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鋪子在B站發現一部寶藏片,2900萬播放,20萬彈幕,184萬追劇。自播出後就一直霸佔影視榜榜首。甚至第二、三名加在一起,也不及它的零頭。
好了,不賣關子——《決勝荒野之華夏祕境》

提起荒野求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代表人物,應該便是貝爺(貝爾·格里爾斯)了。
在貝爺憑藉舌尖上的「美食」成功破圈後,大眾對荒野的注意力,多停留在各類奇葩食物的「吃吃吃」上。
但真實的荒野求生,不僅需要你有將食物放入口中的勇氣。
更需要你有發現食物的智慧。
簡單來說——
有得吃就不錯了。
很多時候,真的只能餓肚子。
能夠忍受捱餓,並在捱餓的情況下理智思考、尋找出路,是荒野求生中最重要的技能。

而本片的主角就是捱餓方面的「大師」——
埃德·斯塔福德。
前英國陸軍上尉,人送外號「德爺」。
他是全球第一個徒步穿越亞馬遜的人。
他曾赤身裸體、零物資地獨自在荒島上生存60天。
因為經常找不到食物,擅長捱餓,所以又被人戲稱為「捱餓德」。

並且,與其他節目更偏重生存向不同。
在本片中,德爺不僅要在野外生存下來,還要與全世界最強的生存探險高手,進行一對一PK。
每期節目中,德爺將面對不同人的挑戰。
他們將比賽穿越寸步難行的野外環境,最終到達節目組指定的終點,先到者獲勝。
而這些拍攝地均在中國——
陝西、甘肅、四川、雲南、廣東……
群山天坑、雪地冰川、沙漠沼澤、草原溼地、海洋島嶼……
在見證他們於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完成任務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飽覽中國廣袤大地上的自然風光。

節目第一期,德爺就迎來了巨大的挑戰。
挑戰地點位於陝西漢中的大巴山脈。
大巴山脈是中國陝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區山地的總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
在這裡,山區石灰岩、白雲岩、砂岩分佈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多峰叢、溶洞、暗河等。
而德爺的任務就是翻越陡峭的森林,穿過石灰石迷宮,並於亞洲最大的竹林尋覓道路,最終到達天坑底部。
這一段路程直線距離為50公里。
可光從地圖上,我們就能看到這裡一路上的艱難險阻。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還是想想就算了吧。

除此之外,他還將面對一位強有力的挑戰者。
一位迄今為止他認為最難對付的對手,威爾·洛德。
威爾·洛德是一名全球頂級的原始生存專家。
他擅長史前烹飪、屠宰、獸皮利用、製作繩索、建造庇護所等生存所需要的所有技能。
他的荒野生存技巧全面專精,許多英國頂級叢林生存技巧公司都要聘請他去做專業講師。
更關鍵的一點是——
他是德爺曾經的老師。
他教會了德爺基本的生存技能,教會了德爺製作弓箭,還教會了德爺製作石刀、石鋸。

二人於河谷中的起點就位後,挑戰正式開始。
在河谷中沒跑多遠,二人就選擇了不同的路線。
河谷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崖,河水於其中緩緩流下,不僅滑不留手,少部分可用來攀登的岩石還佈滿了青苔。
想要翻越險阻直奔南方的終點,風險極大。
最穩妥的選擇無疑是先沿著河水向西行進,走出河谷後再向南進發。
威爾選的就是這條路線。

而不走尋找路的德爺選擇了向著南方「莽」過去。
他在河谷中找到了一個分叉口,他認為翻越過去,便可以直奔南方。
兩側的岩石很滑,但他還是決心迎難而上。

經過小心翼翼的攀登,他即將爬上崖頂。
可這時卻發生了意外——
他一不小心,失手摔了下去。

還好,人沒有大礙。
危險沒有讓他恐懼,失敗也沒有使他退縮。
稍作休憩後,他重整旗鼓。
這次他終於成功爬了上去。
他躲過了河谷,直奔南方而去。

而另一邊,向西行進的威爾一路上並沒有暢通無阻。
他也遇到了很多「絕路」,但所幸他總能找到繞過去的方法。
他還抽空為自己做了一把石刀——
找到薄又沒有岩層線的石頭後,通過另一塊石頭的敲擊使其留下鋒利的邊緣,這樣就有了刀的雛形。

不僅如此。
他還在河中抓到了一隻青蛙,在岸邊採集了很多紅醋栗。
看來晚上是不會餓肚子了。


畫面再切換回德爺。
儘管德爺爬上懸崖,走了捷徑,但他的行程卻仍充滿著艱難,
因為山的後面還是山,懸崖的後面是更高的懸崖。
更不巧的是當地下起了雨。
這不僅加大了他攀越的難度,還使他面臨著失溫的危險。

並且由於一直在爬山,他沒有找到任何食物。
好在他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穫——
他發現了一個山洞,通過這個山洞可能直接穿到山的另一邊。
他打算第二天製作火把後,再進山洞探索。
在用樹木、樹皮、和樹葉搭建了一個庇護所後,他忍著飢餓草草睡下。
——「捱餓德」果然名不虛傳。


相比於德爺,威爾就要滋潤多了。
他找到了一個山洞,還在山洞裡找到了乾燥的竹子。
竹子的外殼有二氧化硅,可以直接摩擦生火。
在用石刀挖出一個乾燥的取火點後,威爾又用石刀刮下了很多幹燥的竹屑。
經過一陣猛烈地摩擦後,他成功生起了火。

藉著火焰,他烤起了白天收集的紅醋栗。
飽餐過後,他在火邊安穩地睡去。

第二天醒來,他還用路上收集的樹脂、竹子、蕁麻搓的繩子為石刀做了把手。
準備妥當後,他重新踏上了征途。

視角再次切換,餓著肚子的德爺也開始了他嶄新的一天。
今天,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做火把。
他決定用竹子做火把的把手,並在其中塞入帶有樹脂塊的樺樹皮。
一個簡易的火把就這樣做成了。
根據他的估算,這大約能燃燒半個小時。

火把做好了,接下來需要生火。
這對他來說十分艱難——
他沒有刀,沒有乾燥的木材。
因為下雨,他的整隻手也都是潮溼的。
他之前從沒有在這種潮溼的環境下成功取過火。
但他必須努力去嘗試。

幸運的是,在生火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一些自然中的美好——
一隻蝴蝶悄然地落在了他的胳膊上,他小心翼翼的將手探了過去……
然後一把抓住蝴蝶,塞進了嘴裡。
——這為他補充了珍貴的能量。
真是太幸運,太美好了。

再三嘗試後,德爺終於生起了火。
他帶著火把和柴火開始了他的洞穴探險。
穿過狹窄的通道,他進入到一個非常大的山洞中。
黑暗中,德爺舉著火把,小心翼翼地尋找著洞穴的出口。

順著地下暗河走出一段後,他感覺到了迎面出來的風。
這說明出口就在不遠處。
但同時,前方的河水也越來越冷,越來越深。
他決定放下火把趟過去。

下去後,他發現河水比他想象中還要深和冷得多。
看著前方深不見底、冰冷徹骨的激流,他明智地選擇了放棄。

火把燒得只剩一半,渾身溼透的德爺還面臨著失溫的危險。
他只得停下,在山洞內就近生火。
還好他有先見之明,帶進來了足夠多的柴火。
烘乾了身體和衣物,他開始計劃下一步。
今天只能這樣過去了,而明天又不得不走回頭路。
他將被威爾拉下一天的行程,這無疑是個非常令人沮喪的消息。
他只能期望威爾在錯綜複雜的灌木叢裡浪費很多時間。
然後,他餓著肚子,進入了夢鄉。

威爾顯然並沒有如德爺所願,他的行程算得上十分順利。
首先,他找到了食物——
生活在樹幹中木蠹蛾的幼蟲。
這東西用他的話說,吃起來像是在吃多汁的樹皮。
儘管口感不咋地,但仍能補充能量。
對比一下還在捱餓的德爺,真是天壤之別。

然後,威爾已經走出了群山,開始向被稱為「龍牙」的石灰石迷宮前進。
德爺最不願見到的情景發生了——
他比威爾整整慢了一天。

德爺要怎樣彌補落下的一天?
他能否追上威爾的進度?
他將使出什麼騷操作的逆風翻盤?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交給大家去片中尋找了。
而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
我們都已經見到了,他們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和麵對挑戰時的鬥志。
他們向我們展現了現代人,該如何在極端的自然環境中生存。
這有助於我們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係。
荒野求生類節目的意義絕不只是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也不是享受征服自然的快感。
而是教會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以及如何細心地去發現大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