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家前田有一:「為什麼日本電影贏不過韓國」

魷魚遊戲

▲《魷魚遊戲》

Netflix常常會壟斷娛樂圈的話題。去年,該公司史上最火的韓國劇集《魷魚遊戲》收入超過1000億日元,給影視從業者帶來了巨大沖擊。他們以每年超過2兆日元的鉅額製作經費為武器,不斷推出人氣佳作。

然而,無論是電影還是線上劇集,讓日本人最不服氣的是,全球熱點作品往往來自韓國。自從電影《寄生蟲》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至高榮譽起,在全球娛樂行業中日本和韓國的差距不斷拉開。

最近,不僅是在國外,日本國內的Netflix播放榜單中,前十名裡韓國作品佔了約一半。《魷魚遊戲》之後,新劇《地獄公使》登場,韓國作品始終受到關注與好評。

■ Netflix在本地投入鉅額製作經費

鑑於近期的出色表現,Netflix非常重視韓國作品,又為其增投了5億美元的預算。隨著北美的會員數量趨近飽和,Netflix的戰略轉為搶佔亞洲市場。同為亞洲國家,在韓國的成果顯然比日本顯著。

之所以會在本地投入鉅額製作費用,是由於Netflix的商業模式在製作上強調本地化,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因素之一。這一點和過去好萊塢開創的主流模式——給熱門作品配上字幕賣到全世界——「出口型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Netflix以出租錄影帶起家,最初並不具備原創能力。後來他們意識到,僅租用其他公司的版權在自己平臺播放,帶來的成長是有限的。因此他們開始嘗試原創作品。

■ 關鍵詞「本地化」

他們為了同專攻英語圈的主流市場做區分,作品的演員,語言和情節都配合不同地區的喜好進行了本地化調整。他們也清楚這是一項長期投資,因此投入了大量製作經費。

結果如何呢?他們得到了「匹敵好萊塢的高科技大製作日本電影、韓國電影、以及其他各國電影」。《魷魚遊戲》僅9集的製作費用就高達25億日元。這一路線受到網民歡迎,持續至今。

這是當然。一直以來美國以外的人們在電影院看到的,不是動輒幾億的大製作好萊塢電影,就是本國的小成本電影。票價雖然一樣,但感覺都欠缺了點什麼。而Netflix破天荒地消除了這種違和感。

華納和迪士尼等,擁有大量自有作品的元老級企業還執著於過去的「出口型」商業模式,在線上影視發展的時代反而落後了。現在,他們終於也意識到了本地化的重要性,開始行動起來。例如迪士尼的線上播放服務「Disney+」的作品過去都是在美國製作的,而現在新作品中約24%轉移給了海外團隊。

在這場變革中,日本影視公司的海外本地化進程較為緩慢。原因如下:首先,日本本國的市場規模較大,僅國內的份額就能回本。其次,日本各大電視臺缺少拓展海外市場的動機,同時發行公司產業模式化嚴重,因此接單幹活的製作公司當然也只拍攝面向國內市場的作品。

現在Netflix的本地化「泡沫」也影響到了日本國內,帶來了影視製作員工的長期短缺,薪酬虛高等問題。而Netflix近期剛剛宣佈了要繼續加強影視作品的自產化。

等到日本的會員人數接近飽和,他們便會轉向其他國家開拓新市場,到時候「製作經費泡沫」很可能一同轉移。

事實上,一些製作公司和製片商因為害怕泡沫破滅,已經在和各國的本土公司合作,推進公司作品的本地化,力求在競爭中存活。

現在Netflix一家獨大席捲了全球影視行業,但我們依然相信百花齊放才是春。期待日本製片產業能夠蓬勃發展,創造出震驚世界的佳作。(小羊/譯)

相關文章

韓劇《魷魚遊戲》,是抄襲日本的?

韓劇《魷魚遊戲》,是抄襲日本的?

即使平常不看韓劇的大家,最近也很難繞開一部韓劇——《魷魚遊戲》。 掀起全球收看狂潮 《魷魚遊戲》是網路視訊串流媒體平臺Netflix在今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