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又一部經典恐怖片的重啟版上線了。
身邊不少恐怖片迷的朋友們,應該都第一時間去關注了這部電影。
那就是,擁有大名鼎鼎的「針頭鬼」的電影《養鬼吃人》,嗯,它的新版來了。
行吧,評分確實不太高,不過對於這種經典重啟,一般也很少會有特別出色的新版。
所以,這個評分倒也不意外。
2022年版本的《養鬼吃人》到底如何,我們可以一會再聊。
但是針頭鬼的這個形象,卻實在給人帶來太多回憶,陷入無盡的童年記憶當中。
1987年,首部《養鬼吃人》上映。
整部影片以血腥暴力的視覺風格,以及對身體痛感的狂熱描繪,使得本片成為那個年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恐怖片,也入圍了之後很多恐怖片榜單。
尤其是釘頭鬼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雖然,他在第一部戲份其實並不多)。

估計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感覺吧,甚至你都沒看過這部《養鬼吃人》,但這個針頭鬼的造型,你們一定眼熟。
以至於,我童年時期看過最恐怖的兩部好萊塢恐怖片,也始終少不了這一部。
因為這種片子還不單單是恐怖,更是血腥,是血肉模糊,而且非常邪惡。尤其是,這部影片還帶著痛感,是那種強烈的痛感。
真是噩夢一樣的記憶,具體劇照我就不分享了,反正看過的朋友,應該對其中很多經典場面還是有印象的。

啊,除了《養鬼吃人》,我童年的另一部恐怖片噩夢應該就是彼得·傑克森的《群屍玩過界》了。
也是那種讓人一輩子都忘不掉的邪惡記憶。
而且,這兩部恐怖片都是我在初中時候看的,天知道我為什麼要在那麼小的時候就跑去找這種電影來看。
因為這都不算是恐怖片啊,這就是玩噁心啊!
各種身體恐怖與血肉模糊,真是太不正能量了。
當然,也幸好是初中就看過這樣的電影了,使得我在此之後對各種恐怖片和血漿片都免疫了。
算是因禍得福吧。
而如今再去看《養鬼吃人》,其實也會有新的感受,你會發現,這部電影主要的賣點還真就是痛感。
無論是針頭人,還是其他幾個鬼的造型,其實都有點身體恐怖片的感覺。

而打孔、針刺、剝皮這樣的設定,其實稍微聯想一下,也會有新的體驗。總感覺主創是BDSM那一掛的,這樣的恐怖片,其實就是從這樣的sm設定當中,派生出來的。
甚至,影片也有痛感帶來快感這樣的設定,應該還是有設計過的。
總之,只要理解了這一層,你大概就明白這樣的電影,它的看點在哪裡了。
而回到這次的重啟版。
沒看過原版小說,不確定當年小說的故事到底什麼樣子的。
但其實2022年重啟版的《養鬼吃人》,跟1987版的《養鬼吃人》在劇情上差別還是挺大的。
養鬼吃人 2022
Hellraiser
評分:6 / 10
導演:David Bruckner (大衛·布克納)
主演:Jamie Clayton (傑米·克萊頓)、Goran Visnjic (果倫·維奇)
時長:2h 1m

影片英文名 Hellraiser 的直譯應該是地獄使者,這也是本片的基本設定,以魔方的形式,打開與地獄(或其他空間的連接),招來恐怖的鬼(或異世界生物)。
不過,當初1987版的故事,確實是一個養鬼吃人的故事,所以就意譯成《養鬼吃人》了。而接下來幾部,其實跟養鬼吃人並沒什麼關係。
但因為大家熟悉了這個中譯名,也就沿用下來了。
而這次重啟的2022版中,在劇情方面也完全不是《養鬼吃人》的故事。如果你只是關注這個中文譯名去看這部電影,恐怕會看得莫名其妙,因為這裡根本沒有養鬼吃人的劇情嘛。
哪來的養鬼,又吃什麼人?

當然,兩版關於鬼的設定還是類似的,新版《養鬼吃人》其實也還是一個玩魔方,招魔物的故事。
魔方的設計也仍然很精巧,很好看。
讓人特別想擁有。
當然,最好還是別有。

但是,影片的評分大家也看到了,並不是太好,豆瓣5.7分,IMDb也僅有6.2分,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這其中,可能還有一個問題非常值得關注,就是本片的片長。
這部影片的片長竟然有121分鐘,也就是兩個小時的時長。
你說一個販賣視覺刺激的恐怖片為什麼也要搞這麼長,真是折磨啊。
畢竟,劇情從來就不是這種電影的賣點,而且,他們也確實很難搞出一個好玩的故事。
當角色們不把注意力放在用視覺刺激觀眾,而是拼命打嘴炮的時候,你就知道,這樣的電影可能要麻煩了。

而關於本片的差評,也基本集中在影片過於冗長的劇情,片中有非常多無意義的對話,一些有的沒的劇情,確實在消耗著觀眾的耐心,尤其是,針頭鬼還出場那麼晚(大概要到影片演到一半的時候),大家真的等膩了。
確實是這樣,如果你無法像1987版那樣,搞出那麼一個怪奇、邪惡的靈慾橫飛的邪典故事,並且大玩邪惡,那真就不如在身體恐怖這件事上多做點文章了。
或者,也有時代的原因。
80年代的恐怖片,其實更多還是靠特效化妝、手工道具來製造恐怖效果和血腥的場面。這種手工製作出的實感,雖然有些粗糙,但卻更對味。
會讓你感受到一個更有實感的恐怖世界。
(舊版劇照場面過於刺激,我就不貼圖了)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特效化妝更強了,CG效果也更強了。你可以說,CG可以實現的內容更多,也更逼真。
但有時候,卻也缺了那麼一點粗糙帶來的真實感。
是B級片的粗糙感。

就像上面的針頭鬼,顯然更加細緻,也更加真實,比當年的化妝強了太多,好像釘子真的扎進頭裡了。
但是,恐怖感其實是減弱的。
你更覺得是在看電影,一切都是假的,反而刺激沒有當初那麼強烈了。
怎麼說呢?
只能說那個粗糙的恐怖電影時代確實已經漸漸遠去了,看得更清楚也未必是好事情。
若說突破,本片的新變化則是,針頭鬼變成了一個女性(或者叫無性別),她的飾演者也選擇了一個知名的跨性別女演員Jamie Clayton,這倒是很有這個時代的特點。

而本片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恐怖場面還是太有限了,這種電影不就是靠製造視覺奇觀來吸引人嘛。
你看當初的老版,有多少邪惡的場面呢值得記住呢。
但這一版,很多部分更像常規的虐殺片,一群人逃來逃去、喊來喊去的,並沒有太多新鮮感。
等真正到幾個主要的恐怖角色出現的時候,其實電影也快結束了。
於是,當故事本身禁不住琢磨,恐怖場面再非常有限之後,這電影也真就沒什麼了。
甚至,影片最後一場引以為傲的處刑場面,雖然看起來好像野心勃勃,但是,那一場的CG味道未免太強了一些吧,完全沒有什麼恐怖的實感了。
就,挺遺憾的。
好在,針頭鬼的故事,也不是第一次撲街了,之前多部續集都挺糟糕的。而這次的重啟版,大概也就比之前那些續集強一些吧。
我們終究是沒辦法寄予太大希望的。
但是呢,片子怎樣無所謂,針頭鬼的造型我是會永遠記得的。
他是值得留在記憶裡面的。
而你們,對他印象深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