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劈頭就開始讓觀眾一路懸心到底的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他的電影《八惡人》挑戰了個人創作經驗裡最長片長和最美畫面語彙的臨界點超越,講的故事還用了最少的場景,但卻依然能讓愛他的影迷看得興味盎然欲罷不能。
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

評分:8.7 / 10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上映:2015 年 12 月 7 日
別名:冰天血地8惡人
片長:2 小時 48 分鍾
演員陣容
塞繆爾·傑克森 Samuel L. Jackson、庫爾特·拉塞爾 Kurt Russell、詹妮弗·傑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沃爾頓·戈金斯 Walton Goggins、德米安·比齊爾 Demián Bichir、蒂姆·羅斯 Tim Roth、麥可·馬德森 Michael Madsen、布魯斯·鄧恩 Bruce Dern
文章目錄
電影《八惡人》介紹

想確認自己是否擁有意欲、幽默將世界毀壞重建的血液基因嗎?很簡單,打開《八惡人》看個十分鐘,如果你仍捨不得關掉影片,歡迎加入昆汀的暴力美學俱樂部。

因為本片除了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一貫的創意令人驚豔外,片頭那一場長達六、七分鐘的開場鏡頭,搭配配樂大師埃尼歐·莫里科內(Ennio Morricone)為本片所寫的主題音樂,實在是一段錯過可惜的精彩影音傑作。

而貫穿全片一個重要的梗「林肯的信」,更是在影片的最後一分鐘時畫龍點睛地將本片提升為不僅僅只是血腥黑色幽默西部創意片的娛樂等級,讓影片的「性善」宗旨深刻呈現、感人度達到破錶。

電影《八惡人》劇情看點有哪些?
《八惡人》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大風雪之日,一個客棧小屋的瘋狂血案事件,就當它是一部美國版本《龍門客棧》也無妨,畢竟昆汀·塔倫蒂諾當初也不過是一個在錄影帶出租店裡愛看港片的打工仔,然而他在電影藏經閣裡的那幾年就像是張無忌吸收了八大門派絕學精華一般,出來之後便在美國乃至世界影壇上成為絕無僅有的暴力風格導演奇才了。

影片開場由一個矗立在雪地中的受難耶穌木雕十字架特寫揭開序幕。鏡頭極為緩慢地掃過以粗獷質樸的雕刻手法雕成的耶穌痛苦面龐、削瘦上身、帶到已經積雪的下半身,然後鏡頭稍微拉開,背景冰天雪地中一輛馬車由遠方逐漸駛近,充滿詭異節奏感的配樂音量不斷加大、配合馬車轟隆轟隆的移動聲響鋪天蓋地而來。讓這個開場鏡頭充滿了視覺聽覺的震撼力。

但是這個鏡頭不僅僅只是為了視聽享受而設計的,當我們欣賞完全片之後,就會發現這個片頭出現的耶穌受難雕刻十字架其實隱含了全片的主題:「人的利己行為要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惡?」。

儘管我們以不同的立場檢視一個人的言行,常常很難評斷絕對的好壞,但人性中總有一個善良與否的底線與標準,可以將人最終區分為「好人」與「壞人」。

所以我們來看昆汀如何利用十位主要角色(包含八名惡人、一名隱藏惡人和一位象徵「無辜者」的馬車伕)的設計,神奇地操控著觀眾決定這些角色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的觀感切換。

影片背景延續導演前作《被解救的姜戈》,時間點設在南北戰爭之後不久,故事敘述賞金獵人約翰(惡人1 ,庫爾特·拉塞爾 飾)押解一名女通緝犯黛西(惡人2,詹妮弗·傑森·李 飾),在大風雪中想前往紅巖鎮領賞,並且讓惡徒受到應受的絞刑(一槍讓通緝惡徒斃命太過便宜她了)。

途中陸續遇到兩個搭便車的不速之客,賞金獵人沃倫(也是前北軍黑人少校,惡人3,薩繆爾·傑克森 飾)以及紅巖鎮的新警長克里斯(也是前南軍將領之子,惡人4,沃特·戈金斯 飾)。

他們四人擠在馬車中,一路上進行大量的對話,將那個時代美國南軍北軍的立場還有黑白種族的問題都一一呈現。影片也在壓迫感強烈空間狹小的鏡頭設計下,預告了接下來重心場景「雪地小木屋」的密閉空間劇情設計形態。

而導演昆汀是如何操控觀眾對角色的觀感呢?
我們剛開始看約翰對黛西如此粗暴,也會像沃倫一樣不忍心,後來看黛西對黑人的仇恨以及損毀沃倫重要的「林肯的信」(沃倫稱其為林肯總統寫給他的信,他們是筆友。約翰深受這封信感動,在片中這信是一個「理想」與「性善」的象徵),沃倫對她的態度轉變,就像是觀眾對她的態度轉變。

而沃倫與警長間關於沃倫在戰時逃離戰俘營縱火行為的談話,又讓我們對沃倫究竟是「好」是「壞」有了另一番評估。觀眾就在不自覺的狀態下,隨著導演設計的劇情開始了以自身道德標準對角色言行評斷「好」「壞」的切換。(我後來仔細回想這個過程,覺得實在是很有意思。)

接著劇情進展到當他們因風雪太大必須在途中驛站「米妮的服飾店」過夜時,卻發現驛站的老闆娘米妮不在,驛站中只有自稱是米妮託付打理人的鮑勃(惡人5,德米安·比齊爾 飾)、紅巖鎮的絞刑執行人莫佈雷(惡人6,蒂姆·羅斯飾)、一個來路不明的牛仔喬-蓋奇(惡人7,麥可·馬德森 飾)、以及一個老將軍(惡人8,布魯斯·鄧恩 飾)。

當然,這個評斷各個角色到底是「好人」、「壞人」的過程,在接下來的「雪地小屋」密室類型劇情中,被導演發揮得淋漓盡致。馬車伕O.B(以及警長莫里斯)自動幫大家架設步道扶手的行為、莫佈雷發表了一段關於法律私刑與正義的高深誠懇言論、牛仔表明了要回家與媽媽過聖誕節的感性談話、沃倫殘忍地敘述他折磨將軍兒子的過程、將軍回憶戰時殘殺北軍黑人俘虜的行為等等,都讓觀眾在心裡不斷為角色的「好」、「壞」下定義。

當這種觀眾為人物「好」、「壞」下定義的過程持續了一陣子之後,角色間在密閉空間內以對白累積出的張力也慢慢到達一個頂點。

鬼才導演昆汀當然不會讓全片宗旨就這樣隱晦不明下去,以章節式敘事模式進行的劇情到了第四章「多摩格的秘密」中開始峰迴路轉,隱藏的「惡人9(黛西的弟弟,查寧·塔圖姆 飾)」登場,故事在倒敘後進入最後的高潮,全片的宗旨也馬上明朗。

《八惡人》影評總結
這部電影的宗旨是什麼呢?那是一個關於人性善惡的區分。
一個人可不可以對「無辜者」的死亡視若無睹?可不可以動手取走一個「無辜者」的生命?這一點區分了「好人」與「壞人」。對導演來說,這個定義是絕對的,而不是一般所謂的人性中有灰色地帶。

一個人的言行也許有時好有時壞,為了利己也不一定所做的每件事都符合道德,但每個人天性中基本上是有善惡之分的。
故事在倒敘的章節裡顯示出驛站中的惡人們濫殺無辜(驛站老闆與員工)的行為、加上他們毫不在意地取走馬車伕歐比的性命,這樣的利己行為,已經達到「惡」的地步。

所以觀眾到此不必再評斷猜測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因為導演所給的絕對標準已經出現,接下來大家只需要享受昆汀式創意的招牌血腥爆漿大對決,而且在心裡希望「善」能勝「惡」。
雖然如果光是這樣影片就結束了,大家已經覺得很好看,但昆汀導演在影片最後的一分鐘時還給了觀眾一個大禮:他讓「林肯的信」內容現身了。

老實說,當劇中警長克里斯開始朗讀這封信時,很多人已經預知影片將有個感性的結局,只是我個人沒有料到這個結局的催淚威力是如此強大,讓我竟然流下淚來(想想看,這不是一部黑色幽默血腥片嗎?怎麼可能看到最後還哭了呢?)。

因為雖然明知是虛構的一封信,林肯信中的和平理想、誠懇語氣、以及「老婆大人」那再家常不過的神來一筆,真是能讓我們如同片頭中約翰閱讀這封信時一樣感動。(PS.這封信的語調、用詞、以及「老婆大人」的動人之處,可能看過電影《林肯》的觀眾更能體會)。

《八惡人》評價心得
《八惡人》好看嗎?
導演在電影的結局安排沃倫與克里斯這一黑一白、一北一南的象徵代表,因為「性善」的原則、打破所有外在政治社會加諸的藩籬而共同合作,其中的寓意當然不言而喻。
但是導演也不矯情,當全身負傷、雙手血淋淋的克里斯讀完這封信後將信揉成一團丟棄時,我們會清楚地記起他是南軍,林肯的信對他來說一文不值。但是歷史的傷痕終將會在「性善」的基礎下逐漸化解,這是影片在觀眾心中放入的光明希望。

只要是人,就難免利己(這就是片頭放入一個可以毫不利己、為人類犧牲自己的耶穌神像的對比用意),片中的九個惡人個個都曾為了利己而做出一些骯髒事,但是利己的行為有個底線,就是不能傷害絕對的無辜者。影片的結尾力道,讓「性善」的概念有了簡單的詮釋與渲染力。

我個人覺得這部《八惡人》可能是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影片中思維格局最大的一部。同樣是以南北戰爭之後的時代為背景、也同樣呈現了當時黑白種族的矛盾,他在這部片中的劇本創意以及對人道本質的關懷又更勝「絕殺令」一籌,是部絕對值得欣賞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