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溫柔殼》劇情、影評:又一部沒人看的片?

經歷了首週末的上映之後,《溫柔殼》的票房僅有700多萬,而對其總票房的預測也僅有不到一千五百萬。

大概呢,這部小片的票房,也就基本這樣了。

而這,也是此類國產小片的宿命了,在上映首周備受冷落之後,接下來就基本消失不見了。你甚至,想找一家能看到這片的影院都很難。

但,也是常態了。

同時,本片的評分也開分了,現在評分是7.6分。

在近期的院線片裡面,這個評分其實還是挺不錯的,起碼說明,這不是爛片。

《溫柔殼》這個電影最先吸引到我的是它的片名,非常好聽,也很有文藝氣的一個片名。

而最終的成片,也基本滿足了你通過這個片名做的各種假想:是有力量的,也是飽含深情的;是殘酷中,又隱約有一絲溫柔。

之前看評論,有人將之與李滄東的《綠洲》相比較。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兩部影片的主角都是邊緣人,都是被主流社會所排斥的。所以,他們只能彼此展示溫柔與善良,來抱團取暖。

是的,《溫柔殼》裡的兩位主角都是邊緣角色,或者說,他們並不是主流認知中的正常人。因為,他們的相識來自一家康復醫院,那是一家給精神類疾病患者進行康復的醫院。

到此,大家就應該理解邊緣角色的含義了吧。女生覺曉有重度抑鬱症,男生戴春則有更嚴重的精神疾病。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關於這兩個人的愛情故事。

其實,僅是從這個取材的角度,這部電影就足夠難得了。畢竟,這實在是個當下電影中很少關注,尤其是華語電影中極少關注的群體。

更難得的是,影片採取的視角和態度。

之前也有過一些類似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描述的影片,但難免會有那麼一點點獵奇或是誇張,將他們視為一個特殊群體來描繪。

但在《溫柔殼》當中,則是以相對平視的態度看待這兩個年輕人。當手持攝影機隨著兩個角色而搖晃起來,你感受到的是屬於他們的生命力,他們並不是病人,只是兩個渴望愛的年輕人。

而以往之所以獵奇,還是源於陌生。其實,即便是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很多時候,也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有時你根本分辨不出他們與其他正常人有任何區別。

於是,他們也會有空虛的時候,有渴望愛,和希望被溫暖的時候。

可問題在於,終究是個被邊緣的群體,平時也很少被傾聽和被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顯然是很難被滿足了。

所以,片中的女生覺曉,第一次對男生戴春表達出好感,是因為她發現,這是第一個真正去關心自己的人。

所以她才會說:「你是第一個願意幫我找家人的人。」

這樣的情感關係,也基本是整部影片的主題了。當被世界邊緣化之後,他們只能彼此取暖,做對方的「溫柔的殼」。

真是好浪漫的一個描述,這也正是片名的原因。而為了解釋這個溫柔殼,影片還借夢境的段落,去解釋了螃蟹褪殼需要保護這件事,去強化這個溫柔殼的概念。

而且,在導演的自述也可以得知,這樣的感情關係,其實在康復醫院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他們不避諱這些事,而且也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從中也能看出,其實,大家都是有這樣的情感需求了,而且,真的只是情感需求。

同時,導演自述中還提到,這樣的感情關係,一般會隨著其中一人出院,關係也就戛然而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就是家裡不同意,雖然家人平時也很少來探望他們,但是,回家之後,是不允許他們跟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有關係的。

只是,不允許,不代表不需要啊!

只是,不允許,不代表不需要啊!

尤其是,可能,只有同是患者的彼此,才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對方,更容易平視,只是想去關心彼此。

感受到這點,才會覺得這部電影真的無比溫柔。

當然,這確實不是一部特別主流,或者很大眾的電影。

因為,它並不是那種敘事驅動的影片,整部影片的劇情其實也稍微有些單薄,更多是要靠情感和情緒來驅動劇情,這就會讓一些觀眾稍微有些不那麼能耐得住性子。

但是,還是覺得,這樣的電影其實是有共性的。尤其在當下這個世界,其實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那麼點精神類的狀況,所以,大家其實都是打算被治癒的,也會想要那麼一個給予自己「溫柔殼」的人。

尤其是,在論及兩位主角的病情的時候。影片還試圖從原生家庭幫他們尋找原因。女主覺曉的抑鬱症很顯然來自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拋棄,一路的尋母,也加重了她的抑鬱症病情。

而男孩戴春的精神問題,一方面似乎有家族遺傳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父親持續不斷地家暴,以及當年這些狀況引起的母親的自殺。顯然,這些可怕的童年經歷,都成為他精神崩潰的誘因。

而這樣的設定,其實就是想把這兩個邊緣化的人物,引向一個相對大眾的範疇,來獲取更多觀眾的情感共鳴。

再加上,尹昉確實是個好演員。

其實之前對他的印象也很好,但這次,還是給了我驚喜。

始終覺得,尹昉這種演員身上有一股勁。

怎麼說呢?

是有點楞,或者叫直接,叫單純吧。

總之,這樣的勁頭,讓他更適合出演這樣一個患者的角色,你會信,覺得該是他那個樣子的。

這樣,影片也就成功了一半。

這樣,影片也就成功了一半

而回到電影,其實《溫柔殼》還挺浪漫的,因為,它探討的核心其實是,愛與溫柔是否可以戰勝那些痛苦的經歷與精神的病痛,讓他們享受普通人的幸福。

尤其是,影片在後面的處理,其實還挺狠,挺黑暗的。

也就是說,即便叫《溫柔殼》,卻總是有點血腥味,讓人挺難受的。

但,即便如此,還是想把這部《溫柔殼》當作一部當代的愛情童話來看。

是的,其實這就是一部童話故事。

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一切可能都很難這麼順利,兩個人也很難如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更多是創作者的一個美好願望,是一個童話式的想象。

就好像,在很多觀眾評價中,都會非常糾結兩個人想要孩子這件事。並且,大家都熱衷於從現實的角度,去探討這一情節涉及的倫理問題。

這件事,要這麼看

這件事,要這麼看。

首先,影片有借婦產醫生來說出這一決定在醫學上的可行性,有意提到兩人都做過婚前檢查,且證明是可以要孩子的。

更重要的還是,這只是一部電影啊!

是一個有些愛情童話氣質的電影啊!

很明顯,這裡的懷孕,以及對兩人對孩子的渴望,更多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是有些符號化的設定。

要明白,電影的核心問題,其實並不是兩人是否真的適合要孩子,以及這個孩子如果生下來是否會健康。

因為,在電影中,這個孩子一定會是特別幸福,特別健康的。

是的,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祝福,是對兩個受盡苦難的邊緣人的美好祝福。

因為,像這樣的人,在現實中已經夠辛苦了。所以,創作者才希望他們可以在電影裡是幸福的,並且,有屬於他們幸福健康的未來。

如果用一種很現實的觀點去看待這樣的處理,那就太無趣了。

其實,這正要有電影的原因。

電影只是來造夢的,有一些我們很難達成的願望,卻可以在電影裡來實現。

但,電影是沒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電影只是可以試著影響觀眾,最終,一點點改變某一些觀眾,並些微輻射到更大的世界。

於是,哪怕只有一點點,《溫柔殼》這樣的電影也就有了它的意義。

相關文章

又一週,好看的電影,總是不少

又一週,好看的電影,總是不少

行吧,又到了週中,又發生了很多事。所以,我們還是關注下這一週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娛樂新聞吧。 其實,還挺熱鬧的。 1 《公主日記3》要來了! 曾...

長假,其實還可以這麼過

長假,其實還可以這麼過

前幾天,我們做了新一季番劇的前瞻,進入十月,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動畫可看的。 等不及了,等不及了,等不及了啊! 而除了動畫之外,十月新開播的劇集...

電影《空氣殺人》劇情、影評:toxic

電影《空氣殺人》劇情、影評:toxic

最近呢,又一部來自韓國的話題型電影出來了。 仍然是真實事件改編,仍然是非常轟動的社會事件,最終,又一次被韓國電影人搬上大銀幕。 這就是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