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Staged):9.3分,疫情期間,他們發明了這種新劇

疫情期間,影視行業幾乎完全停擺。大部分影視從業者,都只能在家傻等。不過,另一部分人,卻找到了如何在家搞創作的方式。創作的主題是什麼呢?其實依然是他們如何在家傻等。

那麼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以在家摳腳為主題的,然而評價非常好的英劇:《舞台劇》(Staged, 又譯《上演》)。

感受下,9.3分。

Staged

IMDB則是8.6分。

IMDB則是8.6分

這部劇的演員是兩位「國寶」級的英國男演員,「神祕博士」大衛·田納特 (David Tennant),以及「性愛大師」麥可·辛Michael Sheen,又譯 米高·辛)。

兩位之前也曾經合作過尼爾·蓋曼的奇幻喜劇《好兆頭》。所以你對他們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這裡。

那你看這部劇可能就會嚇一跳了

那你看這部劇可能就會嚇一跳了。

因為他們變成了這樣。

蓬頭垢面,鬍子拉碴,一件破衛衣穿六集……摳腳本腳。

這種「簡陋感」也貫穿了全劇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

大家的拍攝工具主要是靠會議視頻軟體ZOOM。

拍攝背景是自己家裡,無打光,無造型,直男式死亡鏡頭。如果你還在想鏡頭調度,你估計在想peach。

當然,這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疫情期間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看起來懶散又鹹魚,但其實——悲傷,迷茫,以及深深的無力感。陰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而這部劇的劇情就更有意思了。

一部正在籌備的舞臺劇《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因為受疫情影響而中止運作。但在隔離期間,他們還是決定排除萬難,每天進行線上排練。

請注意,以下我的要說的內容可能會有點繞口:

在《舞台劇》裡,每個人扮演的都是自己。大衛·田納特扮演大衛·田納特,麥可·辛扮演麥可·辛,導演西蒙·埃文斯扮演導演西蒙·埃文斯。

連兩位男主角的妻子也親身上陣,分別在劇中扮演了妻子。可以說是把兩位男主的老底都翻光了。

《舞台劇》裡要排練的這部舞台劇,名字叫做《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皮蘭·德婁的代表作,同樣是一個戲中戲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角色」突然闖進劇院裡,要求「劇作家」為他們賦予生命。

這些人既是在扮演角色,也是在講述自己的人生。

——這是不是和《舞台劇》的內核也高度相似呢?

因此,《舞台劇》其實就是以戲中戲的形式,去排練另一部戲中戲。戲中戲套戲中戲套……

套娃警告了。嚶。

套娃警告了嚶。

毫無疑問,這部劇有很強的互文性,現實與虛構互相映照,充滿了巧思,每一個自嘲都發人深省。

而劇情也始終圍繞著「線上排練」而展開。

當然,並不是他們如何進行話劇的「線上排練」;而是他們如何每天嚷嚷著要排練,然而卻以失敗告終了。

沒錯,六集看完了。一直到最最最後的結尾,他們才開始排練。

——那麼兩位大爺,你們前面在幹嘛呢?

——在摳腳,在扯皮,在一事無成。

不過,劇本妙就妙在,明明全劇所有人都一事無成,但依然能讓你看得津津有味。

話又說回來,「一事無成」,確實也是疫情期間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了。

阻礙這個劇組排練的原因方方面面。首先來自於人物矛盾的「源動力」。

兩位主角王不見王:麥可·辛超級暴躁易怒,大衛·田納西則是成日都喪得不行。

由於他們往往一連線就開始吵架,又總是在吵架過程中暴露了「我實在是太瞭解對方了」。

而使得本劇又名為「英國腐版父母愛情2.0」。

兩人不僅吵架,還會日常撕番

兩人不僅吵架,還會日常撕番。

讓人感到目瞪口呆:原來文藝男神也如此接地氣,也要為了演職員表上的名字排序而大動干戈?

而劇組也是非常會玩:在劇末的演職員表,每一集兩人的前後位置都會輪換。可是說是一碗水絕對端平,為熱愛撕番的內娛朋友們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哦。

讓他們無法好好排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來自於BUG滿滿的「線上會議」這一形式本身。

這裡也不得不感慨編劇有多厲害。將「線上」這種形式的一切都變成了梗,又巧妙地融進了劇情裡。

例如聊著聊著正事,突然有人的電話響了。

三個人都凶巴巴地互相問:是誰電話響了?而每個人都矢口否認:哼!不是我!

又聊著聊著正事,你的姐姐老婆七大姑八大姨突然入鏡,並且熱情地打個招呼,進入嘮嗑模式。

OK,會議徹底跑偏。

OK,會議徹底跑偏

如果你也是在疫情期間被迫在家工作的社畜,看到這一段,想必也會露出會心一笑。

阻止話劇排練的不僅有內因,當然也有外因。例如神盾局局長塞繆爾·傑克遜在其中一集就突然出現,並且打斷了所有人的計劃。

他扮演一名出爾反爾的好萊塢大佬,原本嫌棄這個話劇太LOW而退出了,疫情期間,自己的工作停擺,又轉過頭來想重新加入。

但不幸的是,他的角色已經被麥可·辛頂替了。(神級自黑:麥可·辛——原來我就是個救場的。)

於是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尷尬而不失禮貌地讓大佬知難而退。

在這裡也能看出編劇的高明之處

在這裡也能看出編劇的高明之處。

當觀眾覺得劇情開始變得有些疲軟時,他們又找來幾個客串的大咖,為劇情增加了一針強心劑。

作為一部迷你劇而言,本劇的客串名單也堪稱華麗了。除了神盾局局長之外,後面還出現了「飛天大盜」艾德里安·萊斯特,以及超霸氣的女王朱迪·丹奇。

女王確實把這兩個頹廢且廢柴的男演員都破口大罵了一頓

在看似輕鬆沙雕的劇情之外,編劇其實也非常擅長於放鉤子。

這部劇還有一條隱藏的、可以稱得上是驚心動魄的故事線:圍繞著麥可·辛以及鄰居老奶奶展開。

這條故事線也被設置得極其巧妙。

在劇情的一開始,麥可·辛吐槽鄰里關係太過於冷漠,又半是炫耀地說,自己做了一件坑鄰居的壞事。

過了幾天,他開始抱怨自己被鄰居老太抓包,並且還以此為由,「要挾」自己做這做那,讓他成了老太的「僕人」。

但接下來,轉折就來了:老太突然不應門;老太進醫院了。

看到這裡你才明白,看似搞笑的鄰里關係背後,隱藏的是苦澀的事實:在疫情隔離期間,一名獨居老人的生活是非常艱難的。

而原本一直在吐槽她的麥可·辛也因此而坐立難安,焦慮到無法參與視頻會議,經常開會開到一半就跑了。(老太太也成為了阻礙話劇排練的另一個外在原因。)

這段劇情的真正巧妙之處在於,鄰居老太太這個人,從來沒有直接出現在鏡頭裡。她始終只是活在麥可·辛的吐槽和畫外音裡。

但是劇情的張力卻始終圍繞著這個「看似不存在的人」展開。

在這一層面,你甚至覺得這種處理有種《大紅燈籠高高掛》式的隱晦和高明。它以一種非常含蓄的方式,點出了疫情期間的艱難眾生相。

當然,「看似不存在的」,並非只有隔壁老太而已。

跳出劇情框架,讓我們來拋出一個新問題。

那就是,真正阻礙劇組進行排練的是什麼呢?

其實是新冠疫情。

是疫情讓所有人變成了這副模樣——讓他們從在舞台上高歌莎士比亞的男演員,變成了在家摳腳的大漢。讓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懷疑。

但這卻是「劇情」裡始終避而不談的一部分

但這卻是「劇情」裡始終避而不談的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這整部劇其實完整地記錄了一名個體,尤其是影視行業的個體,在面對疫情時,心路歷程轉變的全過程。

一開始,他們覺得無聊、乏味;但全新的生活狀態,似乎又有些新奇。

然後他們變得越來越喪,他們漸漸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

這種恐慌意識的喚醒既是內在也是外在的。你意識到自己事業的停擺遙遙無期,你也從旁人的病情中意識到了——死亡隨時可能要敲響你的房門。

最後,恐懼和頹廢的情緒到達了頂點;又慢慢散去。他們開始與自我和解。

畢竟,人總是要活著,要往前看,也要學著與疫情共處啊。

這才是《舞台劇》最厲害的地方

這才是《舞台劇》最厲害的地方。

看似是十五分鐘的泡麵番,但它對於疫情、影視行業和人性,其實都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探討。它以一種看似荒誕不經、實則無比真實的形式,呈現出了這三者是如何深入地互相影響。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疫情期間,明明有這麼多以「自拍」或者說是「直播」為形式的劇,唯有《舞台劇》受到了如此之高的好評。

迴歸正題,單論形式而言,《舞臺劇》並不特別

迴歸正題,單論形式而言,《舞臺劇》並不特別。

疫情期間,其實早已經有很多人,都在嘗試和摸索,如何用「線上」這種新模式來進行創作。

日本就推出了不少疫情期間的遠程宅家劇。像是編劇大神坂田裕二的《Living》,這部劇堪稱是眾星雲集,匯聚了一班日本人氣演員,廣瀨鈴姐妹,瑛太兄弟,仲裡依紗 ,優香,阿部隆史和壇蜜等。但最終評價並不怎麼樣。

巖井俊二也有一部《8天就死去的怪獸的12日談》,和齋藤工合作,當然,評價也不是很好。

這最終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哪怕擁有大神級的導演、演員和編劇,依然無法保證這類「線上劇」的成功;甚至於他們會越來越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

當然,不單是電視劇。這半年來我們也有了線上綜藝,線上演唱會,乃至於線上寫真。

他們的效果如何呢?

老實說,還是勉勉強強。

線上綜藝的「內容」始終是具有侷限性的:它更像是把許多藝人的宅家vlog拼湊到了一起。看一次兩次還能有新鮮感,看多了呢?

線上演唱會或者其他音樂節目同樣是如此

線上演唱會或者其他音樂節目同樣是如此。

失去了音效、舞臺美術和偶像本人的魅力加成,隔著網線和電腦屏幕,你始終無法產生那種身臨其境的儀式感。

這些影視和節目製作人其實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一旦情況允許,他們立刻開始恢復原本的現場錄製,並且邀請回現場觀眾來進行評審。

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現階段,無論對於製作人還是觀眾們來說,所有這些與「線上」有關的內容,都只是無奈的替代品而已。

因為,宅在家裡,你總要看點什麼,總要給自己找點事做,對吧?

但是「線上」創作這種形式到底能走多遠呢?至少從現階段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什麼真正的創意。

形式雖然是新的,但這樣的形式並不能推動內容的創新,甚至於,還對內容創作本身,造成了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

《舞臺劇》的成功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它的成功來源於編劇和演員打了一個完美的配合——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這正是因為,「舞臺劇」這種形式本身,對於劇本的依賴性要遠遠大於其他體裁的作品。

同樣也是因為,這部劇討論的就是「疫情」,它充分地挖掘了疫情下的人性,而製造了「強共情能力」。

但即使如此,它的篇幅依然只是限定在了15分鐘6集的泡麵番水平——再多就真的不行了。

這樣的成功依然是有侷限的,是個例的。它並不具備太多可供借鑑的共性,它也無法被真正推廣。

你可以用線上的形式去完完全全地創作一種新劇嗎?

老實說,很難。

這是由影視本身的性質來決定的。影視行業不同於其他,它的本質依然是「團隊協作」。

對於影視製作而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我們依然需要攝影師,需要燈光師,需要服裝、道具和美術……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

你始終沒辦法用一個人、一個鏡頭來代替一切。

而「線上」製作這種形式本身,拋開一開始的新意,你會發現,它的內核依然是很空白的。這只是一種無奈的臨時替代。我們不可能一直依賴這種形式來進行真正的內容創作。

至少在現階段而言,人類依然無法靠線上來解決所有問題。

正如在《舞臺劇》裡,兩位主角之所以會進行「線上排練」,是因為他們深信,在疫情結束之後,這部劇依然會出現在舞臺上。

「線上」只是一種籌備和預演。他們等待的依然是現實中的舞臺。他們依然在等待世界恢復秩序的那一天。

全世界都在等待這一天。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喜歡的,歡迎點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

田野朝美,第一個孩子出生

田野朝美,第一個孩子出生

聲優兼演員田野朝美(35歲)於12月12日通過自己的Twitter宣佈了第一胎平安出生的訊息。她也是憑藉舞台劇《刀劍亂舞》等作品廣為人知的演...

高口碑劇反而低收視率?

高口碑劇反而低收視率?

冬季檔的日劇已經全部播放完畢了,部屋君按照慣例給大家整理這一季的日劇收視率排名,以及自己的一些劇評。 本文不只是有收視率排名,後文中也會分享...

瀧澤秀明,靠臉逆天改命!

瀧澤秀明,靠臉逆天改命!

#我們的公司好像要完蛋了#照進日娛。 前天,據日媒,瀧澤秀明近期將辭任傑尼斯副社長以及Johnny’s Island社長,Joh...

妻夫木聰、麻衣子,第二個孩子出生

妻夫木聰、麻衣子,第二個孩子出生

▲(左起)妻夫木聰、麻衣子 13日,演員妻夫木聰和女演員麻衣子通過所屬事務所宣佈兩人第二個孩子出生的訊息。孩子的姓名、性別、生日等隱私都未公...

李誕、黑尾醬離婚!

李誕、黑尾醬離婚!

8月21日,有網友曝光李誕朋友圈,疑似宣佈離婚。 「朋友們總問起就說一下,我和典典確實分開有段時間了,感謝關心。」 隨後,李誕工作人員確認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