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陳坤主演的古裝權謀劇《風起隴西》,悄無聲息地完結了。
這部劇以0.66%的收視率慘淡收場,除了開播時網友嘲諷了幾句之外,沒有激起絲毫水花。
這次的《風起隴西》,已經不是陳坤第一次撲街了。過往的好運,彷彿拋棄了他。
有網友譏諷陳坤,甚至給他起了個「撲坤」的外號:演什麼,撲什麼。
人們喜歡的,是鎂光燈下的陳坤,風光、帥氣、鮮衣怒馬。
而現在,陳坤如今喜歡的,是一個「真實」的自己,可以撲街、可以失敗、可以不符合別人期待、可以跟山頂的風光揮手告別。
也許,他更適合那個無垠的荒野。
潮溼的霧氣從地面升起,腳下的野草沾著溼氣。陳坤坐在帳篷前,看著太陽染紅了模糊的地平線。
《風起隴西》,一度被認為是2022年最受期待的諜戰劇。
它的原著作者是馬伯庸,前年爆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出自他手。再加上陳坤和白宇兩大公認的演技派加持,以及三國時期那個風雲詭譎的故事背景,還在黃金檔的央視八套播出,更加令人期待。
結果——
這部劇的開播平均收視率不過0.61%,最低時甚至跌到了0.49%。換句更直觀的話說,這個收視率已經掉到了央視八套的底盤。

《風起隴西》劇照
一時之間,網路上有關該劇的嘲諷層出不窮。網友開始用「撲坤」來稱呼陳坤,意在都是陳坤這個「倒楣體質」的原因,將過錯推到了他的身上。
收視率撲街了,這部劇的口碑反倒出奇的不錯:在豆瓣打分平臺,這部劇的評分高達7.9分。在評論區裡,最常出現的字眼是:不負期待。
嘲諷聲中夾雜著零星的讚美,站在輿論的中心,陳坤始終沒有回應。
他變了。

《風起隴西》劇照
這不是陳坤第一次撲街了。
在2018年,相似的戲份也曾上演。
當時,陳坤與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在湖南衛視播出,因收視率過低,慘遭停播。彼時,陳坤在個人微博發言:「加油,小糊劇。」言語間帶著些憤憤不平。
再往前數,因為趙寶剛的一句「你不適合演少爺」,他憤而用《金粉世家》證明。
也曾因為說錯一個成語被記者糾正,他當場翻臉,絲毫不顧及公眾形象。
從爭強好勝的「陳坤」,到坦然以對的「撲坤」,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這是與自己的和解之路,是重生之路。
也是每一個人在白駒過隙的生命時光中,無法迴避的路。

過去的很多年裡,陳坤對重慶的記憶,是鼻尖一抹下水道的味道:腥臭、潮溼。
他的童年也與這個山城的氣候相同,隔著一層陰沉沉的霧氣,記憶也是溼漉漉的。
1976年,陳坤出生在這個城市。在他7歲時,父母離異。
因為父母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陳坤帶著小自己兩歲的弟弟,與外婆一起生活。直到11歲,才回到媽媽身邊,與繼父等5口人擠在13平的房子裡。
陳坤睡在房間外邊的過道,窗戶是紙糊的,若是有人路過,一伸手就能把窗戶捅爛。
冬天最難熬,到了晚上,他不敢喝水,因為最近的公共廁所也要步行3分鐘才能到達。
貧窮、單親。同齡人的惡意有了由頭,捱打就成了陳坤小時候的家常便飯。

陳坤童年照
巴掌,不僅來自於身邊的同學,有一個也屬於自己的母親。
有一年春節,陳坤從鄰居家裡偷了一小節鞭炮,被鄰居找上門來,母親把他狠狠打了一頓。
陳坤的外婆不樂意了,覺得「大過年打孩子不吉利」。母親卻突然崩潰大哭:「我一個女人養孩子這麼不容易,這個孩子卻這麼不聽話。」
她覺得「偷」這個字,太髒了。這個字沾到了她清白的尊嚴之上,讓她無力到絕望,進而歇斯底里。
這頓打深深地刻在了陳坤的腦子裡,他繼承了母親的敏感,也長出瞭如她一般的傲骨。

陳坤與媽媽
為了儘早賺錢,學習成績不錯的陳坤選擇了報考職業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重慶市委機關印刷所做打字員。
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太少,一個月只有85塊錢。於是,陳坤離開了這個事業單位,到夜總會做起了服務員。
因為外表出眾,他得到了上臺唱歌的機會,但他唱功不行,三天兩頭被轟下臺。也就是在這時,他隱約意識到,樣貌能給他帶來一時的捷徑,卻並不能作為他立身的本事。

這一年,他17歲。
經過一個酒吧客人的熱心介紹,陳坤投師在重慶歌劇院王梅言老師的門下,開始了較為系統的歌唱學習。
實力跟上來後,名聲也開始打響。漸漸地,重慶很多夜總會都找他唱歌,出場費也從之前的30塊錢一天,變成了100多塊。
但他有個規矩:一晚只唱一場,因為忙不過來。只有在春節、聖誕等節假日,為了多倍工資,才會多趕一兩場。
他也不去吃飯的場合演出,唱歌時臺下必須有聽歌的觀眾才行,「要賺錢,也賺‘你尊重我幾分’的錢。」
在貧窮的底色之上,他的傲氣也肉眼可見。

在夜總會待久了,香水味取代了花果香,耀眼的燈球代替了燦爛的陽光,陳坤開始感到絕望:「我就不能找個白天上班的工作嗎?」
機緣巧合之下,他結識了王梅言老師的侄女郭蓉,也是東方歌舞團的演員。
已經更名為國家歌舞團的東方歌舞團,是一代著名音樂人的搖籃,如王昆、李谷一等歌唱家,都曾是這個團裡的臺柱子。在郭蓉的引薦下,陳坤得到了一個考試入團的機會,一個逃離貧困的「呼吸口」。
1995年,19歲的陳坤揣著只夠買回程車票的錢,來到了北京。
這一次,命運終於眷顧了他:他考進了歌舞團,成為了一名獨唱演員。
他的人生軌跡,也由此改變。


初進歌舞團,陳坤如履薄冰。
他時常一個人躲在琴房練功,想用刻苦來掩蓋自己的稚嫩,更想要獲得登臺演出的機會。
因為練功,他時常會錯過食堂開飯的飯點。又因為買不起別的飯,他就索性不吃這一頓。
團裡的人都能看出他的窘迫,但陳坤樂在其中。
來到一個新的城市,對陳坤來說,彷彿是一次新生。
在重慶的那些糟心事、好事、錯事,統統化為雲煙,好似脫胎換骨一般,滿心都是歡喜。
北京的陽光很足。清晨,通透的陽光灑在陳坤的床上,他迎著太陽起床。
「天老是那麼高,那麼透藍。」
他追著太陽去練功,趕著月亮回宿舍。一個月200多塊錢的工資,吃食堂只需要1塊錢。
拮据,但不貧困;辛苦,甘之如飴。這是陳坤最快樂的時光。

彷彿要補償他之前的苦痛一般,命運猝不及防,又給他送了個大禮。
1996年,耐不住朋友的苦苦哀求,陳坤陪他一起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考試的結果讓人哭笑不得:準備充足的同學落了榜,陳坤卻以專業課男生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了北京電影學院96級表演系的新生。

北京電影學院96級合照
陳坤(圈中所示)
在20歲的這一年,陳坤從「貧民窟」走進了北影的校園,但敏感與自卑,依舊如影隨形。
大學期間,黃曉明就睡在陳坤下鋪。每次從青島老家返校,黃曉明都會送他一大包海鮮幹。陳坤時常回想起那段記憶:
「他的眼睛單純地像玻璃一樣,他笑起來,我覺得純潔極了。」
黃曉明的眼睛如玻璃一般通透,陳坤的心也是一顆玻璃:輕輕一摔,就碎了。
某次,他和許多同學一起去試鏡。
陳坤準備好了自己的照片,仔細地包上了一張紙,上面寫著自己的簡介。
他鄭重其事地把照片遞給選角導演,對方接過後,隨手把照片丟在一邊。
「可能是我內心太敏感,我覺得他根本不是在選演員,只是在行使他的驕傲感。」
羞辱感突然湧上他的大腦:「我再也不想試鏡了,我再也不想當演員了,我覺得不珍貴。」

1998年,導演趙寶剛來北京電影學院為電視劇《永不瞑目》選角。
陳坤得知後,故意早退來避開挑選,他覺得自己不可能會得到這個機會。
誰知左挑右選,趙寶剛愣是沒找到合適的。他問老師要了一張班級合影,選中了站在角落裡的陳坤。
陳坤得到了這個機會,但試鏡結束後,他卻遲遲等不到回覆。同學勸他主動聯繫一下劇組,他怎麼也不肯。越自卑,就越高傲,他做不出彎腰求人這種事。
終於訊息來了,只不過是噩耗:因為搭戲的女演員換了,男演員也要換成更高大一點的陸毅。
但趙寶剛沒有放棄他,他對陳坤許下了一個承諾:「我一定會給你機會的。」

機會很快就來了,只是並不來自趙寶剛。
1999年,大三的陳坤,應下了同班女同學一起外出吃飯的邀約。
誰知女同學中途有個面試,他順勢又陪她去了面試現場,站在門外等著。
這時吳子牛導演出來抽菸,看到了陳坤,就問:「你會拉小提琴嗎?」陳坤搖了搖頭。
吳子牛又問:「那會唱歌嗎?」陳坤點頭:「會。」
於是,在吃飯的路上,女同學就接到了副導演的BB機傳呼:「通知你那個同學,我們選用他演聶耳。」
這個劇組,正是電影《國歌》。「聶耳」,就是陳坤入行的第一個角色。
跌跌撞撞的陳坤,還是撞進了娛樂圈。

《國歌》 陳坤飾聶耳

陳坤,彷彿命裡帶紅。
2000年,前來履約的趙寶剛為他量身打造了一個角色:《像霧像雨又像風》中的陳子坤。
那個動盪遙遠的年代裡,煙雨浩淼的意境和哀愁綿長的故事打動了無數觀眾。陳坤也憑藉著這個小表匠的角色一炮而紅,只是成功中夾雜著一絲憤懣。
拍戲時,趙寶剛故意激他:「陳坤,你這個人只能演小修表匠什麼的,少爺這樣的角色你演不了。」
陳坤聽不得這種話,立馬套上了西裝。趙寶剛玩心不減:「你看你哪像個少爺,您看陸毅,多貴氣。」
陳坤不服氣,咬牙擠出一句:「你等著。」

《像霧像雨又像風》劇照
陳子坤(陳坤飾)、杜心雨(周迅飾)
三年後,《金粉世家》播出。「金燕西」的貴氣與浪蕩彷彿與生俱來,沒有人再比陳坤更適合演少爺。
陳坤站上了金字塔尖:《金粉世家》拿下了2003年度的收視率冠軍,「七少爺」也變得家喻戶曉。
金錢與名利席捲而來,那一年,陳坤買了三套房子,一套給母親,一套給弟弟。

《金粉世家》劇照
金燕西(陳坤飾)、冷清秋(董潔飾)
隨著名利一起到來的,還有強烈的不安。
對於窮慣了的陳坤來說,突如其來的金錢讓他無所適從。儘管是自己的片酬,他卻始終有一種從路上拾到鉅款的恐慌感。
他看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像是這些錢原本的失主,他早晚要還回去。
更不用說彼時的他根本就不愛表演,演戲只是他餬口的工具,「德不配位」的恐慌也讓他誠惶誠恐。
最終,抑鬱症氣勢洶洶,將他擊倒。
「朝外看的時候,外界的事物與你無關;但當你向內審視自己的時候,你的情緒都與自己有關,所以你會更痛苦。」
他陷入長達四年的情緒黑洞,整夜的失眠,好幾次差點從窗邊跳下去。
某次,他開車走在路上,看到車外的繁華街景,他突然覺得自己會在此刻死掉。金錢、名利、房子、粉絲,他什麼都帶不走。
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所有銀行卡,把卡和密碼都交給家人。

在不斷地掙扎之下,他最終找到了解救自己的方法:放空。
《金粉世家》之後,他給自己放了長假;拍完《畫皮》,他又休息了八個月。
「因為心填得太滿了,沒有彈性了,看什麼東西都被太滿的心擠出去了。」
他有意識地讓自己與光環遠離,休息期間,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弟弟的咖啡店待著。
有時候,他仰頭看向路旁的樹,陽光從重疊的葉片中灑過,有的葉片暗一些,有的葉片散發著光芒。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

時間空閒下來之後,兒時的習慣也重新滋養他的神經。
陳坤是個從小就會打坐的人,無師自通。在那個小小的13平的房子裡,打坐讓他得以用內心對話的方式激勵自己,擁有對抗苦難的勇氣。
而在那些被工作填滿的日子裡,因為內心的浮躁與時間的逼冗,他停止了打坐。
「當你心靜下來,腦子放緩了,你心裡自然的感受就會出現,那種平靜是真實的喜悅。」
當呼吸貼近著自己的本心,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008年,陳坤主演了《畫皮》。
這部商業電影引起了極大的話題度,上映的檔期之內,沒有對手。
電影的成功,讓陳坤一躍成為最值錢的內地小生。2009年,陳坤的片酬達到了250萬元,力壓當時勢頭正猛的胡軍和孫紅雷。
聚光燈又打到了他的身上。這一年,他33歲,他卻突然不想這麼活了。
「當所有的鏡頭對著我,我開始不珍惜。我看到所有的配角都比我們這種僥倖得到主角角色的人更努力,我突然覺得我有一種愧疚感。」

《畫皮》 陳坤飾王生
他決定扇自己一巴掌。於是,他看到了《讓子彈飛》。
彼時,姜文剛「忽悠」來了葛優和周潤發兩大影帝加盟電影,陳坤得知訊息,心癢難耐。
他主動找到了姜文,為了參演電影,還用了激將法。
他問姜文:「你敢啟用我這樣的偶像型演員嗎?」姜文兩眼一瞪:「為什麼不?」
一錘定音,「胡萬」的角色給了陳坤。

《讓子彈飛》 陳坤飾胡萬
影片中的「胡萬」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小人,欺壓百姓、顛倒是非,妥妥的反派。
但陳坤格外珍惜這次機會。他說,演配角讓他像是個「討飯的」:「老子一定要吃好了!」
他這麼說了,也這麼做了。
在「六爺之死」這場戲中,「胡萬」與「武舉人」一唱一和,活生生逼死了「小六子」。整段表演中,陳坤臉上掛著吊兒郎當,眼神裡卻透著狠勁,最後滑下的一滴淚更是讓該場面直接「封神」,至今仍被人反覆品味。
這場戲,他拍了35遍;這部電影,他也沒拿一分錢片酬:「姜文怎麼浪費膠片我都沒意見,反正我沒拿片酬,我的錢就當買膠片了。」
《讓子彈飛》 片段
他不再在乎角色的大與小、好與惡。
《龍門飛甲》中,他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一身市井氣的江湖混混,一個是陰柔又邪性的西廠太監。
因為在這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他得了一個外號:廠花,並流傳至今。

《龍門飛甲》 陳坤飾雨化田
2012年,陳坤再次出演《畫皮2》。這部電影以7億票房的成績,打破了當時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電影播出之後的三個月內,他的片酬翻了一倍,遞來的劇本也紛紛傳話「你愛怎麼改就怎麼改」。
但陳坤轉頭放下工作,休整了兩年。

《畫皮2》 陳坤飾霍心
兩年之後,他接拍了《鬼吹燈之尋龍訣》。在這部電影裡,他和黃渤搭檔。
在陳坤心裡,黃渤是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在拍戲之前,他找了許多黃渤的作品觀摩,想在和黃渤對戲的過程中不露怯。
有一次,拍完戲已是深夜。
終於等到導演說「Cut」,陳坤鬆了口氣,正準備回家休息時,黃渤突然站起來:「等等導演,我還有一種方式,可以這樣。」
要知道,黃渤的戲份比陳坤還要重,陳坤很納悶:「他為什麼到了那麼累的時候,還有那麼多的能量。」
黃渤對錶演的熱情與嚴謹彷彿一顆上了膛的子彈,瞬間擊中了陳坤:
「剛出道時,每個人都不認為黃渤會是一個大主角,但他憑藉著自己的表演魅力征服觀眾,他在每一部戲裡面綻放,到現在成為‘50億影帝’。」

陳坤與黃渤
他覺得自己太順利了,當成功變得唾手可及,貪慾就會越漲越大。
好在,他還有與之對抗的,「行走的力量」。

「行走的力量」是陳坤在2011年發起的公益項目——
「行走的目的並非抵達,而是為了參悟漫長本身。」
在這個項目中,陳坤展示了最真實的自己。他的憤怒、喜悅、傲慢、寧靜,都坦坦蕩蕩。
行走中,陳坤制定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止語」:禁止說話。
項目開展的第一年,也許是太過興奮,志願者們一邊走,一邊說笑。
陳坤瞬間「炸了」,他把手裡的登山杖衝著他們摔了過去,絲毫不顧及還有攝像機在拍攝。
到了山腳,陳坤更是對著領隊大吼:「這支隊伍沒有我想象中強悍。」
雖說這次爭吵,最終以陳坤的低頭結束:晚上10點,他走進志願者的房間道了歉。
但陳坤脾氣中的爆裂,其實早有展現。

「行走的力量」中的陳坤
剛到北京時,他還不到20歲,「滿身長著倒刺」。
有一次坐「面的」,司機吐槽外地人偷東西,他對號入了座,覺得是自己受到了羞辱,就掄起拳頭,和司機打了一架,「打是打不過,但是我覺得我一定得出手。」
2013年,《快樂男聲》邀請了陳坤、謝霆鋒擔任評委。
當白舉綱在臺上唱歌時,臺下的觀眾與評委都一臉認真地聽,只有謝霆鋒戴著墨鏡,掛著耳機,看不清表情。
陳坤以為謝霆鋒心不在焉,開口提醒他要尊重臺上的選手。但由於耳機的阻隔,謝霆鋒聽不到他的建議。
一來二去,陳坤的脾氣上來了。他直接拿起手裡的耳機,衝著謝霆鋒扔了過去:「戴什麼墨鏡,摘了!」

《快樂男聲》現場
「尊重」,是陳坤一生中最敏感的痛點。
拍《火鍋英雄》時,片子末尾有一場很長的追逐戲,這是陳坤最喜歡的一場戲。
陳坤所飾演的「劉波」,鼻青臉腫、渾身帶血地追著劫匪在雨裡奔跑,只為了把喜歡的女孩寫給他的情書拿回來。
他想著,拿到信就能保住自己的面子,這樣在兄弟面前就不丟人了。
陳坤接受採訪時說,在那一刻,他就是「劉波」本人:「我就算死也要追回那個歹徒,我要把他給的侮辱都還給他,把我的尊嚴拿回來。」
這場戲拍了6、7天,陳坤反覆被打趴在井蓋上,他聞著下水道反上來的臭味,恍惚間,彷彿回到了童年。
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直到2014年的盛夏,38歲的陳坤走到了敦煌。
從戈壁灘到鹽鹼地,從都市到無人區,陳坤在氣溫高達四五十度的沙漠裡走了整整六天。
陽光很晒、沙子很燙,一片荒漠之中,每個人徑直向前,但前方的風景一成不變、永無止境。
他抬頭看天,風把雲層吹散了,陽光灑在他的臉上。
他突然覺得釋然了:「如果你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
「如果你解決不了問題,那就順其自然。」

陳坤「行走的力量」中講話

人生過了40歲,陳坤又變了。
有網友評價他:「陳坤身上有眾生相。那種對不安感的期待,骨子裡的自私感,都讓陳坤成為一個並不完美的人。」
2016年,陳坤回鄉祭祖,被誤以為出車禍,上了新聞頭條。
儘管是一個烏龍,他任憑外界猜測,不想澄清和解釋:「演員天生有一個喜歡在頭條上面待著的虛榮心,我也好久沒在頭條上待著了。」
從童年就緊繃的神經,開始變得放鬆。

2021年,陳坤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的一句「請給我們年紀大的男演員,多一些演戲和創作的機會」,被頂上了風口浪尖。
網友紛紛喊話他「太貪心」,因為和同齡的女演員相比,陳坤已經得到了很多機會。
所有人都忘記了他後面還有一句:「請多寫些好的角色給我們這些演員去演戲。」
或許他只是挑剔,也許他確實不滿。只是哪怕輿論甚囂塵上,陳坤沒有回應,也沒有解釋。

2021年,陳坤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的發言
如今,他不再為名利而接戲,更偏向於隨心所欲。
「我以前很在意這個戲會不會賣得更好,大家關不關注到我。我不熱愛演員本身,我在意的是通過演員這個手段,達到一個虛榮我的目的。」
「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狀態和完全開放的心態,往前面行進。」
他開始接受自己的衰老,自己的過氣,也開始接受自己本性裡的遊手好閒、神經兮兮,和時不時的鬥志昂揚。
好比這次接拍《風起隴西》,只是因為「陳恭」這個角色的信念感打動了他。
這種聽上去很含糊的形容,在他眼裡反而異常浪漫。
在寧波象山的劇組,他每天早上開機前兩個半小時起床,再花40分鐘跑步。
他看到一條石磚路上的井蓋沒了,黝黑的洞口旁佇立著一個粉紅色的氣球,提醒著過往的人。
海風吹進他的房間,從冬天吹到夏天,吹走了梅雨季。
他覺得已經足夠溫暖。

陳坤拍的小氣球
部分參考資料:
1、狐廠大拷問|陳坤:拍《風起隴西》壓力大,很高興合作白宇
2、橘子娛樂|專訪陳坤·40歲,我在重新擁抱這個世界
3、現代快報|《讓子彈飛》兩大反角陳坤姜武:沒拿到一分錢
4、搜狐娛樂|盤點一線明星片酬 陳坤成內地小生領頭羊
5、《智族 GQ》2019年3月刊、2016年5月刊
6、《悅遊雜誌》陳坤·一生之旅
7、《嘉人》2021年5月號
8、《金星秀》·陳坤專場
9、《魯豫有約》·陳坤專場
10、《易時間》·陳坤專場
圖片來源:網路、節目截圖等