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26日,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出生於美國加州,而昨天正是他50歲的生日。

PTA至今一共拍攝了8部長片,從第二部長片《不羈夜》 (Boogie Nights) 開始,便已經顯露了大師鋒芒,導演自言他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喬納森·戴米和羅伯特·奧特曼的影響。

影迷的確能在PTA的影片中體驗到類似於羅伯特·奧特曼的群像調度,而喬納森·戴米則是那位讓他知道了「電影一切皆有可能」的導演。
安德森是一位真正運用視聽語言去塑造角色的大師,可炫技可質樸,題材多變,遊刃有餘,他能讓影迷輕鬆捕捉到洪水般的「電影感」。

1996年的《賭國驚爆》 (Hard Eight) 是PTA的處女作,此時安德森便已能熟練運用斯坦尼康釋放影像中的戲劇性。
影片裡的一個跟拍長鏡頭非常出色,攝影機追蹤著Sydney穿越了整個賭場,給觀眾帶來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主觀浸入式體驗。

安德森對這種拍攝方法的熱愛也體現在音樂錄像帶上,背景的豐富性,穿梭的角色,期間的運動和擦碰會營造出既私人又開闊的空間感。
其中一個有趣的插曲是,這部影片算是有兩個名字,豆瓣在「又名」一欄裡也標記了除卻《Hard Eight》之外的另一個名字《Sydney》。

事實上《Sydney》才是這部影片最初的名字,PTA為了「最終剪輯權」和「片名」與發行方和投資方進行了好一番爭執,最終這部影片保留了PTA的剪輯版本,卻沒能將片名更回為《Sydney》。
雖然處女作整體平平,但一年之後的《不羈夜》幾乎將PTA帶向了首個個人巔峰。這是一部讓影迷們驚呼「天才」的作品,而此時的安德森不過才27歲。

馬克·沃爾伯格飾演的夜店服務生艾迪是一名高中輟學學生,他被色情導演選中併成為了色情電影界的大明星,但隨著70年代的消逝,色情行業逐漸星光黯淡,這個組織陷入了一個充斥著性交易和犯罪的陰暗泥潭……
《不羈夜》有著超越了題材本身的豐富內涵,影片後半段甚至帶有一抹藍色的憂鬱。當你以為這可能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乍現之作,《心靈角落》 (Magnolia) 卻在兩年之後誕生了。

三個多小時的《心靈角落》似一張奢華的馬賽克照片,PTA拼貼出了野心勃勃的氣息,其天賦也在這部影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多先鋒而不造作的實驗性鏡頭序列讓《心靈角落》顯得喧囂而深沉。
安德森說《心靈角落》的劇本是他專門為演員們寫的,所以能在腦子裡聽到他們是如何念臺詞的,他就是憑著這個優勢完成了《心靈角落》的劇本。

從《不羈夜》到這部《心靈角落》,一些偉大的演員如菲利普·霍夫曼、約翰·C·賴利、朱麗安·摩爾已成為PTA的御用演員,PTA稱他們為家人,事實上這個「家族」絕不止這三位演員,但菲利普·霍夫曼的偉大的確有在PTA的作品中得到逐步見證。
好作品見證好演員,這是一件互相成全的事情。

2002年的《戀愛雞尾酒》 (Punch-Drunk Love) 可能會讓很多觀眾感到意外,因為它是部90分鐘的浪漫喜劇,而且不像導演之前或以後拍的任何一部電影。
《戀愛雞尾酒》幾乎是分裂性的存在,這種不和諧在今天仍在繼續,有人認為它是安德森偉大的傑作,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是PTA最大的失誤,只因為他們在觀影時睡著了,或者無法共情異於常人的男女主角。

本片的主演是喜劇巨星亞當·山德勒 (Adam Sandler),他飾演了一個有著七個姐姐的孤身成年男子,這個角色非常彆扭,比如令人費解的」事業「,以及非常明顯的人格障礙。
安德森想要捕捉的愛情故事,怎會只限於熱戀喜悅,恐慌、憤怒和疾病折磨才是看點。

安德森對經典類型片進行了巧妙而邊緣化的顛覆,再加上Jon Brion迷人的配樂,豆瓣的7.8分真的給低了。
2007年的《黑金企業》 (There Will Be Blood) 改編自厄普頓·辛克萊的《Oil !》,是一部涉及到了「美國夢、資本主義、宗教狂熱……」等多方面內容的鴻篇鉅製,此片一經面世即被稱為本世紀最好的電影之一,甚至在影史都值得佔據一席之地。

《黑金企業》總共獲得了八項奧獎提名,其中羅伯特·艾斯威特(Robert Elswit)獲得最佳攝影獎,丹尼爾·戴·劉易斯獲得最佳男主角,這是PTA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結果輸給了科恩兄弟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2年的《世紀教主》 (The Master,港譯《大師》) 又是與《黑金企業》截然不同的一部電影,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比安德森作品集裡任何兩個相鄰的片名都要關係密切,因為主角都是頭腦聰明的無恥混蛋,他們狂妄、憤怒又偏執,是「魅力領袖」也是半個人間惡魔。
但《世紀教主》要比《黑金企業》更加隱晦和神祕主義,自我欺騙疊加襲來的騙局,直指我們無法逃離的本性和無法超越的過往。

《世紀教主》裡的表演同樣深不可測,華金·菲尼克斯令人難忘地描繪了失落與恐懼的心理波動,而菲利普·霍夫曼飾演的配角再次證明了他身為演員的偉大。
如果說PTA的《世紀教主》是一幅拋卻了傳統敘事的難解圖畫,那麼《性本惡》 (Inherent Vice) 則是在此基礎之上又升了級。
從豆瓣評分也能看出端倪,《世紀教主》7.3分,《性本惡》7.0分,不知情影迷可能會誤以為這是優秀導演難免會拍出的那種「爛片」。

《性本惡》其實是一場迷霧。
它是PTA對托馬斯·品欽同名小說所進行的精巧而迂迴的改編,影片中不僅穿插著荒誕喜劇的元素,更滲透著喜怒無常的神祕和危險。
你幾乎可以聞到大麻、汗水、嬉皮士的氣味……
所到之處皆「毛髮」……而最後在懷舊氛圍消失之際,一種不安感湧了上來。

而提到最近的那部《霓裳魅影》,PTA說他本來對時尚界沒有那麼多的認知和興趣,直到他發現了一個過著僧侶般生活的人,這個人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甚至會以犧牲生命中的其他東西為代價。
你可能想到了,這又是一個典型的PTA電影中的角色。

PTA說自己是哥特式浪漫電影的狂熱愛好者,他喜歡有懸念的愛情故事,所以想要在其電影中找到簡單而虛幻的愛情是不可能的,安德森說在時尚界,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男設計師引領女性的目光,但事實上卻是女性在背後保護著男性。
服裝設計師Mark Bridges與PTA合作過很多片子,但此前片中的很多服裝都是些牛仔T恤,沒什麼發揮空間,所以這部作品讓他激動得不行,安德森調侃,自己的服裝設計師要花光所有的預算。

但與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再合作才是最有趣的地方,這位大佬為了進入角色,親自挑選了所有的傢俱,牆紙,擺件……
他與美術部門的交流非常緊密,對細節的追求更是極致,偉大的電影演員真的會讓攝影棚變成他的家。
但是丹尼爾沒有為演戲之外的業務服務的習慣……比如為宣傳海報擺姿勢……他絕對不幹。

所以為了調和衝突,PTA在電影中特地寫了一個劇中角色雷諾茲和阿爾瑪在影棚拍照的戲碼,這是為了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素材來製作海報……真的是太機智了。
除卻電影,PTA還有一個副業,那就是為音樂人拍攝音樂錄像帶。
比如Fiona Apple、Joanna Newsom、Haim,其中在音樂圈最大牌並與成員保持著複雜而長久合作關係的是Radiohead。

我尤其喜歡《Daydreaming》和《Anima》這兩支作品,前者是為Radiohead單曲拍攝的音樂錄像帶,後者是與Radiohead主唱Thom Yorke合作的視覺短片,這部短片包括了Yorke去年新發同名專輯中的3首曲目,足有15分鐘的長度。

除了Thom Yorke,還有Radiohead的吉他手Jonny Greenwood。
PTA的《霓裳魅影》《黑金企業》《世紀教主》這三部電影的原聲帶均由他承包,安德森說不僅不用擔心他寫的曲子不夠用,最後還得求他別再寫了……

PTA&Jonny Greenwood
其實最遺憾的是,PTA並沒有受到內地網友的充分認可,八部長片裡只有兩部8.0+,剩下的都徘徊在7.0分左右,真的一點情面都不給。

PTA曾說過,無論他的導演生涯面臨何種挫折,都會一直熱愛拍電影,雖然他承認一名導演不會一直處於藝術生涯的巔峰狀態,但還是直言:「拍電影是我想幹的事情,能拍多久拍多久。」

但對於我這樣的影迷來說,他一直都是巔峰狀態,50歲之後仍有著太多的可能性,只是影迷們很難再為一些真正的傑作付出心力了。
來源公眾號: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