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那裡是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神靈異世界;
有會變成翩翩公子的白龍,人偷吃了美食就會變成豬。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能夠猜到,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就是這部火了20年的經典懷舊動畫:
神隱少女
千與千尋

20年前,《神隱少女》在日本首次上映,以308億日元的票房高居日本票房歷史上的第一位,且從未被超越。
《千》何以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動畫?
作為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動畫長片,有人說,《神隱少女》是宮崎駿執導的最有深意的電影,包含了少女的成長、人性的解讀以及對社會的批判性反思。

故事開始於普通女孩千尋,跟隨父母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偏僻的小路上遇見一個神秘隧道。
殊不知,這條隧道竟指引著他們來到一個神靈生活的中世紀小鎮。
這裡看似環境優美,無比安逸,大街上沒什麼人。
遠處還不斷飄來食物香味,誘惑著飢腸轆轆的千尋和她的父母。

在一間無人看守的自助餐店中,千尋的父母不顧她的勸阻,心急地大快朵頤起來。
卻沒想到,不工作而偷吃這裡的食物就會被湯婆婆變成豬!

而豬是神靈們的餐食。
如果長得太胖的豬,就會被抓去吃掉。
這就是小鎮的世界觀。
單純善良的千尋沒有因為貪慾而變成豬,但她的父母卻很難再變回人。
千尋正在一籌莫展時,小鎮裡陸續來了許多樣子古怪、身體呈半透明色的神靈。
從未見過這幅景象的千尋倉皇逃出,被一個乾瘦的小男孩救下。
男孩名叫賑早見琥珀主,正身是一條小白龍。

千尋就叫他小白。
小白正是千尋小時候,失足掉進琥珀川中,救她上來的白龍,為了跟隨湯婆婆學習魔法,成為她的手下,還做了不少「虧心事」。
歷史告訴我們,幫了你第一次的人,很可能還會幫你第二次。
小白喂千尋吃下阻止身體消失的藥丸,並且告訴她怎樣去找湯婆婆和鍋爐爺爺,以及如何獲得一份工作,才能不被魔法變成其他的東西。

湯婆婆經營著一家浴室——油屋,千尋得到了在這裡打雜的機會,與此同時卻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改叫小千。
尋求解救父母方法的過程中,千尋在這裡結交到了奇怪但有趣的朋友,也漸漸不再害怕這些奇形怪狀的人。
比如,小千幫助客人清潔滿身的油汙時,被人誤以為的腐爛神恢復了河神的龍形,真誠相待的小千獲得了河神丸子;
寂寞的無臉男遇到千尋時,才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在你落魄時為你留一扇走進房間的門,真正的友誼千金不換;

坊寶寶本是驕橫無禮的「媽寶男」,也在千尋的陪伴下實現了自我蛻變。
對於千尋,又何嘗不是一個找尋自我和療愈自我的過程。
她一開始就被奪去了名字啊。
「忘記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忘記你的名字」。
名字,就是一個人最初的樣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往往會變得身不由己,變得很難「認識自己」。
電影中的湯婆婆不正是想通過偷走千尋的名字而控制她的思想麼。

而錢婆婆的另外一句臺詞也深深感動著許多人:
你一旦遇到一個人,你永遠不可能真正忘記。
小時候看過的這部動畫電影,每年都會溫習一遍。
20年過去了,當年看這部動畫的小學生們都成為了「社畜」。
小時候看的是電影裡奇幻的景色和瑰麗的想象,長大了看到的是現實和自己的眼淚。
面對自己的慾望,我們該做何選擇?
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誘惑似乎總在見縫插針,像幽靈一樣盤踞在人們身邊,而千尋澄澈的內心,用善良、真誠和愛驅散了這些陰霾。

面對美食,千尋始終堅持不隨便吃無主的事物,變成豬的父母告訴我們:人一旦變得貪心,內心的慾望就會膨脹。
不但會失去自己最初的模樣,也會被慾望反噬。
但面對陌生的社會,千尋必須吃下這個世界的食物。
長大後才發現,只有融入這個社會,才有改變它的可能,而忘記初心的人,就會在忙著合群的過程中忘記自己的名字。

千尋只有堅持守護著內心,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名字,也就意味著找回了自我。
面對成長,我們或許都曾是「坊寶寶」,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敢向現實世界邁出一步,一旦自己的想法沒有被滿足,只會用哭鬧解決。
長大後,我們也學會了站在前面,為朋友遮風擋雨。
面對自我,無臉男因曾經受到傷害選擇戴上面具保持沉默,卻發現與他人格格不入也會被誤解,只好變成沒有自我的無臉男。
發現人人都愛錢,他想用金子收買一切,直到遇見面對金錢也無動於衷的千尋,才明白朋友要用真心換,而不是靠物質。

《神隱少女》是宮崎駿看到朋友家10歲的女兒時,發現沒有一部電影能夠和她對話,電影中想象出的角色很難獲得女孩兒們的認同,因此有必要讓普通女孩做主角,而不是有超能力的女巫或是別的,單純是那種平凡無奇的女生。
導演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自己是一名悲觀主義者,卻不希望通過電影對孩子們傳達悲觀主義的情緒,刻意藏了起來。
大人們不該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強加給孩子,孩子是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觀念的。
可是,許多父母就像湯婆婆一樣,深愛著孩子,卻常常忽略了這點。
這部專為孩子作的電影,傾注了許多心血,所以同樣能讓成年人感受到共鳴。
而且啊,大人們不要忘記了,你們也曾是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