘管她懵懂無知,卻也跟著眉頭緊皺,低頭不語…
走著走著,一輛納粹飛機在空中盤旋,突然徑直俯衝,對著人流一頓掃射。
逃難的人群快速丟下行李,趴在草叢中。
儘管如此,現場仍然死傷無數,被摧毀的物資不計其數。
克洛蒂為了救她的寵物豬,衝進了炮火裡,幾乎喪命。
劫後餘生的她,一陣後怕,唯有緊緊抱著外婆,痛哭涕零。
這時候她才意識到:原來戰爭,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而他們千辛萬苦來到橋邊才知道,時間緊迫,來不及疏散全部百姓。
為了防止德軍進攻,法軍決定斷腕求生,自行炸橋。
還沒有等克洛蒂一家走到對岸,猛烈的炮火已經快速將橋吞噬。
他們的馬車和行李,也全部毀於一旦。
唯一幸運的是,他們都還活著…
既然不能過橋,那就只能折路返回。
小小的克洛蒂又餓,又困,又累,卻只能跟著大人們疲於奔命…
更可怕的是,混亂之中,外婆跟他們走散了。
外公只好將他們兩兄妹託付給鄰居,孤身踏上尋找外婆的道路。
從此,克洛蒂跟哥哥,輾轉在不同的家庭裡寄宿…


動畫《悠悠長假》於2015年在法國首播,得分9.5分。
網友評論:兒童視角的二戰,畫風細膩,故事沒有非黑即白,除了殘酷也有輕盈和希望…
還有人說:即使是兒童的視角也能看出當時形勢之嚴峻,沒有過多正面涉及戰場,但戰爭的陰影卻無處不在…
這部作品採用3D渲染2D的技術,相比於純手繪動畫效率高得多,也沒那麼燒錢,但比較考驗技術。
全片畫風清新,畫面背景渲染起來,非常有意境,是隨手一截就能當壁紙的程度。
整體觀感很符合「悠悠長假」的主題,一秒帶觀眾穿越回到上世紀40年代的法國小村莊…



比如,鬱鬱蔥蔥的山林下,別有韻味的小木屋,跟藍天、白雲、大海,相映成輝…
泥濘的鄉村小道,塵土飛揚,一路綿延到波光粼粼的大海…


比如,落日斜暉,柔光將山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連綿的海浪被夕陽染成薔薇色,在沙灘上肆意翻卷…

那是一個沒有手機、電腦、短視訊的年代。
天空是湛藍的,海水是澄清的,空氣裡藏著沁人心脾的青草味…
鄰里間守望相助,小孩子無憂無慮…

儘管前方戰事越來越緊迫,但孩子的世界卻依然天真爛漫,純潔無暇…
兩兄妹很快就適應了鄉村生活。
他們結交了新的朋友,一起分享書中的故事。
他們在果園裡採摘蘋果,在森林深處搭建秘密基地,在學校對面的空地裡踢球…
他們肆意奔跑在田間的小路上,一起嬉戲、打鬧。

起初,這樣的生活,新奇又有趣。
他們成群結隊,仰望天空的戰機,看見法國飛機被德國飛機逼得無處可逃。
他們在底下吶喊,鼓舞,為法軍加油,直到飛機墜毀在眼前,臉上才露出驚愕…


可戰爭又怎麼會有趣呢?
再天真的孩童,也會逐步窺見現實的殘酷。
是法國戰敗,德軍入侵,四處徵收房子和各類生活用品…

是餐桌上,越來越薄的麵包。
為了省下食物給孩子,外婆開始不吃早餐,餓到暈倒…

外公拿著心愛的懷錶去換食物。
可是物價上漲,能換到的物品不過杯水車薪…

很快,戰爭無情地撕破了現實,向孩子們露出了可怕的獠牙。
是一起上學的同學,在海邊誤入雷區,失去了生命;
是一起玩耍的摯友,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帶走,從此人間蒸發;
是被亂彈炸死的媽媽,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藏好嬰兒…


是本該豐收的田野上,遍地殘骸;
是安謐深邃的稻田裡,赫然出現的屍體…
戰爭之下,沒有贏家。
所有人都失去了某些寶貴的東西,或許是童真,是親人,是朋友,甚至是生命…

除了揭露戰爭的殘酷,影片還刻畫了戰爭籠罩下的社會眾生相。
雜貨鋪老闆,一開始義憤填膺,表示堅決不賣東西給德國人。
可當小鎮被德軍佔領後,他卻快速改變立場,跟德軍合作,倒賣貨物,發國難財。
原來在金錢的誘惑前,人性根本不堪一擊。

影片也沒有非黑即白,它讓我們看見,法國人裡也有賣國賊,三翻四次出賣同胞;
德軍裡也有善良的軍官,會跟小朋友打招呼,主動學當地人語言,並且保護當地居民…
所以,永遠不能片面地將人分類。
國籍、膚色、人種,這些從來都不應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當然,作為一部兒童劇,它沒有過多刻畫戰場的血腥,反而用了很多筆觸去描繪,陰霾下人性的光輝…
它講不離不棄的愛情。
當喪心病狂的德軍搜刮人質時,外婆執意留下,跟外公一起面對。
哪怕她明知道,這一留下就是九死一生…


它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當德軍強行徵召法國青壯年加入救濟隊時,農場小子寧可赴死,也不堅決當德軍的走狗。
他緊緊握住爸爸生前留下的獵槍,逃進了森林。
再後來,他加入了地下組織,成為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戰爭可以輕易奪走性命,卻永遠無法磨滅,人性的光輝…
是學校老師,為了掩護孩子,死在了勝利前夕;
是天真的小孩,一夜成長,勇敢擔起肩上的責任;
是戰火下彌足珍貴的相愛,是背地裡組織的悼念行動,是齊心協力救出同伴的勇敢,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堅毅…
儘管時隔70餘年,這種捨生忘死的精神,依然會令和平年代的我們震撼,淚目,感動…
我們永遠不懷念戰爭,但我們懷念每一顆捍衛正義、不屈不撓的靈魂…



我們都知道,諾曼底登陸戰,不僅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更加快了二戰的終結…
但唯有身處歷史漩渦的人才能親身體會,戰爭並非一下結束,盟軍的進展很慢很慢…
黎明前的黑暗,格外瘮人。
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登陸戰役之一。
極端惡劣的天氣,300萬名士兵冒著狂風惡浪,搶灘登陸諾曼底,死傷無數。
槍林彈雨,白骨森森。
軍事家艾森豪威爾將這裡比作「最大的屠宰場」,腳下的每一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諾曼底登陸最後的英雄》
一位中士躺在屍體堆裡,他的胸前被炸開了花,血肉模糊。
他哀求同伴:我太痛苦了,請給我一槍吧。
同伴掩面拒絕:你知道我下不去手…
最後,他拿過同伴的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死在了勝利前夕,死在了黎明破曉,他沒能親眼看見,自己打下的和平盛世…

《諾曼底登陸最後的英雄》
戰爭,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無數條生命湮滅在戰火之中,不留痕跡…
整場戰役,雙方都用重炮,德軍更是大規模使用空軍轟炸,造成12000名法國平民喪生…
在為解放而轟炸倒塌的廢墟里,一位法國平民窒息而亡,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在牆上寫下最後的遺言:
我不想死,我對解放盼望了太久。但想到我的死能換來更多人的解放,我很知足…
《諾曼底登陸最後的英雄》
在歐美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墓誌銘:對這個世界而言,你只是一個士兵;對我而言,你是整個世界…
是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時光,等不到晚歸的兒子;
是新婚燕爾的妻子,翹首以盼,卻只等來丈夫的死訊…
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事實是,無論如何竭力迴避戰爭的殘酷,也永遠洗刷不了慘烈的真相…


幸運的是,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
在漫長的等待中,他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戰爭終於結束了。克洛蒂的父母沒有食言,平安歸來。
如果要問他們從這場戰爭中學到什麼。
那就是,自由,新鮮空氣、大自然,朋友和親人的陪伴,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