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名冊(Zwartboek) 電影劇情、影評:黑皮書,每分鐘都是高潮

這是荷蘭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為此構思籌備了將近20年…影片不負眾望,播出後反響巨大,橫掃歐美各大電影節…

只是,由於尺度過大,諷刺過深,在威尼斯電影節內部首映時。有幾十位專業人士,因為刺激鏡頭,憤而離席…人稱「荷蘭版《色戒》」:

黑色名冊

Zwartboek

荷蘭,1944年的一個深夜

荷蘭,1944年的一個深夜。

一艘小船穿過幽深的河面,彎曲前行,駛向解放區。

上面載著的,是一群穿金戴銀的猶太富人…

他們運氣真好,在地下黨的幫助下,得到了這次逃生的機會。

只要到了解放區,他們就不用再整天活在恐懼之下…

他們再也不會,隨時被德國納粹抓走,更不用擔心,要被折磨至死…

瑞秋,就是這群人其中之一。

在這之前,她躲在一個基督徒家庭的密室裡。

每天靠背聖經,在主人的手底下討食物,受盡屈辱。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她跟失散的家人團聚,坐上了這艘逃生的小船…

小船越駛越遠,駛向那充滿希望的目的地

小船越駛越遠,駛向那充滿希望的目的地。

可是,下一秒,幸福戛然而止…

一陣強光打在他們的身上,宣告死神的到來。

那是德國巡邏船的槍口…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一番無情的掃射後,船上的人接連倒下。

很快,湖面恢復了平靜,只剩下滿船屍體,無言地訴說著他們的不甘…

瑞秋趁亂跳入河裡,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

瑞秋趁亂跳入河裡,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

她親眼目睹,那個肥頭大耳的軍官,指揮下屬扒走猶太人的隨身財物…

她恨得咬牙切齒。

她恨得咬牙切齒

既然她沒有了家,那麼,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

她染了金髮,換了身份,改頭換面成為地下黨的情報員。

憑藉出色的美貌和動人的歌喉,她成功打入了敵軍內部…

可她卻不知道,這裡面,竟然裹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電影《黑皮書》於2006年在荷蘭上映,豆瓣得分8.4分。

它講述了二戰勝利前夕,一名猶太女子成為女間諜的故事。

導演保羅·範霍文,被譽為「R級片之王」,作品裡總充斥著大量情慾和暴力元素,卻不顯低俗…

去年驚豔戛納電影節的《聖母》,就是出自他手…

而這一部《黑皮書》,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R級香豔,跌宕起伏,卻內涵深刻…

導演保羅·範霍文

導演保羅·範霍文

聖母海報

《聖母》海報

女主角瑞秋的扮演者,卡里斯·範·侯登,是歐洲最有名的女演員之一。

她憑藉這部作品,擠入了好萊塢的視野,事業更進一步。

她還有一個被廣為熟知的角色,是高分神作《權力的遊戲》裡的紅袍女巫…

在《黑皮書》裡,她的表演極具張力,將一名身負血海深仇的猶太女子,演繹得淋漓盡致…

黑皮書劇照

《黑皮書》劇照

權力的遊戲劇照

《權力的遊戲》劇照

網友評論:看過的最好的荷蘭電影,懸疑迭起,險象環生。這是了解荷蘭人和荷蘭歷史的一扇窗,同時也是一部劇情幾乎滿分的電影…

還有人說:正與邪,善與惡,在戰爭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戰爭中從來沒有好人與壞人,只有強者和弱者…

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有很多,但這一部的視角卻很罕見。

因為,它基於一個戰勝國的立場,沒有將鏡頭下的人物「臉譜化」,也沒有大肆渲染德國納粹的暴虐。

而是,將鏡頭聚焦在第三方猶太女子的身上,從她的視角帶出來了戰爭下的眾生相。

甚至,全片多處反思,荷蘭在二戰期間犯下的錯誤。

因此,影片不僅在歐洲影壇飽受爭議,還引發了荷蘭街頭抗議。

不過,導演卻堅持己見:如果有人指責這些情節太殘酷,那他應該先去研究一下,是否歷史本身就殘酷。

所以,你會看見很多辛辣的諷刺,貫穿全片…

這裡要先補充一段背景
這裡要先補充一段背景

這裡要先補充一段背景。

我們都知道,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了將近600萬名猶太人,殘忍手段令人髮指…

這也是歷史上被反覆抨擊的暴行…

但我們卻很少得知,這場歷史上最惡劣的種族滅絕活動,施害者並不只有德國納粹…

這裡面,還有無數國家助紂為虐。

荷蘭,就是其中之一。

荷蘭,就是其中之一
荷蘭,就是其中之一

戰前,不少猶太人為了保命,逃往當時的中立國荷蘭。

在抵抗組織的幫助下,他們藏匿在不同家庭的閣樓、暗室、壁櫃,甚至是糧倉、雞棚裡…

逃亡的日子,雖然悽苦,但至少還有活命的機會。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荷蘭被納粹侵佔後,荷蘭當局竟大力配合納粹搜捕猶太人,並掠奪猶太人的財產…

二戰期間,居住在荷蘭的14萬名猶太人中,整整75%的同胞被德國納粹和荷蘭當地的合謀者殺害。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左)在阿姆斯特丹向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碑獻花。(圖源:法新社)

享譽世界的《安妮日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

還記得那個,可愛,勇敢又倔強的猶太小女孩,安妮嗎?

她的日記,記錄了她在遇難前,藏身於荷蘭密室的生活。

安妮一家和其他兩個猶太家庭,如驚弓之鳥般藏身在狹窄的密室,長達25個月。

這期間,食物短缺,家庭之間的爭吵,對外界的恐懼,讓他們的生活愈發難熬…

但,盟軍一步步登陸的訊息,給了所有人無盡的希望…

書籍封面:安妮日記

書籍封面:《安妮日記》

作者: 【德國】安妮·弗蘭克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可悲的是,就在戰爭勝利的前一年,由於有人告密,他們全部被送進了集中營,日記因此戛然而止…

戰後,除安妮父親,其餘人無一倖免。父親將女兒的日記整理出版,讓全世界共享…

這本日記,成為了德國納粹殘害猶太人罪行的最佳見證…

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

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

女主角瑞秋的經歷,跟安妮差不多

女主角瑞秋的經歷,跟安妮差不多。

二戰勝利前夕,她躲藏在一家農舍的密室裡,苦苦等待著勝利的曙光。

很不幸,一顆航彈炸燬了她的避身所…

諷刺的是,這顆航彈,並非來自德國納粹,而是來自盟軍,美國陸軍航空隊。

在躲避德軍時,美軍為了減輕機艙負重,丟下炸彈,卻將一個無辜的家庭炸燬…

這一刻,戰爭的荒謬和醜陋,暴露無遺…

一旦炮火響起,沒有絕對的贏家,受苦的只有顛沛流離的無辜民眾。

也是通過這個細節,這部片的立場就奠定了:戰爭,不是非黑即白…

戰爭,以人為主導,磨滅人性的同時,也凸顯人性…

所以,整部片沒有極力書寫納粹的罪惡,而是用心描摹,戰場裡複雜的人性。

因此,在這部片裡,你會看到導演,幾乎將荷蘭黑得「體無完膚」…

與其說,他是在針對某個群體,不如說,他是站在全人類的視角,去蔑視人性中醜陋的那部分…

比如,收留瑞秋的農舍主人,理應是個好人。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只是一個極端的基督教徒,為了得到主的庇護才做善事。

他對猶太人有著嚴重的歧視。一旦瑞秋背錯聖經,就不給飯吃…

還會嘲諷她:如果猶太人都聽耶穌的教誨,就不用受這些苦難…

他對一個民族遭受的苦難視若無睹,還覺得他們活該…

比如,抵抗組織的首領,為國家的獨立而戰。

他幫助過很多猶太人,讓他們在戰亂期間有一處庇身之所…

但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和弱點。

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他讓瑞秋出賣身體接近敵軍;

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他讓瑞秋出賣身體接近敵軍;

為了保護手下,他對20多名猶太人見死不救…

因為,「猶太人的生命,怎麼比得上優秀的荷蘭人呢?」

而這樣有意無意的種族歧視,我們至今仍能在不同場合看見…

除了種族歧視,影片還生動地刻畫了不同階級的人,在戰爭中的處境,以及他們的態度…

不少戰爭片裡,德國軍官,都是殘暴、冷血、毫無人性的代表。

《黑皮書》裡也不缺乏這樣的形象,比如德軍裡的將軍和中尉…

他們是狂熱的納粹分子,對猶太人展開慘無人道的虐殺,對荷蘭士兵嚴刑逼供…

但影片還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複雜的軍官形象…

德軍上尉,在戰爭的尾聲,提前看到了德軍衰敗的氣息。

而他談起妻兒在空難中喪命時,語氣裡的悲哀,更讓人看見他的痛苦和掙扎…

在他為了國家的野心外出征戰時,他所效忠的信仰,卻連自己的家庭都無法保護…

何等諷刺!

何等諷刺!

不願意見到更多傷亡的他,與荷蘭抵抗組織秘密談判,保護荷蘭人質。

卻也因此被判「叛國」,被自己效忠多年的國家,槍斃而亡…

他為僅剩的良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笑,可悲,可嘆!

可笑,可悲,可嘆!
可笑,可悲,可嘆!

而代表正義一方的抵抗組織,也並非十全十美…

有人遭受不了酷刑,供出了同盟,並指證親生父親;

有人為了錢財,跟德軍秘密勾結,害死無數同盟,卻在戰後被無知的民眾捧成了英雄…

這樣的形象,顯然不符合我們對戰士的認知,但卻如此現實…

戰爭的槍口下,生命如此脆弱,而人性卻更加脆弱…

但更多的,或許是像羅妮這樣的普通人…

她不是士兵,沒有為國而戰,也沒有出賣過同盟…

她用身體換取工作,只是為了在亂世裡活得更好…

而這樣的人,不計其數…

據說,在德軍佔領期間,荷蘭大約有14萬婦女與德軍有過親密關係…

於是,整部電影,在荷蘭政權更替後,迎來了高潮

於是,整部電影,在荷蘭政權更替後,迎來了高潮。

勝利後,荷蘭民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

那些跟德軍有過關係的人,不分青紅皂白,統統被打為「叛徒」…

包括女主角瑞秋,也因為被陷害,被打上了「叛徒」的標籤…

「叛徒」沒有人權,被剃光頭髮,潑上油漆,遊街示眾…

他們被關在逼仄的的牢房裡,脫光衣服,被羞辱、虐打、潑糞…

這種對人權的侮辱和踐踏行為,並不比納粹集中營,好到哪裡去…

諷刺的是,受害者熬到勝利正義,便火急火燎地成了施暴者。

這是荷蘭極力迴避的歷史,但這樣的輪迴,至今仍在上演…

聖經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看來,不無道理…

片中,無數次命懸一線都未曾落淚的瑞秋,卻在戰爭勝利後,聽到愛人喪命的訊息時,流下了眼淚…

她崩潰地問:什麼時候才是盡頭?

可我們都知道,永遠不會有盡頭的一日…

只要人類有貪婪,戰爭和掠奪就永遠不會停止…

而這一幕,也在電影結尾,得到了很好的照應…

電影最後,瑞秋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以色列,過著隱居的生活。

夕陽下,她牽著孩子的手,穿過林蔭小道,歡快地走回家…

不遠處,炮火再次燎原。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這一次,又有多少個瑞秋,流離失所?

這一次,又有多少個瑞秋,流離失所?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週年前夕,荷蘭首次公開承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迫害,併為此道歉…

可是,還有很多戰爭的受害者,至今連一個道歉都等不到…

她們是,用一生等待道歉的「慰安婦」;

他們是,維權奔波28年卻無迴音的赴日勞工;

他們是,無數個沒有姓名的受害者…

戰爭,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爭,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和平年代,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在戰爭中,一百萬人的死亡,只是個統計資料…

他們的名字被歲月抹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激不起半點浪花…

一旦戰爭來臨,他們可能是你,是我,是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