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映的《驚奇隊長2》大家看了嗎?這是漫威史上最短的一部電影,只有105分鐘。
不過因為它太難看,短時長也成了一個好訊息。我們只需在電影院裡坐牢1小時45分鐘,無須再忍受更長時間的坐立難安。
它的評分只有5.4分,上映四天票房還沒破億,估計總票房也未必能破2億。
這和漫威電影從前在內地院線的輝煌成績可比不了,要知道《復仇者聯盟4》至今還憑藉42.5億票房,排在內地影史票房榜的前十名。
從萬人空巷到如今無人問津,漫威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從這部新片上,還真能看出不少端倪。
驚奇隊長2
The Marvels

超級英雄片的劇情,本來就乏善可陳。
基本都是某個反派做了什麼惹了天怒人怨的事,能力超凡的主角英雄前往阻止或消滅。
雙方進行了一系列的你打我我打你之後,英雄戰勝反派,迎來大團圓結局。
按照這個公式進行填空,這個故事就成了:
驚奇隊長卡洛·丹弗斯(布麗·拉爾森 飾)消滅了克里人的人工智慧後,克里星成了一顆不再適合生物生活的星球。

以達爾·本為首的克里人,意外獲得了一隻帶有特殊能量的手鐲,開始在宇宙中四處旅行,到其他星球掠奪資源。
他們搶了某星球的空氣、某星球的水,甚至還想搶走地球的太陽。

驚奇隊長奮力組織克里人,在一次行動中,她意外觸碰了某種能量,與身處地球的驚奇少女卡馬拉·可汗和天劍局宇航員莫妮卡·蘭博產生了神秘聯結。
每當三人使用能量,就會產生空間互換。

驚奇少女,是驚奇隊長的超級粉絲。

莫妮卡·蘭博,則是驚奇隊長曾經親密無間的侄女。

能量的聯結,使三人的關係產生了意料之外的糾纏。
由此,她們組成了驚奇聯盟,踏上了拯救全宇宙之路。
光是聽這個故事,沒什麼大問題。
甚至三人互換的設定還蠻好玩的,如果穩定發揮,應該是個精彩有趣的電影。
可現在呈現出的效果,卻差了那麼點意思。
它倒也不是那種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爛,只是看完內心毫無波瀾,十分無趣。
完全沒有從前漫威電影的那種緊張刺激和振奮熱血,甚至連視覺奇觀都平平無奇。
看完最直觀的感覺既不是興奮,也不是過癮,而是正確。
政治正確的正確。

為了討好所有少數群體,它將105分鐘的時長均勻地分配給了女權(把反派也改成女性啦)、黑人、亞裔(甚至還分為巴基斯坦裔和韓裔)、甚至還有小貓。
不是說政治正確不好,而是——可以,但沒必要。
尤其是迪士尼最近因為政治正確,拍了太多吃力不討好的片子,上半年的《小美人魚》就意料之內的撲街,豆瓣只有4.8分。
顯然,觀眾們已經對電影中的政治正確感到疲勞,甚至厭惡了。

zzzq的小美人魚
很多電影為了追求這種正確,往往忽略了講好故事這件事本身。不管影片節奏、類型是否適應,都強行插入這些情節或人物。
就比如這部《驚奇隊長2》,明明是驚奇隊長本人的單體電影,卻因為驚奇少女和蘭博的加入,活生生成了一部三女主的片子。
對於驚奇隊長刻畫的筆墨,甚至還不如驚奇少女多,完全打亂了整部電影該有的節奏。

而三個主角各自又刻畫得很差,每個人的性格都極其模糊,讓人很難記住。
它的人物塑造是標籤式的,沒有細節,只有概念。
比如,驚奇少女是青少年,就把最能突出青少年的特點拍出來:追星(追的是驚奇隊長)。

以此類推,驚奇隊長唯一的特點就是驚奇,也就是能力強。
而莫妮卡·蘭博呢,根本看不出什麼性格。
但她可是驚奇隊長的侄女,於是給她安排了一段親戚之間常見的情感糾葛:
蘭博對於離家多年從不回去的驚奇隊長抱有一絲怨念,所以前半部分對她沒什麼好臉色。

這劇本寫的太偷懶,難怪有人說好萊塢編劇還在罷工,這片子像是AI寫的。
情節也實在找不出什麼彩的地方,槽點倒是很多。
比如,給驚奇隊長安排了一個政治聯姻的丈夫,某個星球的王子。
這個角色是由韓國男演員朴敘俊飾演的,戲份雖少,但妝造卻很嚇人。
與朴敘俊在韓國本土拍攝的影視劇相比,也就醜出了一個維度。

韓劇中的朴敘俊
在與這位王子的戲份中,驚奇隊長脫下戰衣,換上公主裙,與王子共舞一曲,還是邊舞邊唱歌邊交流那種。
電影中給出的說法是,這個星球的語言就是唱歌。
但你仔細看看,驚奇公主這身大裙襬公主裙,再加上週圍人們喜慶的氛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迪士尼新出的公主!
不知道導演是不是也被這段情節嚇住了,跟這個星球有關的情節拍得虎頭蛇尾。
前一秒反派還搶奪了這個星球的水資源,讓人怪擔心的。
後一秒驚奇隊長開始打怪,星球的命運也懸而未決。
本來以為能在結尾處交代這個星球該何去何從,可惜直到看完片尾兩個彩蛋,也再沒見到有關這個星球的隻言片語。
很明顯導演是直接把這個星球給忘了啊!

片中唯一一個還算是亮點的設定,就是三位女主空間互換了。
這本該是導演發揮功底大展身手的機會,可以利用這個設定,設計出流暢巧妙的打戲。
可惜導演功力也不足,打戲的確是用上它了,卻既不流暢,也不巧妙。
每場打戲都是一筆帶過,乏善可陳,從裡到外充斥著一副拍完收工的擺爛勁。
可能創作團隊也知道這部片子整體不足,在中後段安排了一場重頭戲,啟用了在第一部中就讓人眼前一亮的設定:
噬元獸。
它的外表是小貓,但嘴裡能吐觸角,關鍵時刻能一口吞掉敵人。

與上一部的一隻小貓不同,這次動用了很多很多小貓,多到足夠把救生艙填滿。
愛貓人士看到這的確是狂喜的,但仔細一看,這些小貓明顯都是CG合成的,一眼假不說,還很死板,根本沒有真正小貓的靈活好動。
想靠這個萌殺四方的情節挽回觀眾的心?還是省省吧!
幾隻CG貓咪,也根本無法掩飾整部電影的敷衍、趕工、和全方位的質量低下。

事實上,從前的漫威電影也常常被人詬病就是個爆米花片,沒什麼深度,看完只能圖一樂。
但最起碼,電影質量是過關的,觀影過程是愉悅的。
隨便一數,都能數出不少經典。
你能從《鋼鐵俠》中看到造價不菲、質感過硬的鋼鐵裝甲,

從《美國隊長》中看到小個子史蒂夫如何逐漸變得強大,

從《蜘蛛俠》中看到普通人彼得在獲得強大力量後窺見的人性,尋找自我的迷茫與掙扎,甚至還能看到愛情。

這些角色深入人心,你會相信他們真正活在某個平行世界上,在哭著笑著,悲傷著喜悅著。
這些故事也迂迴曲折,看完總能獲得痛快、刺激、甚至是感動。
那時的漫威電影,根本不存在什麼觀影門檻,它照顧的是全體觀眾。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前作,隨便挑一部漫威電影宇宙前三階段的片子打開,都能看懂。
每一個觀眾,不管是不是粉絲,都能平等地從中獲得樂趣。

而到了第四階段,如果你不把相關的劇集、電影都看完,幾乎不太能看懂劇情。
就拿這部《驚奇隊長2》來說,如果想看懂正片加上彩蛋的全部內容,至少要補完《驚奇隊長1》《復仇者聯盟4》《蟻人3》等電影,以及《旺達幻視》《驚奇少女》等電視劇。
這大大地提高了觀影門檻,甚至直接勸退了很多,對於漫威系列根本沒那麼熟悉的觀眾。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暴露的是劇作上的不足,和整體創作上的不用心。

哪怕是對於把每一部劇集、電影都看完的漫威影迷,顯然也沒太當回事。
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的大多數影片,都質量堪憂。
《黑寡婦》《奇異博士2》《黑豹2》《雷神4》《蟻人3》等電影,評分始終在5-6徘徊。


這些片子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吃老本。
以極其工業化的製作,在流水線上生產一部又一部「快餐」。
他們不再延伸人物的塑造,只取前作的一點點精髓。
劇作嚴格照搬「超級英雄打反派+偶爾抖機靈的幽默+正確而快樂的結局」的公式,沒有任何創新。
節奏也是整齊劃一的重武戲、輕文戲,在觀眾們還沒有徹底清楚發生了什麼之前,早點開打,早點結束。
這些片子沒有任何精髓可言,不過是一件以賺錢為目的的商品,割的就是漫威迷的韭菜。

如果說在看完這麼多垃圾之後,尚且對漫威有一絲期待,那麼這部爛到沒有邊際的《驚奇隊長2》,或許能成為壓死各位韭菜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說,這部電影還創下了漫威電影宇宙系列33部影片中的一項記錄,首日票房最低記錄。
顯然觀眾們已經意識到這部片子有多麼潦草、敷衍。
據說這部電影的成本接近20億,目前看來,很難回本。
這次滑鐵盧,或許能讓漫威好好反省,找回初心。
至於還沒有進電影院的觀眾們,你們省到就是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