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恨,又誇又罵。
一邊倍速翻白眼,一邊忍不住戳開新劇。
說它爛,確實爛。但我偏要看看,它究竟還能爛到什麼地步?
說的是TVB,也是陪伴了我們十幾年的:
《法證先鋒》系列

2006年,《法證先鋒》開播。
一群西裝革履的「法證人」拉風出場,戴上白手套、打開採證箱,與警察、法醫們通力合作,共同抽絲剝繭偵破案件。
16年過去,看到這個場面,本TVB兒童&i刑偵依然DNA大動。
也是16年過去了,系列評分從《法證1》的8.8掉到《法證5》的5.8。
誰看了不感慨一句——它值(huo)得(gai)。


常重溫前兩部的院長可以拍著胸脯保證,這高達3分的落差絕非時代濾鏡影響,而是實打實的雲泥有別。
回首《法證》系列,最吸引人的莫過兩點:
一是懸案,二是人情。
集曲折離奇、駭人扎心為一體的案件,是毫無疑問的戲肉。
《法證1》開場,就是一樁滅門慘案。
正在跑步的林汀汀(鍾嘉欣 飾)發現一隻花盆自高樓墜落。
她迅速衝過去救下路過的老人小孩,轉頭卻赫然發現:
花盆上有一隻血手印。
抬頭一看,竟有一隻沾滿鮮血的手。

很快,法證和警察到達案發現場譚家。
發現三名死者,分別是譚姓夫婦和他們的女兒,唯一倖存者則是譚家的兒子。
門鎖沒有撬過的痕跡,但現場被翻得凌亂,保險箱裡的珠寶也完全消失。
最大可能是搶劫殺人。
但疑點在於,女兒的死亡時間比父母晚一兩個小時,屍體沒有掙扎的痕跡,卻有多處刀傷。
難道是熟人仇殺?

法證部高級化驗師高彥博(歐陽震華 飾)果斷攔截垃圾車,從中找到了重要證物:沾有血跡的皮鞋、刀、扳手。
化驗發現,證物上除了一家四口的指紋,還有女兒男友的指紋——他正好是個慣用扳手的修車師傅。
且根據生還者的口供,他曾被人從背後擁扳手和刀襲擊。
同時還透露,譚父一直反對女兒與這個男友交往。
所以,是男友因愛生恨,或者上門劫財?

另一邊,查案眾人心中還有疑慮:
首先,女兒男友的身高與實驗分析不符。
其次,倖存者譚家兒子稱後腦被扳手所傷,可既然兇手有刀且已經殺人,為什麼不直接以刀斃他命?
最後,被找到的刀、鞋等物品到底是證物還是干擾?譚家兒子後背的刀傷又是怎麼造成的?

通過再次現場取證、縝密推斷,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開場第一樁案件,就足以看出《法證先鋒》對於推理邏輯、科學論證、案情設置的重視。
案件不僅一波三折,而且經得起推敲,沒什麼明顯bug.
甚至,它還讓一代電視兒童get了不少知識點。
比如,可以通過血液凝固與否、眼球的渾濁程度、屍體的肝溫來判斷人的死亡情況。
通過「諾曼任務」定位高空擲物的高度和位置。
以及杏仁味的「山埃」有劇毒,漂白水能破壞DNA等等。
一大波看起來很厲害的專業細節,也讓劇中經典臺詞——「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顯得更擲地有聲。
如今回看前三部《法證》,仍忍不住咋舌案件的尺度之大、設計之精妙。
有一些不僅給我留下深刻回憶,還留下了童年陰影。
尤其是《法證1》,稱得上樁樁奇巧。
比如,女模迷姦案。
女模報警稱被知名富二代渣男迷姦,可對方堅稱是女孩主動的一夜情,各種出言不遜。
通過DNA對比發現,富二代與真正的罪犯有12對染色體吻合。
那麼,罪犯究竟是誰?
是小渣男,還是他看似儀表堂堂有頭有臉的富商叔叔?

還有,連環殺人案。
年輕儒雅的大學教授鄭曉東,在散步時發現草叢裡的女屍,遂報警。
而一名老警察見到鄭曉東後,一口咬定他就是殺人兇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鄭曉東所在的城市,竟然有8起類似的姦殺案,且死者都是眼睛旁有痣的女人。
鄭曉東真是如此凶殘的連環殺手?他的殺人動機又是什麼?
這樁案件裡,不僅兇手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殺人方式也令人不寒而慄。
死者都是窒息而死,且頸部都有一條很細的淤痕。
看到最後才知道,窒息和淤痕皆由塑膠袋造成。
而那些「戰利品」,都被放置在兇手家中精緻繽紛的玻璃瓶子裡,被他日夜欣賞……
《法證2》開場的復仇案中案也頗為精彩。
法證部和警察同仁們玩真人CS遊戲時,現場竟有人中槍死亡。
調查中發現,還有一名「小丑」打扮的人在不遠處中槍昏迷。
再走幾步,捕獸籠中也有一具屍體。
這幾名死傷者究竟是什麼關係?他們是被同一人所殺,還是巧合波及?


也是通過這樁案件,佘詩曼飾演的馬國瑛強勢登場,與鄭嘉穎、林文龍上演三角戀。
新角色剛開始性格不甚討喜,加上一系列案件中規中矩,因此《法證2》的記憶點不是太多,但必須說,槽點也不多,還是值得一看。

到了《法證3》,卡司真正大換血。
黎耀祥、張可頤,吳卓羲、徐子珊,演起專業人士來有模有樣。

這一部開始人物魅力減少,但案件精彩程度不降反升。
開場的婚禮槍擊案。
婚禮現場有匪徒闖入,追逃過程中造成四人死亡,包括新娘。
看起來是蠢賊連累無辜女?
通過彈道測試才發現,兇手開槍的方向其實是衝著新郎。
到底什麼仇什麼怨,又是下藥又是開槍,勢必殺死新郎?
當時年少無知的我看到最後沉默了。
全系列最駭人聽聞也最令人心痛的案件之一,天眼少女案。
靠著預知未來的噱頭,額頭上有疤的「天眼少女」聞名全港。
一開始所有人都半信半疑,直到少女在商場中看到一名富商,直指人家「死期將至」。
沒想到,很快富商就死於非命。
難道,少女真的有「天眼」?富商之死又是誰下的毒手?

案子查到最後,剝開迷信外殼,是又一樁自閉症少女被凌辱的慘案。
整個過程曲折離奇,而且氛圍營造得極為驚悚詭秘,看得人毛骨悚然。
最終,法證依靠埋屍現場的柏樹,推斷出天眼少女被強姦的年齡,成功將招搖撞騙的罪犯繩之以法。
這個結果不僅設計精巧,而且大快人心。



《法證4》於2020年播出,演員再次大換血,劇情也開始斷崖式降智。
乍一看,法證部有錢了,先進了——
化驗署科技感十足,神似太空艙。
數碼拍照變成3D掃描,採集樣本變成現場檢測。
甚至連一眾人坐在一起頭腦風暴都變成了視訊交流。
Emmm……要不直接AI查案吧,演員也省了。

事實證明,鏡頭聚焦這些精銳道具純屬本末倒置。
因為案件推理實在是太!弱!了!
開場的劇團連環殺人案,涉及家暴、復仇、教唆殺人等元素,有多個兇手捲入其中,還有米雪、張文慈等人參演,怎麼看怎麼精彩。
結果……
就這?

懸念全靠扯,推理全靠嘴,找到兇手全靠自曝。
別說環環相扣了,從頭看到尾一個有智商的人都沒有。
包括警察在內,I’m sorry。
最離譜的是,這部的警察和法證除了喜歡對著ipad說臺詞,還很享受在破案之後搖晃著紅酒杯,你一言我一語地「點評」案情、告誡群眾。
Hello, 看我,你在神氣什麼?
最近播出的《法證5》,又一次更新換代。
演員換了,角色變了。
但與第四部默契不變的是——業務不牢靠,破案靠自曝。
比如鋪墊了好長一集的陳年舊案,「紙盒藏屍案」。
有真實原型,有老戲骨演出。
本來可以拍得扣人心絃,結果卻平淡如水窮極無聊。
尤其是警察剛查出點眉目,冤案受害人卻砸倒他們,搶了關鍵物證就跑。
哇靠,自曝了!
又比如氛圍詭秘的「十八層地獄」案。
兇手的殺人方式新穎獵奇,為每一位受害人都量身打造了一個「地獄」。
如用液氮將人凍成冰後從高空拋下,瞬間摔成碎片,稱為「冰山地獄」;將人丟進血紅色的蠟池裡浸泡至死,稱為「血池地獄」;「火山地獄」則是將人活活燒死。
還有女法醫經歷的「孽障地獄」,將她放在四面都是鏡子的房間,兇手隨時操控玻璃炸裂。
在這種情況下,兇手死於話多已經是傳統藝能。
誰能想到,另一個原本隱藏得好好的兇手,竟然光明正大現身,綁架了女法醫。
哇靠,又一個大自曝!
他是行為藝術上癮呢,還是對自己太過自信生怕不被抓呢?
更大的可能性,是編劇懶得編了……
其他案子更別說了,幾乎沒有靠科技或頭腦推理出來的,不是靠巧合就是靠自曝。
還有一次,為了查出兇手在甜品裡放的有毒物質,警察和法證竟然一個個親身試毒,你敢信??!
而且,吃了一口後,明知道有毒還繼續吃……
這智商,這反應,別說做警察,基本和做正常人無緣了。
總之,《法證5》看似案件多、節奏快,發「盒飯」停不下來,其實劇情水、邏輯亂,智商從未上過線。
耐著性子看到了20集,我只有一句話——
如果兇手天天自曝的話,要法證幹嘛?

很多人吐槽《法證4》和《法證5》感情戲過多,喧賓奪主。
其實,前三部中cp撒糖、多角戀的部分也有,但完全不會覺得突兀。
為什麼?
人物情感真實細膩,且與案件無縫融合。
說白了,談戀愛也始終是為案情服務的。
比如《法證1》裡,高彥博的妻子古澤瑤遭遇車禍,又身患癌症,但兩人一直感情深厚,不拋棄不放棄。
而古澤瑤的閨蜜佩佩回國後,與高彥博產生情感糾葛。

後來,古澤瑤中毒身亡。
看似一樁「三角戀殺妻案」,佩佩和高彥博殺人動機明顯?
細查之後,真相令人感慨萬千。

又如《法證3》中,男主布國棟的老婆Eva是一名野心勃勃的律師。
她為了向上爬不擇手段,多次向家人撒謊,因此與布國棟產生嫌隙。
於是,TVB傳統三角戀又出現了。
但編劇沒有為了成就男女主而簡單粗暴地「處置」Eva,相反,這個人物塑造得鮮活立體,十分有嚼頭。
而且,由她牽頭,引出了延續多年的連環殺人案。
兇手是一對父子,父親因為被虐待的童年陰影而對女性極端仇恨,兒子也受其影響。
從灶底藏屍到在受害者臉上劃X、為她塗上白色指甲油,種種細節令人毛骨悚然。
尤其Eva的屍體出現的一刻,我瞬間寒毛直豎,脊背發涼!
童年陰影面積+max!

到了《法證4》,三角戀引發的殺人案已經變成了閨蜜互撕、狗血一盆。
《法證5》更荒誕了。
警察井浩然(袁偉豪 飾)和女孩塔雅(蔡思貝 飾)談戀愛。
浩然的父母多年前被殺,他一直追查兇手;塔雅的老爸也失蹤多年,好不容易歸家。
接下來的故事有多巧?
相信機智的你已經猜到了——
塔雅的老爸就是殺害浩然父母的兇手!
Surprise!!!
看這一家三口痛哭流涕悔不當初,你以為他們在為殺人懺悔,其實……
他們在想堅決不能讓警察知道實情。
我:?
阿姨,您這三觀確實不像傳統TVB人兒啊!

用巧合推動案情,靠自曝查明真相,加感情戲水時長。
也難怪跟我一樣看著《法證》長大的觀眾,都只承認前三部,後面的別來碰瓷。
當多年後回憶起《法證先鋒》,我們會想到什麼?
曲折離奇的案件,深不可測的人心,還有法政精英的職業精神和一幫同僚私下的其樂融融。
會想到歐陽胖胖飾演的高彥博,果斷謹慎、明察秋毫;
法醫古澤琛,能說會寫,從叛逆變溫柔;
女警官梁小柔,敏捷幹練,身手不凡,爬窗跳海不在話下;
……
一系列精彩縝密的案件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滿足了我們對於法證部門乃至無數專業人士的想象。
有一個演員不得不提——鄭俊弘。
從《法證1》到《法證5》,他貫穿始終,前兩部是小柔的弟弟小剛,後兩部演蘇星柏的徒弟湛霆。
十六年後,他終於升職了。
然後,人也沒了……
情懷,是靠劇情和人物喚醒的,而不是硬寫死一個角色挽尊的。


TVB前監製戚其義曾說,許多年輕人通過看TVB職業劇,立志成為警察、醫生、記者……「我覺得我們在推動社會進步。」
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陀槍師姐》《鑑證實錄》《法證先鋒》《刑事偵緝檔案》……
多少經典劇集和角色,成為了影響一代人的勵志範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現在的TVB影響大不如前,但每年仍有不錯的作品交付。
罵歸罵。
我想我們心底都盼望著——
《法證》系列可以拍下去,但請一定好好拍。
TVB職業劇的金字招牌,不能再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