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也好罷,阿Q想,革這夥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
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
——作家·魯迅
「逝於1936年10月19日」
出自作品:《阿Q正傳》
01.
1994年是世界電影大年,這一年全球誕生無數經典。箇中細節,我之前介紹電影《背對背,臉對臉》的時候提過。
也就是那年,有關部門下發了一份《關於不得支持、協助張元等人拍攝影視片及後期加工的通知》,對以張元、王小帥為首的幾位導演做出了處罰,史稱「七君子事件」。
張、王兩人,都是北電畢業。前者畢業後被分到八一廠。他連報道都沒去,把八一廠沒要的《媽媽》撿起來,按照自己的思路拍。眾所周知,那時候,民營還沒正式進來,拍片是要買廠標的。結果張元一不要廠標、二不送劇本過審,自己拉20萬投資就把片子拍了。發行後,在全國只賣出六個複製。
萬萬沒想到,《媽媽》被香港影評人舒琪看中,託王家衛老師送去外國參展,一口氣參加了一百多個電影節,連複製都放爛了。
王小帥畢業後,去了福建電影廠。他寫了五個劇本,一個都沒被領導看上。還寫了厚厚的申請書送上去,依然不被器重。萬念俱灰的王小帥在牆上寫下「鎮靜」二字,安撫自己。後來,他實在鎮靜不下去了,跑到北京,學習張元,四處找冤大頭來投資。
他有個學美術的同學劉小東,覺得電影沒那麼難,大家湊點錢,免費出演,問北影廠借點廢舊器材,還能搞不出來?
從北影廠廢棄倉庫裡扒出器材後,王小帥扒著煤車去了保定樂凱膠片廠,裝成學生要拍作品,花低價買了35mm黑白膠片。
後來膠片也是用樂凱廢棄機器洗的。中途停電,膠片卡在沖印槽,烘乾機故障,王小帥只救下來一部分。也就靠著救下來的膠片,他剪出了《冬春的日子》。
5個月後,《冬春》在希臘拿獎,並被BBC選為電影誕生以來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冬春》裡,男二號是個叫婁燁的人客串的。當時婁燁沒搞到錢,也就沒作品,僥倖逃過那個處罰。結果,後來他拍了一部電影,捧紅了一個叫郝蕾的女演員,給自己惹了更大麻煩。也就是七人被罰那年,讀大二的賈樟柯搞了個「青年實驗電影小組」,拍了《小山回家》。短片在香港獲獎,賈科長認識了一個投資人,為《小武》的30萬啟動資金打下堅實基礎。
多年後,中國電影界將賈、婁、張、王這波拍地下電影起步野蠻生猛的年輕人稱為「第六代」。這裡面,張元、王小帥、婁燁都是1985年進北電。其實當時還有一個人,跟他們是同級同學,但人家沒成為地下文藝工作者。
這人就是《烈日灼心》的導演,曹保平。

「《烈日》是曹導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1994年,七君子遭遇處罰時,選擇留校任教的曹保平,剛入行拍電視劇,拍出來反響一部比一部差,絲毫沒看到會出風頭的眉目。同年,雲南省話劇團來的王硯輝到了北影進修班,看到一個個又高又帥的北京青年演員,深感自卑,從此開始了他難受、沮喪、毫無存在感的北漂之旅。也是那年,眼看人藝其他演員都投奔電視劇,吳剛也心動了,跟濮存昕一起跑去演了老版《三國演義》。不過人家演的是孫策,他演許貢的門客,只有一句臺詞。
三人「鬱鬱不樂」,離被寫進中國影史還差著八丈遠。直到10年後,曹保平把一個劇本寫完,機緣巧合找來王硯輝、吳剛出演,三人的事業才終於起步,人生才發生巨大轉折。
那個劇本,叫做《光榮的憤怒》。
02.
時至今日,知道《烈日灼心》的不少,聽說過《狗十三》的也有,知道《光榮的憤怒》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記不清是2009年還是2010年,我注意到這部電影,還是因為它被拿來跟《瘋狂的石頭》比較。我喜歡甯浩,才去看了它。這一看,把我驚住了。
雖然在完成度上,它和《石頭》差了一大截,但演員的演技、剪輯的節奏、黑色幽默的手法,著實令人難忘。
最叫人難忘的,是它題材的鋒利。
《光榮的憤怒》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簡述主幹情節,就是:
一個新來的官兒,想借老百姓的憤怒,發動廣大群眾,推倒當地惡霸勢力集團。這個惡霸勢力,也是官兒。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怎麼樣,聽上去是不是有點《讓子彈飛》的味兒?《光榮》其實就是把《讓》最後「起義」那部分,給拍得更細化了。把姜文電影裡那些赤身裸體面目模糊的鵝城百姓,拍得更具體、更生動。不同的是,曹導的片子裡,黑井村的百姓沒有等來「張麻子」,等來的是一個叫葉光榮的村支書。比起近乎完美的英雄張麻子,葉光榮是一個更為複雜、深刻的人物。
故事要從黑井村的暗無天日說起…
村裡有熊家四兄弟,氣焰囂張,一手遮天。
熊老三當上村長,把二流子狗卵的治保主任給撤了。狗卵不服,找他算賬,進門就被摁倒在地。吃了一口熊老大放的臭屁:

熊老二呢,在村裡擺酒席回回賒賬,一欠就是幾萬塊。他要拿鹽給餐館老闆土瓜抵債。
土瓜聽了,根本不敢要。
哭著求他把鹽收回去:

熊老四,用曹導的話來說,是個「喜歡搞運動」的人。主要的運動,就是搞別人的老婆和村裡的姑娘。這天,他把大旺的老婆給搞了。
大旺還沒砍他,他先威脅大旺:

當上村長的熊老三,是最不省油的燈。兄弟四人這麼囂張,很大一部分是靠著他辦事狠、有背景。村裡修路,水根的房子,他說推就推了。推完,也不怕對方去告:

這無非暗示了:老子上面有人。
黑井村的人,顯然也知道這一點。
被欠錢的土瓜,只能剁雞頭撒氣:

老婆被強,大旺只敢打斷老婆的腿:

直到一天,村裡來了新支書葉光榮。一上來,熊老三就給葉光榮提了醒,告訴他誰才是老大。三兄弟拼命給光榮灌酒,被熊老三厲聲打斷,讓他們別難為光榮。兩句話一敷衍,他卻又把酒杯端起來,命令葉光榮幹了:

你看葉光榮的酒杯,又大又圓。
這是一個下馬威:

葉光榮呢,表面上和氣,其實私下裡,已經想好了要抓熊家兄弟的把柄,幹翻他們。環顧四周,能利用的人,也就是黨員出身的土瓜了。恰好土瓜又發現了熊家四兄弟的秘密:
他們從外面綁回了兩個女人。
根據過往經驗,八成是拐賣加性侵…
土瓜說,只要能逮個現行,就能把四人送進牢房。葉光榮想先去鎮上舉報,結果被土瓜阻攔,土瓜說,鎮上也是熊家的人。
葉光榮一開始並不相信,叫土瓜別胡扯。
到了鎮上,才發現熊老三也在。
而且跟鎮上的領導、公安,走得都很近:

不但近,領導還讓他招呼熊老四入黨:

他去舉報,人家叫他沒證據別亂講。說得葉光榮一臉懵逼地回村。回到黑井村,葉光榮算是想明白了,沒有實證,根本扳不倒熊家兄弟。眼下之計,就只能先斬後奏,把熊家綁架乃至強姦的證據抓住。光憑他一個人,搞不定這事。那就只能發動一切可發動的力量了。
他把土瓜、大旺、水根請到了家裡。
水根一聽,脾氣就上來了:

土瓜和水根都強烈贊成行動。但就在這時,只敢打自己老婆卻不敢打熊老四的大旺說了一句話,直接說到了事情本質上:

意思很明白:要抓早抓了,還輪得到你葉光榮?還不是人家上頭有人啊?
葉光榮辯解說此番不同,強姦是大罪,不信扳不倒。大旺便又點醒一句:

只要背後有人護著,強姦又如何?問題不在於有沒有犯罪事實,而在於有沒有人承認犯罪事實。土瓜、水根聽罷,直接慫了。
想必他們也不止一次動過掀翻熊家兄弟的念頭,不然大旺也不會對葉光榮說:

但熊家兄弟就是扳不倒,為什麼?土瓜三人快離開時,葉光榮腦子裡「啪」地一下想清楚了。這幫慫人慫,怕的不僅僅是熊家兄弟。他們怕的,是一把更大的保護傘。因為這把保護傘,黑井村的人,永不敢反抗。
葉光榮當場就來了一句:

此話一出,大旺立馬就不慫了:

就這樣,靠著「假傳聖旨」,葉光榮調動起了黑井村民「反抗惡霸」的積極性,聯合大家開始打熊。但接下來的事實證明,他遠遠低估了熊家兄弟,也遠遠高估了身邊這幫村民。
電影深度,就集中在這場抓捕中。
03.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這是打熊的首要問題。
聰明如葉光榮,不可能不懂這個道理。儘管狗卵是個二流子,沒什麼真本事,葉光榮還是把他拉進了抓捕隊伍。但值得細品的是,葉拉他入夥,採取的是僱傭兵態度。
就是給他錢,請他來辦事。

很快,狗卵和鄉親們都被髮動起來。大家你一嘴我一嘴,提起熊家兄弟,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衝出去拿人。可惜,這股熱血還沒持續三分鐘,熊老三突然叫葉光榮去他那裡一趟,說要商量點事。
他前腳一走,這幫人後腳就亂了。
剛才還打嘴炮的鄉親們,個個秒慫。
甚至害怕葉光榮和熊老三是一夥的:

其實熊老三叫葉光榮過去,無非是探探口風。一上來,就承認老四弄了兩個女人回來。他說自己會解決這件事,讓光榮先別聲張。
還特別告訴他說:

葉光榮聽了,滿懷狂喜跑回去給鄉親們遞話,說熊老三沒起疑心,抓捕行動正式開始!聽他這麼一說,鄉親們頓時又不慫了。
然後咱們葉支書,開始了自以為是的巧妙佈置,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按照他的設想,兵分四路,由水根、狗卵、大旺帶人,分別將老二、老大、老四堵在家裡,切斷他們的聯繫。自己帶隊去老三家,找到被綁架女人。只要女人解救出來,就有人證。有了人證,舉報起來就容易了。
行動前,葉光榮一直強調:

但他顯然高估了這幫人的執行力。
尤其是對狗卵,安排他當二路總指揮去堵熊老大時,狗卵表情是這樣:

但當狗卵提出的動手策略被葉光榮當面否定後,他的表情是這樣色兒的:

可葉光榮為什麼不叫土瓜來當總指揮,要讓狗卵當呢?這就關係到前面土瓜找葉光榮時,碰巧接到上面領導打給葉光榮的一個電話。正是這個電話,讓土瓜心生疑竇。
電話裡,領導讓葉光榮和熊老三一起去一趟。土瓜聽罷,心裡直打鼓。估計從那時起,他就懷疑葉光榮假傳聖旨。於是乎,熊老大叫他去打牌,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這一來,土瓜自己就不用參與行動。
行動成敗與否,他都可以找到退路。
這也為他日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這更是葉光榮傻氣的地方,他空有鬥爭勇氣,卻沒有鬥爭手段,沒能清晰地洞察到這些行動參與者的人性弱點和心理訴求。
比起張麻子,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於是接下來,每一隊人馬,都以失敗告終。
藉著月色掩護,鄉親們手持棍棒來到熊家兄弟門前。水根這一路的人,一聽說「縣裡要收拾」,立馬喜上眉梢,啥都不怕了:

讓他們別打草驚蛇,結果一上來就被察覺。
看到熊老二的手下來追,瞬間作鳥獸散。
熊老二抓住水根後,前一秒還不怕的村民,立馬就叛變,不戰自退:

狗卵這邊,更是自作聰明。葉光榮囑咐的,他一句沒聽進去。他打探風聲看到熊老大賭博,問到狗肉香,心裡一饞,非要以抓賭的名義進去幹翻熊老大。有村民提出質疑,此舉有悖行動宗旨,他就的弱點就顯露出來了:

進去後,跟熊老大的人一通亂打。
直接把熊老大幹翻在地。
狗卵打了熊老大,更加威風。這時,被抓的土瓜向他表明「臥底」身份,希望狗卵歸還自己輸掉的賭錢。狗卵是怎麼說的?

一股巨大的諷刺感,油然而生。
狗卵的真實嘴臉,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可惜狗卵威風沒多久,熊老二帶著人來支援。
前一秒,他還是這樣的:

下一面,他就變成這樣了:

熊家兄弟,瞬間佔了上風。
大旺那邊堵熊老四,情況也不妙。
人是堵住了,可堵到了池塘裡。
差一點就把熊老四弄死了:

所有翻盤的希望,都落在了葉光榮身上。
可他想的那些招,熊老三早有對策。
你偷偷摸摸進來,我已經等著你了:

葉光榮想無證搜查,老三不怕。
先撂下一句話,嚇唬嚇唬你:

但葉光榮沒被嚇唬到,他鐵了心要掀翻熊家兄弟,非要上樓去搜。
熊老三也不怕你來搜:

搜遍熊老三的院子,葉光榮連個屁都沒搜出來。把柄,沒抓住。想走,就沒那麼容易了。熊老二和熊老大帶著人進來,看見村民就打。行動是他鼓動起來的,村民是他聯合起來的。現在證據沒抓到,只能任人宰割。
就像當初大旺警告的:
「最後證據沒抓著,反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
葉光榮這時候想求情,晚了: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葉光榮想起了土瓜。因為在他想走的前一秒,他聽到隔壁院子也就是土瓜屋裡,傳來了一陣女人逃跑的聲音。
葉光榮聲嘶力竭地呼喊土瓜。
但他沒想到:土瓜已經倒戈了。
正如前文所言,土瓜接到電話後,就有了做「騎牆派」給自己找退路的心思。他就像《讓子彈飛》裡張麻子對鵝城百姓的點評:
誰贏了,他幫誰。
輸掉的幾千塊沒拿到,回家路上,土瓜明明遇到大旺去抓熊老四,他卻不參與。沒想到一回家,女人居然在自己家。被她老婆看著:

土瓜本可以直接把證據交給葉光榮,或者轉移女人,等葉光榮出來,再一起去舉報。但當他發覺葉光榮的隊伍已被熊家兄弟的隊伍壓制,他卻反過來把逃跑的女人給制服了。
顯然,土瓜這時候知道,把兩個女人交還給熊家,自己還有活路。而就算把女人交給了葉光榮,他們也走不出這個村子。
因為葉支書那道聖旨,很可能是假的:

至此,打熊行動一敗塗地。
熊老三會把葉光榮往死裡整。
電影到這裡,本可以結束了。
結果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熊老三正得意呢,一批警察突然從天而降…
04.
很多人看了《光榮的憤怒》,都對電影裡警察出現的突兀結局感到可惜。因為第三方力量的介入,整個故事的力度被削弱了。曹保平也承認,結局是數次妥協的結果。但在妥協之外,他竭力保留了一些東西。
首先,通過後續的新聞播報可以看出。這幫警察來抓熊家兄弟,並不是因為「他們在黑井村欺男霸女」,而是他們把假鹽賣給外省,人家欠賬,他們不但綁了人家老婆,還把人家兄弟打死了。警察是針對這起命案實施行動。
那無非是從側面印證了:
沒這起命案的話,上面還抓人嗎?
這麼一想,你很難不感到細思極恐。
其次,熊家四兄弟落網後,曹保平還給了一個更值得深思的結局。
葉光榮因擅自行動被調查,這時,村裡要搞新一輪選舉。領導說,即便不在候選名單上,但只要票數超了三分之一,也可以當選。
臺下四個人表情,非常有內容:

聽到這句,水根、大旺、狗卵一瞬間明白了什麼。他們立馬起身,厲聲問身後的村民們:

鏡頭一轉,就是一年後。在當初熊家四兄弟召開村委會的桌子上,如今坐著的,是葉光榮、狗卵、水根、大旺四個人。
這時候,有一個特別細微的呼應。
片子開頭,熊家給光榮灌酒。葉光榮讓土瓜坐下,熊老大讓土瓜滾。從土瓜的表情就能看出來,他其實很想巴結這個權力中心。

所以最早跟葉光榮合謀的人,不是大旺、水根、狗卵,而是他土瓜。
片子結尾,葉光榮結賬,他又想討好這個新的權力中心。作為最早跟葉光榮合謀冒險幫葉光榮打聽資訊的人,他卻被排斥在了葉光榮的隊伍外。身為黨員自稱覺悟很高的土瓜,最後連狗卵這個二流子都比不上。

葉光榮,顯然是不簡單的。
在聯合大旺他們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當初土瓜跟他幹,提出一個要求,希望抓了熊家,把欠自己的幾萬塊錢先還上。葉光榮一副非常不耐煩的表情,把土瓜打發走了:

說白了,他根本不在乎土瓜的損失。
那他在乎的是什麼呢?
他找大旺合謀時,大旺問了一句:
「支書,你跟熊家有仇?」
葉光榮是這麼回答的:

從這個遲疑的表情,很難不看出葉光榮懷揣著一定程度的私心。顯然,掀翻了熊家兄弟,他就可以以自己為中心,掌握黑井村的權力。影片最後,也證明跟他坐到一起喝酒的人,都是能為他所用的人。哪怕像狗卵這種小流氓,當上二路總指揮後就耀武揚威仗勢欺人,依然可以成為被他利用的「工具人」:

土瓜這種叛徒,自然被他踢出局了。
他到底是為了黑井村,還是為他自己?
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
他上位後,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熊老三?
影片裡也沒有具體交代。
只在他們結賬離開後,土瓜的臉上,浮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百感交集的笑容:

05.
說完電影,聊聊曹保平。
曹導從小喜歡電影、文學,年少時,還特意寫了一本《晴雯傳》。市面上各種電影刊物,他都會扒來看。可為了前途,他考了一所財經大學。畢業後,在某城人事局裡當科員。本來他已經打算忘掉藝術,像一個庸俗的人一樣生活了。結果天命難違,北電的招生簡章,又喚醒了他的電影夢。
1985年,曹保平考入北影,成了王小帥、張元的同學。但如前文所言,他沒有走地下電影的路子。在他的構想中,他要拍的東西,不是拿一二十萬就能搞定的。
他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得不到公映。
於是曹導選擇留校任教。第六代嶄露頭角時,他才剛拍電視劇,拍了七八年,沒啥起色,長時間不為人知。1996年,安戰軍拍過他的《紅棉襖紅棉褲》,但他很不滿意。作為編劇,創作觀念無法被完美呈現。2001年,他拍了第一部電影《絕對感情》,依舊是不滿意。這部所謂賀歲片,完全被製片人牽著走。至今,曹導都願不承認那是自己的作品。
真正被他視為處女作的,就是個人風格得到完美體現的《光榮的憤怒》。
1996年,闕迪偉寫完小說《鄉村行動》,發表在《上海文學》。當時曹導正在寫一個根據新聞改編的劇本,《李米的遭遇》。因投資問題,難以開拍。5年後,曹導把《鄉村行動》改成劇本。雖然足夠小心,想到了所有審查障礙,劇本送到趙本山手裡,投資也敲定了,可劇本送上去,遲遲無法通過。
對於葉光榮的形象,以及扳倒熊家兄弟的手段,上頭給了數十條意見。
每次找他去談,都說你這麼搞不行。
「後來我看明白了,就是不想讓劇本通過。」
這一來,曹導只好放棄。沒想到三年後,上面主動找他,說可以拍。一來是那幾年他的電視劇拿了「五個一」工程獎,二來是「打黑除惡」被提上主流,電影主題應景。於是2004年,揣著270萬的投資,曹導選中了雲南一個小山村,帶著幾個北京演員住進村裡,又招呼當地的混混、村民來群演。
在他帶去的幾個北京演員裡,就有演了電視劇但沒被觀眾記住的人藝演員吳剛。在他從雲南挑中的演員裡,就有省話劇團的骨幹王硯輝。
兩地演員在村裡住了三十多天,不刷牙、不洗臉,不刮鬍子。電影裡的衣服,是他們走在路上,看到哪個村民體態和自己差不多,直接把身上衣服脫下來,跟對方一換。扒下來的毛衣,一股濃濃的鄉土味兒。

「片中兩人的對手戲,極度精彩」
這一次,無論影像風格、剪輯節奏還是敘事手法,大部分都是按照曹導自己的意願來表達的。整個片子,充滿了黑色幽默。黑井村民的愚昧、怯懦和狡猾,都被很好地呈現了出來,堪稱一部諷刺小說。在最早的劇本里,葉光榮比後來電影呈現的還要雞賊,還要不擇手段。但被否掉了。包括警察從天而降,也是妥協的結果。對此,曹導的原話是:
「原來的結尾肯定更好。現在這個還是在我的電影軌道上的,90%是我的。」
電影拍完,又是反覆審查、修改。
一直拖到2007年才上映。
好不容易聯繫到院線,合同裡敲定了135萬的宣傳和複製投資。最後宣發不到2萬元,70個複製,變成了2個。如此慘淡的收場,導致很多觀眾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部國產電影上映過。公開的票房資訊,很難找。
我去查了一下相關網站,藝恩網上有個大致估算,最終資料只有10.5萬。

「藝恩網票房資料」
倒不是為曹導叫屈,只是我覺得,這麼有意思的電影,看過的人寥寥無幾,太可惜。它不是一部難以消化的藝術片,也不是第六代早年那種紀錄式影像畫卷,是一部有商業味兒、故事很有張力的劇情片。
更何況,它還現實、鋒利,有勇氣。
拿「七君子」之一田壯壯的話說:
「這是我們難以看到的中國農民的真實生活,影片具有顯著的批判現實意義。」
06.
拍《光榮的憤怒》,曹保平不光為國產電影貢獻了一個新思路,還幫廣大人民群眾,挖掘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那就是王硯輝。
很多人知道王硯輝,是因為《烈日灼心》的片尾,他客串了一個冷血殺人犯。好多觀眾都以為那是曹保平找真正的罪犯客串的。看完那段,身上直起雞皮疙瘩。
說實話,王硯輝演殺人犯那一段,我一點也不意外。之前看《光榮》,就被他的表演驚豔到。這裡就放一張圖,是熊老三贏了葉光榮之後的表情。一個簡單的笑容,就可以看出王老師的演技何等高妙:

那種狡猾、得意以及老子馬上非得置你於死地的陰鷙,都掛在了嘴角。
老師的演技,也不是一天煉成的。
年輕時北漂,他曾遭遇過一番挫折。
1989年,王硯輝進省話。5年後,北影開進修班。領導把他和幾個青年演員送了過去。當時他的態度是,我就不信北京的演員那麼神?
結果去了一看,人家個個帥氣,表演精湛,成績又好。其實吧,王硯輝也不差,有老師覺得他底子不錯,想收他做關門弟子。可是王老師當時極度自卑,從一個小地方到北京,看到條件比自己好的演員,妄自菲薄:
「覺得自己連一坨屎都算不上。」
演完畢業大戲,王老師事業發展也不順遂。他內心浮躁,急於出成果,失落感更重。他演過一個男一號,一看不火,就洩氣了。他不愛求人、不會搞關係,只能漂著。他跑過一些劇組,發現那些大帥哥還在吃泡麵,更絕望。他在北京住了五年,屋裡長蘑菇,冬天沒暖氣。好不容易接到一個戲,說換就被人換了。發展到後來,就算接戲,他也開心不起來。
接受《人物》採訪時,王硯輝回憶道:
「找不到存在感,感覺要被北京吞噬了。」
1999年,王硯輝回到了雲南省話。
這一回去,立馬神清氣爽了。他也就老老實實地接受了雲南的生活,做了地方演員,演技反而越發精進。當然,故事並沒有這樣結束。
2004年,曹保平到雲南拍《光榮的憤怒》,要找一個當地演員演大反派。選了好多人,都不滿意。最後去省話,聽說王硯輝不錯,就找他來試戲。王硯輝看了劇本,給「熊老三」這個人物找了個動機,大意是:
他父親死前,把三個流氓兄弟託付給了他,叫他好好保護熊家的人。
戲試演到一半,曹保平就說:
「就是你了,可以籤合同了。」
曹導沒看錯人。電影開拍,王硯輝處處有驚喜。遇到吳剛這樣的人藝老炮,對手戲也不處下風。當時有一段戲,是熊老三踩住葉光榮的腳,曹導要求王硯輝做出一個反應,要從這個反應裡,看到吳剛的絕望。
王老師想了想,給的反應是,嘬著煙,圍著房子一圈圈地轉。他告訴曹保平:
「一個人絕望到靈魂深處,做出的是獸的行為。他衝你跪著,你也會害怕。」
功夫不負有心人,電影上映後,王硯輝拿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
後來,《李米的猜想》開拍,曹導又找了他。《烈日灼心》是臨時把他叫去演殺人犯。王硯輝一點準備都沒有,對著鏡頭就演了。時至今日,王老師依然懷念拍《光榮的憤怒》時的狀態,那些日子,曹保平不斷逼他,逼出他許多潛力,也幫他把更多的自信給建立了起來。
這裡不得不誇曹導一句,每一次拍電影,他都會逼主演上一個臺階。《光榮》讓王硯輝拿獎,《追凶者也》讓劉燁拿獎,《李米的猜想》讓周迅拿獎,《烈日灼心》一次性搞出了三個影帝,也是夠牛逼的。

「《李米的猜想》,豆瓣同樣是高分」
本來,去年,王老師跟曹導有一部新作上映,那就是改編自嚴歌苓《白麻雀》的《她殺》。結果嘛,因為范冰冰的事兒,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估計範的戲份都得重拍,一時半會兒很難看見。今年好像有一部《涉過憤怒的海》,是黃渤和周迅主演,不知有沒有王老師客串,反正我是搓手等著看呢。
曹導的電影,我每部都很喜歡。不過很不幸,從《李米的猜想》到《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再到《狗十三》,每部的票房,都算不上超高,有的還賠了不少。在這裡,希望全國各省市、各單位的投資人挺住。像曹導這樣用心拓展國產電影敘事,拓展類型片高度、深度的導演,一定要多關照關照。
而像王硯輝老師這樣用心演戲、淡薄名利的黃金演員,一定要多用、重用、堅持用。
剩下的任務,就交給廣大群眾吧。
我相信過了這麼多年,他們早就能看清楚,到底什麼是人把他們當韭菜割,又是什麼人在真心尊重他們,把他們當觀眾。
反正吳京老師已經做出了針對性發言:
「票房高的電影,並不意味著水平高。」
一想到有導演這麼懟爛片,尤其是懟那些自以為牛逼滿嘴庫布里克、歷史走向實際知識體系非常淺薄的爛片導演,我就倍感欣慰。

拓展閱讀:關於「電影審查」這四個字,不光是曹導的心結,多少年來,也是歷代電影人的心結。關注本號,後臺回覆「刪改」,獲取深度長文「國產電影刪改往事」。
「全文完,下次再會」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曹保平的「憤怒」和「猜想」》,南周
[2]《曹保平被命運選中》,財經天下週刊
[3]《王硯輝:西南以南》,南方人物週刊
[4]《曹保平的憤怒與光榮》,新世紀週刊
[5]《達康書記火了,我還得慢慢來》,部落格天下
[6]《要好看,要有思想》,大眾電影專訪曹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