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英劇完結了。
這部劇自2019年開播以來,只有三季。
每季6集,一集只有30分鐘,算下來,刷完一季只需要180分鐘。
篇幅很短,內容卻很有力量。
每一季都看得魚叔又笑又哭。
這不止是我一個人的感受。
許多網友也都給它打出了好評。

評分更是相當能打。從第一季的8.6,到最終季的9.2,穩步攀升。

趁這個機會,魚叔也想向大家再一回安利它——
終極後人生 第三季
after life

本劇最大的看點,是英國喜劇演員,瑞奇·熱維斯。
他在劇中,身兼導演、編劇、主演、製片人等多個職位,才華橫溢。

幾年前,有過一個新聞。
據稱,貝克漢姆曾被民眾誤認為是諧星瑞奇,還被索要簽名。
當時大家只道不可思議,多是為貝克漢姆抱不平,而並不在意這個諧星是誰。

實際上,瑞奇在英國的知名度也是國民級的,而且年輕時顏值極高。
早年玩樂隊的時候,就是個妖豔美男。
說他是大衛·鮑伊,我都信。

可有才的人,終究不願靠顏值吃飯。
瑞奇後來轉戰製作喜劇、脫口秀。
雖然漸漸發福,但事業卻蒸蒸日上。
自編自導自演了《辦公室》《臨時演員》等熱門喜劇作品,一躍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明星。

他7次英國電影學院獎,5次英國喜劇獎,3次金球獎,2次黃金時段艾美獎以及1次美國演員工會獎提名。
身上最亮眼的屬性,是大膽又犀利的「毒舌」。
懟明星,懟政府,懟社會……百無禁忌,一針見血。
當年主持金球獎的時候更是各種名句出圈。
不僅將在場的大咖懟了個遍,還告知所有得獎者:
上臺說感謝,然後趕緊滾,別發表沒完沒了的政治言論。

在這部英劇《終極後人生》裡,瑞奇同樣發揮著自己的毒舌本色。
他飾演一箇中年男子,託尼。
獨身養著一隻德國牧羊犬。
他去附近的公園遛狗。
路人看到他沒給狗拴繩,便指責他不講公德。

託尼表面上客客氣氣地道歉。
結果轉過來,就玩了一招指桑罵槐。
把愛管閒事的路人,損了一通。

去上班時,被一個慈善志願者攔下募捐。
他說自己沒空。
被志願者諷刺了兩句:
「不關心貧困孩子?」
「有比貧困孩子更大的問題嗎?」

託尼聽完,一下來勁了。
噼裡啪啦說了一大堆,狠狠教訓了對方一番。
「別給我來利他主義那套。」

說完,還故意走到隔壁的癌症慈善站點捐了一筆錢。
就是為了氣他。

託尼的毒舌連孩子也不放過。
他路過幼稚園,被一個熊孩子叫「戀童癖」。
立馬回頭懟了這個孩子。

最牛的是,遇上搶錢的他都能懟。
臨危不亂,毒舌連發。
硬是把兩個小混混趕跑了。

託尼之所以如此不近人情。
是因為他的妻子不久前因為癌症去世了。
無子嗣的鰥夫託尼,迎來了自己生無可戀的「後半生」。
每天過著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餵狗,遛狗,上班,酗酒……
早晚必須刷一會兒妻子生前的視訊,才能獲得一絲寬慰。

不僅失去了妻子,託尼的父親還患上阿爾茲海默症,住進了養老院。
他每次去看父親,父親都不認識他。
託尼曾失落地對照顧父親的護士說:
「我的父親已經完全不在了。」

有時還不忘毒舌一句:
「如果是隻狗,就會給它實施安樂死。」

他也想過要自殺。
割腕、跳海、吃安眠藥。
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每次都是他養的狗救了他。
因為他一看到狗滿臉「你怎麼還不餵我」的表情,就覺得非常對不起它。

過去的託尼並不是這樣。
在妻子眼裡,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童心未泯,聰明幽默,對人熱忱。
總有無窮的鬼點子,做各種惡作劇,逗妻子開心。

如今的託尼,則堪稱喪之集大成者。
而且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嚴密的喪學理論,誰都勸不過來。
託尼在一家當地報社工作,老闆就是自己的小舅子。
有一天,老闆看不下去了,說要再這樣下去,就得辭掉他。

結果,託尼賤賤地回答他:
「不,你不會的。」
「因為你是個好人,所以我佔你便宜,我會繼續隨心所欲……」

他甚至強詞奪理說「不在乎別人」就是自己的超能力。
「毒舌」是他發洩心中痛苦的唯一方式。

小舅子為了讓託尼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可謂操碎了心。
然而,卻沒有一樣能起到效果。
他帶託尼去酒館喝酒。
結果託尼一直在抱怨、咒罵旁邊製造噪音的陌生人。

他帶託尼去看脫口秀喜劇。
結果坐在前排的託尼全程嚴肅,不給一絲面子。

臺上的喜劇演員看他不笑,就有意調侃了一下。
結果,託尼說出自己喪妻的故事,讓脫口秀現場一度尷尬至極。

不過,本劇沒有在「喪」與「毒舌」的路上一路走到黑。
先是塑造出一個痛罵世界的中年男人,讓大家感受到他藏在毒舌背後的痛苦與掙扎。
之後再悄無聲息地給出最溫柔的治癒之道。
身邊總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和小人物,默默改變著託尼的心境。
常常去墓園悼念妻子的託尼,認識了一位同來看望亡夫的寡婦。
兩個命運相似的陌生人一起聊天,相互慰藉,也讓託尼也變得更加和善、放鬆。
託尼說自己不再幸福。
她便告訴託尼:
「幸福很美好,太美好了,屬不屬於你並不重要。」

託尼質疑自己追求美好的意義。
她也能用一個巧妙的比喻,來勸導他:
「社會變得美好,是因為老人們在不停地栽樹,儘管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會享受到這些樹蔭。」

她耐心地向託尼傳遞著自己的正能量。
給予對方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


在身邊人的影響下,託尼也漸漸重拾生活的熱情。
開始用一點一滴的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對別人的態度。
比如,每天認真吃飯,認真打掃衛生。

認真給郵遞員送上一瓶酒,認真給同事準備一份驚喜;
以及,認真向自己嚇唬的小孩賠禮道歉。

當然,他偶爾還是會思念妻子,沉浸悲傷。
也還是改不了毒舌的毛病,忍不住吐槽兩句。
但總體來說,託尼正在努力向好。
故事來到第三季。
他的狀態也更上了一層樓,不再是之前那個「危險的混蛋」。

作為報社記者,他每天要做的就是採訪小鎮上各種雞毛蒜皮的沙雕瑣事。
有個老婦人因為被假警察騙了,而感到羞恥。
託尼聽完脫口而出:
「你不傻,是這個世界太爛。」

有個人被自助餐廳投訴吃太多。
託尼直接吐槽,這是餐廳自己不遵守宣傳承諾。

還有一回,他採訪兒童福利院的絕症小孩。
聽到一個孩子跟自己妻子同名,託尼忍不住哭了。
只好用「我是個瘋子」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觸動。

這些看似無聊的家長裡短,恰恰成了讓託尼恢復自我的良藥。
他漸漸走出失去妻子的陰影,重拾生活的快樂。

託尼的蛻變,是《終極後人生》最有趣,也最動人的地方。
它用一個因失去摯愛而自暴自棄的中年男人,來講述一個現實的話題——
生命中遭遇了不幸,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然,你可以擺爛,繼而肆無忌憚。
但這樣,卻毫無益處,只會繼續傷害身邊那些善良的親人、朋友。

而除了男主角託尼,本劇的一眾配角也個個出彩。
他們看上去樸實、平庸,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怪癖和小毛病。
但也正是這些普通人,幫助託尼漸漸走出了生命的陰影。
同樣地,託尼無形之間也在治癒著他們。

比如劇中的一個性工作者。
她討厭別人說她是「妓女」,自始至終都糾正別人稱呼自己為「性工作者」,讓別人尊重她的價值。

工作雖然不光彩,但她的心地無比善良。
她會主動關注困頓的癮君子。
也會在託尼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與幫助。
她身上的自尊自愛,正是頹喪的託尼所缺失的。

再比如一位戀愛腦同事。
雖然平時說話十分刻薄,但在約會前總會詢問託尼的意見。
她擔心自己的身份、不起眼的工作,會讓別人失望。
託尼則溫柔地告訴她:
「做你自己就好。」

有這樣一句評論:「如果你覺得片子無聊,說明你是足夠快樂的。」
沒錯,《終極後人生》的確不適合所有人。
只有那些經歷過生活起落的人們,才能在細枝末節裡感同身受。
從而獲得一種最暢快的發洩,與一種最柔軟的慰藉。

同樣的,它也給了每一個遭遇人生挫折的普通人,看待生活的新視角。
人生從來都不完美。
每個人都有許多難以向他人言說的煩惱與苦楚。
但即便生活如此糟糕,每個人也依然可以在平凡的生活裡,找到一點自己的價值。
這份價值,或許微不足道。
卻足以讓我們鼓起勇氣,看到希望,一天一天好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