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NHK拍的中國紀錄片裡,它排前三

日本NHK電視臺,有很多中國的粉絲。不僅僅因為它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電視臺之一,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日本傳媒界的大哥大。它被中國觀眾喜歡很大程度是因為兩個,一個是優秀的節目,比如,每年的跨年盛事——紅白歌會,NHK會請來最大牌的歌手,陣仗跟春晚有得一拼。

日本國民組合嵐在紅白歌會

日本國民組合嵐在紅白歌會

同時呢,它出品很多溫暖的紀錄片。除了英國BBC,NHK 的紀錄片出品量幾乎是全世界最多的,堪稱,人間記錄儀。看它家的節目,你可以看到很多種不同人生的過法。

《七位單身太太共同生活的十年》

七名70多歲的單身女性搬到同一棟樓,相互扶持共同生活

這些,也不耽誤它是新聞播報的一把手

這些,也不耽誤它是新聞播報的一把手。

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初期,今年二月頭,全球疫情還沒爆發的時候,就搶先製作播出了節目——《緊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會擴散到何種程度》

對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等資訊進行了詳盡的講解。

NHK除了優秀的節目製作之外,最令人稱道的,大概是因為它公立的態度

作為一家公共放送電視臺,它沒有任何廣告。

在保持新聞獨立的同時,又能製作出不那麼商業化、有意思、講道理的節目。

在這家電視臺,你能聽到相當公允的聲音。

在這家電視臺,你能聽到相當公允的聲音

NHK 揭露日本731部隊曾在中國東北進行人體活體實驗

小聲說一句,因為沒有廣告收入,所以,它會跑去收觀眾的錢,一年大概一千人民幣,會有 NHK 專員上門敲門收費。

日本友人常吐槽,世界上最恐怖的鈴,不是貞子的鈴,而是 NHK 催收員的(門)鈴。

網上,也有各種逃避NHK催收員的方法合集——比如裝作是外國人。

當然,鋪子認識這家電視臺,主要還是因為它製作了大量關於中國的紀錄片

從黃土高原上,18歲少女的迷茫青春。

黃土高原 漂泊的十八歲

《黃土高原 漂泊的十八歲》

再到陝西省紫陽縣深山裡的學校裡,代課老師和孩子們的故事。

深山分校,中國代課教師和孩子們

《深山分校,中國代課教師和孩子們》

甚至,他們還關注起了彝族青年的終身大事。

NHK 的節目,有一種國際視野。

它從不同國度的人群身上,推匯出一種普世皆宜的道理。

就像一杯冬日的熱奶茶一樣,散發著溫暖的治癒氣息。

今天,鋪子要說的,就是NHK拍攝的一部中國紀錄片——

《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

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

這部紀錄片很短,只有40多分鐘。

但它相當有名,幾乎是NHK出品的關於中國的紀錄片中,最知名的那幾部之一。

很多網友因為看了這片,去西藏徒步。

在豆瓣上,有2千多人為它打分。

最終分數9.4,算得上相當生猛了。

西藏開山大運輸

西藏開山大運輸。

這七個字,看上去非常沉重,有種愚公移山的感覺。

是成百上千的人的開山故事嗎?

是運用現代化技術的運輸故事嗎?

其實,都不是,它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運輸事件,和四通一達,和某鳥裹裹的運輸力根本不在一個水準線上。

甚至,它在很多人眼裡根本不是一件事——

深山村民組成小分隊,下山買貨運貨的故事。

深山村民組成小分隊,下山買貨運貨的故事

加熱薩村,坐落在西藏墨脫縣喜馬拉雅深谷。

這個村子,只有五百多人。

這裡生活的多數是古樸的藏民,還有一個漢族駐藏解放軍退伍士兵。

這裡一年四季都很寒冷

這裡一年四季都很寒冷。

只有夏天來臨,山峰的冰雪融化,山間的小道才會顯現,那是連接村落和位於青藏高原城市波密鎮的道路。

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能進城,運輸回一年四季需要的物資。

但是,進城之路,並不容易。

村民們想要進城,先要登頂海拔4650米的隋拉山頂,然後,再下到波密鎮。

這就是所謂運輸的「登天之路」。

先登山頂,再下小鎮。

整個行程,即使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也要花上三天。

但是,登山的路從來不存在一帆風順

但是,登山的路從來不存在一帆風順。

山路並不直來直往,降雨之後,更是異常曲折泥濘。

泥坑加上老樹根,整個登山過程就是一個詞:酸爽。

超過4000千米海拔之後的登頂路,是最為艱難的。

懸崖陡壁和萬丈懸崖之間,只有不足一米的走道。

而這條險道,有十公里長。

如果上面這張圖,不能顯現山路難走。

那麼這張跟拍的鏡頭,你大概就能感受出登山之難了。

坡道陡峭,路況糟糕。

負重前行,行馬艱難。

馬匹體力消耗的問題,在上山的途中越發明顯。

勒繩常常將馬腿、馬肚子磨掉一塊皮,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露出內臟。

一受傷,馬就走不動了。

另外,還要及時檢查馬匹烙鐵的情況

另外,還要及時檢查馬匹烙鐵的情況。

如果烙鐵鬆了,馬匹輕則受傷,重則墜崖,甚至可能滑坡式地將整隊拉下懸崖。

檢查烙鐵不是輕鬆活,幾個大男人弄完後常常累得說不出話。

活再髒再累,他們也不得不做。

喜馬拉雅的山谷裡有著太多失敗和死亡,這些無時不刻地提醒著運輸隊。

要不前進,要不死亡。

要不前進,要不死亡

《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裡,有不少關於登山艱難的場景,但它並沒有將重心轉移到讚頌運輸隊上。

它和很多日本紀錄片一樣,選取了更「小」的視角。

一個男人,一個愛妻子的男人——吉格

他此行下山,除了要帶回村裡一年的米,最重要的,還是要揹回妻子想要的洗衣機。

喜馬拉雅山谷,一年中10個月都陰冷潮溼。

到了冬天,洗衣服就是一件難事。

這一次,他想讓妻子不再受凍。

在鎮子上的商店挑選洗衣機時,他最看重的就是洗衣機的重量。

然而,隨隨便便的一臺雙筒洗衣機,都要30公斤。

也就是說,這個男人要揹著30公斤的洗衣機,登喜馬拉雅山。

洗衣機的體積太大,找不到著力點的他,只有把捆帶繫到頭上。

剛上山那會的路還好走,他能跟得上隊伍。

但是,海拔越高,特別是到了4000米海拔之上的「登頂路」。

他的身體明顯支撐不住了。

兩隻腿,不自覺地晃悠。

喉頭裡,發出嘶嘶的聲響,彷彿他也變成了一頭力竭的老馬。

洗衣機的紙殼板上,全是留下的汗水。

喜馬拉雅山間,有著巨大的溫度差

喜馬拉雅山間,有著巨大的溫度差。

谷底,溫度在20,30度。

頂峰,溫度零下。

吉格的衣服已經全溼了,到達山頂後,他整個又溼又冷。

到達營地後,飯都沒有力氣吃,直接倒下了。

到達營地後,飯都沒有力氣吃,直接倒下了

這片山谷,有著很多死亡的回憶。

無數凍死、累死、還有遭遇山體滑坡而死的人。

就在去年,村子有7個人就在運輸途中去世了。

吉格的哥哥,也是因登山運輸而死。

在登頂峰的時候,運輸隊隊員都會念經轉佛珠祈禱,希望登頂之路順利。

他們會給馬匹吃白米飯,他們相信這樣做,馬匹的精力會更旺盛。

死亡並沒有阻止這群人,也沒有逼走這群人。

虔誠的祈福,讓他們堅持在艱苦的運輸路上。

每年夏天,他們不知疲倦地運回全村人需要的物資。

從鋁合金窗戶。

再到結婚用的漆花衣櫃。

一趟趟上山,一趟趟下山,他們運回了自家的幸福。

吉格在結婚的時候,也像這群人一樣,揹著沉重的衣櫃回家。

妻子生了孩子之後,他揹回了學步車和奶粉。

村裡通了電之後,他揹回了電視機。

之後,他還打算背個冰箱回家。

吉格一回家,就給妻子演示洗衣機的使用方法

吉格一回家,就給妻子演示洗衣機的使用方法

對於為什麼不搬出去的問題,吉格沒有表露太多,他只是淡淡地說,我很喜歡這樣的日子。

有鹽,有茶,就能活命。

有鹽,有茶,就能活命

這群樸素的藏民身上,鋪子看到了一種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匱乏的品質——珍重

他們對事對人,都相當珍視。

就像小時候,我們爺爺奶奶輩一樣,因為經歷過物質貧乏的時代,所以,衣服鞋子都要好好對待,認真清洗,疊放整齊。

現在的我們,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品質。

豐富物質生活下的我們,學會了「迭代」、「更新」、「升級」。

現在的我們,再也沒有用一塊手帕包裹一塊糖的珍重。

而這群生活在深山,物質極度貧乏的村民教會我們,如果珍視生活,就去建設它。

他們不僅一趟趟運回米油糧食、傢俱電器。

他們甚至搬回了一座學校——

村子裡小學校園校舍的磚塊、水泥,還有教室裡的桌椅,都是運輸隊一趟趟運回來的。

這個小學,還並不小

這個小學,還並不小。

喜馬拉雅山上的小學,看上去很普通,但它簡直是人類奇蹟。

現在,你應該懂了為什麼這麼多人看了這片之後,想去加熱薩村朝聖。

不僅僅是因為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江、喜馬拉雅山脈。

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有著各種珍禽野獸、異色草木花卉。

而是,去體驗這種為家庭為生活,死磕的勇氣,去喚醒內心深處對萬物的珍視。

這種情感很簡單,且很稀罕。

保持珍重萬物的心理,才能獲得生活裡最真切的幸福。

也許,這也是運輸隊在登山苦旅中,教會我們芸芸眾生最重要的一課。

電影鋪子

微信 | movpu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