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瑋柏閃婚,再到張一山的感情八卦,公眾人物的情感話題似乎總能高掛熱搜,並引來一眾圍觀。甚至圍觀之外,還會引來大眾的一番討論。一方面,是明星身份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也可見兩性情感話題的熱度。
而鋪子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正是拍男女關係出了名的韓國導演,洪常秀的新作。他的系列作品,可謂深切地探討了兩性之間的情慾,及由此而生的道德衝突。這部新作同樣如此——
《逃跑的女人》(又譯《逃走的女人》

自多部個人風格鮮明的作品進入觀眾視野以來,「作者導演」便成了圍繞洪尚秀的醒目標籤之一。
並且,同許多作者導演一樣,洪常秀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他通常都兼任導演與編劇的職位。
不得不說,由這樣的特點出發,導演本人之於影片自然顯得格外重要。
這種強烈的作者性,也難免讓人會將導演的個人生活,和他的創作背景,納入到解讀影片的要素中去。

洪常秀
而洪常秀導演本人的經歷也確實有些不同尋常。
再此,鋪子也小八卦一下,以為後續更好地聊正片做個鋪墊。
洪常秀,於1960年出生於韓國。
家境不錯,父親是軍官,母親經營電影公司。
一直到初中以前,他都還是家裡害羞的聽話小孩。
但,初一以後,一切驟變。
在結交了更多朋友以後,洪尚秀學會了抽菸、喝酒,也談了戀愛。
這樣的青春故事,或許發生在一些普通青少年身上不足為奇。
可發生在洪尚秀身上,卻冥冥中為日後的電影創作,埋下了關鍵的一筆。

洪尚秀電影《你自己與你所有》劇照
高中時,他抽菸酗酒的癮稍微緩了些,但那些精力也都放在了交女友這件事上。
甚至,連大學的能力傾向測驗他都沒參加,而是在家裡聽古典樂。
更消極的是,那年冬天,洪尚秀選擇了自殺。
他獨自在一家旅館吞服了大量安眠藥,性命垂危,所幸搶救及時。

洪尚秀電影《劇場前》劇照,片中也有吃安眠藥的情節。
有過起死回生般的經歷後,洪尚秀決心開啟新的人生。
他想學音樂,母親便透過藝術界的人脈請來了鋼琴老師教學。
不過,從洪導最終踏上了導演之路這點,不難猜出他音樂的道路沒能善終。
因為,在學習音樂的兩個月內,他前後和兩位老師發展成了約會的關係。

洪尚秀電影《處女心經》劇照
說到這裡,或許觀眾也自然而然地明白,為什麼其電影作品總在探討男女關係了。
畢竟,對此他的親身經歷確實不少。
而他成為導演後,與女演員金敏喜的情感關係也一度引發兩人戲裡戲外的八卦。
這種電影與現實之間的交集與轉換,也頻繁成為影迷探討其作品的入口。

洪尚秀與金敏喜在柏林電影節獲獎時的合照
從導演的作者性出發,不難發現,《逃走的女人》一片依舊呈現了一種「洪尚秀式」的特徵。
女主角嘉米(金敏喜飾),在拜訪或偶遇另外三位女性的過程中,逐漸展現了他人與自己的情感拼圖。
在這些故事裡,不論是嘉米姐姐的前夫,或是友人的曖昧對象,甚至嘉米的現任、前任,均不是導演便是文藝、知識界人士。
一如洪尚秀過往作品裡的那些男性角色一樣,職業總被劃定在導演、電影教授、電視編劇、作家、畫家之類的範圍內。
他從自己生活的環境中提煉人物,也彷彿把喬裝打扮後的自己,放置在了電影裡。

但,這種打扮並不是美化。
因為比起自我矯飾,洪尚秀的呈現更像某種自嘲。
本片中,男性的職業身份設定固然光鮮、體面,可洪尚秀卻選擇不斷地把他們放置在了尷尬的處境之下。
毫不留情地將這些男性角色不得志的處境暴露出來。
嘉米在與姐姐聊到前姐夫時,直言道:「他活該失敗。」

而在與舊情人的妻子,偶遇閒聊的過程中,對方也表達了她對自己丈夫某些行為的厭煩。
在對方眼中,其丈夫雖不乏機會在人前拋頭露面,卻頻頻說著重複的話,怪可笑的。
何況可笑之餘,那些重複的話語也盡顯虛假。
彷彿說的都是不經思考的話,即荒唐又愚蠢。

當然,這些對男性角色的揶揄,可不只是為了嘲諷。
而是借這些嘲諷式的呈現,掀開兩性生活中,不盡如人意的邊邊角角。
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值得豔羨的生活裡,其實也有言不由衷的地方。
比如,嘉米拜訪的那位教普拉提的友人。
對方住在令人豔羨的公寓裡,窗外宜人的山景一覽無餘。
此外,房租划算,租房的朋友本身也有十分可觀的收入。
經濟方面無憂無慮之外,感情似乎也頗為幸運。
對方在酒吧邂逅的心儀男士居然碰巧住她樓上。
不得不說,如此緣分,實在難得。

但,很快這種美滿翻了個面,陰影的邊角露了出來。
有個男人找上門來,與朋友在門外一番糾纏過後,嘉米才知道,自己朋友其實還有個糾纏不清的一夜情對象。
或許在當今開放的社會環境下,一夜情未必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可,一旦讓自己想要正式交往的對象撞見,事情難免變得複雜。
畢竟,朋友心儀的男士正住在樓上。
而曾經酒後半推半就的慾望,似乎一不留神,便不得不面臨世俗道德的審視。
人內心深處潛藏的慾望與不安,正是借這個段落給挖掘了出來。

至於女主角嘉米,她雖與丈夫如膠似漆,五年以來從未分開過。
但,從其羨慕姐姐郊外的生活,羨慕朋友的公寓,及對方經濟獨立的狀態,乃至認為前任的婚姻幸福等等,這些對他人生活不經意的嚮往,似乎也側面流露了嘉米婚姻生活中,和諧之外,有難於為外人道也的不如意之處。

事實上,類似對嘉米人物資訊的儉省處理,亦是洪尚秀一貫的敘事策略。
洪尚秀作品中的寫實感,並非依靠塑造出生活中足夠典型的人物形象。
而是一定程度還原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的有限的視角,以零散的資訊,與有限的畫面展示情節。

鬆散的情節之外,影片整體的鏡頭語言也有隨性之感。
固定長鏡頭與變焦鏡頭的使用,簡潔而乾淨。
他透過凝視演員的表演,搭配變焦拉近捕捉各種情緒,以呈現人物內心細膩的情感變化。
其鏡頭之下,不同的眼神、肢體,乃至片刻的寂靜都能顯得意味深長。

不得不說,放眼韓國影壇,洪尚秀的電影風格絕對稱得上獨樹一幟。
簡潔的人物與鏡頭呈現的背後,是對通俗兩性關係哲學式深究。
似乎他總能找到一個切入點,觸摸愛情中的道德邊界,挖掘人性深處的慾望訴求。
或許,也正如豆瓣網友說的那樣,「對於韓國電影來說,有《寄生蟲》那樣強敘事的作品,也有(洪尚秀)這樣更注重人物狀態與情感記錄的電影,這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
電影鋪子
微信 | movpu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