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系列,十有八九口碑撲街。
但是!最近一部翻拍自日本爆款的港劇,卻意外收穫一片叫好聲。
首播便拿下6+收視,創ViuTV近來最高記錄。
口碑好,質量也得到原版認可。
甚至,連版權方都反過來買下這翻拍版的播映權。
要注意的是。
這劇的翻拍難度,本來就比以往的作品要高得多。
原版太深井冰,堪稱電視劇髒髒包。
比如,這一溜直男看了驚掉下巴、腐女看了不禁姨母笑的臺詞和劇情:


翻到咱們這,不但沒水土不服,竟還——
真。絲。滑。

相信你已經猜到,沒錯,就是那部男男瑪麗蘇神劇——
大叔的愛

原作有多羞恥?
男男三角戀、鹹溼深夜檔、抓馬無下限……都是它響噹噹的標籤。
如今愛情劇極力繞開的不正確元素,它都拿來當喜劇效果,不避諱擺上檯面。
比如人人喊打的婚內精神出軌。

比如乍看起來有職場騷擾內味的辦公室愛戀。

又比如主角偏好巨乳低幼女性的人設。

最為不正確的,還是它故事的核心——
同性、三角、20+年齡差。

這麼一出哪哪不正經的純愛喜劇,16年推出短片試水時,反響極佳。
18年再推出7集電視劇版,近5萬人在豆瓣打出8.2的好成績。
憑什麼?夠好笑夠震撼,追完你還會發現——
看似抓馬不正經,它輸出的卻是正兒八經的態度。
這一點,咱們待會聊。
先來品品香港版,這麼離譜的劇情翻拍下來都沒撲街,怎麼做到的?
首先,你得知道這是個「鋼鐵直男被瑪麗蘇情節改變盧瑟人生」的故事。
嗯……上司和下屬統統愛上我那種。
鋼鐵直男,就是這位房屋中介,阿田(呂爵安 飾)。
口口聲聲只愛大波妹,搞得自己在婚戀這塊很有市場似的。

現實卻是,奔三的年紀(日版30+),在事業、感情、生活上還是個盧瑟。
業績老墊底,房間亂成垃圾堆。

倒楣起來,坐個公交都被當成鹹溼佬痛罵。

這廢柴模樣,想必難有什麼桃花運了。
但上帝關上一扇門,總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沒有桃花運,你還有菊花運啊

某天,阿田無意間在上司的手機中,發現無數張自己的蠢照。

從此,菊花運接踵而至……
第一波,上司KK(黃德斌 飾)。

已婚20年(日版為30年)的中老大叔,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體面模樣。
這樣的人,在電影電視劇裡,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叔的秘密,得追溯到多年前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那一天,大叔帶剛入職的阿田出外勤。
路上遭遇劫匪,追賊時,大叔不小心崴傷了腳。
阿田過意不去,買來藥膏幫大叔搽藥揉腳,還不忘給大叔穿鞋繫帶。
這一無心之舉,皮鞋穿成了水晶鞋。

大叔的粉紅少女心,如滔滔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

菊花運的種子,從那天起就埋下了。
偷存在手機的蠢照被阿田發現後,大叔乾脆豁出去,下定決心表白。
先是拋媚眼、工作檔案傳情等等暗戳戳的調戲。

緊接著,幸福摩天輪下浪漫燈光鮮花告白。
一頓承諾,直言要和妻子坦白離婚,與阿田雙宿雙飛。

等等……這就敲定關係了?阿田咋想的?
實際上,他沒時間想。
因為,第二波菊花運,正火速趕來——
阿田的後輩、合租室友阿牧(盧瀚霆 飾)。
在公司是業績王,生活裡是家政小能手,在婚戀市場還是搶手鮮肉一枚。

這般優質的男人,也被阿田迷得神魂顛倒。
要怪,就怪阿田是個 傻白甜 老好人。
常常向阿牧指點待客之道(儘管自己是個盧瑟),還在阿牧剛來公司時為他手繪迎新攻略。

點點滴滴,阿田俘獲了阿牧的痴心。
當大叔捷足先登的訊息傳到阿牧這,他的車也剎不住了。
就地(浴室)亮出顏色宣言:
我知你鐘意大波,但我都有大支嘢
你會唔會想試下

靠,臺詞換粵語之後變成髒髒包×3是怎麼回事?
言歸正傳(沒有)。
大叔對阿田的優點如數家珍,阿牧卻把阿田的不完美當作致命吸引。

不得不說,黃德斌把老漢懷春演得絕絕子
盧瑟的愛情,該何去何從?
男男三角純愛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劇情,咱們鋪墊到這。
夠抓馬吧?夠不正經吧?
這正是《大叔的愛》不可替換的風味。
眾所周知,經典翻拍,改編最容易翻車。
通常會發生的情況是,改著改著,原作的味道就變了。
近期大家最熟的,是那部內地翻拍日本的《我喜歡加班的理由》。

人家原版名叫《我,到點下班》。
別說拍出來成品如何,就這名字,已經讓人想問候編劇:咱們看的是同一部劇不?
ViuTV放棄冒險,選了條較安全的路走:幾乎百分百還原原作。
風味不變。
原作有的深夜檔戲份,也一個不刪,全部同尺度復刻。
既然是深夜檔……
嗯,肉叔懂你們,不墨跡,直接放圖。
蜻蜓點水紳士吻,撩人指數兩顆星。

十指摩擦,撩人指數三顆星。

啃薯片,撩人指數三顆星。

老實人一口啃完,有壞心思的…啃一半留一半,都學學

額頭深情吻,撩人指數四顆星。

浴室溼吻,撩人指數五顆星。

至於五顆星以上的畫面?
我要是放出來,你還能看到這篇文章嗎

原作粉可能不屑:
切,還原式翻拍,不就是懶得創新麼?有這功夫,我還不如二刷原作。
大部分情況下,肉叔同意這個說法。
因為每部作品都有其專屬的文化肌理,換個土壤也許就變了味,照搬並不明智。
但這一回,肉叔反倒認為ViuTV不在這神劇上搞大動作,是更為聰明的做法。
顯然劇組明白,只需在細節上繪出點睛之筆,便能讓「中式粵菜」和「日式深夜料理」的相遇,撞出火花。
點睛之一。
請來黃德斌出演大叔。
大叔一角之妙,就在他的反差萌。
講真,港版卡司放出來的時候,肉叔和大傢伙一樣,條件反射直呼違和。
黃德斌喂!
那位《妙手仁心》裡的江湖大佬。

也是那位《火舞黃沙》裡的粗獷硬漢。

讓硬漢大佬來演純情嬌滴滴,搞笑咩!
怎料看到正片後,身體誠實地啪啪打臉。
那叫一個真絲滑,俺下巴都笑成了脫臼狀。
告白,秒變嬌嗔「少女」。

靠近阿田,瞬間柔弱,四肢無力。

挑逗阿田,立馬純情。

不得不承認,肉叔大大低估了老戲骨對角色的塑造能力。
同時也證明了,有演技的人戲路真的很廣,希望國產劇能為老戲骨打造更多元化的角色和作品。
點睛之二。
拍它,就別怕「糟蹋」演員。
看過原版的胖友知道,這劇,是把演員往狠了整啊。
尤其是飾演男主的田中圭。
沒掉入這「坑」前,是一枚文藝鹽系男,在劇中愣是被「糟蹋」成了行走的表情包。

不拍戲的呂爵安,是香港正當紅的男團MIRROR成員之一。
平時的畫風,是這樣的——

噢,放錯圖,這才對:

拍《大叔的愛》,自然逃不開與表情包的美妙猿糞。
蠢。

更蠢。

蠢到模糊。

他動不動就O嘴、瞪眼的日式喜劇表演,觀眾非但不覺得浮誇,反倒認為——
他把阿田這個窩囊角色的一驚一乍,詮釋得比原版更出色。

說一點肉叔的拙見哈。
表演沒包袱是一回事,語言,其實也幫了演員不少。
粵語音調、音節豐富,入聲短促有力,聽上去有種押韻的美感。
而且,它多以語氣助詞結尾,例如「喎」「啩」,表達出更多說話人的情緒。
和日式喜劇表演搭配起來,笑果加倍。
像這一表情打架的懟臉戲。

請各位看著字幕,以普通話自行配音。
怎麼有股怪味胡豆內味?
咱們換粵語來一遍,來,跟著肉叔讀出來——
WO WU HEI MIE HOU YIN
QE SE WO POU GAI LEI ZHE
讀完了?叫你讀你就讀,是不是傻

感受到區別了不?
這麼說吧。
這劇非聽原聲不可,換成配音,笑果絕對打折。
點睛之三。
處理感情戲,比原版更細膩。
大叔和阿田在辦公室肌膚之親那場戲,咱們對比下兩版演員的演繹。

想什麼呢,碰手而已
吉田鋼太郎的版本,只表演出了一層:驚。
黃德斌的表演,卻有三層。
先是驚。

隨後是喜。

喜褪掉一半,泛起了一絲心滿意足。

連停在半空中的手,都在演繹他內心的躊躇與徘徊。

再說大叔告白的名場面。
阿田出現前,攝影師給了大叔幾秒鐘的鏡頭。
等待之時,他正在重複模擬著告白情景。

原版,是沒有這戲份的,但確實應該有。
大叔暗戀阿田多年的情愫,都在這幾秒的不安裡暗湧著。
沒了它,就像喝無糖的檸檬茶。
再真切的愛,難免也有些寡淡無味。
可能是體量限制,除了以上,原版對三角戀情的發生,其實也交代不足。
尤其是阿牧愛上阿田的細節,寥寥無幾。
看劇時,多少令人覺得唐突。
港版增加不少戲份,特意補足這一缺憾。
有一場戲,是阿田帶初來乍到的阿牧拜訪客戶。
說是客戶,其實是幫襯阿田多年的街坊阿姨。
阿姨家廁所堵了,他愣是不怕髒,伸手就是一個徒手掏糞池。

阿姨堅持介紹相親對象,他也不嫌人事媽,和人樂呵呵地嘮家常。

這些,都可能成為阿牧愛上阿田的原因。
雖然蠢,但蠢而彌純,惹人憐愛(誒我在說什麼)。
這比起原作只用一本迎新攻略帶來感動,角色的塑造立體了不少。
有了這些生活化的細節,我們更容易走進角色的內心。
從而,也更容易感知這部劇所欲輸出的正兒八經的態度。
你可別笑。
它是抓馬不正經,但僅此而已,何以成神劇?
就像漫改爆款《我是大哥大》。
要多沙雕有多沙雕,滿屏葬愛家族內味。

它讓你笑嗨之餘,也少不了正兒八經的主題坐鎮——
對抗惡勢力的英勇,和不妥協的滿腔熱血。
不避諱不遮掩,是《大叔的愛》最鮮明的個性。
它用直白的方式講故事,其實「玩弄」了觀眾一把。
「呵,那個娘炮。」
「一把年紀了喜歡鮮肉,可不可恥。」
這些話,我們聽過。
或許,我們中有人,也曾說過。
阿田,是所謂「正常人」中的一員。
當他因為菊花運,意外走進那從前未曾了解過的世界,第一反應是牴觸。
他搞不明白,男人為什麼會愛上男人。

漸漸地,不覺間他竟也會為這禁忌之愛而觸動。
接納,發生了。
當他再往前探尋一步,終於理解——
愛就是愛嘛,有什麼好羞恥的。
追這部劇。
何嘗不是我們隨著阿田,來了一次偏見的打破。
它的直白,是為了還以那隱晦的愛情,一份坦蕩蕩。
也用這種方式,告訴觀眾——
就是嘍,既然都是愛,又有什麼好遮掩的。
這種不刪減不曖昧的態度。
講真。
就算只是翻拍,肉叔也要為它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