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萬成本搏到12億票房。三年前它毫無徵兆創造小語種電影的商業神話。
沒看爽?好訊息來了。不是續集,而是加量版——
《模犯生》(又譯《天才槍手》)
Bad Genius

本來Sir對這種翻拍並不看好。
沒想到,剛播兩集,評分8.4(評價人數不足500),比原版還高0.2。
純劇集的維度,一部值得看的好劇。
劇本過硬,細節充分,演技自然。
更難得的是。
即使拿它與影版對比,也絲毫不虛。
尤其在國內改編劇、翻拍劇氾濫的當下,《天才槍手》作出了正確示範。
Sir今天就挑三個維度聊。
看它是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再踏實地往前走幾步。

懸疑
《天才槍手》嚴格意義上是青春片。
俊男美女,校園題材。
而它最讓人意外的地方,正是對「青春」的破格。
學生時代,誰沒幻想過要作弊?
作弊的電影多了去——
《逃學威龍》《蠟筆小小生》《逃學外傳》《史上最大作弊戰爭》《愛出貓》…….
從丟香蕉到用放屁來傳答案。

大多數作品中作弊只是一種玩笑,長大了自然就會「消失」。
《天才槍手》卻不。
它以成人的角度,嚴陣以待——
把作弊,拍成扎進血肉的諜戰片。

2小時的電影,擴充成12集的電視劇。
首先就是懸疑感升級。
節奏一點沒垮。
延續影版的光速剪輯,每一次作弊都拆成心驚肉跳的遭遇戰。
隨時暴露的猝不及防。

命懸一線的「暗度陳倉」。

早已加密的「通風報信」。

還有你們最期待的作弊手法。
不得不說,Sir作為學生時代的「作弊高手」,還是再一次驚掉下巴。
還記得電影版的手法嗎?
Sir印象最深,鋼琴作弊。
每種指法對應著一段旋律,而每段旋律對應著ABCD不同選項。
小琳只要逐題敲出不同的指法,然後其他同學再腦補旋律來對應答案,這是電影版作弊技巧的原理。

劇版開始也想再次套用這個手法。
但說著說著,開始自己吐槽起自己來了……
同學們一臉懵逼——
這TM哪裡容易了?!

陸續,劇版親手把影版的bug挑出來:
手太快,沒看清怎麼辦?記錯一個手勢,答案不是全錯?作為學渣裡的精華,你還期望我們懂鋼琴?
哈哈哈。
這就是《天才槍手》劇版的誠意,它沒有完全照搬,更沒有把bug跳過簡化。
反而用更強的創意擊倒前輩。
——時鐘作弊。
兩小時考試,學霸先用一個小時做完(不信的人只能說明你們班的學霸比較低調),用剩下一個小時給各位客戶傳答案。
怎麼操作?
不用傳紙條,不用學鋼琴,更不用咳嗽……
看教室裡掛著的鐘即可。
分針對應題號:
指向第一分鐘,對應第一題。第二分鐘對應二題。六十分鐘剛好對應試卷六十道題。

秒針對應答案:
以鐘錶刻度為座標,1234對應ABCD。
當秒針指向具體數字時,右手如果有動作,那就表示答案就是數字對應的字母。


還有配套的附加規則。
附加一:
為避免答案重合程度太高引起懷疑,大家每四題自己選一題自己答。
附加二:
學霸:「我的答案一定是對的,全抄太高分,就有點不合你們身份了哦!」
滴水不漏。
別忘了,這僅僅是前兩集的內容。
隨著考試難度升級,這幫人能想出什麼樣的手法……
Sir想都不敢想。

人物
劇版基本從劇情上覆刻了影版(有小部分重要改編,Sir後面說)。
除了創意和懸疑感的豐富。
劇版最顯眼的動作——
填充人物與動機間的縫隙。
先看角色。
小琳、阿班、小巴和格雷斯,不變的四人組。
全新一批演員,依然都顏值線上。

△ 角色依次是小琳、阿班、小巴和格雷斯
學霸組,小琳和阿班。
外表反差最大的就是小琳。
從單眼皮、氣場滿滿(有時還流露出殺氣)的高級臉,變成了一個更為和善可親的軟妹子。
這一版的小琳待人接物少了很多稜角,多了幾分圓融。
也讓她的「覺醒」之路更平順。
聽到別人喊自己小琳老師,也不再是剋制地抿嘴笑,而是鄰家女孩般的笑容可掬。


△ 上圖為電影版,下圖為劇版
劇情設置上,也讓琳有了更讓人信服的成長。
都知道,琳是後來作弊集團的首腦。
一個小女孩是怎麼成長為大boss的?
坦白說,影版為推進節奏犧牲了一部分動機的解釋。
看完劇版你才知道——
琳的人生,一直被「作弊」包圍。
開場,拼單詞比賽。
贏者可以得到獎學金,入學昂貴的私立學校。
最後分勝負的關頭,對手教練被迫「出手」,給自己的選手提示。
幸好琳實力過硬。
當場打臉——

她發現,蟬聯多次比賽冠軍的所謂「贏家」,靠作弊。
後來,班級月考。
閨蜜把老師補課的卷子給琳看,琳的反應——嗯?這些題怎麼都沒見過?
閨蜜不懂,因為都不會。
她只知道,報了老師補習班的同學,成績馬上都變好了。
是閨蜜特別笨嗎?
月考卷子發下來那一刻,琳懂了。
考試題目跟補習的習題一模一樣。
老師在洩題。
老師給學生洩題

她又發現。
所謂好學校的好老師,也在作弊。

最終。
一個個輝煌的形象坍塌在她面前:校長在作弊,學校在作弊,整個社會都在作弊……
所以琳的動機更加清晰:
她組建作弊團體,不為名,也不真正為利。
她要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發洩對成人世界的失落。
另一個學霸的動機則「純粹」得多。
窮人阿班。
小琳和阿班在設定上就是一塊硬幣的兩面。
都來自單親家庭,小琳失去了媽媽,而阿班失去了爸爸。
但兩人最終選擇的道路卻是兩個極端。
為什麼?
Sir注意到一個極細微的細節調整。
兩人出戰校際答題比賽。
提問: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字。
影版兩人的反應——
阿班果斷搶答,流利背出;
小琳卻在一邊拿起筆低頭準備現場算。

一個動作,能看出兩人區別:
阿班是努力型,小琳更多是天賦型學霸。
但看不到這個細節,觀眾就很難感受到差別。
同樣一幕,劇版充實許多。
阿班脫口背出圓周率時,小琳問他為什麼能記住這麼多?
阿班的回答直接透露兩個資訊:
他有死記硬背的習慣;
學習知識,是對父親的一種緬懷。
之前我喜歡和爸爸比賽這個

家庭背景的差異,也為兩人最終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影版裡阿班的母親出現過兩次。
兩次都沒有露正臉。

劇版則補充了詳細的描述。
阿班家是開洗衣店的,可你卻看到他用手洗衣服。
很顯然,洗衣機壞了一直沒有修理。
媽媽休息時坐起身——
腰上露出了常年戴著的護腰。

這些看似無關的閒筆,正是Sir心中有意義的填充。
劇情,決定你是否會為這個故事而興奮。
敘事,決定你會為它興奮多久。
而劇情和敘事中精巧的細節。
才是短暫興奮過後,還能讓你驚歎的存在。

錯位
無論劇版還是影版,大部分對《天才槍手》的評價都會出現這些詞:
緊張、刺激、爽。
這種爽來自什麼?
第一層,當然是作弊的過程。
越來越大型的考試,越來越嚴格的監考,越來越高明的手法……
驚喜不斷。
Sir更看中第二層,更沉重的「爽感」。
它看似義憤填膺地帶你突破一層又一層虛偽,實則讓你陷入更加窒息的兩難和心虛。
前兩集最揪心一幕。
小琳揭穿老師洩題的祕密。
爽吧。
後來,老師被校長解僱。
電梯口遇到收拾東西走人的老師,小琳才知道,他也為人父母。
不僅如此。
意味深長的對視中,老師走進電梯,下行。
小琳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絆倒的敵人,不過是更大的腐壞系統中的一環。
她真的在「伸張正義」嗎?

相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阿班身上。
阿班跟小琳初次見面,他這樣自我介紹:
被你搶了獎學金的那個人

這話有點衝,還沒完,當小琳說:「我們可以做朋友的吧。」
阿班開始放大招了——
我不想跟你做朋友
如果我們不是朋友,(拿不到獎學金)傷心的只有一個…….
要是我們成為朋友
(拿不到獎學金)傷心的就是兩個人…….

男女主上來就針鋒相對。
你以為這只是在展示競爭的殘酷嗎?
更殘酷的還在後面。
鏡頭一轉,阿班陪媽媽看病。
漫長的隊伍,昏暗的內景,這就是公立醫院的環境。

拿不到獎學金,阿班就要看著媽媽每天來這裡排隊。
他只能低頭強忍淚水。
這一幕告訴你——
競爭的殘忍並不在於「爭」。
而在於誰更能「退」。
無法自保的人,根本不配去保護別人。

青春的殘酷不在於受傷。
而在於你必須面對成人世界的慾望,和那個你不願成為的自己。
你選擇憤怒?
還是選擇妥協?
《天才槍手》好就好在,它敢扒開這搖擺過程中人性的撕裂。
到處都是被擠壓後的錯位。
上一秒還在壓抑著競爭的主角。
偶爾,透出一點甜甜的真情。
如果哪天你家有衣服要洗的話
就送到我家來吧
就當作你把獎金讓給我的回報

功利腐朽的學校。
當你走進去,又時刻環繞著真善美的歌聲:
曼谷融合了知識與智慧
佛法之下蓬勃發展
榮耀之上照遍四方
紅白藍三色源遠流長
傳承善與美
在此我們團結一致
感恩永遠銘記你我之名
堅定信念友好關係永不消失

就連海報。
這些俊美的面孔,細看也是扭曲的。

眼裡是堅定——

嘴角卻被淺笑出賣——

可惜。
電影版最終對這種撕裂的處理,讓人失望。
小琳和阿班有著不一樣的結局:一個昇華,一個墮落。
作弊敗露後,阿班被退學,且失去出國讀書的機會。
本以為他會消沉下去,但他卻因此想通了一件事,他想透過給學生作弊來賺錢,甚至威脅小琳加入自己。
我們讀大學四年畢業後
找工作也得不到這樣的薪酬
我們現在就可以賺大錢了
為何還要忍氣吞聲地活著

此時小琳「聖母」上身,主動自首。
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自首。
不僅承認錯誤,並希望藉此感染阿班。

又一個被政治正確毀掉的結局,這也是Sir期待劇版《天才槍手》的原因。它不僅夯實了影版的人物和細節,更在於它的野心。
宣傳片裡透露一句話——結局將會和電影版不同。結局到底是小琳最終會在金錢的道路上墮落?還是阿班拒絕被金錢的貪婪吞噬?無論如何,Sir都希望它能繼續「狠」下去。因為,他們越是在故事裡撞得頭破血流,我們越是會為自己臉紅羞臊。
怕?難道你也作弊了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海邊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