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上帝之眼」,他曾想留下一段傳奇故事
4月21日,法國知名演員、導演及製作人雅克·貝漢於當地時間去世,享年80歲。

他是法國電影的傳奇,一生取得了無數成就。
而他和電影的故事要從出生講起。
1941年,雅克·貝漢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戲劇氛圍濃厚的家庭。
雅克·貝漢的父母都是頗有影響力的演員,他的父親是劇院的舞臺監督,母親是一名演員。耳濡目染的生活環境使得他頗有表演天賦。
高中畢業後,他便正式投身電影界。

1966年,他主演的《男人的一半》,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成為影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男主之一。
1988年,他又出演經典影片《天堂電影院》中的成年託託,這與現實中的雅克·貝漢經歷相似。

多多也是在電影院長大的懷揣著對電影的熱忱,他主動向小鎮放映員學習如何放映電影,並和小鎮放映員成為了忘年交。
長期的觀影經歷,不僅使得多多積累了豐富的影視知識,也為之後他離開家鄉,成為大導演鋪平了道路。
雅克·貝漢就是多多。
《天堂電影院》後,雅克·貝漢享譽歐洲。

其實早在29歲,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雅克·貝漢就開始轉戰幕後製片。
1968年他製作電影《Z》,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75年,他製作的《特殊地帶》(Section Speciale)獲法國影院大獎;
同年他出品了《勝利歡歌》(La Victoire En Chantant)再次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法國電影:
《專門通道》《生命之外》《盧米埃爾的孩子們》《放牛班的春天》《漫長的婚約》《香水》等等,我們不僅能在鏡頭裡找到他的身影,也能在片頭出品、製作人名單裡找到他的名字。

《放牛班的春天》出演成年後的「皮埃爾」
上世紀90年代後,雅克·貝漢逐漸轉入紀錄片行業,記錄真實大自然的美麗生靈。
雅克·貝漢最富盛名的「天·地·人」三部曲,即《微觀世界》《喜瑪拉雅》和《遷徙的鳥》。
還有《海洋》《地球四季》等紀錄片,飽含對大自然和生命的詩意摹寫,震撼了世人。
從昆蟲拍到鳥,從鳥拍到人,再從人拍到海洋……他始終關注著人類的前途命運。他曾說:「如果世界上只有人類,就糟透了。」
雅克·貝漢對拍攝技術革新的執著,更是為他贏得了「上帝之眼」的美譽。

《遷移的鳥》裡比翼雙飛的大雁
他的作品《地球四季》,成為了2017年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的開幕影片。

第四代導演黃蜀芹去世
就在同一天,4月21日,第四代著名導演黃蜀芹在上海逝世,享年83歲。
黃蜀芹是我國第四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外還有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黃健中等。
從《當代人》到《人鬼情》再到《畫魂》,從《圍城》到《孽債》再到《啼笑因緣》,黃蜀芹一生雖不算特別多產,但作品都鏗鏘有力。

黃蜀芹也是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是戲劇大師黃佐臨。
1959年,她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4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之後跟隨謝晉拍攝電影,擔任了《啊!搖籃》和《天雲山傳奇》副導演。

1981年,黃蜀芹拍攝開始獨立拍片。
個人電影處女作《當代人》,這是關於她所理解的當代人生活題材的影片。

此外還有《青春萬歲》《童年的朋友》《超國界行動》。
1987年,黃蜀芹,與李子羽、宋日勳合作編劇並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人·鬼·情》。
女性的身份註定了黃蜀芹與生俱來的關懷取向,這部影片也奠定了她在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影片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影節電影金鳥獎;
1989年獲法國第11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獎;美國聖巴巴拉國際影節最佳導演獎。

不過,普通觀眾熟悉黃蜀芹,或許還是因為電視劇。
1990年,電視連續劇《圍城》讓當時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坐在輪椅上完成拍攝的黃蜀芹一夜走進千家萬戶。

這部電視劇由陳道明、呂麗萍、英達、葛優等演員出演。
最後,獲得了第11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男主角獎和第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
直到現在,仍被認為是中國當代電視劇的經典之作。

1995年,她的又一部電視劇《孽債》在上海電視臺以滬語播映,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

此後,黃蜀芹又拍攝了電影《我也有爸爸》《嗨,弗蘭克》。
2004年4月,黃蜀芹執導的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劇《啼笑因緣》在央視八套首播。
2016年,3月27日,黃蜀芹獲得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只是可惜,兩位了不起的電影人在同一天離去了……
最後,願兩位安息,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