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風暴(Between Two Worlds) 電影劇情、影評:失業的我

橫掃柏林、戛納、威尼斯等多個電影節的國際巨星,影后大滿貫,50多歲依然香豔性感的女神…

居然在這部新片裡,完全拋棄了美麗優雅,全程髮型凌亂,掃地、拖地、擦桌子、掃廁所…

導演瘋了嗎?這麼浪費折騰女神嗎?

恰恰相反,這部電影太有意義了:《烏斯特雷姆》(片名耽誤電影系列,我更喜歡另一個譯名《兩個世界之間》)

失業風暴

Between Two Worlds

失業風暴

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看著手上這份簡歷,頻頻搖頭。

眼前這個名叫瑪麗安的中年女人,已經23年沒上過班了。

婚後她就當了全職主婦,家裡條件不錯,有傭人伺候著,她只用管管賬。誰知後來老公出軌了,跟她離了婚,她決定換一座城市,重新來過。

沒什麼工作經驗,又不年輕,誰會請這樣的員工呢?況且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哪哪兒都在裁員。

工作人員給她建議:面試的時候,你得說,我隨時能上班,啥活兒都能幹,週末也可以加班,這樣找到工作的幾率才大。

然後,生怕冒犯地、小心翼翼地推薦:不妨,先從做清潔工開始?

畢竟打掃衛生這種事,是個人都能幹吧。

瑪麗安倒是沒有絲毫的不悅,一口答應了下來。

上班第一天,就是打掃公共廁所

上班第一天,就是打掃公共廁所。

同事一步步指導她:戴上橡膠手套,先噴清潔劑、再用馬桶刷,最後是海綿布擦,從最髒的開始,關鍵是要快!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瑪麗安,只好硬著頭皮上,沒多久就渾身是汗,忍不住脫衣服,綁頭髮…

忙活兒了大半天,僱主一來看,各種挑剔,這裡有水漬,那裡沒弄乾淨,還嫌她們慢…

瑪麗安辯白了幾句,回頭就被投訴了。老闆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把她炒了。

第一天上班就被炒,瑪麗安心裡不是滋味。

她特別介意的是,老闆和客戶都說她:像豬一樣,又蠢又懶。

沒過多久,她又應聘了一份工作:上皇家遊輪打掃房間。

說是應聘,其實沒有試用期,來了就幹,工資日結。

遊輪一靠岸,這群清潔工就進去打掃,他們得在遊輪停靠碼頭的有限時間裡,完成打掃工作。

用同事的話說,這簡直就是清潔工的地獄模式。

具體來講,4分鐘打掃完一個房間。

需要完成上下鋪換床套被罩枕巾,再鋪床疊被,床單不能有褶皺,還要打掃廁所…

幾個清潔工,一次要負責200多個房間。

第一天上工,瑪麗安就把手機掉進了馬桶裡…

從凌晨時分,幹到天矇矇亮,她直不起腰,手臂痠痛,累到癱在地上爬不起來。

但總算,她堅持了下來。不僅如此,她還交到了一群朋友…

然而,瑪麗安根本不是什麼中年失婚女人。

她欺騙了所有人。

她是一個作家,偽裝身份,只為寫一本關於清潔工的書…

《烏斯特雷姆》今年1月在法國公映,該片曾提名戛納,目前評分7.7。

故事改編自法國知名女記者弗洛倫斯·奧貝納斯撰寫的紀實報告文學《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

書籍封面:《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

作者: Florence Aubenas

出版社: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弗洛倫斯想知道,經濟蕭條對真正三餐不繼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此、她放下家庭、親友、記者工作,化身法國最底層社會的失業勞工,親身體驗找工作、做臨時工的生活,最後撰寫了這部有關「底層勞動者的辛酸」的作品。

電影真實還原了這一過程,在做清潔工的工作中,她體會到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更與身處這一階層的同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但隨著身份被揭穿,她也面臨著重大的心靈考驗…

這裡首先要說一下影片女主角

這裡首先要說一下影片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

這位享譽國際的法國著名演員,曾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國際影后,以及美國戲劇最高殊榮的託尼獎、法國最高殊榮的凱薩獎,被譽為法國「國寶級」影后。

朱麗葉·比諾什

朱麗葉·比諾什

她還是國內眾多大咖的偶像,張曼玉、蔣雯麗自認是她的粉絲,劉嘉玲曾說「她是讓我心跳加速的女人」,侯孝賢為了她親赴法國拍攝,賈樟柯公開表白,想與她合作。

圖片源於網路
圖片源於網路

圖片源於網路

她的美麗固然讓人驚豔,但她精湛的演技,才是令她在影壇常青的關鍵。

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紅到今天,如今年近六十,依然在做新的嘗試。

在這部電影裡,比諾什大部分時間都穿著清潔工制服,彎腰低頭打掃衛生,光是這一點已經足夠顛覆了…

而她更把作家與清潔工身份之間的矛盾感,演繹得相當到位。

正如網友評論:比諾什醫美級別的演技!看她打掃衛生好入迷啊,有點想求她直播給她刷火箭!

電影透過瑪麗安的眼睛,展現了金融危機之下,法國社會最底層老百姓的生活。

那是瑪麗安認知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在那個世界,工作太難找了,而有底薪、保險、特休的工作,寥寥無幾。

錢難掙屎難吃,哪怕老闆苛刻得要命,哪怕員工心裡罵了一萬遍,還是得忍著。

底層工作時薪很低,不買衣服,不和朋友聚餐,僅僅是維持基本生活,就得打好幾份工。因為沒錢,不得不住在偏僻郊區。

人們普遍睡不夠,一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不是熬夜就是起早,通勤得單程1小時起步,剛回到家又要上班了。

如果加班錯過了地鐵公交的運營時間,根本捨不得打車,只能步行。

這樣每天卑躬屈膝、彎腰駝背,做著重複而枯燥的低薪工作,人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既體驗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也無力做其它事情獲得快樂。

求生的掙扎,也讓他們放棄了自我技能的提升,每天就只是機械麻木地上工、放工,倒頭就睡。

人一旦陷入低薪的沼澤中,似乎就沒有能力爬出來…

在那個世界,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因為臨時工沒有勞工醫保。

蛀牙只能忍著痛,耐心等滿口牙全部掉光,才能換得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的假牙,度過往後的日子。

但偏偏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又最容易因為工作弄傷身體。

就說在遊輪上做清潔工,一個半小時要鋪60張床,平均一分半鐘就要鋪好一張床。

一個半小時做下來,背和肩膀都會痠痛麻木,回到家手臂還在顫抖,睡著了會因為肌肉陣痛而醒來…

瑪麗安寧願掃廁所,也不想鋪床疊被,但她沒有選擇,工作就是派給你了,由不得你挑三揀四。

因為沉重的勞動,已經戒菸三年的她,又開始復吸了…

而電影更高明的一點在於,它不僅讓瑪麗安去體驗這種艱辛,更明明白白告訴觀眾,即使是這樣心懷同情的作家,她如此真切地體會過這種生活,但她依然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瑪麗安交了個朋友,克里斯汀,是一個獨自帶著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

為了養活全家,克里斯汀每天起早貪黑,拼命工作,她看到同樣失婚的瑪麗安,覺得同病相戀,她理解瑪麗安的無助,想要幫她一把。

她給瑪麗安介紹工作,帶她上工,手把手教她,操心她的未來…

但瑪麗安始終有所保留,只把克里斯汀當成一個觀察對象。

有一次,瑪麗安發現對方偷偷翻了她的包,第一反應是,她是懷疑我的身份,還是要偷我的錢?

但實際上,克里斯汀只是為了看一眼瑪麗安的身份證,記下生日,並在生日那天給了她一個驚喜。

沒錯,瑪麗安是中產,擁有豐富的知識閱歷,但在與人真誠相處上,她完全敗給了真正的清潔工。

而當她的身份敗露,失去這位摯友的信任,也成為了故事的唯一走向。

在電影最後,知道真相的克里斯汀,拿著清潔工的工作服,對瑪麗安說:怎麼樣,再來一個半小時,刷廁所?

瑪麗安含淚搖了搖頭:不,這沒有意義…

這段友誼走到了盡頭…

從作家的身份來說,掃廁所確實已經失去了意義,但這就是一個底層打工人賴以生存的工作,能賺到錢,吃上飯,這就是意義。

這部電影又名《兩個世界之間》,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階層之間的差異,大到難以彌合。

諷刺的地方就在這兒,瑪麗安想通過體驗和寫作,讓更多人看到底層人的不幸,但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緣木求魚,白忙一場。

正如片中,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識破瑪麗安時說的話:

你受不了就可以不做,回到原本富足的生活,但真正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這就是你們之間的最大區別。

說白了,有過切身的體會又如何?瑪麗安永遠無法真正與他們感同身受,因為無論如何,她都有退路,她不用真正為生計發愁,不用焦慮明天的三餐、下個月的房租、孩子的學費…但他們不行。

而事實上,底層勞動者的艱辛,整個社會對底層的壓榨,有錢人真的看不到嗎?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真空,只要留心,就可以從新聞裡看到,在身邊看到,只是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這個發生在法國的故事,其實可以發生在今天任何一個國家。

法國遊輪上的清潔工,美國餐廳裡的服務生,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區別。

窮人之所以貧窮,不是因為懶,失業,不是因為不努力。

一個人的財富多寡,職業生涯是平順還是坎坷,很多時候是看運氣。

大環境的改變,影響著每個人的職業願景。疫情反覆的這幾年,相信我們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而一個好的社會,就是要有責任和能力,為那些不幸滑入谷底的人們兜底。

而不是在發生「討薪失敗跳樓」「996後猝死」「35歲被最佳化」時,施捨一點廉價的同情。

一個好的社會,應該要讓弱勢群體也能感受到被尊重。

給窮人公平的教育,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讓他們能夠活得像個人;

讓他們有權利去抗爭,讓他們相信,時運不濟是暫時的,總有機會通過努力改變命運,觸底反彈。

這是全球都面臨的挑戰,現狀可能很難改變,但萬事總有一個開頭。

那或許,就是從拍一部關於清潔工的電影開始。

相關文章

越魔幻越真實,社會系電影該有的樣子

越魔幻越真實,社會系電影該有的樣子

文藝片的戲劇性往往會被低估,今天推薦的這五部全景單元影片可以給我們好好上一課。 《人間世事》上演了一出強姦案的「羅生門」;《兩個黎明之間》偏...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 為什麼童謠 X 殺人的套路屢試不爽呢?不用說,童謠中天真稚嫩的童聲,與詭異的歌詞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巨大...

日本影星三浦春馬自殺的6個因素

日本影星三浦春馬自殺的6個因素

三浦春馬的自殺,實在是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事先沒有任何的徵兆,而且他的事業很順暢。 三浦於1990年4月出生在茨城縣,4歲參加兒童劇團,19...

韓國電影,爆是爆,它還能上嗎?

韓國電影,爆是爆,它還能上嗎?

韓國電影人進擊好萊塢。 去年年底Sir還感慨,越來越多的韓國大牌得到好萊塢挖掘,或者背靠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回顧請戳) 《寄生蟲》...

紀錄片《二毛》:被嫌棄的二毛的一生

紀錄片《二毛》:被嫌棄的二毛的一生

二毛,1980年生人。 九歲時,他父親被判刑槍斃,他跟隨表哥去重慶撿垃圾。十七歲時,他用自己撿垃圾賺到的路費去了深圳,幹過流水線,做過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