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這韓劇迴歸更能打了

去年,一部醫療神劇橫空出世——《機智醫生生活》

至今,17萬人打出9.5的高分。

好口碑來自好班底

好口碑來自好班底。

導演申原昊,編劇李有靜,韓劇界的黃金搭檔。

一部《請回答1988》多年來被劇迷津津樂道,更是在東亞影視圈掀起一股懷舊風潮。

主演曹政奭、田美都、柳演錫、鄭敬淏、金大明,幾乎人手一個韓國三大電影獎提名,妥妥的品質保障。

提起醫院,免不了心情沉重。

而早年的醫療劇,也多以冷峻深刻的主調呈現。

《機醫》卻另闢蹊徑,用輕鬆明快的手筆,描繪了五位醫生好友在「白衣天使」光環之下的生活本身。

職場上,他們是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的教授;私底下,他們是知根知底的20年老友。

如今,五位老友重返熒幕。

一開分就是9.8,目前穩定在9.6分。

不少網友大呼:機智系列可以再看一百季!

《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

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

劇如其名,機智五人組可以說是將機智充分發揮於方方面面。

首先,業務能力滿分。

無論是正面表現:

張口即來的專業理論、突發狀況下的迅速反應、巧妙運用醫學知識拌嘴。

聽一耳症狀描述,就能從容做出分析,迅速給出一套萬無一失的治療方案。

掃一眼各項指標,就能看出患者有沒有按時吃藥,有沒有徹底戒酒,患者再極力掩飾也沒用。

還是側面烘托

還是側面烘托:

肝膽胰外科科長的弟弟患上肝病,身為肝臟切除手術領域最有經驗的醫生,因擔心為家屬手術會有心理負擔,力薦「最信任最厲害的」的醫生翼俊,為弟弟操刀;

胎兒被判了「死刑」,產婦乞求換位大夫試試:

「我看部落格上說,這家醫院的楊碩亨教授成功救下了18周的產婦,能不能幫我問一問他?」

各個都是患者家屬點名主刀的妙手仁醫。

都不難看出:五人組的成員,人均行業翹楚。

其次,維繫醫患關係的智慧

其次,維繫醫患關係的智慧。

患者就診,坐立難安。

「剪頭髮了啊?」

「大老遠跑來一趟不容易啊。」

五人組總有辦法調和低壓氛圍

五人組總有辦法調和低壓氛圍。

細覽一遍片子、報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不急不緩地向患者說明情況。

深知對於病患來說,有時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未知的恐懼。

體現專業性的同時,也讓患者安心。

除了基本的問診,還酷愛「管閒事」

除了基本的問診,還酷愛「管閒事」。

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住進醫院,守在一旁的丈夫跑前跑後、悉心照料。

幾個細微的動作卻引起了翼俊的注意:

丈夫雖然用熱毛巾擦拭妻子的臉,卻似乎對第二天的微創手術並不關心;當他的手靠近妻子的臉龐時,她總會條件反射地激靈。

以防萬一,翼俊向保安組提出協助請求,在病房安排了兩位安保人員。

後來查房時,又見患者額頭淤青,於是借超聲波檢查為由,將患者帶離丈夫身邊,問清原由,將她轉移至重症監護室。

原來,這位女患者長期遭受丈夫家暴,卻不敢求救。

翼俊承諾:如果她願意,院方將隨時提供幫助。

層層鋪墊,暗藏伏筆,謎底揭開的一刻讓人恍然大悟。為機智平緩的日常平添了幾分懸疑色彩。

劇中對醫患關係的處理,反映了機智醫生們對病患疾苦的共情力。

他們是現實生活中患者及家屬最希望遇上的那類醫生:

面對微乎其微的概率,能竭盡全力;

面對患者對疾病天然的恐懼,能善意調和;

面對欣然接受了女兒肝臟移植卻依然嗜酒如命的病患,也能憤怒地說出:

「孩子捐肝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有多少患者是因為沒有人捐贈才去世的。」

第三,在友誼中的同頻。

機智五人組,性格迥異,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小缺陷。

但搭在一起就是能碰撞出源源不斷的化學反應,默契同頻的神仙友情,讓人很難不羨慕。

私下裡,相互鬥嘴、「打情罵俏」是家常便飯;

偶爾動歪腦筋捉弄一下對方;

拋梗接梗更是信手拈來:

聽說有雪蟹吃,這邊翼俊瞬間戲精上身,雙手合十,戲仿一段《藍色生死戀》中宋慧喬經典臺詞:

「我需要雪蟹,真的很需要雪蟹,能給我幾隻呢?」

那邊俊莞立刻切換霸總模式,元斌附體,完美接梗:

「要多少錢?多少才夠?雪蟹,我用錢買下它。」

兩人一來一往,默契十足,搞笑拉滿。

兩人一來一往,默契十足,搞笑拉滿

當然,相識20年,練就的不只有逗哏捧哏的配合。

更難得的,是不必言語的默契。

婦產科的碩亨,大冬天一個人坐在室外放空,看不出表情。

翼俊只一瞥便猜出他的心事,小心翼翼地問道:「有孩子…出事了對嗎?」

胸外科醫生俊莞,表面傲嬌刻薄,但幾位好友都知道,他其實內心脆弱、害怕孤獨。

細節之處更是自然流露

細節之處更是自然流露:

火急火燎趕到醫院的碩亨,把車撂在醫院門口便直奔大廳,隨手將車鑰匙丟給迎面走來的翼俊,丟下一句:「幫我停個車」,便不見蹤影。

翼俊接過鑰匙,頭也沒回地說了句「Ok」。

不用問,準是直奔手術室了。

只一個順滑的交接,便將多年老友、同為醫生的「懂你」展露無遺。

五人之間互相扶持、也互不干涉的友情,鬆散又親密,代表著對生活哲理的那份通透。

醫生們的機智,也恰好對應了《機醫》劇作的機智。

雖無過多高精尖的醫療炫技,《機醫》中卻不乏教科書般的醫學案例,如:對於垂體瘤的治療方案「內鏡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稱得上是一場完美病例彙報;

而涉及到神經外科、普外科、婦產科等的專業內容,更有大量的影像學資料來說明病情,例如乳腺癌腦轉移的CT片、肝癌的CT片、子宮B超等,都是適合醫學生複習的診療案例。(CR:知乎答主@地球上的夢想家)

《機醫》可以說是一部較為嚴謹的醫療劇。

相比一些打著職場劇旗號卻只顧著談戀愛、打著醫學題材噱頭卻一堆常識漏洞的國產劇,《機醫》的用心誠不欺我。

而每一次的「寄予厚望」的託付,也並不一定總能收穫預期效果。

《機醫》第二季一開播就顛覆了影視劇中常見的醫生形象——危機時刻,總能一把手術刀力挽狂瀾。

前面提到的產婦,胎膜早破,被一位醫生宣告「保不住胎兒」後仍不死心,這是她試管三次才懷上的孩子。於是她懇請將主治醫生換為碩亨。

碩亨猶豫片刻後,最終應了下來。

「孩子的生存幾率非常低,但那幾率也並非是零。」

「不幸中的萬幸是,孩子還在媽媽腹中健康地動著。」

碩亨耐心地理出治療方案,舒緩的音樂響起,孕婦留下感動的淚水,場面一片溫馨祥和。

這下胎兒一定保得住了吧?

這下胎兒一定保得住了吧?

但編劇偏不這麼寫。

由於孩子出生時剛滿23周,最終還是沒能保住。

明知成功概率低,為什麼還是接過了這場手術?

因為碩亨認為,產婦偏瘦,對於胎動也更敏感,產婦的意志堅定,而胎兒也通過胎動表達了自己的意志,所以哪怕概率低,幫助兩個人也是最優選擇。

如果胎兒保不住,連同產婦也陷入危險,還有可能遭遇同行看笑話,他不怕嗎?

怕。

但如果考慮這麼多,就什麼也做不了了。

碩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幾率之上拼盡所有。

職業生涯中不只有得償所願的高光時刻,一定也有令人沮喪的徒勞。

這才是生活的常態。

除此之外,機智的幽默感與反差萌貫穿始終

除此之外,機智的幽默感與反差萌貫穿始終:

把自己裹成中二忍者、騎單車去上班,順路就搭救了一位突發腦卒中的老人;

前一秒,被一臉崇拜的後輩醫生盛讚為業界楷模,下一秒,業界楷模本人正在一門之隔的休息室裡上演小學生打架。

主角們敬畏而審慎地對待生命,同時也輕盈而俏皮地面對生活。

在東亞社會,年齡焦慮始終是逃不開的話題。

「少年感」、「白瘦幼」這樣的詞彙不絕於耳,人們對青春的迷信彷彿已成本能。

《機智的醫生生活》卻用它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四十歲也很美。

不同於傳統劇集中常見的囿於家庭生活的中年角色,這幾位年過四十、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都是單身貴族。

並且你在他們身上找不到一點點的急迫。

三五好友一路同行,上班時相互勉勵、認真工作,下班後相約小酌,談天說地,有空時還能一起玩玩樂隊。

即使每天面對的都是救死扶傷的重擔和可能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高難度手術,脫下那身白大褂,卻依然活得自由灑脫。

雖然主創在藝術創作上對醫生這份職業做了高度理想化的處理,卻也讓觀眾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這也許就是《機智的醫生生活》之所以格外治癒、解壓的原因。

歲月的流逝未必匆忙殘酷,關鍵在於你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

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依然可以去吃、去愛,依然可以搖滾起來。

時光無法定義你,卻會讓你變得更加從容清醒。

保持健康、保持樂觀,每個階段都有它的美好。

有了更深的閱歷、更豐富的經驗,生活才剛剛開始,夢想又近了一步。

相關文章

神劇在路上!HBO放大招了

神劇在路上!HBO放大招了

《龍族前傳》的首集開播夜,可以說是萬眾矚目。 不僅贏得了2.6億次瀏覽量,還把 HBO Max 的 APP 給整崩了。 整體的口碑和評分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