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香港電影沒落了。
比起輝煌的八九十年代,港片確實大不如前。
但即便如此,他們每年還總能給我們一些驚喜。

去年的《淪落人》有香港版《綠皮書》的美譽,溫情之處又鍼砭時弊。
今年,香港的好電影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9月17號,一部催淚的香港電影上映——《麥路人》。

麥路人(2020)
導演: 黃慶勳
編劇: 潘幸枝
主演: 郭富城 / 楊千嬅 / 萬梓良 / 張達明 / 鮑起靜 / 劉雅瑟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上映日期: 2020-09-17(中國大陸)
片長: 114分鐘
又名: 麥難民 / I’m Living It / I’m Livin’ It
要想真正理解電影《麥路人》,得先從電影名字入手。
「麥路人」,即「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的路人」,他們大多都是無家可歸的普通平民,亦或是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精神貧民。
當午夜降臨時,他們走進快餐店,點上一杯飲料,隨便找個座位,一待就是一個通宵。
這個場景是不是有些熟悉,不知道你們什麼情況,反正我曾經這麼做過,我相信與我有相同經歷的人肯定也不少。
帶著這份期待去看《麥路人》,一定會特別有共鳴。

《麥路人》被稱為港版《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裡的一家人沒有血緣關係,《麥路人》同理。
電影裡的「一群人」都是「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的路人」,久而久之,他們相識相熟、互幫互助,如同一家人。
這個「家」裡,有做生意破產的老闆,有在酒吧賣唱、鬱郁不得志的歌女,有帶著孩子、沒有身份的單身母親,有生活條件很差但對每個人都報以微笑的小女孩,還有和家人發生矛盾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
他們的生活很不如意,但這些人之間的溫暖正是電影裡最大的光芒,也讓銀幕前的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暖意。

《麥路人》集結了香港電影界一大票紅花綠葉,紅花是郭富城、楊千嬅,綠葉是張達明、鮑起靜、萬梓良等。
郭富城飾演的阿博原先是一個投資經紀人,後來因為虧空公款破產,自己承受不住打擊,淪為「麥路人」的一員。
即使自己已經是泥菩薩過河,他依舊擔當起大哥的職責,替叛逆少年介紹工作,為單身母親想辦法還債,照顧年幼的小孩……

阿博和家人之間的戲份是電影最催淚的情景之一。
因為心結,他一直沒有辦法面對母親和家人,但他並非鐵石心腸。
《麥路人》裡有一段他在外面偷看母親和家人的片段,天王演技大爆發,眼神裡都是戲,看得觀眾很揪心。
有很多觀眾把阿博的行為視作不孝。
我倒不這樣認為。每個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都曾經有一段不願和家人有過多接觸的時光,不是不願,只是不敢。
因為當初的諾言,因為害怕面對,所以他們把自己包裹起來。這種焦慮和不安反而是責任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

楊千嬅在電影中扮演一個歌女。電影裡,臺下的觀眾起鬨說她唱歌難聽,我就笑笑不說話。
千嬅唱歌難聽,你怕是沒聽過《處處吻》吧!
很奇怪的一個點,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楊千嬅一開口唱歌,眼淚就奪眶而出。
難道因為我老了?畢竟千嬅也曾經是我的青春。

張達明這個綠葉當得絕對值!戲份沒多少,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獎盃抱回家,不服不行。
他飾演一個因外形而屢屢被嘲笑、甚至因此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他的生活境遇可想而知。
最後他偷別人錢包被警察抓住,阿博問他為什麼要做小偷?
他幾乎是聲淚俱下:我這個樣子,又能做什麼工作呢?
這一幕就如同《我不是藥神》里老太太的那幾句話一樣,字字誅心。

萬梓良飾演的角色叫等伯,他的真名沒有人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他一直在等一個人,等自己的妻子。
這是一個永遠等不到的人,也是一個不會有結局的故事。
快餐店因為內部清理、休息一天,等伯害怕錯過等待的人,情緒崩潰、嚎啕大哭。
如果一個人活下去的「堅持」被迫中斷,這對他來講是多麼大的殘忍啊!

上面提到的這幾位早已是公眾熟知的實力派,他們有此發揮,完全在意料之中。
但《麥路人》裡還有一位演員,她的演出絕對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她就是劉雅瑟。
剛看完電影的你是不是一臉懵——哪個是劉雅瑟?
不怪你,我當時也是一樣的反應。
她在片中飾演的正是那位帶著孩子的母親,這和之前《致青春》裡的朱小北簡直判若兩人。
再仔細想想,這是一部港片,裡面清一色的香港演員,劉雅瑟在其中完全沒有違和感,強大的演技讓人歎為觀止,用「整容般演技」來形容一點兒都不過分。

劉雅瑟飾演的單身母親是電影一個很大的矛盾衝突點。
有很多人對這個角色難以理解,她之所以落到這步田地,是因為她有一個嗜賭如命的婆婆,而且這個婆婆並不喜歡她。
她辛辛苦苦打工掙錢的速度,趕不上婆婆賭博輸錢的速度。
她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不應該做的事情。
但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的:哪有什麼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

《麥路人》裡有兩場葬禮,一場是他們作為群演參加的「假」葬禮,等伯在葬禮上由此及彼、聲淚俱下,引得導演大讚敬業;
可在最後的那場葬禮、他們「家人」的葬禮上,他卻失聲了。
不是不夠悲痛,只是這時候悲痛已經轉化為一種力量,堅持下去的力量。

《麥路人》看似講了一個很壓抑的故事,結局也有一些悲慘,但最終呈現給觀眾的卻是滿滿的正能量。
電影裡的幾個人物,他們都以積極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不管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但這種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

有人說,弱者欺負弱者,無所不用其極。
可我要說,只有弱者才理解弱者,也只有弱者才會無條件地幫助弱者。
因為他們曾經是同一類人,也許以後還是一樣的人。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他們更應該相互取暖。

在電影《麥路人》中,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溫暖彌補了物質的匱乏,撫平了親人缺失的傷痛。
有些時候,當不幸降臨時,我們唯有牽手共同渡過。
就像疫情期間的武漢,鄰里之間相互贈送蔬菜、分享食物;全國伸出援手,武漢加油、武漢挺住。
我們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曙光必將來臨。

《麥路人》是一部聚焦普通民眾的電影,是一部純正的香港電影,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