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電影,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老片、懷舊、經典……
(來自《英雄本色2》)
確實,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香港電影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記憶。
李小龍、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徐克、吳宇森、張曼玉、鐘楚紅……這些名字的背後,是一段光輝熠熠的鎏金歲月。
那麼今天君君帶大家去91年香港電影片場探個班
90年代初香港電影漫談

推薦理由:去91年香港電影片場探個班
時 長: 45min
推薦指數:★★★★
那是1991年。
徐克同時在拍《雙龍會》和《黃飛鴻》兩部電影、周星馳在《新精武門》中對偶像李小龍致敬、周潤發還在林嶺東的《監獄風雲2》中蹲著。

(來自《新精武門》)
一個德國人,手持攝像機,走進片場,記錄下了這些傳奇人物工作時最真實的模樣。
談不上是多專業的紀錄片,所以用了「漫談」二字。
這是德國人眼中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01
要說香港最廣為人知的電影類型,肯定少不了「動作片」。
而動作片裡最吸睛的肯定是那些打星,尤其是「打女」!
1988年,楊紫瓊結婚息影,以動作電影聞名於世的香港影壇,一時竟找不出一個靚麗的「打女」!
直到楊麗菁的出現。

可能很多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阿姐」莫愁,但在90年代前後,她是香港最著名的女打星。

自幼習舞的楊麗菁,接過楊紫瓊的大旗,在系列電影《皇家師姐》第3部中C位出道。
硬橋硬馬、真摔真打、飛車追匪。
幾乎是「女版成龍」。
但自從做了打女,她就再也不是隔壁班那個會跳舞的氣質女孩了。
《皇家師姐》之後,她開始「練功」。
練臂力、練腰力、練腿功。
面對鏡頭,楊麗菁表示很無奈:
我也不想這樣,我也寧可走進電影院做其它女孩都會做的事情……
這種無奈,是動作電影的幸運,也是「打女」的悲哀。
(生氣ing~)
但這種無奈,還不算什麼。
對「打星」來說,更難受的是受傷和轉型。
紀錄片拍到李連杰時,他就掛傷在身。
而鏡頭中的成龍也在抱怨,投資人不讓他嘗試新的電影類型。
所以他只能一直打打打打打打……

打了一輩子、拼了一輩子,也傷了一輩子。
鏡頭下的他們,不再是以往電影中的英雄,只是個對著鏡頭苦笑的普通人而已。
02
為了節約成本,香港拍攝電影的節奏很快,從計劃拍攝到最後出樣,平均就是兩個月的時間,有時候3個星期電影就出來了。
所以在香港,電影是沒有保鮮期的。

與海量影片相對的,是香港電影人的拼勁兒和效率。
1991年的徐克,同時拍攝著兩部電影。
一部是「黃飛鴻」系列的開山之作,另一部則是為建立香港導演協會籌資的電影《雙龍會》。

後來,《黃飛鴻》中的黃飛鴻和十三姨都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而《雙龍會》中的玩命和馬友則是成龍「最被低估的角色之一」。
左手李連杰、右手成龍,且部部精品,怎麼拍出來的?

沒什麼秘訣,每天只睡4個小時罷了。
曾經和徐克合作過的張艾嘉被採訪時不無怨念的說:
一個女演員工作了8個或10個小時,臉部表情都開始變異了,看起來當然不怎麼好看,但是她還是一直拍、一直拍……
張艾嘉翻了個白眼,鏡頭切換——
片場的徐克帶著口罩墨鏡,忙裡偷閒,坐在椅子上已然睡著。
而那個時候的周潤發,當鏡頭對準他時,他正在《監獄風雲2》的片場聽導演林嶺東講戲。
與此同時,就連配角和場務都沒有停下來,他們在佈置道具,準備第二次排練。
投入、認真、拼時間。
有一個小細節是,拍這場戲時,周潤發已經三天沒好好睡覺了。
他早上6點起床,拍到午夜12點,再轉移到另一個片場,到黎明之前繼續站在攝影機前。
最高產時,他曾在1980年一年拍攝了14部影片。
累並快樂著。
當然紀錄片中還有「一天工作18個小時」的新人周星馳……

03
自然,香港電影中最迷人的當數那些年風華絕代的港星們。
尤其是每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晚會,簡直是各路人馬齊聚「光明頂」……

東方姐姐林青霞。

小馬哥周潤發。

香港女兒梅豔芳。

還有這些人,你記得多少?
其實,在君君的心中,港片一直沒死。
她是記憶裡那個永遠打不死的陳家駒、是敢愛敢恨的十三姨、是風華絕代的聶小倩、是無厘頭的周星星、還是快意恩仇的小馬哥……
她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謹以此篇致那個最美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