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中女時代。60歲的楊紫瓊成為了奧斯卡首位亞裔影后。
而就在上週末,《黑暗榮耀2》的上線,也迎來了一場空前熱情的全民追劇熱潮。
41歲的宋慧喬重回頂流。

猶記得去年底《黑暗榮耀》第一季上線時,網上提及此劇時必提《財閥家的小兒子》。
打開它的頁面,你也會看到鋪天蓋地的「雙宋對決」「前夫」等關鍵詞。

當時我們寫到過,這背後的潛臺詞是很可怕的。
就好像雙宋離婚後,宋慧喬的成功似乎就再也不可能獨立得到。她一定要比、一定要對決,一定要將男方踩在腳下才能勝利。
換而言之,即使她不再是某人的妻子,也必須是某人的前妻。
好在,宋慧喬憑藉《黑暗榮耀》終於拿回了自己的名字。
幾個月過去,還有誰記得《財閥家的小兒子》?評分滑鐵盧的熱鬧之後,這部劇就迅速被人遺忘。
而《黑暗榮耀》的現象級熱度延續至今。

第二季上線不到一週,豆瓣將近20萬人評價,評分依然高達9.2分。
沒人再提到「雙宋」「前夫哥」,頻頻出現在熱搜的關鍵詞是「妍珍啊」。
劇中女二號,女主的復仇對象。
她是女主角的對手和地獄,也是近年的影視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惡女形象之一。

以及廉惠蘭扮演的大嬸姜賢南。
一個傳統影視劇中最容易淪為工具人的女性配角,在《黑暗榮耀》裡,反而成為了最大驚喜。
她是女主的最佳幫手,是融化女主內心堅冰的第一根火柴。

當然,最值得聊的,還是宋慧喬扮演的女主角文東恩。
文東恩也是我們近年來在影視劇中,並不太常見到的中女形象。
我們常見的幾種30+女性的塑造方式(尤其在陸劇中):嫵媚風情的成熟姐姐;一身名牌的女霸總;或是保養堪比神仙的中年「少女」……
這些都和文東恩無關。
她消瘦,清苦,面容枯槁。總是穿一身嚴嚴實實的風衣。

整個人都給人一種「油盡燈枯」之感,好似只是一支風中殘燭,靠復仇的微弱火苗而活著。
你絕不會在這個角色身上看到任何「性魅力」。

之所以她和男主角CP感全無,當然也不是因為兩位演員之間的年齡差距太大。
這是角色本身的氣質所決定的。
文東恩身上有一種清教徒式的嚴肅。她無心風月,也不追求世俗男女的幸福。
她整個人似乎已經無法感受到快樂,對她來說,連「復仇」這件事,都不是為了得到快樂,或任何感官上的滿足。
而是人生目標、沉重的責任,乃至於一次自我獻祭。

很多人覺得男二河道英和她是好磕的,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至少能看到一個男人對於女性的征服欲。

而文東恩和男主角周汝正之間,她對周無所求,也無情慾的回應。周對她,則是無條件、也不求佔有的饋贈。
他們是良師益友,是寒夜裡兩個彼此舔舐傷口的小動物。
唯獨缺乏了一種東西,愛情裡靈與肉的糾葛、剋制與忘我的鬥爭、自私和無私的角力——周汝正和她,都表現得太過「無私」了。

但這又並不意味著文東恩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徹底忘我的復仇鬥士。
宋慧喬表演出了脆弱。
全劇之中,她最像人的時刻,恰恰是在她和母親搏鬥的時候:或者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場母親對她的單方面「虐殺」。

在那張痛苦到失控的臉上,你看到了無數個文東恩。
十八歲遍體鱗傷的文東恩;三十六歲依然心存最後一絲善念的文東恩;受血脈所牽制,渴望從母親身上索求溫情的文東恩……以及所有這些「文東恩」都被母親扼殺之後,唯一一個還活下來的文東恩。
傷害每一個文東恩都易如反掌:靠血脈,靠強權,靠捲髮棒,或者一把小小的剪刀。

因為她也是人。是人就會害怕,會痛苦,會受傷。
但我們想要看到的也正是這樣一個人的勝利。
我們想要看到一個女性從痛苦中站起來,一隻浴血的鳳凰從火焰中重生。而不是她無堅不摧,根本感受不到痛苦,才能毫髮無損。
因為痛苦才是人生的常態。

劇中另一個關鍵角色,也擁有過這樣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刻。
在大嬸去警察局認領了丈夫屍體之後,多年夙願得以實現,她並沒有開心大笑。
她衝出太平間,蹲在地上哭了。

當鏡頭對準那張悲慟的臉時,也許你會和我一樣,會有短暫的疑惑:家暴男死了,為什麼她會哭呢?
往後看才明白,大嬸當然不是為了丈夫的死而哭。
她是為了自己而哭。
為了殺死他,她的一部分也死去了。

她不得不扼殺了溫馴和良知,而讓另一部分的自己,變成和丈夫一樣的惡人。她一生要揹負著隱秘的「罪惡」。
但比「罪惡」更為沉重的,還是傷口。
即使對方的死帶來了解脫——這一瞬間的輕快,喚醒的卻是更沉重的回憶。
他的死足以抹平一切嗎?她和女兒多年所受的折磨,就能夠因此而一筆勾銷了嗎?
不可能的。人死如燈滅,痛苦的過往卻永遠無法被補償。

復仇終於完成的那一刻,原來她並不是快樂的。
這也是《黑暗榮耀》試圖告訴我們的第一點:復仇是有重量的。
它不是輕快的,而是悲壯的。它並不關乎於勝利,而是關於毀滅。
因為劍在指向對手的同時,也會刺向自身。在扼殺對方的一瞬間,某一部分的自己也隨之而死去了。
復仇是一種向死而生。

《黑暗榮耀》試圖告訴我們的第二點是,對手決定了你的高度。
無論我們如何詬病妍珍,不可否認,她是近年來影視劇中最為耀眼的惡女角色之一。
甚至有人說《黑暗榮耀》可以又名「妍珍傳」。
這並非不無道理:縱觀全劇,文東恩是蒼白的,是黑暗的。她就像半縷殘魂,被榨乾了所有的色彩。
而與之相比,妍珍卻始終花枝招展、張揚鮮豔。所有馥郁的顏料都堆在她身上。她是永遠不會凋零的永生花。

她惡得理直氣壯,惡得肆意妄為。
她以傷害他人為樂,她蔑視法律,蔑視社會公義。
但她身上只有一點最令人羨慕:她只做自己。

代入文東恩的視角,其實受害人想要從加害者那裡得到的,只是一句「對不起」。
可是妍珍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永遠不會認錯,不會懺悔。
她永遠將自己放在「強者」的位置。強者制定規則,強者本身就是規則,其他人只能服從。
被丈夫當面抓包,她說「在這裡碰到你,失望的是我。」

與文東恩對峙時,她說「你應該感謝我,不然你怎麼可能當老師?」

我個人覺得最絕的一點是,當妍珍意識到自己被母親背叛的時候,她質問對方,「我是你女兒啊,你怎麼能對自己的女兒做這樣的事?」

在那一刻我簡直精神恍惚了。
原來她知道「女兒」這個詞的含義,原來她也會向自己的母親索求溫情。
既然如此,她為什麼還會如此理直氣壯地對文東恩說出,「家人是最大的加害者?」
只有一種可能:她打心底裡不覺得文東恩是一個「人」。
這也是一種階級的撕裂感。
可能在富人眼裡,窮人的確算不上是「人」的。只是諸如妍珍丈夫之流,還懂得用文明的外表來掩飾自己的蔑視。
而妍珍用一種最野蠻、最暴力的方式,將它赤裸裸地展現了出來。
金錢,地位,階級——這些本該由人來賦予的東西,反過來再定義了「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人性。
這是隻會發生在當代社會的畸變。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網上出現一些輿論,羨慕妍珍,要向妍珍學習,至少妍珍絕對不會精神內耗云云。
但我還是想要對他們說:請永遠不要成為妍珍。
因為人性是有邊界的。
文東恩在向母親報復前,曾經說:「感謝你這麼多年都沒有改變。」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好人」的掙扎。
哪怕飽受創傷,她內心還是有很多的動搖,要不要妥協,要不要和解,要不要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要不要放過自己,要不要真的為了復仇,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惡人……
為了變成最後的文東恩,她曾經扼殺了很多個「文東恩」。
可是這些動搖,才是人之為人最珍貴的東西。
而妍珍一直是「空」的。
不具備人性,不懂得如何共情,所以才可以肆無忌憚去傷害他人。
這些的她,從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
一具空洞的、徒有其表的軀殼,真的值得羨慕嗎?

那麼妍珍真正身上的悲劇在於什麼?
可能恰恰也在於這種空洞。
我們現在知道了,妍珍的人生理想是成為一個trophy wife。而她的「榮耀」是她的丈夫河道英,是一名男性。

那麼少女時期呢?
在第一季裡,衝鋒陷陣的校園暴力者似乎始終是三個女性,妍珍也理所當然地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
但在第二季裡,死者素禧的身孕暗示了一點——真正的作惡者不止於此。
衝鋒陷陣的女性背後,還另有隱形的兇手。
於是你就理解了,為什麼中學時代受到妍珍霸凌的女生,不僅家世普通,還都擁有姣好的外表。
因為她們不僅是被妍珍相中的受害者,也是被全在俊「相中」的受害者。
在那個殘酷的中學時代,全在俊看似只是扮演一個事不關己的、愛打籃球的英俊富二代。

其實不是這樣的。
他不是妍珍的幫兇,更不是霸凌的旁觀者。妍珍是主演,他才是導演。她出於嫉妒和恨意所作出的表演,是為了取悅他、為了獻給他。
但可怕之處就在於,當妍珍站在舞台中央時,真正的惡人卻可以作壁上觀,心安理得地以配角的身份隱於幕後。

男權結構下的「惡女」,究竟誰才是主導者呢?
至少,妍珍口口聲聲只活給自己。
但她的「榮耀」,從來都不屬於自己。

《黑暗榮耀》是一部女性視角的東亞復仇劇。
這種女性視角,並不僅僅體現在創作團隊中有女性、或者主角本身的性別為女。
而在於創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視角。
我們一次次感慨金編關於消費主義的臺詞,寫得多麼精準。


這其實就是一種女性視角下,更為隱秘的階級觀念。男人炫耀車和手錶,女人鍾愛奢侈品包包。人與物的關係,也暗示了人與人的關係。消費即是一種權力。
當然,本季封神的臺詞,還是那句「海水太冷,我們下一個春天再死。」

可能這也是為什麼《黑暗榮耀》的第一季會在冬天播出,第二季卻要在春天播出。
如果你還記得第一季中,大嬸曾看過的夕陽。

或是文東恩十八歲的雪夜。

那麼你也會記得第二季中,那個平靜的、黎明的海。兩個絕境中的女人選擇向死而生。
這正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女性視角作品,我們想要知道,一個女性會如何看待世界,一個女性會如何活著。

很多人詬病的一點是,文東恩最後還是沒能靠自己的能力去復仇。
她的成功有很多偶然,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醫生小哥的財力和社會資源。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一個底層女性,即使花了十八年來謀劃,有多大的可能性會復仇成功呢?
與此說這是金手指,不如說這背後始終有一層殘酷的階級邏輯:只有同一個階級的人才能打敗他們。

無論如何,《黑暗榮耀》作為一部復仇劇,還是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以男性為主角的復仇題材,幾乎都由暴力來主導:以暴制暴,一殺到底。
而以女性為主角的復仇題材,主要講的還是「性」:女性以引誘者、以獵物的身份入局,最終藉助男性的愛,來共享對方的權力。
《黑暗榮耀》兩者皆否。
文東恩作為一個復仇者,身上有人性的掙扎,也有階級的不可跨越性。

這部劇觸及了一些現實的黑暗和殘酷,而現實最殘酷的一點是,大多數的受害者都別無選擇,只能和解。能心平氣和地講出過去的傷痛,已經是偉大的勝利。
但文東恩不僅講出了她的故事,也沒有選擇寬恕。
她沒有與任何人和解,她完成了自己的復仇。
作為一個人的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